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A-PEG复合膜材的微泡,以微泡粒径为指标,优化微泡制备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聚乳酸(PLA)用量0.3 g、聚乙二醇(PEG)用量0.3 g、1次超声功率700W、2次超声功率800 W、聚乙烯醇(PVA)用量为50 mL、浓度为1%、异丙醇浓度5%的条件下,所制备的PLA-PEG微泡的平均粒径为508.7 nm,Zeta电位-30.6 mV,微泡呈规则圆形且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2.
采用双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PLA-PEG复合膜材的微泡,以微泡粒径为指标,优化微泡制备参数.实验结果表明,在聚乳酸(PLA)用量0.3 g、聚乙二醇(PEG)用量0.3 g、1次超声功率700W、2次超声功率800 W、聚乙烯醇(PVA)用量为50 mL、浓度为1%、异丙醇浓度5%的条件下,所制备的PLA-PEG微泡的平均粒径为508.7 nm,Zeta电位-30.6 mV,微泡呈规则圆形且表面光滑.  相似文献   

3.
目的优化载阿霉素(DOX)聚乳酸(PLA)微泡制备处方参数。方法以微泡的外观形态、粒径为评价指标,通过考察PLA浓度、聚乙烯醇(PVA)浓度、PVA用量、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异丙醇浓度,筛选制备微泡的最优处方参数。结果复合微泡的最优制备条件为PLA浓度0.060 g·mL-1、PVA浓度4%、PVA(4%)用量40 mL、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2∶8、异丙醇浓度5%。结论所制备的载药PLA复合微泡粒径均匀、稳定性较好,为后续超声显影和治疗实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一种基于生物材料氧化石墨烯(GO)靶向性和载药性的聚乳酸(PLA)复合微泡超声造影剂,并对其理化特性和体外超声显影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复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靶向载阿霉素PLA复合微泡超声造影剂(FA-DOX/GO-DOX/PLA)。对复合微泡外观形态、粒径、电位和复合微泡中DOX和GO的负载率进行表征。使用多普勒彩色超声仪观察复合微泡的超声显影效果。结果所制备靶向载药PLA复合微泡呈规则圆整的球形,粒径分布集中,平均粒度为600 nm左右,Zeta电位为(-37.5±10.0)m V,复合微泡中DOX负载率为7.42%、GO负载率为19.56%,复合微泡超声造影功能显著。结论制备的靶向载药PLA复合微泡粒径均匀、载药率较高、稳定性较好,超声显影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5.
以4-乙烯基苄氯(p-CMS)为模型单体,采用超声细乳化的方法制备了系列p-CMS/苯乙烯(St)细乳液。利用纳米粒度仪研究了乳化剂用量、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助稳定剂等对细乳液制备及p-CMS/St质量比值对细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乳化剂用量为10 g/L、超声24 min、超声功率400 W、助稳定剂用量为单体质量的5%时,制得细乳液的液滴平均粒径约为99 nm,粒径多分散指数为0.12;细乳液的稳定性随着p-CMS/St质量比值的增大而下降,Ostwald熟化作用可能是p-CMS/St细乳液失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利用声振空化法制备负载黄芪多糖的Span-PEG微泡,考察其抑菌以及超声成像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Span-PEG复合微泡平均粒径为595.3 nm、 Zeta电位为-18.8 mV, Span-PEG复合微泡中黄芪多糖负载率为(8.60±0.24)%。Span-PEG复合微泡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抑菌作用,且效果随Span-PEG复合微泡浓度的增加而增强。Span-PEG复合微泡在家兔体内心脏、肾脏和子宫均具有显著的超声显影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硝酸银和氢氧化钠为原料,蔗糖酯(SE)为表面活性剂,利用化学法制备纳米氧化银材料。考察不同功率和作用时间的超声场对纳米氧化银材料形貌和粒径的影响。运用场发射扫描电镜/能谱仪(FESEM/EDS)及X-射线衍射仪(XRD)对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氢氧化钠浓度为0.008 mol/L、硝酸银浓度为0.008 mol/L、蔗糖酯质量浓度为1.6 g/L、反应温度为70.0℃、超声场功率为300 W、超声场作用时间为90 min时,制得最小粒径为48.41 nm且分散性良好的纳米氧化银材料。说明超声场能够有效减小纳米氧化银粒子粒径,提高纳米氧化银颗粒分散性并抑制团聚现象。  相似文献   

8.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钴酸铜(Cu Co_2O_4)催化剂,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对催化剂进行表征。以酸性紫FBL为降解污染物,研究Cu Co_2O_4催化超声波降解酸性紫FBL的性能。考察了降解时间、溶液p H值、超声功率、Cu Co_2O_4用量、初始染料浓度对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 H为1,超声功率140 W,Cu Co_2O_4用量0. 010 g,酸性紫FBL初始浓度为0. 050 g/L时,降解60 min,脱色率可达87. 61%。  相似文献   

9.
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乳酸为基础材料,选择聚乙烯醇为乳化剂,采用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形态较好的聚乳酸微球.在可确定因素固定下来后,在保证成球质量的基础上,分别通过调节乳化剂的浓度和其它因素在一定范围内来控制微球的平均粒径.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PLA浓度、乳化剂浓度、搅拌速度、滴加速度对微球性能影响显著.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制备粒径大小为100 μm左右聚乳酸微球的最佳工艺方案为:搅拌速度600 r·min-1,PLA浓度9%(g·mL-1),PVA浓度0.5%(g·mL-1),滴加速度1.5 mL·min-1.  相似文献   

10.
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为乳化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密胺树脂,MF)为壁材、片状石墨烯(GE)为芯材,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了包覆的石墨烯“微胶囊”,并以微胶囊作为填料,双组分室温硫化泡沫硅橡胶(RTVSR)作为基体,通过室温硫化(RTV)硅橡胶制备具有泡孔结构的电介质复合材料。提出了对石墨烯进行微胶囊化包覆的制备新工艺,讨论了超声分散功率、石墨烯与壁材的用量比例对微胶囊形貌和包覆效果的影响,并比较了包覆前后、发泡前后电介质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与壁材质量比为1∶100、超声功率为840 W时制备的分散液较稳定、石墨烯的表面附着物较多;同时包覆(微胶囊化)能减少石墨烯发生团聚,0.3 g微胶囊填量下,包覆后的微胶囊石墨烯/泡沫电介质材料的介电常数是包覆前石墨烯/硅橡胶电介质材料的2.45倍,而介电损耗比石墨烯/硅橡胶复合材料还低,只有0.002,同时泡孔的存在有利于提升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