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杜仲绿原酸(CA)为原料,在模拟人体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等方法,考察Cu2+、Zn2+和Pb2+对C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离子的存在不会改变CA对BSA的猝灭类型,但对其猝灭速率常数(kq)、结合常数(K)以及结合位点(n)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CA与BSA之间的反应属于自发型,主要以范德华力和氢键为主,Zn2+和Pb2+的存在不会改变其作用力类型,Cu2+则会使作用力变为以静电吸引力为主;Zn2+和Pb2+会将供体与受体之间的结合距离分别减小1.975%和14.07%,Cu2+的干扰使CA与BSA之间的结合距离增大11.58%;同步荧光光谱显示CA与BSA中的酪氨酸残基和色氨酸残基都有相互作用,三维荧光测定结果进一步表明猝灭剂对BSA构象及微环境会引起变化。  相似文献   

2.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心脑血管药物长春西汀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长春西汀与BSA能较强地结合,生成复合物,随着长春西汀药物浓度的增加,BSA在350 nm处的内源荧光峰位及峰型基本不变,荧光强度有规律地降低,长春西汀与BSA相互作用的猝灭常数随着BSA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其荧光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同步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长春西汀主要和BSA上的色氨酸残基相互作用,长春西汀能使BSA的构象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模拟人体pH值,在不同温度下采用荧光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研究了氢化可的松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及对其同步荧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值7.37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氢化可的松和BSA彼此扩散和碰撞达到动态平衡导致BSA荧光猝灭,属于动态猝灭机制。计算得到BSA与氢化可的松在25℃和37℃下动态猝灭的猝灭常数分别为1.98105×107 L.mol-1.s-1和2.05933×107 L.mol-1.s-1。根据热力学方程得出氢化可的松与BSA相互作用的参数,ΔH<0、ΔS>0,说明氢化可的松与BSA相互作用以静电引力为主。氢化可的松加入后,BSA同步荧光光谱(Δλ=60nm)的最大发射波长发生红移,表明色氨酸残基所处环境的极性增加。  相似文献   

4.
《化学试剂》2021,43(11):1569-1574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采用荧光光谱法和分子对接法研究了1-(4-甲氧基苯基)-3-(2-噻吩基)-2-丙烯酮(MOTPO)与BSA的结合机理,结果表明BSA与MOTPO之间为静态荧光淬灭过程,得到了BSA与MOTPO之间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数据,结合常数(K_a)的数量级为10~4,疏水及静电相互作用在BSA与MOTPO之间的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共振能量转移的F9rster理论计算得MOTPO和BSA之间的结合距离(r)7 nm。进一步研究了在280 nm和295 nm激发波长下的荧光淬灭过程:MOTPO的主要结合位点位于BSA的亚结构域ⅡA(位点Ⅰ)中;MOTPO与BSA的结合可以诱导BSA中的构象变化。进一步讨论了常见金属离子对BSA-MOTPO复合物结合常数的影响,表明金属离子的存在可能会影响MOTPO的作用结果。MOTPO可以与BSA的亚结构域ⅡA结合,疏水和极性起了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三维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糖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N,N-二甲基-N[3-(糖酰胺基)]丙基-N-十四烷基溴化铵(C_(14)DGP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考察了各因素对C_(14)DGPB与BSA相互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作用时间为30 min,NaCl的浓度为0.03 mol/L,pH=6.6时,为C_(14)DGPB与BSA相互作用的较佳条件;通过计算可以得到不同温度下C_(14)DGPB对BSA的动态猝灭常数、结合参数和热力学参数;由热力学参数确定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疏水作用力,对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疏水微环境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酸性条件下,醋氯芬酸(ACF)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内源性荧光有规律的猝灭,据此建立了定量测定ACF的新体系。在最佳的实验条件下,体系荧光猝灭值ΔF与ACF的浓度在1.4×10~(-8)~0.99×10-6g·m L~(-1)(R~2=0.9925)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1.1×10~(-8)g·m L~(-1),相对标准偏差为0.43%(n=5,c=2.8×10-7g·m L~(-1))。该方法用于片剂中ACF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实验研究了温度对KSV的影响以及UV-Vis光谱的变化,结果都表明ACF以动态方式猝灭了BSA的荧光。根据Stern-Volmer方程确定了二者的结合比为1∶1,具体的结合位置在BSA的ⅡA位点。热力学公式得出ΔH0,ΔS0,ΔG0,表明ACF和BSA之间为疏水作用力,反应自发进行。同步荧光法表明ACF更接近BSA的色氨酸残基。  相似文献   

