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洪泽湖大堤是一座在用古代水利工程,任何时候必须确保防洪安全。建国以来,随着国家对淮河的60年治理,洪泽湖大堤经历了5次较大规模的除险加固,接受了精心的管护,防洪保安能力得到了提高,传承和发展了水文化。本文试图诠释这座千年古堰的新生过程,探索其水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佘正荣 《治淮》2004,(1):35-35
洪泽湖大堤是洪泽湖水库主要控制工程,也是重要的防洪屏障.历史上大堤多次溃决,决口段给大堤留下工程隐患.因此检查消除堤防内部隐患,是工程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选取铁水牛湾50m险工段,应用<堤坝内部隐患电法探测>新技术,首次测出大堤内部渗水,并进行隐患分析.  相似文献   

3.
洪泽湖大堤古称"高家堰",是具有1 800多年历史的人工防洪拦水大堤,经历代建造、加固维修,形成当今规模。大堤建造过程,形成了治水遗迹、技术、人物、题词碑刻、传说等丰富的水文化内涵。文章对洪泽湖大堤水文化提出了法规保护、措施跟进保护等方法;发挥自身优势,用好平台;借助政府力量,利用平台;多途径打造平台和借鉴先进经验,进一步弘扬洪泽湖大堤水文化的初步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洪泽湖大堤是一座古老的水利工程,在防洪史、治水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和地位,而现今作为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确保的防洪工程,它的作用和地位进一步凸显。通过整理、记述洪泽湖大堤形成的重要阶段和过程,反映了黄淮深重的水患史,歌颂了人们与洪水英勇斗争的壮举,揭示并展望了新时期所赋予洪泽湖大堤的文化、经济、资源等方面的价值和内涵。  相似文献   

5.
淮河本来是一条尾闾通畅的入海河道,自12世纪起,黄河南泛,侵泗夺淮约700年,使淮河和沂沐泗河的洪水失去了正常的出路。 对淮河下游治理的主要目标是扩大洪水出路,提高防洪标准。主要工程措施是加固洪泽湖大堤,整治入江水道,开辟苏北灌溉总渠,建设分淮入沂工程,还计划开辟入海水道工程等。 洪泽湖及洪泽湖大堤。洪泽湖,远古时是黄海的海湾。随着海岸东移,平原扩大,洼地成为湖泊。淮河右岸的破釜塘等湖泊,在自然力与人力的共同影响下逐渐形成了洪泽湖。现在,洪泽湖  相似文献   

6.
朱兴华 《江苏水利》2002,(10):45-46
洪泽湖大堤古称高家堰(下称高堰)。北起淮阴区码头镇,南至盱眙县堆头高地,全长70.63km。它是一座“始建于东汉,发展于明清,完善于当代”的淮河下游防洪第一屏障,保护着准河下游20多万hm~2耕地、2000多万人民生命财产和10多座中小城市的防洪安全;随着南水北调东线方案的实施,洪泽湖水库及高堰古堤坝  相似文献   

7.
1探索缘由洪泽湖大堤是苏北平原防洪屏障,自1993年至2006年,周边有关部门每年组织人员对其进行白蚁专项检查,却未发现白蚁存在迹象。但是,洪泽湖大堤分布着的杨树、柳树、  相似文献   

8.
1工程概况洪泽湖大堤位于洪泽湖东岸,全长67.25km,是苏北里下河地区200万hm^2农田和2000万人民生命财产的防洪屏障。其中25.746km(大堤桩号34K 900-60K 646)是整个洪泽湖大堤的重要堤段,其中包括菱角塘、周桥船坞至铁水牛湾、黄罡寺、九龙湾、三河越闸预留段、卧虎坝6个历史险工段,堤身、堤基土质复杂,大多为历史决口处。  相似文献   

9.
淮河入海水道是解决淮河流域洪水出路不足、提高洪泽湖大堤防洪标准的战略性骨干工程,全长163.5km,近期工程设计行洪流量2270m^3/s,堤防等级:南堤1级,北堤2级。沿线有14座穿堤涵、闸位于软土地基上,其等级与所处堤防等级一致,涵、闸本身及其与两侧堤身之间的连接段安全与否,直接关系着整个堤防的防洪安全。  相似文献   

10.
吴明祥 《治淮》2005,(2):41-42
洪泽湖是一个平原水库,是我国第四大淡水湖,也是淮河中下游的重要水利枢纽工程,发挥着航运、灌溉及水产养殖等诸多效益.洪泽湖大堤古称高家堰,素有"倒了高家堰,淮扬不见面"之说.作为洪泽湖东门坎的洪泽湖大堤,不仅发挥着蓄水养殖、灌溉等作用,还担负着极为艰巨的防洪任务.这条历史悠久的重要堤防,经过历次变迁和多次加固,尤其是解放后通过建筑防浪林台和营造防浪林后,犹如一条巨龙巍然屹立在洪泽湖东岸,保护着苏北淮河下游地区3000万亩农田和2000多万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为该地区的工农业生产、航运等发挥着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徐仲才 《江苏水利》2006,(4):24-24,26
1概述洪泽湖是在漫长的水系变迁和先民治水实践中形成的人工湖。大堤始建于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长67.25km,江苏省洪泽湖堤防管理所管辖的堤长23.67km,是历史上常发生洪灾决口、险工集中的地段。为了提高大堤的防洪能力,1966年对洪泽湖大堤进行了加固。堤顶为曲折回延的沥青公路,设计堤顶高程19.5m(废黄河基面),在迎水面修建了防浪林台,面积约97hm2,背水面为150m宽的三台三坡,总面积约151hm2(不包括三坡以东的芦苇沼泽地和水塘)。每年雨季,洪泽湖大堤背水面均出现因雨水冲刷形成的雨淋沟,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因此,加强对大堤背水坡…  相似文献   

