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为探索抗滑桩的锚固长度对多层土质边坡抗滑能力的影响,以珠三角地区工程案例为原型,运用商业软件进行模拟,并采用实际案例的实测值验证了模型计算结果的准确性。研究表明:抗滑桩水平位移最大发生在桩顶,随后沿铅锤方向减小,锚固深度从6m增加到16m,水平位移增加1.04%;桩身最大弯矩发生在距桩顶约4m处,随锚固深度增加,最大弯矩增大4.36%,最大位置不变;不同嵌固深度的抗滑桩,水平位移和弯矩均随着坡顶荷载的增加而增大,荷载从0kPa增加到20kPa,桩顶水平位移增大75%,桩身最大弯矩增加70.21%;当嵌固深度达到12m时,抗倾覆Kov值满足一级支护安全结构等级规范值1.25,故抗滑桩锚固长度为12m时为最优深度。  相似文献   

2.
抗滑桩加固边坡具有较好的效果,基于ABAQUS数值计算软件,采用强度折减法,研究桩位、桩间距与桩径比、桩长等因素对边坡安全系数以及边坡失稳时滑裂面出现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安全系数随桩间距和S/B的增大而减小;最优加固位置L_x/L=0.2~0.4处,综合边坡加固效果最佳;抗滑桩长度在22~26 m较为合适,抗滑桩的锚固深度为4/11~5/13桩长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3.
抗滑桩是边坡防护与滑坡治理工程中的一种主要手段。在面对大型滑坡时特别是在公路、铁路边坡中,单排抗滑桩无法满足抗滑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双排抗滑桩以其抵抗力大、桩顶位移小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实例,就桩顶锚固以及桩截面变化的情况下双排抗滑桩内力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研究表明,桩端锚固可以减小桩身位移,改善桩身的内力分布,在较小的配筋率的情况下可以产生较大的抗力。当保持任一排桩截面尺寸保持不变,改变另一排桩的截面尺寸时,抗滑桩的抗弯能力随着桩截面尺寸的增大而增大,而对截面尺寸保持不变的一排桩的影响不大。因此,改变抗滑桩的截面尺寸对其本身的影响较大,但对另一排桩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以典型工程断层带边坡为原型,选择FLAC3D数值模拟方法建立三维边坡模型,分析地震作用下边坡和抗滑桩动力响应特征、抗震加固机理以及抗滑桩加固模式。结果表明,地震波对断层带边坡岩体产生振荡作用,导致岩体松弛进而向临空面滑动;边坡采用抗滑桩支护后,改善了桩周岩土体的力学性能;地震波中面波部分直接到达抗滑桩桩身位置,另一部分先到达桩间土拱处,再由土拱传播到桩身;纵波和横波传播到弹性好的抗滑桩处,能量损失较少,经反射后对边坡产生加固效用;坡高30 m、坡比1∶1时,不同桩支护不同位置的最优锚固长度为10、12 m,最优桩间距为6、7 m。  相似文献   

