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胜利  康玲玲 《人民黄河》1999,21(12):15-17
从形成高浓度粗泥沙水流机理出发,综合分析了不同地层侵蚀产沙对黄河粗泥沙的影响。分析认为,风沙和基岩产沙对黄河粗泥沙均有一定影响,但起关键作用的仍然是黄土。风沙,基岩,黄土产沙的综合作用量同浓度粗泥沙水流的重要原因,因此应从整体上综合治理多沙粗沙区。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十大孔兑"之一的西柳沟流域土壤侵蚀十分严重,是黄河粗泥沙的重要来源区。发生在2016年8月的"8·17"暴雨的中心区域在西柳沟流域中上游,为了解"8·17"暴雨洪水过程中的土壤侵蚀和产沙情况,利用淤地坝实测淤积资料和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分析计算了西柳沟龙头拐水文站以上流域的坡面侵蚀产沙量、沟道侵蚀产沙量和土壤侵蚀强度等。结果表明:"8·17"暴雨洪水中流域侵蚀产沙总量为893.80万t,其中坡面产沙量为477.56万t、沟道产沙量为416.24万t,平均侵蚀强度为7 672.10 t/km~2,淤地坝拦沙量380.80万t,龙头拐水文站输沙量为539.00万t。该次暴雨洪水的侵蚀强度和侵蚀产沙量与历史典型暴雨洪水的相比明显变小,说明近年来西柳沟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分析表明,沟道是西柳沟流域侵蚀产沙的重要地貌部位,淤地坝在该次暴雨洪水中发挥了重要的拦沙作用。  相似文献   

3.
河龙区间支流众多,是黄河的主要产沙区。该区是暴雨多发区,年输沙量往往集中于几场大暴雨。该区洪水主要由暴雨产生,爱暴雨冲击,地表和沟道侵蚀的泥沙,随洪水进入河道。本文从场次暴雨着手,根据降雨量与输沙模数相关图,推求出未控区产沙量,并按沙量平衡原理得出暴雨洪水对北干流河道冲淤的作用。暴雨洪水来源不同,对北干流河道部淤 大。暴雨洪水来源于黄甫川,窟野河等多沙粗沙区,河道发生淤积;洪水来自河口镇以上,河道  相似文献   

4.
西柳沟流域近期水沙关系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黄河》2015,(12):1-5
根据1960—2010年实测水文资料,对黄河内蒙古段西柳沟流域近期水沙关系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0年与1960—1989年相比,流域年降水量增大,但暴雨有所减少;来水来沙具有水少沙多、年际变化大、年内分配极度不均等特点;流域最大1 d降雨对产流产沙的影响很大,洪水期降雨产洪变化率指数为0.525 7~2.683 8,降雨产沙变化率指数为0.613 6~2.136 3;流域高含沙水流的侵蚀产沙作用非常强烈,洪水泥沙关系式的幂指数约为1.0,场次洪水多年平均含沙量为612.6 kg/m~3。同时,给出了西柳沟流域形成沙坝淤堵黄河干流的暴雨洪水泥沙阈值。  相似文献   

5.
黄甫川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是黄河中游地区主要洪水、产沙区域之一。本文在统计了近50年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黄甫川流域的降水、径流、泥沙等年内、年际变化、地区分布规律和暴雨洪水特性,以及人类活动对该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该书是依据流域系统原理,宏观地论述黄河泥沙侵蚀、输移、堆积过程的专著。全书共分十章:第一至五章以翔实资料论述了黄河中游的侵蚀产沙环境、侵蚀产沙地层、侵蚀产沙类型和方式、侵蚀产沙的时空分布及趋势、粗泥沙的来源及其对下游河道淤积的影响。第六章论述了流域沟道与河道泥沙输移特征;第七至九章论述了黄河泥沙堆积环境、泥沙堆积的时空特点、现行河道的泥沙淤积形式与前景;第十章论述了控制下游泥沙灾害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7.
泾河,北洛河泥沙输移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景可 《人民黄河》1999,21(12):18-19
北洛河、泾河的上游面积只占流域总面积的30%左右,侵蚀产沙量却占到流域总产沙量的69.3%,它是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的一部分。治理该区域的侵蚀,减少该区域的产沙量,不仅对改变多沙粗沙区侵蚀环境,提高环境质量,减少和防治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而且可以减少渭河下游的泥沙淤积和入黄泥沙。关于这个区域的侵蚀产沙至今已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对流域的侵蚀产沙特点、泥沙来源等都有了比较多的研究,但流域多沙粗沙区的面积、侵蚀泥沙的输移规律以及泥沙进入非多沙粗沙区以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等几方面还没有详细研究…  相似文献   

