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药抗氧化面膜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了中药抗氧化面膜的制备方法,通过DPPH法选择甘草和丹参的提取方法和配伍比例,根据面膜的成膜性、稳定性和保湿性实验确定成膜基质和中药成分的比例。制备出一款稳定性好、抗氧化强、有较强保湿性的面膜。  相似文献   

2.
生物碱提取与纯化技术应用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喻朝阳  王晓琳 《化工进展》2006,25(3):259-263
生物碱是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与纯化是生物碱制备的关键环节。目前较为常用的提取方法有煎煮、浸渍、回流和渗漉;纯化方法有有机溶剂萃取、色谱和树脂吸附。超声、微波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分子印迹和膜分离等技术的应用使生物碱制备向高效节能方向发展。本文综述了生物碱制备常用的提取与纯化工艺与新技术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它们的原理及优缺点并探讨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生物碱提取技术研究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旭 《天津化工》2007,21(3):4-7
生物碱是许多中药的有效成分,提取与纯化是生物碱制备的关键环节。本文综述了生物碱制备常用的提取与纯化工艺与新技术的应用进展,分析了它们的原理及优缺点并探讨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交设计法对中药制剂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法考察中药制备工艺.方法:以绿原酸和干膏收率的综合指标作为考核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考察制备工艺条件,确定中药的最佳水提工艺.结果:水提制备工艺影响因素大小依次是:加水量(A)>煎煮时间(B)>煎煮次数(C),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A3B3C3,即处方药材加12倍量水,提取3 h,提取3次.结论:筛选出最佳的水提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5.
邹洁  王璇 《广东化工》2012,39(11):96-97
生物碱是中药中具有生理活性的重要组分,科学高效地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纯化其中的生物碱活性成分是生物碱制备的关键环节。文章对生物碱制备常用的提取工艺与新技术的应用进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它们的原理及优缺点并探讨了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制备中药配伍辅酶Q10的凝胶剂并对工艺进行优化探究。以多种中药进行大组方配伍,选择最优配比,采用水煮法和乙醇浸泡提取法制备大组方中药提取物浸膏,运用中药提取物与辅酶Q10结合,以卡波姆凝胶为载体,制成外用中药凝胶剂。空白卡波姆凝胶的最优比例为3%,中药配伍辅酶Q10的凝胶剂中的中药提取物浸膏占比3%,辅酶Q10占比1%,按照配伍进行制备,最后得到产品。结论:本实验制得的中药配伍辅酶Q10的凝胶剂对痤疮疗效较好,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半枝莲中的总黄酮。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温度65℃、超声提取时间25min、乙醇浓度50%,总黄酮提取物得率为13.06%。将该工艺条件下提取的总黄酮作为药用成分,制备了具有祛斑作用的半枝莲中药香皂。  相似文献   

8.
以天麻粉为原料,制备腺苷对照品。用质量分数为70%的乙醇对天麻粉进行提取,采用大孔树脂柱层析和硅胶柱层析等方法对其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腺苷对照品,采用TLC和HPLC进行对照品纯度检测,通过UV、MS、NMR等对制备的腺苷对照品进行结构确证。该方法制备的腺苷对照品纯度高,符合中药化学对照品的相关技术要求,可作为天麻药材及其制剂质量控制用的化学对照品。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复方驴胶补血制剂中各味中药的多糖进行了提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含量得到最佳提取工艺,并对提取的多糖成分进行微球制剂研究;采用锐孔凝固浴法制备微球,通过正交实验和干燥温度的考察,优化处方,得到最佳制备工艺,并对制得的微球进行了粉体学性质考察。  相似文献   

