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结合白龙江引水项目测量实践,基于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的优势和特点,探讨了利用无人机摄影获取的影像来制作1∶2 000比例尺的3D(DEM、DLG、DOM)数字产品的可行性,详细阐述了无人机航测技术应用于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作业流程。  相似文献   

2.
基于ArcGIS的渠道数字高程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渠道数字高程模型DEM,是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进行渠道三维可视化分析应用的基础.以AutoCAD格式的1 ∶10 000地形图和渠道规划设计断面为源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9对其进行矢量化处理,逐步生成渠道不规则三角网TIN数字高程模型,在此基础上叠加各个矢量图层,构建渠道整体三维场景,可对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进行各种三维分析应用.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水库库容计算方法难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大型水库库容值,满足不了水库运行调度的需求。为此,利用空间信息技术,在采集和构建高精度的水库地形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基础上,结合GIS组件二次开发技术,对水库库容的精确计算提出了一种新方法。运用该方法编写通用的库容计算软件平台对三峡水库静库容和动库容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较为准确,表明该方法准确有效,可以在其它具有地形DEM数据的大型水库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R2V与ArcInfo这两种应用软件,阐述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制作方法。利用R2V实现地形图的半自动矢量化,再利用ArcInfo创建DEM,结合两款软件的特点,实现DEM的高效制作。  相似文献   

5.
许小华  雷声  王小笑  章重 《人民长江》2014,45(21):30-32
利用数字化的鄱阳湖1∶10 000比例尺水下地形高程数据,生成5 m水平分辨率的鄱阳湖水下数字高程模型(DEM)。在此基础上,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方法,提取了水下地形断面,生成了坡度、地形起伏度和地表粗糙度等地形指标数据,计算了不同水位下的曲面积和库容,分析了鄱阳湖水下地形特征。分析结果可为鄱阳湖区水利工程规划和设计、水患灾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鄱阳湖区1∶250 000比例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采用水文分析方法提取了鄱阳湖区沟谷网络,并以提取的沟谷网络数据为基础,计算出了鄱阳湖区沟壑密度,分析了沟壑密度空间分布规律,由此而得出了鄱阳湖区河谷分布密集的特征,为鄱阳湖区的水利工程设计和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基于World View、GEOeye、Pleiades的1:10 000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流程和关键技术环节,采用精度符合要求的控制资料和数字高程数据为控制、纠正基础,对月亮泡蓄滞洪区的高分卫星影像进行正射纠正,并对纠正后的影像进行融合、镶嵌、标准分幅、精度分析等,研究了基于World View、GEOeye、Pleiades的1:10 000数字正射影像的制作流程和关键技术环节。该套工作流程在月亮泡蓄滞洪区数字正射影像数据制作项目中的应用成果质量和精度均达到了项目目标,该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8.
《中国水利》2008,(10):86
收集地震发生前灾区的高精度基础地理信息,包括地形数据、影像数据及其他相关环境数据。利用航空摄影及卫星遥感等手段采集地震灾害后灾区的高精度基础地理信息,利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制作灾区高精度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高程模型(DEM)、数字线划图等基础地理数据。利用以上数据,运用计算机三维视景仿真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中构造一个基于真实基础地理数据的灾区灾前灾后的三维虚拟场景,真实重现灾区的三维地形地貌变化情况,支持任意场景漫游、基础地理数据查询、空间分析等功能,并可结合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实际需求,进行专门软件开发,为救灾和重建过程中的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采用1982年至2002年长序列长江口滩涂地形图纸资料,使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地形图纸的数字化,建立不同时相河口滩涂地形数字高程模型(DEM),定量地提取滩涂地形的特征参数和分析滩涂地形冲淤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无人机摄影测量过程中植被穿透率低、无人机LiDAR(激光雷达)点云地物提取困难等问题,研究了一种融合无人机摄影测量与LiDAR的高精度河道地形测绘方法。该方法利用TerraSolid软件对LiDAR点云数据进行去噪与地形滤波处理,提取测区高精度DEM(数字高程模型),并通过LiDAR点云与DOM(数字正射影像)融合建立真彩色三维点云、与数码影像融合重建测区实景三维模型,实现地物的精准测绘。典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发挥两种技术的互补优势,解决长江下游河道岸滩区域植被高密度覆盖的地貌测绘与建筑物复杂多样的地物测绘难题,数据采集与处理高效,产品直观、精细、多样化,精度可满足1∶1 000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三峡—葛洲坝两坝间河道通航难点段诸多,河道蜿蜒曲折,沟壑浅滩水流紊乱,并存在泡漩等不利的险恶流态,给船舶(队)的航行安全带来隐患。介绍了5套运行较多、具有代表性的船舶(队),在两坝间来流量45 000~35 000 m3/s时进行的通航船模试验成果。在来流量40 000 m3/s以下,各船队可通过两坝间各困难航段,其航行指标基本满足船队安全航行的要求,500 t以下的各小型船队应限定在来流量35 000 m3/s以下航行,较为安全;两坝间河道的6个困难航段中,上行较难的为喜滩和狮子垴段,居中为莲沱段、其次为石牌、偏垴和南津关段。该研究成果对今后两坝间行船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峡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长期变形与稳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峡工程永久船闸高边坡岩体开挖后的长期变形与持续稳定控制是工程的关键技术之一,为此,进行的研究工作包括一些非常规岩石力学试验以及对边坡岩体外露表面和浅部岩帮进行变形监测,进而采用DEM、DDA等多种方法,按三期空间问题进行计算分析。一些重要的结论和建议对设计与施工都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3.
黄会勇  张娜  万蕙  李波  曾思栋 《人民长江》2018,49(18):15-19
引江补汉工程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后续工程,其引水规模的确定涉及到长江三峡水库水源区、汉江流域以及中线工程受水区等,具有分析范围广、影响因素多、边界条件复杂等特点。在预测中线工程受水区2030年水平年需水量的基础上,构建了长江三峡水库、丹江口水库以及中线工程受水区的水资源联合调度模型,通过长系列水资源联合调节计算的方式来确定引江补汉工程的引水规模,并对各个方案的引水效果进行初步分析。分析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和思路可为其他调水工程的规模论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三峡水库运行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文君  殷峻 《人民长江》2012,43(5):22-25
为了定量评价人类活动对河道径流的影响,应用变化范围法(RVA法)评估了三峡水库运行后对长江中下游水文情势的影响。利用三峡水库以下6个水文站1961~1985年和2003~2008年的日均流量作为建库前后的资料进行IHA指标计算,分析了32个水文改变指标的中值及离差系数。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后,在不同的丰枯水期,对长江中下游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且影响分布沿河流流向逐渐减弱。总体来说,三峡水库运行对长江中下游的径流影响属于中度改变。  相似文献   

