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利用遥感技术来观察伶仃洋,可以在是获得大面积的地表或地表浅层信息,其时间上的同步或准同步性克服了以前由直接观测点或线推证到面的局限性,为伶仃洋和珠江三角洲东四口门规划作局部工程治理监测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通过遥感技术获得的技术图片和数据,分析伶仃洋两槽三滩动力一地形结构,复杂的径流、潮流、沿流动力机制及其泥沙主要来源,提出东西部动力区具有相对分界线的新观点,并论证大喇叭和小喇叭规划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利用遥感技术来观察伶仃洋,可以在瞬间获得大面积的地表或地表浅层信息,其时间上的同步或准同步性克服了以前由直接观测点或线推证到面的局限性,为伶仃洋和珠江三角洲东四口门规划治理研究和局部工程治理监测提供了准确可靠的数据资料.通过遥感技术获得的技术图片和数据,分析伶仃洋两槽三滩动力-地形结构、复杂的径流、潮流、沿岸流动力机制及其泥沙主要来源,提出东西部动力区具有相对分界线的新观点,并论证大喇叭和小喇叭规划治理方案;验证评价蕉门治理和鸡抱沙围垦工程、洪奇门治理和围垦工程、横门治理和围垦工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20年中三种不同年代测量的伶仃洋地形资料,计算、分析了伶仃洋东西航道的近代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并利用伶仃洋水文、泥沙及盐度测验资料,对其演变原因进行了分析。并运用水动力条件和演变趋势,比较和评价了东西航道的淤冲趋势。  相似文献   

4.
何为  李春初 《人民珠江》2005,(Z1):53-56
按系统论的观点结合河口界面理论,以实际观测数据和数学模型作为实证,分析伶仃洋的沉积动力特点,在此基础上从伶仃洋的动力结构、水利排洪、港口航道建设和河口生态方面探讨了伶仃洋西北三口门的水沙治导问题,为珠江口伶仃洋水沙治导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5.
何用  黄燕 《人民珠江》2010,31(2):6-9
复杂的水下地形及动力过程使得伶仃洋滩、槽具有不同的挟沙特征,深入研究伶仃洋水流挟沙力问题,对于推动伶仃洋泥沙数学模型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用同时覆盖伶仃洋滩、槽水沙要素的1978—1979年水文调查资料,分析了其主槽和浅滩水体含沙变化特点,指出主槽非饱和输沙特点显著、泥沙补给是否充分是影响水体挟沙的重要因素,而滩地泥沙二次搬运与其潮流和波浪动力条件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初步建立了伶仃洋滩、槽挟沙力的计算公式,公式基本能够反映伶仃洋滩、槽水流挟沙特点。  相似文献   

6.
伶仃洋的潮流动力特性,受径流与潮汐的双重作用.通过水动力的数值模拟,探讨不同湾口型态与伶仃洋水动力变化关系,为伶仃洋河口治理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伶仃洋不同湾口型态模拟,进一步说明珠江水利委员会上世纪90年代制定的原治导线方案在维持伶仃洋潮流动力方面最为合理,更能发挥喇叭型态辐聚效应.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一个决策维护系统:COMPASS模型的假设条件及COMPASS的框架结构和实现的四个模块。COMPASS方法有助于管理者识别造价上涨的因素,估计工程造价上涨的程度,还有利于利用它们的经验和已建工程的数据明确制订出造价控制决策。  相似文献   

