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碳酸盐沉淀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富锂正极材料0.5Li2:MnO3·0.5LiMn1/3Ni1/3Co1/3O2并对其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XRD测试表明富锂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电化学测试表明材料0.5Li2:MnO3·0.5LiMn1/3Ni1/3Co1/3O2具有良好的循环特性、倍率性能,这与其结构和形貌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熔盐法合成富锂正极材料0.5 Li2MnO3·0.5LiCoO2,以低熔点盐为原料,低温熔融混合,分别研究了不同热处理方式和锂配比对富锂正极材料0.5Li2MnO3·0.5LiCoO2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化学计量比的锂盐,低温200℃预处理后,高温短时间处理,可以得到粒径均一和层状结构良好的材料.为了提高材料的循环性能,通过熔盐法对富锂正极材料0.5Li2MnO3·0.5LiCoO2进行氟离子掺杂.结果表明:氟离子掺杂后,材料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均得到提高;同时,在大电流下,氟离子掺杂减缓了容量缓升现象,缩短了活化时间.  相似文献   

3.
邓玲  陈善华  吴骏  邱娟 《陕西化工》2014,(3):522-526
与LiFePO4相比,单斜结构的磷酸钒锂(Li3V2(PO4)3)具有更高的Li+扩散系数和更高的放电电压、能量密度和高的比容量,已成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综述了近年来Li3 V2(PO4)3的主要合成方法、充放电机理及其掺杂改性的研究现状,并且对Li3V2(PO4)3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采用沉淀法合成一系列Li(Ni1/3Co1/3Mn1/3)O2-xFx正极材料(0≤x≤0.5);用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仪分析了合成产物的晶体结构及表面形貌;利用充放电仪测定产物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Li(Ni1/3Co1/3Mn1/3)O1.7F0.3的电化学性能最佳,首次充放电比容量分别达181.9、174.0 mA.h/g,材料的结构在循环过程中保持稳定,倍率性能变好,电化学阻抗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了改善Fe-Mn富锂正极材料较差的循环性能,简化合成工艺,采用柠檬酸为螯合剂,溶胶凝胶法合成富锂正极材料0.7Li2MnO3·0.3LiFe2/3Ni1/3O2,并研究不同煅烧温度对于材料性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550℃为最佳的煅烧温度,颗粒尺寸在50nm左右,在40mA/g初始放电容量可以达到179mAh/g,经过40次循环容量为166mAh/g。  相似文献   

6.
采用共沉淀法以化学计量比的Ni^2+和Mn^4+(1:1)代替LiCoO2中的Co^3+合成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xCo2xMn0.5-xO2(x=0.1)利用X射线衍射对其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材料的衍射峰与标准的α-NaFeO2层状结构完全对应,为层状嵌锂复合氧化物。LiNi0.4Co0.2Mn0.4O2在电压2.5-4.3V范围内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循环25次后仍保持大约136mAh/g,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正极材料LixMn2O4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流变相反应法以不同配比的乙酸锂、乙酸锰及柠檬酸为原料合成正极材料LixMn2O4。经X射线衍射表征,热重分析(TG)和差热分析(DTA)以及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LixMn2O4结晶性能很好,为尖晶石结构;材料随着n(Li):n(Mn)摩尔比增大起始放电量增大,而电池的效率却逐渐减少,20次循环后富锂正极材料的放电量低于缺锂正极材料。试验表明:在非化学计量尖晶石结构LixMn2O4中锂的用量,是影响电池的初始容量及循环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具有环保、安全性能好、成本低廉、结构稳定、电化学性能较好等特点,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Li3V2(PO4)5的结构、制备方法和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进行了展望Li3V2(PO4)5很有希望产业化,进而取代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材料LiCoO2。  相似文献   

9.
综述了A1203包覆LiNi(1/3)Cows)Mn(1/3)O2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并评述了其制备方法和包覆改性:讨论了包覆改善该正极材料性能的机理:提出了这种正极材料的研发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3V2(PO4)3具有环保、安全性能好、成本低廉、结构稳定、电化学性能较好等特点,吸引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Li3V2(PO4)5的结构、制备方法和电化学性能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进行了展望.Li3V2(PO4)5很有希望产业化,进而取代目前市场上的主流材料LiCoO2。  相似文献   

