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2 毫秒
1.
国外健康流域评价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人类对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加之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使得水环境和水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对流域进行健康评价,将为流域的规划、管理和保护以及流域综合治理提供决策依据。目前,我国对于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仍然处于刚刚起步的探索阶段,因此对于该类问题的研究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前瞻性。介绍了国外一些流域进行健康评价的理论和实践,对我国今后开展类似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流域尺度的生态系统健康对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小尺度的健康评价并不能完全反映流域尺度下的生态系统健康问题。结合《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基于“3S”技术构建流域尺度下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对瓯江流域开展生态系统健康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瓯江流域总体处于健康和亚健康状态。其中,宣平溪、小溪等流域健康状况较好,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较完善;浮云溪、好溪等流域健康状况相对较差。流域内生态系统健康胁迫因子以河湖纵向连通性为主。结合现场调研,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发现浮云溪和好溪流域人类活动强度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较差,基于“3S”技术的流域尺度健康评价方法具有良好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为例,基于黑河流域水生态区划,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涵盖13个指标的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分析评价了流域内8个水生态区的健康状况。评价表明:黑河流域水生态区中,上游区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较好,中游次之,中下游极差,下游较差。主要是因为上游地区受到外在污染最轻、人为扰动相对最小;中游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农业活动等外在扰动相对较多;中下游地区处于荒漠地区,河流、湖库等水体缺乏;而下游地区虽然人口数量少、水体受外来污染影响较小,流域水生态健康性压力相对较轻,但来水量相对不足、水生态系统栖息地条件极为脆弱,致使水生生物栖息地安全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4.
叶建春  朱威  周小平 《中国水利》2011,(6):93-95,120
维护河湖健康生命是流域机构职责所在,更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对今后一段时期水利工作提出的具体要求。太湖流域地位重要、水文条件复杂,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方面的保障问题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太湖是流域水资源调蓄中心,影响太湖健康的因素包括自然和社会等多方面因子。评价表明,太湖现阶段整体处于亚健康状况,太湖健康状况的改变取决于太湖水质和水生态状况的改善。对此,文章提出下阶段应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国家在太湖流域实施的综合治理理念,大力推进流域性水利规划的编制和实施,构建流域水资源调控体系,贯彻实施太湖流域水功能区划,完善流域立法,协调机制建设,提升流域综合管理能力,以推动太湖健康状况的日益好转。  相似文献   

5.
文章立足浑太流域特点与实际,选取反映河流水环境、水生态的底栖动物完整性指数、鱼类生物损失指数等两项生物完整性指标,提出了指标评价标准、评价方法,制定点位调查监测方案,开展浑太流域生物完整性健康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生物完整性赋分空间分布、生物完整性指数影响因素等状况,并提出了治理保护对策,为浑太流域水生态、水环境治理...  相似文献   

6.
针对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问题,采用自适应风驱动优化(AWDO)算法和回归支持向量机(SVR)耦合算法对石羊河流域进行流域生态健康评价。针对支持向量机参数不易确定的问题,利用自适应风驱动优化算法寻找支持向量机的最优参数,提出基于AWDO-SVR算法的评价模型。利用该模型运算速度快、简捷,不需要赋权的优势对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禀赋、水资源开发利用、社会经济功能3个方面共9个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石羊河上游生态健康程度为亚健康,中游为病态,下游为病态。其评价结果与可变集模型评价结果一致,说明AWDO-SVR算法能够较好地应用于流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相似文献   

7.
生态水文分区是流域生态保护和水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流域是生态水文分区研究的典型区域之一.基于生态-水文互馈机制,以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典型流域大渡河为例,从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因子和人类活动4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生态水文分区评价体系,综合反映地形急变流域水文-土壤-气候-生态系统全链条,量化...  相似文献   

8.
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模式研究Ⅰ——修复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水量不足、水质恶化及河流天然形态遭到破坏,海河流域大多数平原河流生态健康受到相当程度破坏.因而,对它们进行生态修复,需要建立相应生态修复模式体系对其进行指导.文中总结了现有河流生态修复技术,从中筛选出13种适宜于海河流域的修复技术.依据功能不同,将其分为水量调整技术、水质净化技术和生境改善技术3类.在此基础上,从影响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健康的关键因素--水量入手,综合考虑河流水质与生境现状,提出海河流域平原河流生态修复模式体系.该体系包括4种修复类型(即管理保护、直接修复、补水修复和生态系统替代)和9种修复模式.  相似文献   

9.
李天宇  董增川  韩锐 《人民长江》2017,48(23):40-44
针对受堤防建设影响的黑龙江干流地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流域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物元理论建立了流域生态健康模糊物元评价模型,并应用到黑龙江干流行政区的生态健康评价中。结果表明,漠河县、黑河市区、同江市区和抚远县干扰前的生态健康评价值为0.679 3,0.728 3,0.731 4,0.755 8,干扰后为0.602 3,0.580 5,0.611 7,0.722 6;漠河县生态健康等级保持"亚健康",黑河市区和同江市区的生态健康等级降为"亚健康",抚远县生态健康等级保持"健康"。同时,4个评价单元对应的生态受损程度分别为11.34%,20.29%,16.37%和4.39%。此外,根据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分析了4个县市存在的生态健康问题,提出了4县市生态环境保护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科学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通过选取11项陆生、水生生态评价指标,构建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并采用组合赋权法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利用综合指数法评价流域生态环境状况。以柳江流域为实例,结合实地调查数据及遥感、GIS技术,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计算赋值,并将评价指标分级结果和流域生态环境状况评价结果成图输出。结果表明,柳江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空间差异较大,生态环境状况为一般及良的区域在全流域分布较为广泛,龙江下游、柳江干流中下游及洛清江中上游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相对较差。全流域生态环境状况指数平均值为64.3,整体处于良水平。  相似文献   

