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俄寨村滑坡是岷江上游、成兰铁路沿线众多大型古(老)滑坡之一,研究其成因机理与稳定性预测,对于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减轻危害具有重要意义。在阐明滑坡地质背景条件、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对其成因机理、演化过程做了分析,采用工程地质分析、定量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对滑坡堆积体稳定性及变形破坏机制做了研究。结果表明,俄寨村滑坡总方量739万m3,为大型岩质滑坡,属降雨诱发型推移式老滑坡,滑坡变形破坏经历变形拉裂、裂缝贯通、推移滑动和停滞堆积四个阶段;俄寨村滑坡的形成与高陡的地形条件、破碎的岩土类型、顺向斜坡结构,以及紧邻活动断裂,地震活动强烈有关,受降雨诱发;俄寨村滑坡目前整体稳定,局部不稳定,暴雨或地震条件下可能局部失稳。  相似文献   

2.
软弱基座型斜坡具有“上硬下软”的双层坡体结构,其变形破坏方式和失稳模式也较为复杂。为了详细分析该类型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以具有此类坡体结构特征的一库区古滑坡为例,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地质分析法和离散元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天然、降雨和地震条件下边坡的变形破坏过程。结果表明:活跃的地质时期、陡峭的地形、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双层的坡体结构特征构成了该滑坡形成的必要条件,降雨和地震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外界因素;滑坡表现为倾倒变形和滑移-压制拉裂的复合型失稳模式;利用离散元数值模拟研究了坡体在天然重力、降雨和地震等不同条件下的变形破坏过程,计算结果显示降雨和地震均会导致滑坡发生,其中地震型滑坡具有持续时间更短、发生规模更大、运动距离更远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降雨型堆积体滑坡渗流稳定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非饱和降雨入渗特性、堆积体滑坡稳定性评价方法、降雨诱发堆积体滑坡失稳机理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降雨型堆积体滑坡渗流稳定性的研究进展。针对目前降雨型堆积体滑坡渗流稳定性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指出今后应明确降雨型堆积体滑坡的地质结构特征,深入研究渗流与径流的耦合机制及渗流-地质结构-力学参数的互馈耦合作用机制,加强降雨型堆积体滑坡的动态灾变机制研究,完善降雨型堆积体滑坡的安全性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降雨是诱发边坡失稳破坏的重要因素,为研究降雨条件下土质边坡的滑动破坏规律,为了便于制模和坡土位移的PIV观测,开展了无黏性土降雨滑坡的模型试验,利用体积含水率传感器测试了降雨条件下坡土不同位置处含水率的变化特征,利用PIV技术研究了边坡渐进变形破坏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变形场特征,并进一步研究了长时间降雨坡脚浸泡导致的破坏规律。结果表明:持续降雨入渗条件下坡土体积含水率依次可分为初始平稳期、上升期和最终稳定期三个阶段,坡脚土体的积水会导致边坡进一步滑移破坏。边坡破坏模式为渐进式滑移变形破坏;根据边坡速度场和位移场随厚度分布特征,可将坡土从下往上分为稳定层、剪切层和随动层。  相似文献   

5.
万州区金金子滑坡是三峡水库右岸涉水覆盖层滑坡,在降雨、人工活动等诱发因素影响下,局部发生了较大的变形破坏。该滑坡于1996年发现变形迹象,2003年库区大坝蓄水后仍存在变形,滑坡近20 a来变形持续,2016年滑坡体局部发生了变形破坏。在深入分析滑坡变形特征基础之上,充分利用现场监测数据,从地质因素和环境因素两方面对滑坡成因及变形破坏规律展开研究。通过地质调查发现,斜坡区大量松散崩坡积物堆积于下伏近水平粉砂泥岩上,斜坡形态呈阶梯状,其上冲沟发育,大片覆盖人工种植苗木。滑坡监测数据显示,位移变形曲线存在突变,突变后趋于平缓,在突变前期研究区内有明显的降雨过程。分析认为:滑坡整体仍存在持续变形,局部区域变形失稳后趋于平缓;阶梯状斜坡上覆的松散堆积体和下伏的软弱地层为滑坡变形的地质基础;降雨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则为该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6.