5.
采用通用软件ANSYS对抗滑桩-边坡体系(白岩沟滑坡)进行三维有限元模拟.模拟过程中抗滑桩选用混凝土的强度准则,锚固段桩周岩体选用Drucker-Prager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抗滑桩-边坡体系中桩及桩周岩石的变形及应力分布的变化规律,为抗滑桩-边坡体系的设计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各项指标(应力、应变、位移等)均在限度范围内,满足规范的要求,三峡库区白岩沟滑坡治理方案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不同双排桩布桩形式下的阴影效应及抗滑桩-边坡体系的稳定性,考虑三种双排桩布桩形式,采用基于强度折减的有限元方法开展了桩头自由和固定约束条件下抗滑桩加固边坡的三维数值计算,获得了抗滑桩-边坡体系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潜在滑动面以及桩身内力分布情况,并与单排抗滑桩工况进行了对比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三类双排桩在不同深度处的主压应力分布图,深入探讨了相邻抗滑桩间的土拱效应、后排桩与前排桩间的荷载传递机制。研究表明,当双排抗滑桩加固潜在滑移坡体时,不同深度、不同布桩型式下的土拱效应不同,桩间的土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双排抗滑桩的作用机制和加固效果。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圆形抗滑桩变形影响因素及各因素的敏感程度,采用FLAC数值模拟分析,系统研究了圆形截面抗滑桩对边坡加固的效果。结果表明:(1)当土体的抗剪强度指标小于临界值时,桩顶位移变化速率比较快,当超出临界值时,桩顶变形基本保持不变。(2)相同嵌固段深度下,土体强度参数越大,桩顶变形越小。嵌固段岩体性质越好,所需的临界嵌固段深度越小。(3)桩顶位移随桩径的增大而减小。在桩间距与桩径比值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桩顶位移随桩间距增大而减小,证明减小桩间距对于控制桩顶变形的贡献小于增大桩径的贡献,工程中通过增大桩径控制桩顶位移的效果要比增大桩截面宽度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8.
抗滑桩是加固边坡经常采用的工程措施,其加固效果一直是研究者关心的问题。采用基于场 变量的强度折减法对抗滑桩加固的含软弱夹层顺层边坡进行三维弹塑性计算,分析设桩位置和桩间距 的变化对边坡的安全系数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抗滑桩设在边坡的中下部可有效达到抗滑作用,设在中 上部可以阻止边坡上部的滑动;边坡的安全系数随着桩间距的增大而减小。研究结果可为工程边坡的 抗滑桩设计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针对西南地区软硬互嵌顺层岩质边坡开挖变形及防治问题,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了某典型岩坡开挖后的应力及变形,并对抗滑桩加固后的岩坡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开挖后该软硬互嵌顺层岩质边坡的坡脚处出现压应力集中,开挖平台竖直向及水平向变形数值相接近,开挖坡面以水平向变形为主,开挖坡脚处变形均较小;设置抗滑桩加固后,开挖变形显著变小,且抗滑桩位置处岩体横坡向及竖直向变形存在绕桩分布;顺层岩质高边坡开挖卸荷引起其坡体变形分布以开挖面上部及远离坡脚的开挖平台处最为显著,若要进行岩坡变形防治监测,监测仪器摆放方向以与岩层倾角一致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对层状岩岸坡支护加固设计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意义和价值。文中以具体工程为背景,提出了让压型抗滑桩的支护结构思路及具体的施工方法,并通过工程现场对比实验,探讨了具体的工程效果,让压型抗滑桩可以在满足安全支护的前提下大幅减小桩身尺寸,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建议在工程设计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摘 要:本文采用研制的微混凝土抗滑模型桩,利用动力离心模型试验研究了高水位抗滑桩加固边坡的动力反应、动孔压变化、地基液化以及液化后大变形滑坡和动力断桩破坏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由于动孔压上升较大,有效应力降低较多,导致动弯矩增幅较大,且动力附加弯矩值大于震前静力弯矩,表明地基液化与土体滑动导致的动力附加弯矩是抗滑桩产生断桩的主要原因。抗滑桩桩体完全断桩后,桩底静动总弯矩接近于零,嵌固约束完全失效,转化为活动铰约束。同时,饱和地基部分液化使得边坡上部土体的动力响应略有减小,加速度响应是随着高程先减小,然后略有增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FLAC~(3D)软件对抗滑桩加固边坡工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强度折减法拟定了边坡滑面的失稳判据。以此为重点探讨抗滑桩的布设位置、桩长、弹性模量等因素对边坡整体稳定系数、滑移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优设桩位置受桩长的影响较大。总的来说,抗滑桩设置在边坡滑面的中上部可提升边坡滑面的安全稳定性。另外,抗滑桩的位移方向对桩身受力和形变也影响较大,可采取抗滑桩向边坡中上部偏移和取适当的嵌固深度的办法来综合提升边坡稳定系数,而对于抗滑桩的弹性模量取值偏大虽能提高抗滑桩的抗挠度,但会增加工程的施工成本,且不能提高边坡滑面的稳定性。因此,需合理选取抗滑桩的弹性模量值。  相似文献   

13.
以宁波奉化市浒溪线边坡“灿鸿”台风水毁治理工程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多种抗滑桩加固边坡有限元模型,探讨了桩长、桩间距、桩截面等因素对边坡加固效果的影响;基于矢量和法推导了边坡安全系数的理论解析解,编写了求解矢量和法边坡安全系数的程序,研究了节理面性质对含节理边坡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桩长越长,加固效果越好,但桩长增加到一定长度时,加固效果增强不明显;桩间距越大,边坡加固效果越差;桩截面对边坡加固效果最为明显,随着桩截面增大,边坡安全系数明显提高;节理面黏聚力、内摩擦角参数越大,边坡安全系数越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边坡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 FLAC3D软件对抗滑桩加固边坡工程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强度折减法拟定了边坡滑面的失稳判据。以此为重点探讨抗滑桩的布设位置、桩长、弹性模量等因素对边坡整体稳定系数、滑移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最优设桩位置受桩长的影响较大。总的来说,抗滑桩设置在边坡滑面的中上部可提升边坡滑面的安全稳定性。另外,抗滑桩的位移方向对桩身受力和形变也影响较大,可采取抗滑桩向边坡中上部偏移和取适当的嵌固深度的办法来综合提升边坡稳定系数,而对于抗滑桩的弹性模量取值偏大虽能提高抗滑桩的抗挠度,但会增加工程的施工成本,且不能提高边坡滑面的稳定性。因此,需合理选取抗滑桩的弹性模量值。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边坡防护的滑坡推力计算方法,通过找出作用在潜在滑坡面抗滑桩结构上的受力荷载,测算出作用于锚索抗滑桩上的滑坡推力,提出以锚索抗滑桩正负弯矩相等的控制方法和K法来设计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边坡防护结构。通过对比不同方法说明所提出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边坡加固的设计方法符合工程实际。以汶川地震中某滑坡工程为对象,研究其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采用桩身相等的正负弯矩控制法时,锚索抗滑桩的受力更合理,桩顶位移变化量最小,其抗震加固能力最好,在具体工程中,更有利于锚索抗滑桩桩身配筋设置。实践证明,利用预应力锚索结构原理进行边坡抗滑桩设计,可以保证设计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结构的安全经济性。  相似文献   