10.
王达  汪曲  梅岩 《广东化工》2012,39(8):140-141
文章主要回顾了中药在化妆品中的运用历史以及相关指导理论,分析了现今原辅料研究开发技术,及现代中药提取制备技术,对中药化妆品开发研究的支撑作用,并对目前中药在化妆品的运用概况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我国的特色民族产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新技术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几种高新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膜分离技术、半仿生提取法、分子蒸馏技术、酶法在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评价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展望了它们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膜分离技术在中药制备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中药注射剂、口服液、浸膏、以及在有效成分提取生产的精制纯化过程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过滤分离技术应用于中药提取液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雪松  谭蔚  朱企新 《过滤与分离》2005,15(4):10-12,20
针对中药提取液固液分离的特点,以野马追提取液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药液与过滤有关的基本物性,得到了药液的粘度—温度变化趋势以及药渣的比阻与可压缩性系数,表明药液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较大;形成的滤饼具有高可压缩性,因此过滤压力不宜过高。通过10种纸板过滤性能的测定,筛选出适合于本药液的过滤介质;并通过对比过滤前后药液的有效成分,证明选择合适的过滤介质与加压过滤不仅能够明显降低药液中杂质含量,还能保证其有效成分在过滤后有较高的保留率。为减少药液存放后沉淀的析出,实验中还加入极少量允许添加的生物酶,减少了沉淀的析出。这些实验结果优化了野马追提取液的分离工艺操作参数,对其他中药提取液的澄清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卢琦  彭东明  莫敏 《应用化工》2012,41(7):1258-1260
膜分离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近年来广泛应用于中草药领域。介绍了膜分离技术的工作原理、特点和膜的分类,综述了膜分离技术在中草药中的应用,展望了膜分离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膜分离技术在医药医疗中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膜分离技术在医药生产和医疗中的应用以及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如中药的提取和精制;西药和生物制剂的分离、浓缩和纯化;人工肾和人工肺。分析了膜分离技术在医药生产中的优点、存在的题及解决措施,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铀水冶和精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低浓度含铀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本研究对膜萃取技术处理含铀废水进行了综述,主要归纳了液膜、中空纤维膜、聚合物包容膜这3种膜在膜萃取处理含铀废水中的具体应用情况,简要说明了膜萃取技术在含铀废水处理中所具有的优点和应用潜力。同时对膜萃取技术的应用特点、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对膜萃取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采用平板膜MBR工艺处理高浓度中药废水,介绍了MBR膜系统的工艺设计参数和运行情况,近1 a半的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平板膜可以处理中药废水,出水水质达到设计要求。同时,通过分析膜池水质和膜垢情况后认为,膜垢主要由钙离子和多糖类物质组成。经试验确定先用盐酸,再用次氯酸钠对平板膜进行清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云南化工》2019,(9):118-119
对中药口服液提取工艺进行了简单的分析讨论。其中,重点对现有的中药口服液提取工艺方法进行了探讨,并由此思考了水提醇沉法的优化改进,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马顺选  宋小三  王三反  张轩 《化工进展》2021,40(Z2):256-264
渗透汽化(pervaportion, PV)作为一种新颖的分离技术在工业范围内得以应用,至关重要的是它在恒沸混合物、近沸混合物分离方面的显著优势。相比分馏、精馏、萃取等传统分离方法,渗透汽化技术具有经济、高效、便于管理的优点,但目前缺少优质的渗透汽化膜材料和先进的膜制备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渗透汽化技术以及渗透汽化膜的研究现状,首先介绍了PV技术的分离机理、PV膜的制备方法、PV技术在工业上的应用领域等,并重点讨论了料液温度、料液浓度、料液流速、膜上下游蒸汽压差、膜材料等关键因素对渗透汽化分离性能的影响。文中提出未来渗透汽化技术应在膜材料方面积极探索,选用聚合物为材料,并结合先进的膜制备方法来进一步降低膜的厚度,从而明显地提高膜渗透通量。  相似文献   

20.
膜特征对锂资源提取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志录  王敏  赵有璟  彭正军  白露 《化工进展》2021,40(9):5061-5072
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发展吸引了众多学者对锂电池行业的关注,高效绿色提锂技术成为研究的重点。膜分离技术由于在连续操作中具有操作方便、运行易控、耗能低等特点在锂资源提取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基于锂资源提取的膜分离技术,归纳并讨论膜孔和膜表面特征对锂离子分离的影响。文章指出,离子在膜孔中的传输是其分离的基础,离子尺寸和离子在膜孔中传输形态影响其传输速率。膜孔的尺寸和形态是影响锂离子分离的关键因素,不同尺寸、形态和膜孔内电荷在分离过程中表现出不同的分离效果。基于膜表面特征,文章概括了现有荷正电膜、荷负电膜及表面亲疏水性在锂离子分离中的性能差异。最后,文章探究了膜分离技术在锂资源提取中存在的挑战和机遇,推进膜分离技术在锂资源提取方向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