12.
洪泽湖大堤防浪林营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泽湖大堤是国务院确定的“在任何情况下必须确保安全”的水利工程之一。它保护着里下河地区200万hm^2农田和20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大堤安全的主要因素是洪水及相伴的风浪袭击。洪泽湖湖面宽阔,最大吹程达30km。历史上大堤多次决口都与洪水风浪有关。为了提高大堤的防洪能力,1966年进行了加固,并在迎水面修建了长23.7km、宽50m、高4m的防浪林台。  相似文献   

13.
洪泽湖大堤是淮河下游地区主要挡洪屏障,现状设计洪水位16.0m,校核洪水位17.0m,过高的洪水位增加了下游地区洪水风险。本文通过研究增加下游泄流能力,可使洪泽湖大堤设计洪水位降低至15.4m左右,可有效减轻洪泽湖大堤下游防洪保护区的防洪压力。  相似文献   

14.
一、前 言 洪泽湖是淮河中下游结合部的巨型平原水库,承泄淮河上中游15.8万平方公里的来水。洪泽湖大堤、里运河堤、灌溉总渠堤等是苏北里下河、渠北、白宝湖地区的重要防洪屏障。洪泽湖下游洪水出路历来不足。历史上里运河大堤曾多次溃决,造成里下河地区大面积毁灭性灾害。建国后,经过40多年的治理,排洪能力由8000立方米每秒扩大到13000立方米每秒~16000立方米每秒,防洪标准有较大提高。尽管如此,洪泽湖的防洪标准不足百年一遇,若遇  相似文献   

15.
三河闸是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二大闸,全长697.75m,泄洪能力达12000m3/s,建成以来发挥着巨大的防洪保安、蓄水灌溉等综合效益。以三河闸、洪泽湖大堤等为依托的三河闸风景区,位于淮安市境内的洪泽湖东岸,面积约8平方公里,2003年10月被水利部批准为国家水利风景区。该景区水文化遗产众多,主要包括洪泽湖古堤、三河大闸、治水碑刻、治水典籍等,  相似文献   

16.
彭加强 《人民长江》2008,39(18):45-46
根据<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以下称<长流规>)及现行国家<防洪标准>和<堤防工程设计规范>,分析了无为大堤防护对象、防洪保护区、堤防工程、防洪体系的防洪标准及防洪标准的表示方式,阐述了无为大堤加固工程的设计标准,无为大堤的防洪标准为防御1954年型洪水,堤防等级为1级.使人们对无为大堤防洪标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从洪泽湖防洪保安和南水北调工程的需要出发 ,阐述水情、工情变化后洪泽湖大堤的隐患成因及处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对洪泽湖大堤滑移、渗漏、窨潮等隐患成因与机理进行了分析 ,提出加强检测、加固防浪林台、灌浆、实施地下连续墙等处理措施 .工程实践表明 ,对洪泽湖大堤的主要渗漏险工险段采用防渗墙和压密注浆处理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江苏淮安地处淮河流域下游,在其悠久的治水历史中,积淀了深厚的水文化底蕴,形成了丰富的水文化内涵,留下了古清口、古末口、洪泽湖大堤(高家堰)、清晏园、镇淮楼等一个个极具文化价值的水文化工程和景点,  相似文献   

19.
洪泽湖大堤始建于东汉献帝五年(公元200年),它保护着苏北里下河地区200万hm^2良田和2000万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故被国务院确定为“在任何情况下必须确保安全”的水利工程之一。江苏省洪泽湖堤防管理所管辖的长23.67km^2大堤是历史上洪灾决口、险工集中的地段.、为r提高大堤的防洪能力,1966年对洪泽湖大堤进行了加周,在迎水面高程14.5m处修建了宽50m的防浪林台。其中,三河越闸预留段(从洪金洞南57+630至蒋坝镇北端50+080,  相似文献   

20.
2003年7月4日,洪泽湖水位不断上涨,防洪形势严峻.来势凶猛的淮河洪峰,冲过正阳关,经怀洪新河分泄后,分两路进入洪泽湖.洪泽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它对淮河的洪水具有重要的调蓄作用.历史上由于它只有入长江这一条出路,加上下游落差小,水流慢,每到汛期淮河水便会雍堵在湖中,导致中下游水位居高不下形成洪灾.而洪泽湖由于自身地势较高,已成为悬湖,也极易出现险情.阻挡滔滔洪水凭借的只有洪泽湖大堤,1950年修建了苏北灌溉总渠,可以导流部分洪水入海,1991年起对洪泽湖大堤进行了除险加固,2003年6月28日淮河入海水道建成通水,使淮河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入海通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