三峡库区建成后,在库水的周期性涨落作用下,一些滑坡的地质条件已显著改变。有些滑坡已近失稳边缘,若此时遭遇库水下降影响及强降雨的作用,滑坡极有可能失稳。介绍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三峡库区某滑坡在库水下降及降雨作用下进行流固耦合计算,并分析其应力场和位移场的变化结果,提取水平位移数据作为滑坡变形预测依据,得到库水位由175m下降至145m再叠加50a-遇强降雨时为滑坡最危险工况;滑坡变形趋于基本稳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汝郴高速公路高陡斜坡位于公路K65+410—K65+680段。2011年3月以来,该高陡斜坡深部发生位移,并且这些变形在不断发展,需要进行人工治理。通过对斜坡地质环境条件和变形机理初步分析,建立了该高陡斜坡典型剖面的多种潜在滑面的稳定性计算模型,并对该高陡斜坡进行了多滑面多工况极限平衡稳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坡顶削坡卸载、坡脚堆载反压和锚杆加固斜坡浅表的治理方案,可为高陡斜坡治理工程设计提供依据。该边坡在经过治理后至今4 a内,没有再发生过大规模变形,证明了该治理方案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西南某机场场区东北部存在大量斜坡或陡坡,1号滑坡即为该斜坡群中具有较为明显变形失稳特征的代表。根据现场调查和部分勘探资料,认定该斜坡为岩质滑坡,滑体存在深层和浅层两级滑体,推算深层滑坡规模约为300万m3,浅层滑坡规模约为54万m3。由于1号滑坡位置靠近机场轴线,危及拟建机场的安全施工与安全运行,且在该滑坡附近分布多个形态、规模类似的较为高陡边坡,因此研究该滑坡成因机制与评价其稳定性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详细的现场勘查和钻探资料的分析,细致地研究了斜坡的变形特征,得出了斜坡上形成的滑坡与其现场变形特征相吻合且符合一般规律的成因机制;并通过二维数值模拟计算稳定性,对1号滑坡的稳定性做出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以三峡库区白家包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勘察和资料收集,对比分析GPS监测曲线、库水位变动曲线和降雨历时曲线,并利用Geo-Studio的SEEP模块和FLAC~(3D)分别对各种不同库水位日降幅条件下滑坡渗流场及应力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滑坡的应力场、位移场、塑性区均随库水位日降幅增大而变化,其变形量及塑性区范围均随库水位日降幅的增大而增大。综合分析认为,目前白家包滑坡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在增大库水位日降幅条件下滑坡稳定性将会进一步降低而导致失稳。研究成果可为三峡水库调度确定库水位日降幅标准及滑坡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降雨条件下堆积斜坡的失稳过程和失稳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借助PFC2D软件以擦耳岩滑坡为例,研究了降雨条件下堆积斜坡的位移响应特征和速度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此类斜坡在降雨条件下滑动方式表现为前牵后推式。失稳模式为:雨水入渗,内部土体饱和,滑体剪应力增大,雨水继续入渗,汇集于坡体前缘,前缘率先发生较大变形破坏,后部坡体前移,不断堆积,造成斜坡整体加速滑移,由于坡体内土体及碎块石相互碰撞加上水流阻力动能消散,滑体最终停滞。失稳机理为:降雨累积—前后缘率先破坏—整体呈近松散状下滑—受阻消能停滞滑落—堆积。可为汶川震区在降雨条件下堆积斜坡失稳机理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弄清河谷下切面和软弱层组合特征对顺层斜坡的破坏失稳模式和成因机制的影响,采用UDEC建立了相应的数值模型,结合该区域内顺层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顺层斜坡坡脚河谷下切面与坡脚处软弱夹层的空间位置关系造成了滑坡失稳的3种变形破坏模式,滑移-剪切、滑移-剪断、滑移-弯曲-溃屈。得出了在坡脚河谷不同下切深度下岩质顺层斜坡变形破坏模式的转化过程及成因机制,并结合三峡库区实际案例验证了相应的变形破坏模式和成灾机制。  相似文献   

12.