7.
利用荧光和紫外光谱法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和2-乙基-3-甲基-吡嗪(NEMP)的相互作用.应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及F?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获得3个不同温度下(288、298、308 K)两者的猝灭常数(KSV)、结合常数(Kq)、结合距离(r)和热力学参数(△H,△G和△S)等.结果显示:在不同温度下,BSA和NEMP均能相互结合生成新的复合物,且属于静态猝灭;结合距离小于7nm;同步荧光显示NEMP对BSA的构象产生影响,主要是对其中酪氨酸残基有显著的影响;而在紫外光谱中BSA的最大吸收峰向较短波长偏移,BSA与NEMP之间形成了基态配合物.  相似文献   

8.
采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两种金属卟啉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卟啉配合物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按照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分析和处理试验数据,得到反应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和热力学参数等;探讨了金属卟啉的分子结构对结合反应的影响。利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金属卟啉对BSA构象的影响,发现金属卟啉的加入使BSA构象发生变化,色氨酸残基所处环境的疏水性降低。  相似文献   

9.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SA分子中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具有荧光发射性质,以280nm激发BSA,在341nm处有很强的荧光发射。在加入CTAB后,发现CTAB—BSA强荧光峰的位置蓝移,且荧光强度随着CTAB浓度的增大而明显减弱,说明CTAB对BSA有荧光猝灭现象,猝灭以静态猝灭为主,由Stern—Volmer方程求得CTAB表观猝灭常数Kq=1.469×10^13L·mol^-1·s^-1。得到了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利用已有的计算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使计算结果更合理。通过与常见公式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所建立的方法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荧光光谱、吸收光谱和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GSH能够使BSA的荧光产生猝灭,这一作用过程是静态作用机制;GSH和BSA在基态时形成了复合物,导致荧光猝灭,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结合常数增大,整个作用过程是一个疏水力主导的过程;同步荧光光谱显示GSH会改变BSA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为GSH药理药效的发挥及作用机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采用荧光分析法研究了4个水杨酸磺胺类似物Ⅰ、Ⅱ、Ⅲ、Ⅳ在不同温度(25℃、30℃、35℃)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4个水杨酸磺胺类似物与BSA发生荧光猝灭的作用机理为静态猝灭。在25℃时,4个水杨酸磺胺类似物与BSA的结合常数分别为3.87×105 L·mol-1、9.24×104 L·mol-1、2.04×105 L·mol-1、2.06×105 L·mol-1,4个结合体系的结合位点都近似为1。类似物Ⅰ、Ⅱ、Ⅲ与BSA的结合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而类似物Ⅳ与BSA的结合作用力主要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步荧光光谱显示,4个类似物均没有发生蓝移或者红移,表明这4个类似物对BSA的色氨酸残基(Trp residues)及酪氨酸残基(Tyr residues)微环境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李晓慧  王卫东  金传明  陆江林 《化学试剂》2013,35(5):405-409,431
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法,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考查了不同温度下镝(Dy)-L-苯丙氨酸-5-氟尿嘧啶三元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配合物对BSA的内源荧光猝灭为静态猝灭过程,并测定该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KA,且配合物与BSA以物质的量比1∶1结合。根据计算出的热力学参数表明,配合物和BSA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作用。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配合物对BSA构象的影响,结合位点接近于酪氨酸残基。  相似文献   

13.
李慧芳 《陕西化工》2014,(2):231-235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5种有机氯农药(OCPs) δ-BHC、α-氯丹、艾氏剂、o,p'-DDT、HCB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280 nm波长下,OCPs可使BSA色氨酸残基发生荧光猝灭现象.通过光谱数据,绘制了Stern-Volmer曲线,测定了平衡常数和25,37℃下OCPs-BSA的结合常数.结果显示,5种OCPs猝灭蛋白质的过程均为熵驱动的静态猝灭过程,通过较弱的疏水作用力与蛋白质相互结合,结合点位数近似为1,这种结合作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  相似文献   

