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海河水利》2004,(4):4-4
6月28—30日,水利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海河流域防洪规划审查会议。会议分析了海河流域所面临的防洪形势、明确了流域防洪体系建设目标、落实了流域防洪体系建设的总体布局,一致通过了《海河流域防洪规划》。海河流域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十分不均,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环境恶化等问题突出。特别是近年来,流域来水连年偏枯,多年未来大水,发生洪水的概率越来越高,而现有的防洪减灾体系距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因此,迫切需要尽快审批《海河流域防洪规划…  相似文献   

2.
海河流域地处京畿要地,水旱灾害频繁。进入21世纪,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突发性暴雨洪水灾害是影响海河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制约因素。在防洪保安的同时充分考虑洪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从生态环境恢复的角度创造性地做好防洪保安工作,对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简要介绍海河南系“96·8”暴雨洪水状况基础上,阐述了毛泽东1963年11月“一定要根治海河”题词以来建设的防洪工程在抗御“96·8”洪水中发挥的巨大作用。针对海河流域政治、经济、人口、资源的巨大变化,从调整治水思路、完善防洪规划、健全工程体系和建设非工程体系4个方面提出了对海河流域防洪治理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袁军 《海河水利》2003,(1):33-34
经过半个世纪的建设,海河流域初步构筑了防洪体系,形成了“分流入海、分区防守”的防洪格局。但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已成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注重洪水资源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抓紧项目前期工作和做好项目储备、多渠道落实建设资金、抓紧研究相关配套政策等是海河流域近期防洪体系建设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赵立坤 《水利发展研究》2012,12(4):45-47,72
海河流域地位特殊、位置重要,防洪安全关系重大。新中国成立后海河流域防洪体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现状防洪体系与防洪保安要求严重不相适应。本文分析了海河流域防洪体系现状和面临的严峻形势,提出加快流域防洪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黄河和海河是洪水灾害频繁的流域,高含沙量加剧了洪水灾害。泥沙沉积使河道及河口淤积,泄流能力下降,洪水灾害的危险越来越严重。必须实行治山与治水相结合、保持水土、蓄水拦沙、加固堤防等措施综合治理。黄河和海河的防洪形势有恶化的趋势,必须引起充分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根据海河流域自然地形、河流分布、水文气象等特点,提出流域防洪采取“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的建设方针是合理的。同时,在中小洪水调度上采取“上调、中蓄、适时适量地泄”的方针,可以有效缓解海河流域水资源和水环境危机。在海河流域防洪规划中,通过中上游河流治理、水系沟通河流兴建、蓄滞洪区建设、河口治理和水库建设等安排,规范了人们的行为,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相似文献   

8.
海河流域干旱缺水,降雨时空分布不均,丰枯水年常交替出现,有时连续丰水或连续枯水,如遇丰枯循环的大周期,周期长达数十年。经治理,海河流域主要河系防洪体系已初步形成,但标准偏低,且长期没有经受洪水考验,工程年久失修,现有防洪能力较设计又大为降低。未雨绸缪,对海河流域的旱涝,需及早采取防治对策。防洪上,恢复骨干河道的行洪能力,运用非工程防洪措施,病险库除险加固等;抗旱上,要采取综合措施,节水与开源,保护与管理同时并举,使水利基础产业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引言 沂沭泗水系,位于废黄河以北,南接淮河下游水系,北以沂蒙山脉与黄河流域分界,流域面积7.8万km~2。该流域主要河流有沂河、沭河、泗水,主要调蓄湖库有南四湖、骆马湖和石梁河水库,主要入海河道为新沂河和新沭河。现状防洪标准不足20年一遇,近期规划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 沂沭泗流域防洪标准偏低,而其合理的洪水调度对发挥工程效益和减少洪水损失至关重要。现据洪水调度和  相似文献   

10.
针对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近百年来频繁发生的洪水灾害,美国政府的防洪策略经历了由探索发现到科学综合治理的发展过程。目前密西西比河的洪水防控与治理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因此通过对该流域防洪治理策略演变的分析和研究所总结出的经验启示,对于我国的一些洪水频发区如长江、汉江、黄河、海河和淮河等流域的洪水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