朝天中学滑坡位于朝天区朝天中学后山斜坡中下部,为一牵引式开挖型滑坡。2010年-2012年该滑坡由于两次开挖和极端降雨因素的影响,出现了多次失稳变形迹象。正确认识滑坡变形机制及演化过程是预防及治理滑坡地质灾害的重要前提,基于现场详细的调查和滑坡资料,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朝天中学滑坡发生多次的变形失稳机制及其演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成果表明:首次切坡条件下,边坡沿原生结构中最"活跃"的基覆界面发生了牵引式堆积层滑坡失稳;在第二次切坡和部分加固手段实施后,由于坡体临空条件和自身结构的改变,促使坡内应力向深部转移,边坡也因此转为沿强-中风化接触面发生失稳的牵引式滑坡;鉴于前两次边坡失稳对坡体自身完整性的破坏,又逢区域性极端降雨,大量地表水的入渗致使坡体抗滑力和下滑力的此消彼长再次造成了边坡整体严重失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降雨是诱发滑坡变形破坏的重要因素,不同降雨模式引起的降雨入渗类型对滑坡稳定性影响各不相同,由此形成的滑坡灾害经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合理的考虑前期降雨是实现准确预警预报的前提。【方法】以麻池村1号滑坡为例,首先精细分析了降雨作用下滑坡的地表-深部位移变形特征,定性评价滑坡变形过程与降雨因素的响应关系,以此研究4种不同降雨型式下滑坡渗透稳定性系数的动态演变规律,探讨不同降雨模式对滑坡的影响,并通过滑坡阶跃区段位移与前期降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对滑坡稳定性最不利的前期降雨型式下的降雨阈值。【结果】结果显示:GNSS监测系统自2019年6月首测以来,地表累积位移为881.22~1 067.88 mm,最大日位移速率达264 mm/d(G6),2021年汛期强降雨频次增高,滑坡各变形区域出现“整体阶跃”现象。【结论】结果表明:(1)滑坡受降雨因素影响,变形呈现阶跃型演化特征,深部位移曲线反映了不同岩土成分结构的水敏性;(2)递增型前期降雨对滑坡的稳定性尤为不利,递增型降雨更有利于地表雨水的入渗;(3)滑坡的前期有效降雨持时为10 d,其对应的7次“阶跃”变形与前期降雨型式...  相似文献   

14.
水库型堆积层滑坡位移方向协调性参数及其失稳判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璐  贺可强  贾玉跃 《水利学报》2018,49(12):1532-1540
水库型堆积层边坡位移受库水位循环涨落及降雨的影响,具有波动与震荡的特点,然而其位移变化与突变多为库水位涨落及降雨所引起,并非一定缘于边坡稳定性降低。因此,运用传统单维度位移预测参数与判据分析该类滑坡稳定性时,经常会引起误判。针对传统单维度位移预测参数与失稳判据的局限性,本文根据滑坡全息论的基本原理,提出垂直位移方向率这一水库型堆积层边坡稳定性评价的位移方向协调性参数,并深入分析与确定了水库型堆积层边坡弹性压缩变形阶段和塑性失稳变形阶段该参数与其稳定性演化的定量关系。在此基础上,根据数理统计趋势位移分析原理,建立了边坡稳定性判据准则,并运用新滩边坡F系列监测点实际位移数据进行了垂直位移方向率的稳定性计算与分析。预测分析结果与该边坡实际稳定性演化阶段相吻合,说明垂直位移方向率参数在水库型堆积层滑坡稳定性评价与监测预警中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坡脚冲刷作用下近坝库岸边坡滑坡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有亭  李卓  周涛 《水利水电技术》2016,47(12):121-125