8.
黄甫川是黄河的一级支流 ,是黄河中游地区主要洪水、产沙区域之一。本文在统计了近 5 0年实测资料的基础上 ,分析了黄甫川流域的降水、径流、泥沙等年内、年际变化、地区分布规律和暴雨洪水特性 ,以及人类活动对该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泥沙灾害类型及成因机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由水力或重力侵蚀形成的泥沙有二重性作用,即泥沙既能致灾,又能成为宝贵资源,根据泥沙致灾过程和特性,泥沙灾害可以分为直接灾害和间接灾害;滑坡和泥石流为前者,由泥沙引发的洪水灾害为后者。以黄河下游为例,论述了间接泥沙灾害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中上游的强烈侵蚀产沙,强烈的沟道与河道泥沙输移,河道泥沙堆积空间制约,水沙关系不协调。  相似文献   

10.
再谈黄河中游粗泥沙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黄河中游多沙粗沙来源较为集中的皇甫川、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无定河等流域,对比分析了河流粗泥沙含量和平均粒径年内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软弱砂岩出露区的皇甫川流域,河流携带的粗泥沙含量及平均粒径与径流量年内变化趋势一致,软弱易蚀岩层出露面积比例越大,这一趋势就越明显;风沙区分布面积较大的秃尾河和无定河等流域,随着夏季水流侵蚀能力的增强,悬移质平均粒径并未明显增大,甚至降水集中和多暴雨的7—8月的平均粒径和粗泥沙含量小于冬季的,这些流域内基岩产沙对河流泥沙贡献不大,悬移质中的粗泥沙应主要来源于风沙。  相似文献   

11.
对黄河水沙特性变化的主要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按由水利部第二届“水沙变化研究基金”和“黄河防汛科技项目”资助的《黄河水沙特性变化综合分析》课题,是黄委水科院和水文局共同主持完成的。本项目主要从河流学和河床演变学出发,充分考虑防洪、防凌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弄清情况、分析规律为主线,在前人成果...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中游粗沙区来沙量与粗泥沙模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黄河下游河道泥沙淤积与中游多沙、粗沙区的来沙关系非常密切,其中粒径在于0.05mm的粗泥沙是淤积下河道的主要成分。通过重点分析不同年代粗沙区来沙量、粗泥沙模数的变化及水利水保措施对减少粗泥沙的作用,说明黄河中游兴建的水利、水土保持工程对控制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特别是粗颗粒泥沙发挥了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简要总结我国在黄河泥沙输移方面的研究成果,根据笔者多年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可以利用高含沙洪水输沙入海,适宜输送的不是低含沙量的水流,而是含沙量大于200 kg/m3的高含沙水流。黄河下游洪水期窄深河道多来多排的输沙特性是造成河道多来多排的机理,在低含沙水流时水流的流速达到1.8~2 m/s,床面进入高输沙动平整状态。不仅全沙如此,造床质泥沙(d>0.025 mm的粗泥沙)也存在着同样的输沙规律。小浪底水库的泥沙多年调节,充分利用下游河道的洪水输沙潜力输沙入海,是解决黄河下游泥沙问题和节省输沙用水的有效技术途径。平水年、枯水年小浪底水库不排沙,全部水量用于兴利和环境用水,利用洪水排沙不必刻意拦粗排细。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下游花园口92.8洪水属于含沙量中等偏高的高含沙水流,洪峰也只是常遇流量级(6260m  相似文献   