16.
悬臂式抗滑桩是边坡工程有效防护手段,由于岩土体介质及滑坡结构的特殊性,其在滑坡推力及锚固反力共同作用下的桩身力学行为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顺层岩质边坡的地质结构特性及顺层滑移模式,对抗滑桩锚固段的桩后土体抗力进行分析,分别考虑土体抗力为矩形、三角形和梯形分布情况,建立悬臂式抗滑桩力学模型,研究抗滑桩在顺层边坡滑坡推力及土体锚固反力共同作用下的弯折破坏位置,得到了抗滑桩锚固段弯折破坏位置与抗滑桩的长度、埋深以及滑移面的剪切力的关系及其表达式。通过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对抗滑桩的理论弯折破坏位置进行实际对比。结果表明:在此种滑移模式下,悬臂式抗滑桩的锚固反力按梯形分布计算时,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论有较好的一致性,而在按照矩形或三角形分布计算时,理论结果与试验结论相差较大。所以,在施工设计过程中,应在计算得出的悬臂式抗滑桩弯折破坏位置布置较密的抗弯钢筋或按最不利条件计算最大弯矩,确保抗滑桩的承载能力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h形抗滑桩在边坡治理工程中应用广泛。结合实际边坡工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不同连梁刚度h形抗滑桩治理边坡的模型,对h形抗滑桩连梁刚度对抗滑桩桩身位移、内力以及边坡治理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范围的连梁刚度,对h形抗滑桩桩顶位移的影响程度不同;(2)连梁刚度变化,对h形抗滑桩后排桩最大剪力的影响较前排桩更大,且对前后排桩桩身最大弯矩的影响不同;(3)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该实例边坡工程最优的连梁刚度为1.5EI,此时边坡最大位移仅为8mm,较天然工况下降低73.3%。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研究软土地区深基坑工程中,地基加固对双排桩支护结构变形性状的影响,采用有限元方法系统分析了地基加固位置、加固深度、加固强度对双排桩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固双排桩前侧、中间、后侧土体均可减小双排桩的侧向变形,其中加固前排桩前侧土体对桩身变形的削减效果最为显著;增加地基加固深度可进一步减小桩身的侧向位移,但存在一定极限值;双排桩前侧土体的弹性模量对双排桩变形的影响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9.
加筋碎石桩作为新型桩体被广泛用于路基加固领域,然而在路堤边坡加固或快速修复方面很少涉及。基于模型试验综合研究了加筋碎石桩桩位、桩长、桩的数量和加筋土工布类型等因素对其加固边坡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单根桩时,当加筋碎石桩距坡脚水平距离为0.6 H(H为坡高)和桩长为0.75 H时,其加固路堤边坡的效果最佳;相同宽度坡面时增加加筋碎石桩数量,可使边坡坡体极限承载力明显增加,而且当桩数相同时,采用抗拉强度高的土工布加筋碎石桩时边坡加固效果更加显著,且控制沉降效果更明显;对相同尺寸边坡,边坡极限荷载下加筋碎石桩变形后桩身与竖向的夹角随桩长增加而增大;坡面水平位移在坡顶和坡脚附近大,而坡面靠近加筋碎石桩桩顶附近的水平位移较小,表明加筋碎石桩可有效控制坡面上桩顶附近土体的水平变形。  相似文献   

20.
通过勐野江水电站厂房后边坡塌方处理采用拉压分散型锚索,在岩体破碎、风化程度深、围岩承载力差的边坡加固施工,可有效避免锚固段的压应力集中,使锚固段应力分布更趋均匀,通过对锚索测力计和边坡变形观测设备的监测数据的分析,该工程厂房后边坡处于稳定状态,边坡加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