为研究坡脚冲刷作用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基于某水电站近坝库岸边坡滑坡区实测降雨资料,通过自行研制模型试验装置,进行了坡脚冲刷作用下室内边坡滑坡模型试验,分析了坡脚冲刷作用下的边坡滑坡特性。研究表明:坡脚冲刷作用是引起边坡滑坡的主要因素,即:由于强降雨引起河水对边坡侧向产生冲蚀会掏空坡脚的岩土体,且坡脚已冲刷的边坡在降雨作用下不利于边坡稳定,使得边坡失稳下滑会引起边坡滑坡。此时,坡脚处滑坡会不断向边坡上部发展,坡脚冲刷作用下的滑坡以滑动滑坡为主,滑坡类型为浅层牵引式滑坡。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黄梁坡滑坡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受"5.12"汶川大地震影响,该滑坡变形加剧,裂缝变长加宽,下沉加剧,可能发生失稳破坏。基于此,在详细调查滑坡特征的基础上,分析该滑坡成因机制,采用地质分析判断法和不平衡推力法对该滑坡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和预测。结果表明:该滑坡整体目前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受降雨和地震影响,滑坡的稳定性会有所降低,趋于欠稳定状态。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该滑坡进行治理,确保滑坡临近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在详细分析金沙江水电站库岸滑坡地质结构和区域地质环境的基础上,结合地层产状、水文气象等因素,利用Ansys和Flac~(3D)建立必油照滑坡地质模型,利用强度折减法与有限差分程序进行多工况下的全过程动态数值模拟。计算坡体由初始化自重平衡作用到临界滑移失稳状态全过程的位移、速率变化趋势,分析滑坡破坏模式与滑移特征,并由剪切应变增量云图确定滑移面。通过数值模拟,阐释了滑坡破坏演化特征和失稳机理。坡体塑性变形与位移分析结果表明: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基本稳定;在连续高强度降雨状态下欠稳定,局部失稳滑塌的可能性很大,这与现场调查分析的结果一致。利用Flac~(3D)进行滑坡稳定性分析和评价简单、可行,且更加直观、方便,具有传统极限平衡法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GPS针对某大型滑坡体进行长期监测,利用Geo-slope结合降雨条件下实际渗流场,分析降雨作用下滑坡体的稳定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雨量对滑坡稳定性影响较大,在时间上滑坡的稳定性与降雨量具有一致性;滑坡安全系数与降雨量成反比,其安全系数减小趋于稳定后滑体将会发生失稳;针对降雨作用下库区滑坡,提出了合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水库施工期间坝前滑坡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研究水库建设阶段的坝前滑坡问题,以甘肃省九甸峡库区燕子坪滑坡为例,采用GPS对库岸滑坡表面的位移和变形进行了高精度、连续性监测,完成了水库建设阶段的滑坡演化全过程的位移变化监测。结合滑坡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对滑坡的变形特征、诱发因素及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从力学变形机制方面研究施工期坝前滑坡诱发机理。结果表明:水库施工期坝前滑坡失稳分为两个阶段(施工围堰建成前后),并且两个阶段坝前滑坡失稳主要影响因素不同;施工围堰建成前坝前滑坡主要是在受降雨影响,施工围堰建成后库水位上升是坝前滑坡失稳的主要诱因,整个施工期间施工围堰建成后的滑坡变形占较大比重,并且两个阶段滑坡失稳形式均表现为中、后部推移前缘滑动。  相似文献   

20.
以三峡水库麻地湾滑坡为例,运用Geo-studio系列软件,分析该类缓地形阻滑段滑坡在三峡水位变动乃至降幅增加条件下的变形特征与稳定性改变情况。通过分析位移、稳定性与库水位变动的关系,得出该滑坡在水位下降至150 m时为最不利状态。最大变形位置均位于水位变动带,但在降雨时滑坡后缘也会出现轻微变形。通过计算不同日降幅,结合分析稳定性~时间曲线分析得出该滑坡承受日降幅阈值为1. 6 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