11.
系统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内涵及原则,同时构建了其两级递阶分解协调优化配置模型,给出了其实用可行的求解方法,并以河北省水资源配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应用研究,所得结果对该区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以抚仙湖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系统收集分析流域多年水量水质监测数据,诊断流域保护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并基于流域一体化管理思想,提出了流域保护与发展的可能路径:1创新抚仙湖流域生态文明示范区行政管理体制,从发展思路确立抚仙湖流域实施"严格环境保护、创新生态发展"的转型战略,真正树立和实现"大景区"环境保护和"大旅游"产业发展的生态文明建设理念;2在全面实现生态发展战略的前提下,建议将流域实施分区管控,调减农业用地面积,积极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和旅游业;3通过生态搬迁,优化城乡布局,实施抚仙湖流域全域"大旅游景区"战略,实现生态资源-资产-资本的良性转化。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流域综合治理发展历程基础上,提出了流域综合治理的基本概念,构建了流域综合治理系统的多维嵌套理论构架,即主要体现在时间维、空间维、要素维、过程维以及调控维5个维度的耦合关联,提出了流域综合治理的三大关键技术体系:机理辨识技术体系、定量综合模拟技术体系以及优化决策技术体系,旨在为我国流域综合治理实践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生态清洁小流域治理措施布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监测、评价基础上综合分析小流域在垃圾、污水、厕所、沟(河)道及环境等5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治理目标;按照"生态修复、生态治理、生态保护"三道防线的治理思路,将小流域分别划分为坡面、村庄、沟(河)道和河(库)滨带3个区域分别进行措施布局。最后根据近年来从事的生态清洁小流域设计工作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河湖健康评估是评价河湖健康现状、诊断河湖健康问题、拟定河湖保护与修复策略的重要手段,对维护河湖生态健康、维持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河池市最重要的河流之一——龙江河,从水文完整性、物理结构完整性、化学完整性、生物完整性、社会功能完整性5个方面,全面评估其健康状况。结果表明:河池市龙江河总体处于健康状况,评估赋分72.8分,但仍存在进一步改善的空间。主要问题包括:天然流量过程被改变;河岸带存在人工扰动情况,河道被重重阻隔;流域开发活动可能增多,水污染潜在风险仍然存在;河流生物状况不清,底栖环境状况不容乐观;河流管理保护状况与公众需求仍存在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水资源管理模式探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彭莉 《水资源保护》2005,21(3):42-45
新《水法》的颁布改变了原来以区域管理为主的旧有管理模式,确立了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新型模式,因此也形成了我国所特有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通过阐述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模式,协调流域环境公益和区域利益之间关系,从生态区域管理的特征出发,站在全区域资源保护的高度,讨论确立新型水资源管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东江水资源环境管理问题及矛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江水资源环境管理问题,实质上是共同资源的利益分配问题,凸现了我国资源环境保护在经济转轨时期面临的环境管理方面的挑战。其矛盾具体表现在:①在有限自然资源和无限经济发展之间选择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②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实行流域统一管理的障碍;③"一国两制"下的流域管理体制和机制。探讨了高强度开发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特征、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之间的流域协调管理、"一国两制"条件下跨界水资源保护等的现代水资源问题与管理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8.
石匣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研究项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北部山区石闸小流域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研究”项目是北京市科委“八五”期间立项研究的科研攻关项目。该项目将流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在资源综合调查评价的基础上,以改善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资源和提高当地群众生活水平为目的。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流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治理模式、治理应用技术、水土流失及的流失的监测预报、流域治理管理、效益分析等研究。该项目完成后,已成为集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试验研究、户外教室展开、对外交流合作、环境保护为一体的水土保持综合示范区。  相似文献   

19.
Achieving a balance between land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as always been a challenge for many policy makers around world. The purpose of our project is to build a management system for protected drinking water source watersheds where land development is restricted for reasons of water health and drinking safety. Ideally under this proposed management system, land development is not considered taboo, but can proceed with preconditions. We first divided a protected area into two protection zon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regulations. In the first zone, any type of land development is strictly prohibited, as the currently dominant philosophy for watershed protection. In the second zone, development is allowed but only when a permit with mor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is granted by a responsible governmental agency. In response to land development regulations, we proposed three compensation programs to the landowners of the protected watersheds to reduce their resistance on the inclusion of their properties into the designated protected areas. How to delineate and divide a protected area for different levels of regulation is thus a concern of all parties involved in management and compensation programs. In this paper, we demonstrate a case study on the Kao-Ping River Watershed, a subtropical watershed with highly heterogeneous land uses and a wide range of elevations in southern Taiwan. Through this study, we empirically examine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proposed management and compensation schemes. The targeted water pollution abatement goals were regarded as the basis of determining the area requirements for these two types of protection zones. Under this principle, the Arc/View GIS software and two wate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s, QUAL2E and GWLF, were repeatedly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effects of water pollution reduction with different acreage of development-restricted areas. The optimal areas of the protected zones from the modeling results were further used to estimate the amounts of compensation fees based on the three following mechanisms: land banking, conservation easement, and transferable development righ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