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存在着制度立法层级不高、适用范围有限、处罚手段和力度有限、部分制度环节不完善等问题。梳理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现状,介绍了其制度定位和制度框架。在分析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重点环节和主要制度的基础上,设计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2.
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了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和制度框架,从而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和审查提出了新的技术要求。该文分析了感潮河网地区城镇水厂工程水资源论证技术要求的新发展,着重探讨用水合理性分析、取水水源论证、退水影响分析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陈红卫 《治淮》2010,(1):44-46
2002年3月24日,水利部和原国家计委联合发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水利部、国家计委令第15号,以下简称《办法》),确立了我国的水资源论证制度。2002年8月29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和2006年2月21日国务院发布的《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60号)进一步确立了水资源论证制度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4.
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管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杨永德  李英 《中国水利》2007,(3):25-27,37
随着《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的颁布,我国对水资源管理日益重视,各地方及流域机构对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也更加严格。通过对我国水管理体制现状进行分析,指出了在跨流域调水中水资源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在跨流域调水的管理机制与体制、水资源论证、取水管理、用水管理等方面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的出台以及《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的颁布,我国对水资源管理日益重视,各地方及流域机构对取水许可和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也更加严格。文章从我国现状水管理体制出发,论述分析了跨流域调水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研究问题,并在跨流域调水的管理机制与体制、水资源论证、取水管理、用水管理等方面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论证总体框架及内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局限性,认为应建立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水资源论证应关注的主要问题:规划范围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及节水潜力是否能够支撑规划实施;规划应符合国家方针、相关产业政策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目标;各类规划之间是否存在用水竞争问题,是否协调发展;规划中各个方案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否进行优化配置;规划实施后对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影响;规划是否考虑到了对水资源的保护和补偿。提出了规划水资源论证的框架与内容。  相似文献   

7.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是在新水法法定要求、水资源形势日益严峻、管理工作迫切需要的背景下,于2002年创立的。此项制度从无到有,实施范围从小到大,经历了从以形成制度框架为标志的建章立制阶段,到今天的规范管理新时期。论证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成效显著,在水利行业和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反响,成为水利工作的一项新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现行水资源论证制度立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制度适用的范围狭窄以及制度内容与上位法之间存在抵触问题,严重制约了水资源论证制度的有效实施。而水资源保护的实践需要要求继续贯彻实施水资源论证制度,由此,必须尽同位阶的法所具有的效力权限不同,要解决水资源律或行政法规的形式来完善水资源论证制度立法,进行难度相对较小的分散立法,在水资源管理相关基础总结经验教训,再进行整合性的专门立法,最早完善水资源论证制度相关立法。鉴于不论证制度现并须注重专立法中增加终构建法律有立法问题,需要通过制定法门立法与分散立法相结合.先水资源论证制度内容,以此为、行政法规、部门规章相互协调的完备的水资源论证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水利》2006,(2):F0002-F0002
呼市水资源管理局是《呼和浩特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授权的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管理机关。取得了水利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水资源、水环境论证乙级资质。我局重视《水法》、《呼和浩特市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的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了社会的法制意识。通过宣传,该《条例》不仅在呼市深入人心,也引起北京、成都、郑州等市水管部门关注,纷纷派员来呼考察。同时,我局积极开展节约用水和水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水质监测、资质申报及认定、节水可研及钻井资质审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相似文献   

10.
水资源论证的实施标志着水资源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河北省把坚持水资源论证制度与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通过贯彻实施水资源论证制度,促进了企业自身节水工作的开展、水资源的统一调配,调整了农业的种植结构,保障建设项目的用水安全,从而促进了河北省水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1.
区域供水水资源论证特点与分析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等要求,针对长江流域水资源状况和区域供水工程建设项目特点,总结归纳出以区域供水为目的的城市自来水项目水资源论证的特点和重点。并以《泰州市区域供水水厂(45万m3/天)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为例,探究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2年水利部、国家计委联合发布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标志着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作为水资源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在我国正式实施。一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实施三年来,对于促进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提升了取水许可审批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由于目前没有“论证收费标准”,论证资质单位和业主单位在收费议价时没有依据,造成论证收费偏低,由于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使水资源论证质量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尽快制定水资源论证收费标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赵颖 《人民珠江》2006,(6):68-70
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施行的5年里,珠江水利委员会立足流域实际,逐步确立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管理模式及相关制度,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有效保护、高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实现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经济布局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以水定规模,以水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技术依据。对珠江委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工作进行经验总结,供相关部门和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水资源论证制度的立法背景,分析了水资源论证制度设计及主要内容,对水资源论证立法情况进行评价,提出了完善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刘猛  张梦然 《治淮》2014,(3):68-69
规划水资源论证是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措施与手段,是建立总量控制制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具体内容。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对于规划的科学决策,进一步规范水资源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规划水资源制度正在初步建立和逐步推进,本文通过对目前安徽省规划水资源论证已开展工作的总结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为规划水资源论证编制、审批及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改变了“以需定供”粗放式的用水方式,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保护水资源和水环境,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提出要加强水资源论证制度执行的督查力度,出台水资源论证条例,提高水资源论证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7.
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已经为大部分人所接受,具体如何操作,是今后的重点。作为水资源管理行政审批的第一道“关卡”,水资源论证制度无疑将成为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首要抓手。由于起步较晚、重视不够、技术力量不足等原因,水资源论证制度存在制度不够完善、配套导则和规范缺口较大、论证技术水平提升缓慢等问题,与其“首要抓手”的地位不相适应。文章比较分析了水资源论证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指出了水资源论证工作的一些不足之处,探讨提出了完善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几条建议。  相似文献   

18.
对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中水平衡测试、地下水勘察、环境评价和水资源论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是深化取水许可制度工作的需要,也是水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宏观调控,科学管理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9.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陈红卫 《中国水利》2005,(11):16-18
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结合水资源论证工作实际,介绍了3年来水资源论证取得的明显成效,指出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缺乏明确的收费标准、缺少公众参与等问题,提出充实论证内容,加强持证单位的横向联合,开展论证研讨,建立论证回访制度和论证后评估制度等完善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回顾江苏省水资源论证工作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实施水资源论证制度的几点体会,并对目前江苏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推进水资源论证的建议,包括完善法规和技术体系、尽快整合水利部门的各项技术论证、严格资质单位从业管理、严格水资源论证制度的执行、落实规划水资源论证的推进抓手等,为进一步做好江苏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