11.
张华香 《河北化工》2006,29(3):9-12,22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1+xV3O8的研究和发展。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对钒酸锂系化合物Li1+xV3O8。电极材料的结构特点、放电机理、合成方法、放电容量和循环性能等。总结了最近几年旨在提高其容量的几种新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2.
《无机盐工业》2015,47(6):1
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和评述。对钴酸锂、锰酸锂、三元材料、磷酸铁锂等已商品化材料的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已商品化材料的技术改进方向。对新型材料5 V高电压尖晶石锰酸锂、富锂层状氧化物材料{xLi2MnO3·(1-x)Li[Mn1/3Ni1/3Co1/3]O2}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作为正极材料,Li1. 2Ni0. 2Mn0. 6O2在低碳率下提供高放电容量,但在高碳率下提供低放电容量。充放电过程中存在较大的电位滞后,充放电曲线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发生变化。为了实现在高碳率和低碳率下的高放电容量,在高镍含量材料(Li/TM)中实现锂/过渡金属(Li/TM)比Li1. 2Ni0. 35Mn0. 45O2调整。结果表明:随着x的减小,放电容量先增大后减小,Li1. 2-xNi0. 35+(0. 35/0. 8) xMn0. 45+(0. 45/0. 8) xO2(x=0. 04),可以表示为Li1. 16Ni0. 37Mn0. 47O2,表现出最高的放电容量。据此,研究了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Li1. 16Ni0. 37Mn0. 47O2与传统的富锂层结构正极材料,即Li1. 2Ni0. 2Mn0. 6O2。由此得出改变锂离子阴极材料成分的结论,Li1. 16Ni0. 37Mn0. 47O2缓解了富锂层状结构正极材料的低倍率性能、潜在迟滞、充放电曲线形状变化等缺点。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固相工艺制备了具有锂位掺杂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Li1-xTixFePO4(0≤x≤0.02),并将该材料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LiFePO4/C材料进行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容量性能以及倍率性能比较。通过比较发现,Li1-xTixFePO4和LiFePO4/C均具有橄榄石结构,且粒径大小均在2~4μm。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Li1-xTixFePO4比LiFePO4/C具有更加优异的容量性能和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15.
采用固相工艺制备了具有锂位掺杂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Li1-xTixFePO4(0≤x≤0.02),并将该材料与相同条件下制备的LiFePO4/C材料进行晶体结构、表面形貌、容量性能以及倍率性能比较.通过比较发现,Li1-xTixFePO4和LiFePOJC均具有橄榄石结构,且粒径大小均在2~4 μn.电化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Li1-xTixFePO4比LiFePO4/C具有更加优异的容量性能和倍率性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低温燃烧法制备了SrZnO2:Eu3+,M+(M=Li,Na,K)红色荧光体,研究了敏化剂Li+、Na+、K+离子对SrZnO2:Eu3+材料发射光谱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碱金属离子后对SrZnO2:Eu3+样品的荧光强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掺杂Li+离子增强效果最为明显,当掺杂比n(Eu3+):n(Li+)=1:3时,发光强度增幅最大。同时,对研究结果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7.
LiNixCoyMn1-x-yO2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具有比容量高、循环寿命长、价格低、无污染等优点。综述了镍、钴、锰不同物质的量比对LiNixCoyMn1-x-yO2正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以Li(Ni1/3Co1/3Mn1/3)O2为例重点介绍了锂含量对Li(Ni1/3Co1/3Mn1/3)O2性能的影响,目前所采用的合成方法(如高温固相法、共沉淀法、溶胶-凝胶法、喷雾干燥法)及其对电化学性质的影响;最后,对Li(Ni1/3Co1/3Mn1/3)O2的表面处理与掺杂的研究进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对Li(Ni1/3Co1/3Mn1/3)O2正极材料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徐香兰  韩红 《陕西化工》2012,(7):1218-122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了锂离子正极材料LiMn2O4电子结构及金属掺杂对其平均嵌入电压的影响。嵌锂前后差电荷密度分析表明,Mn2O4嵌锂过程中,0、Mn均得到Li给出的电子,且以0得电子为主。A13+和Sc3+取代LiMn2O4原胞中的Mn掺杂研究表明,AJ3+和Sc3+在嵌锂过程中不参与和Li的电子交换,因而导致掺杂体系具有较大的嵌人电压。且Al3+、Sc3+掺杂导致LiMn2O4电极材料稳定性提高,材料密度减小,因此A13+和Sc3+可作为较佳的锂离子正极掺杂材料。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高温固相法制备了富锂正极材料Li[Li0.2Ni0.2Mn0.6]O2,并使用Zr(OC3H7)4进行了Zr O2包覆改性。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电化学测试手段讨论了Zr O2包覆对材料的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Zr O2能均匀覆盖在Li[Li0.2Ni0.2Mn0.6]O2颗粒表面,包覆后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一定的改善。包覆质量分数0.5%的Zr O2样品表现了提高的循环和倍率性能。首次放电容量(0.1 C,2.0~4.8 V)高达250.8 m Ah·g-1,循环45周(0.2C)容量保持为201.6 m Ah·g-1,2.0 C倍率放电容量可达123.2 m Ah·g-1。  相似文献   

20.
层状结构Li[Ni1/3Co1/3Mn1/3]O2是目前国内外锂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热点。制备这种三元系材料的方法是热点中的重点。本文主要综述了不同的制备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简单对比,并探讨了Li[Ni1/3Co1/3Mn1/3]O2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