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0前言 由于余热发电项目较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和经济效益,成为水泥企业的一个经济增长点,在市场竞争激烈的地区是否配套余热发电项目可能会成为水泥企业是否盈利的关键。余热发电项目投入运行后会对水泥熟料生产线运行造成较大的影响,若不正确、及时处理会造成熟料生产线和余热发电项目运行的不正常,达不到项目预期的收益。并且由于余热发电项目依附于熟料生产线,熟料生产线应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发电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和节能减排的需要,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已成为当前水泥行业降低能耗的主要措施,很多水泥企业已经上了余热发电项目,但在实际运行中由于不能很好地协调余热发电  相似文献   

3.
今年3月,中日合作的宁国水泥厂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示范项目正式竣工投入运行。这个中国目前第一个纯低温无补燃水泥生产余热发电项目的建成竣工在中国建材工业史上和中国电力工业史上都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 根据对宁国水泥厂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余热发电示范项目建设概况的仔细分析比较,我们认为新型干法水泥窑配套余热发电装置在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 第一、日本是世界上开发水泥厂低温余热发电技术较早和最为成熟的国家,其余热发电技术和装备都具有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而日本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是研制、生产余热发电设备的优秀企业。据悉,目前日本18家水泥企业其发电设备有13家  相似文献   

4.
李彤 《中国水泥》2007,(4):28-28
水泥行业是耗能大户,另一方面也是最具有节能潜力的行业。利用水泥窑余热发电项目,越来越受到水泥企业的青睐。余热利用技术是有效的节能减排技术。多年来,我国科研、设计装备制造以及水泥生产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尤其是90年代以后不断进行技术创新、生产实践,使该项技术成绩斐然。我国现在已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余热发电技术,逐步实现了装备国产化。  相似文献   

5.
<正>国家电监会日前出台《关于规范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机组并网运营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规范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机组并网运营工作。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一《意见》的出台将对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而随着新《水泥行业准人条件》的实行,水泥新建项目大幅减少,水泥余热发电项目配套建设的空间也会变得越来越小。余  相似文献   

6.
用能质<火用>的概念对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所能达到的理论极限发电能力及实际最大发电能力进行了分析.对目前已投产的余热电站实际发电情况、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目前处于什么水平、实现水泥熟料生产电能零消耗的途径、水泥生产企业在决定建设余热电站时应注意研究的问题等几个行业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我国水泥工业迅速普及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今天,这些分析和研究能够加强水泥行业对我国目前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实际情况的了解,并对水泥生产企业确定余热发电项目方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很多企业和节能量审核机构采用余热发电量减去电站自用电量,后折算为标准煤量的方法来计算余热发电项目的节能量。这种方法将余热发电系统和生产系统隔离开来,虽然简单但却片面,缺乏一定的科学性。CDM机制下水泥余热发电减排基准线的选取也是以发电量为基准,并没有考虑余热发电对生产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赫赫  赵敏  高珏  颜伟国 《粉煤灰》2010,22(5):18-22
通过对水泥余热发电采用的两种方法学AM0024和ACM0004的研究,对比分析基准线方法学的来源、适用条件、项目边界、基准线情景、项目排放量、基准线排放量、减排量等方面的异同点,探索水泥工业在生产余热发电项目应用不同方法学原因。研究结果对我国水泥余热发电的项目开发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正>2006年,随着国家发改委提出"新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同时配套建设余热发电"的明确要求,"十一五"期间,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发展迅速,应用广泛,进步明显。截至2010年,预计约有近700条生产线上配备了余热发电项目,超过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总量的50%。水泥余热发电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已经成为水泥行业落实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重要着力点。2010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推广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提出了在2010年至2013年的四年时间里,"在现有全国日产量2000t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中推广实施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改造项目,年发电量达120亿kWh,形成427万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使日产量2000t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余热发电配套率达到95%以上"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的不断增加,与之相配套的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也越来越多,熟料煅烧从单纯的窑内煅烧操作到与余热发电系统匹配操作,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许多的水泥企业,从事新型干法窑操作时间不长,对配套余热发电系统的操作更是经验  相似文献   