8.
美国《Telelcommunications》杂志评出了电信业十大热门的技术 ,主要表现在无线通信、话音网与数据网的融合、接入与速率等几方面。1.业务调停———为向不同网络上的用户提供业务而进行的不同服务语言之间的翻译 (即信令协议 )。2 .城域DWDM———城域DWDM支持多种协议 ,是至今唯一能容纳大量非SDH信号的地方。3.OC - 76 8SONET———通信公司需要同步光纤网络的灵活扩展能力。4 .HDSL2———类似于HDSL ,但它是在一对铜线上提供T1或E1速率的通信。   5.统一信息收发———无论在何地都…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伶仃洋是珠江流域八门入海中东四门的总汇,洋面辽阔,是一个南北向漏斗状海湾。湾内外有几列东西向的大小岛屿束窄洋面,使伶仃洋成为潮汐通道。它是广州港和黄埔港的出海水道。珠江流域上中游带来的河流输沙量逐步充填在河口内外,伶仃洋的淤积研究也就联系到珠江河口治理问题。笔者根据《人民珠江》的资料以及1978、1979年珠江河口伶仃洋水文调查工作的成果,在输沙淤积问题上,提出下列三点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0.
一、伶仃洋淤浅成河所需的时间问题国内学者研究伶仃洋的淤浅完成时间,差距很大,如侯晖昌(1976年——发表此方面内容著作的年份,以下同)认为需要74年,而李平日(1984年)则认为需要834年,相差10倍以上。其他学者计算数据为:王文介(1982年)和欧兴进等(1984年)为156年;胡嘉敏(1979年)为176年;徐君亮等(1984年)为150~200年;董兆英等(1984年)为200年;黄镇国等(1982年)为大于834年等等。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伶仃洋的治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珠江口伶仃洋的治理研究中采用实测资料分析、物理模型、数学模型及遥感技术应用等多种途径进行工作的研究成果,从中合理地选择了较佳的治导线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2.
李先维 《人民珠江》1996,(6):31-36,41
华隆公司拟在万顷沙西十二涌与十三涌之间兴十三涌3000T级油轮港口码头。本文分析了该河段水文泥沙的特性、河道演变趋势及河段稳定性,通过物理模型试验研究及对航道、港池的回淤计算分析,预测工程建成后引起局部水流流态的变化,对水道泄洪、潮排、潮灌的影响,以及港池、航道建成后的泥沙淤积情况。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伶仃洋内盐度的输移运动规律,建立了三维斜压盐度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径流、潮流及波浪场作用下的盐度输运,波浪的影响通过三维辐射应力和波一流共同作用底应力反映。采用平面正交曲线坐标和垂向σ坐标对复杂边界和地形进行了较好的拟合,方程采用守恒有限差分法离散,并采用内外模式分裂技术求解,水平动量方程的求解采用了“预测”、“校正”相结合的方法以保证内外模式所求流速值的一致性。应用枯水期伶仃洋大规模同期实测的水位、流速和盐度资料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计算值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表明了模型对伶仃洋水流、盐度运动规律模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条子泥二分水滩脊的现场水文调查、滩面表层沉积物采样、断面高程测量等实测资料的分析整理,并结合近几十年来的遥感卫星图片资料,研究了条子泥二分水滩脊的地貌特征、沉积特征、水动力特征及其历史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二分水滩脊自西向东方向呈斜坡式下降,坡度约为0.64%,平均高程约为0.5m,脊部宽约1km,将条子泥沙洲分隔为南北两大地貌单元;二分水滩脊表层沉积物以砂质粉砂为主,自堤向海方向沉积物逐渐变粗.(2)测量期间落潮平均流速大于涨潮平均流速,流速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小,涨、落潮最大流速均出现在表层;涨潮平均含沙量大于落潮平均含沙量,涨、落潮最大含沙量均出现在底层;涨潮单宽平均输沙量为1.30 kg,落潮为1.07 kg,表明沉积物来源丰富.(3)二分水滩脊位置并不固定,1974年以前二分水滩脊在蒋家沙-铁板沙一线近似呈直线条带状分布,此后逐渐北移,至2000年北移约15 kn至条子泥内缘区中部一竹根沙一线;2000年至今逐渐南移4.5 km.  相似文献   

15.
广州国际枢纽港和相应航道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广州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目标,本文提示了目前广州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港口的差距和航道滞后状况,根据珠江三角洲集装箱运量发展的预测,广州港外航道伶仃洋东、西槽动力和沉积的比较论证,提出建设广州现代化多功能国际性大都市必须首先建设国际性枢纽港,并相应开发能适应国际第三、四代集装箱船和大型散货船通航的伶仃洋东槽-铜鼓西出海新航道。  相似文献   

16.
基于遥感图像的黄河口近年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96年、2000年每年一期和2006年~2009年每年两期(汛期和非汛期)黄河口卫星图像,通过分类处理提取海岸线,求得研究区内陆地面积,对比各时段黄河口地区变化;并选取1996年~2009年利津水文站水沙资料进行分析,与岸线、面积变化进行对比。得出黄河口地区受到水沙条件变化影响较大,1996年~2000年,受黄河断流影响,滩区面积减小;小浪底水库投运后,调水调沙效果显著,2000年~2006年滩区面积明显增加,但总面积仍然小于1996年;2007年以后由于水沙量减少,面积有所减小。黄河口地区近年来呈侵蚀态势,今后对黄河口陆地蚀退的改善和治理仍需重视。  相似文献   

17.
伶仃洋西岸浅滩建港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伶仃洋西岸建港的需求日益迫切,但伶仃洋西滩因受蕉门、洪奇沥和横门等径流水道影响,水浅滩宽,沙多流散,建港条件很差.通过对当地水沙特性和岸滩演变的分析,认为"弱流少沙"环境是在伶仃洋西滩建深水港的关键条件,如位于蕉门口外龙穴岛东侧的广州港南沙港区,利用其北端礁群掩护,避免了涨落潮主流直接过境,近岸水域流弱沙少,即使在零米高滩上开挖深水港池,回淤也并不太严重.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码头建设往下游延伸,已建港区"弱流少沙"环境进一步改善,港池回淤亦趋减轻.  相似文献   

18.
伶仃洋水动力环境分析及治理策略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峰俊  朱士康  王华 《人民珠江》2004,(1):11-14,27
珠江口伶仃洋四口门是珠江三角洲主要的泄洪纳潮通道,其水动力环境的变化是伶仃洋冲淤演变最直接原因,而伶仃洋的冲淤演变会关系到伶仃洋口门泄洪纳潮的能力,关系到珠江三角洲的防洪、排涝和经济发展等,根据实测资料及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伶仃洋周边环境的变化原因,从河口地形的冲淤演变分析伶仃洋周边环境及其水动力环境的改变,并探讨伶仃洋河口整治策略。认为应采取输沙导流措施,减少淤积,保证口门通畅,保持伶仃洋潮流动力。  相似文献   

19.
首先论证了深圳港东、西片总体自然条件比较。认为西片大鹏湾虽是水深港阔,具有深水岸线长和锚地充足的优势,但风浪较大,港区陆域狭窄,位置偏离珠江河网区;而西片伶仃洋东岸,地处矾石水道及东部浅滩区,是伶仃洋淤积量最小的区域,沿岸潮滩和陆域宽广,港用地充足,而且湾口有众多岛屿和浅滩屏障,风浪小,尤其是位地河海结合部,具有“水转水”的集疏运优势,总体自然条件西片估于东片。据此提出深圳港的发展重心应向妈湾以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