14.
竹红菌甲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在生理pH值条件下,竹红菌甲素(Hypocre-llin A,HA)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UV—Vis吸收光谱中HA的吸收峰蓝移,表明HA的存在使BSA分子中的氨基酸残基形成氢键。荧光光谱结果表明,BSA的存在对于HA的荧光发射峰具有一定的影响。双分子猝灭速率常数为1.65×10^12L·(mol·s)^-1,表明HA与BSA相互作用发生在HA与BSA分子外部的氨基酸残基之间,与BSA分子内部结构没有直接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解释有机磷农药—甲基对硫磷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作用与致毒机理。[方法]采用紫外和荧光光谱法研究甲基对硫磷与BSA的相互作用。[结论]甲基对硫磷能与BSA相互作用,其作用程度和方式与浓度、酸度和离子强度等因素有关。甲基对硫磷对BSA的荧光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通过计算得到结合位点数(n)和结合常数(K),且结合距离(r)小于7 nm。二者的作用力为氢键或范德华力。甲基对硫磷使BSA构象发生变化,且对酪氨酸残基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在模拟生理条件下,实验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富马酸酮替芬(KT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KTF对BSA有显著的猝灭作用,形成1∶1的复合物,其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由实验数据得出猝灭常数KSV、结合常数KA、结合位点n。热力学参数表明是一个自发过程,其作用力类型主要为疏水作用力。同时,利用同步荧光光谱,分析了KTF对BSA构象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者相互作用使酪氨酸残基所处的微环境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7.
通过荧光光谱法研究槲皮素镧配合物(La L3·6H2O,L=槲皮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荧光光谱结果表明:槲皮素镧配合物与BSA形成基态复合物并引起荧光的静态猝灭,主要通过作用于BSA酪氨酸残基处引起BSA构象发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穿心莲内酯与牛血清白蛋白间相互作用的光谱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研究了穿心莲内酯(ANDR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ANDRO对BSA的荧光猝灭作用是一种静态猝灭过程,在生理条件下二者约以1∶1相结合形成复合物。在不同温度下得到ANDRO与BSA间结合反应的平衡常数,并与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得到的结合常数进行对照,证明结论可靠。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求算了相互作用体系中给体与受体间的距离为4.37 nm,并通过体系热力学参数推出ANDRO与BSA间主要为疏水作用力。最后利用同步荧光光谱探讨了ANDRO对BSA构象的改变,并讨论了几种金属离子对ANDRO-BSA相互作用体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5-羟基色氨酸是重要的神经类药物和保健类原料,有重要的利用价值。花豆产量大价格低,并且其5-羟基色氨酸含量很高。本实验以花豆为原料,以5-羟基色氨酸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波法提取5-羟基色氨酸,提取效果好于传统有机溶剂萃取且过程绿色简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试样进行了分析,得到色谱图与标准曲线。色谱条件为色谱柱Symmetry C_(18)(5μm,4.6 mm×150 mm);检测波长276 nm;流动相:甲醇∶水=5∶95(V/V);流速:1.0 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室温;灵敏度:0.01 AUFS。通过四因素三水平对比试验优化5-羟基色氨酸的最佳提取条件为:脱脂溶剂为石油醚,温度为50℃,脱脂时间为45 min,提取溶剂甲醇,超声波提取时间45 min;测定的5-羟基色氨酸含量为0.49%。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BSA)在不同条件下荧光发射光谱的稳定性。结果表明,Tris-HCl、PBS和PB等缓冲液种类,常量和微量等石英比色皿类型,对于BSA的荧光稳定性没有明显影响。激发波长260 nm与280 nm对于BSA的荧光稳定性有显著性差异。超声和金属离子的干扰,都会导致BSA荧光强度的降低,在5%的误差范围内,各金属离子允许存在的倍数分别为:Cu2+(8),Zn2+(40),Mg2+(96),Ca2+(120)。本研究对于蛋白质溶液的制备和前处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