11.
<正>我厂现有两条准4.8m×74m水泥熟料生产线,年生产水泥熟料能力310万t。2006年在熟料生产线系统加装了低温余热发电系统。这是山东省第一条水泥窑余热发电项目,没有更多的经验。从2006~2008年,  相似文献   

12.
周烽 《水泥工程》2011,(1):78-80
0前言随着国家在"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政策相继出台,以及技术的成熟和设备的全面国产化,干法水泥生产线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以下简称"余热发电项目")在我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余热发电项目的实施,不仅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且也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目前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已日趋成熟,并广泛应用于水泥行业.随着这些节能项目的实施不仅为企业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方面可以综合回收利用水泥窑所排烟气的余热,从而降低水泥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以及缓解水泥企业生产用电的紧张形势;另一方面可降低排烟温度和排尘浓度,减轻热污染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4.
<正>在我国水泥工业迅速普及推广新型干法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今天,水泥生产企业在决定建设余热电站时应注意研究哪些问题,对水泥生产企业  相似文献   

15.
我国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唐金泉 《水泥》2000,(11):5-12
论述了我国水泥工业余热发电技术的过去,现状及最新动态,介绍了我国水泥工业可以采用的余热发电技术的基本情况、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水泥生产技术如何与余热发电技术相结合及今后如何依据中国的国情来发展带有余热发电水泥生产工艺技术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柱  刘哲 《中国水泥》2009,(9):65-65
随着国内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对水泥窑窑头和窑尾排放的低温余热进行回收发电可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近几年水泥企业纷纷建设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利用余热发电系统产生电能用于生产.减少从电网购电.等同于电厂少发电.间接实现了温室气体CO2减排.既符合国家目前提倡的节能减排政策.如果余热发电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如财务、技术、融资等障碍因素,又可以根据《京都议定书》向联合国EB组织申报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获得发达国家资金支持。对于水泥行业人员没有经过专门的培训.  相似文献   

17.
尹日新  中文军  靳军 《水泥》2009,(7):45-45
中国水泥协会于2009年6月24~26日在四川峨眉举办了“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技术高级研修班”。大连易世达新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唐金泉总工程师从水泥窑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概念讲起,并介绍了中国水泥窑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现状和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水泥企业在决定建设余热电站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及如何协调水泥窑余热发电与水泥生产线并使之实现利益最大化等,  相似文献   

18.
0前言 进入 20世纪末,国内水泥窑的余热利用成了一个热门话题。将大量的水泥窑余热收下来并进行发电,对节约能源、降低水泥成本、提高水泥产量、改善环境无疑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我院承担的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江西厂 )# 3窑余热发电工程的设计任务,是国产第一条纯低温余热发电的攻关项目。本文将就为该项目配套的 PLC控制系统及“ NCYD- 1.1”纯低温余热发电工程应用软件作一介绍 ,供参考。 1控制系统的选定及介绍 1.1系统配置   江西厂# 3窑余热发电工程 PLC控制系统由上位机和 PLC两部…  相似文献   

19.
<正>我国水泥窑余热发电技术经历了中高温余热发电、带补燃的中低温余热发电、低温余热发电三个发展阶段。水泥窑余热发电采用的热力系统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20.
丁胜翔 《水泥》2016,(11):40
在环境保护不断被重视和大气治理不断深化的背景下,高能耗行业节能减排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余热发电作为高能耗企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在水泥行业经多年发展,技术和运行日渐成熟,各大水泥集团和系统设备供应商均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余热发电系统,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节能创效。但在实际生产运营中,同一水泥集团同类余热发电系统的运行水平存在较大差距,不同集团不同类系统的运行差距则更大。本文针对余热发电系统运行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从水泥行业余热发电工作原理、生产操作、技术管理方面进行系统剖析,以促进发电系统的提升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