15.
尽管黄河下游河道以堆积性著称,河底、水面不断抬高,但在长期水沙作用下,特别是河流的自动调整和反馈迅速,其平衡的趋向性也很明显。从上、下河段挟沙能力及典型资料看,当流量为1000~4000 m3/s时,上段(河南河段)挟沙能力与下段(山东河段)之比为1.049~0.915,即流量小于2000 m3/s时,上段挟沙能力大于下段;而当流量大于2500 m3/s时,下段挟沙能力则大于上段;流量为2300 m3/s时,上、下河段基本平衡。从多年平均过程看,如果不考虑高含沙洪水,不漫滩,流量沿程不变,下段输沙量为上段输沙量的1.01倍,也说明多年输沙量是平衡的。特别是从1960年9月至1996年10月的资料看,三门峡至利津河段淤积36.32亿t,其中20次高含沙量洪水淤积37.22亿t,若不计高含沙洪水,则全河冲刷0.90亿t,占来沙348亿t的0.26%。  相似文献   

16.
在论述黄河山东段泥沙时空分布及不同时期泥沙粒径变化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洪水过程中沙峰的运移规律:山东河段沙峰的削峰率为沿程向下游递减,且与沙峰的大小成正比;沙峰沿程输沙量变化,高村至艾山段沿程减小。艾山至利津段基本稳定。沙峰运移过程中与相应洪峰发生的时间一般是不同步的,高村至艾山段,沙峰常超前于洪峰,而艾山至利津段,沙峰常滞后峰;不漫滩洪水,沙峰一般滞后于洪峰,漫滩洪水,沙峰一般超前于洪峰。  相似文献   

17.
黄河下游洪水期沙峰滞后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恩惠  董其华  张清  郭西方 《人民黄河》2006,28(3):19-20,39
简要分析了黄河水沙异源的情况,指出沙峰滞后、洪峰与沙峰不同步是造成黄河下游涨冲落淤和小水大灾的主要原因。根据小浪底下游各站沙峰均滞后于洪峰的35场洪水,对沙峰滞后于洪峰的特性进行了剖析,建立了小浪底、花园口、夹河滩、高村、孙口、艾山、利津各河段沙峰滞后时间与上站洪峰流量、沙峰含沙量、洪水传播速度、悬移质泥沙群体沉速之间的回归方程,可以用来查补延长沙峰滞后时间,为下游各站沙峰传播时间的准确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拦减粗泥沙对下游河道的减淤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实测资料为依据,结合数学模型,重点探讨了粗细泥沙在三门峡汇流区及黄河下游河道的调整机理。计算分析表明,拦减粗泥沙对汇流区与黄河下游的减淤量比值约为0.5,其减淤效果主要在下游,对下游而言,1974 ̄1999年若将进入下游的粗泥沙含量控制在15% ̄20%,则减淤比变化范围为0.65 ̄0.80,且减少的主要为粗颗粒泥沙。  相似文献   

19.
黄河水沙变化与下游河道治理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黄河水沙条件的不利变化,黄河下游出现了小水大灾和长期断流,三门峡水库“蓄清排浑”运用经验的局限性表现得更为突出。从黄河下游河道输沙,防洪和水资源充分利用出发,小浪底水库应采取泥沙多年调节的运用方式,枯水,平水年蓄水拦沙运用,丰水年洪水期集中泄空冲刷产生讷和洪水,塑造窄深河槽,改造高村以上宽浅河道,利用窄深河槽输送较高含沙洪水入,,经多方案计算结果比较分析表明上述方案减淤效益显著,并可大量节省输  相似文献   

20.
渭河水沙变化及特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由于受地形和大气环流的影响以及下垫面的不同,渭河流域水沙异源,西北多沙,东南多水。70年代以来,渭河水沙发生了较大变化,水沙量不断减少,但水量减少幅度大小沙量,而且较小流量级输沙百分比增加。1986-1996年,渭河发生大洪水较少,洪水量也较小,但高含沙洪水仍然存在,而且含沙量增加,输沙量也很大,特别是以泾河来水为主时,常出现高含沙水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