15.
基于DEM的流域流水网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东西江中下游区间流域和长江三峡区间流域上 ,运用ARC/INFO和RiverTools ,由数字高程模型 (DEM )分别导出了不同空间比例尺下的流域流水网 .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地形起伏大的流域上流水网的可靠性高 ;不同方法推导出的流水网存在一定的差异 ,尤其在地形起伏较小的流域上 ;由流水网计算的流域平均汇流路径长度和坡度等地形特征值随DEM网格的大小而变 ,故只能作为描述地形的相对指标 .上述指标可应用于流域水文模拟中 ,但应用时需考虑地形的起伏程度和DEM网格的大小 .  相似文献   

16.
三峡水库的防洪调度是多任务和多目标的,既需要掌握整个长江上游的水、雨和工情,也不能忽视三峡区间洪水信息。本论文以三峡水库入库洪水预报为例,依据入库洪水特性,在整个长江上游和三峡区间分别构建了大小两种尺度网格单元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并与一维和二维非恒定流的库区水动力学模型相结合,初步实现了这两种尺度水文模型的空间嵌套,以此探讨适合于大型流域数字水文模拟的空间嵌套式流域水文模型结构与构建方法。研究初步表明,嵌套模式构建的流域水文模拟方法,能够解决大流域水文模拟中多尺度之间的衔接问题。  相似文献   

17.
运用ASP技术,采用3层结构的开发模式,开发了三峡水库航片、DEM及库容数据管理系统.实现了航片、DEM及库容数据的管理和检索.满足了用户的数据和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三峡工程规模巨大,建设工期长,投资需求大。如何确保资金筹措到位,将直接关系到工程建设的顺利进展及其建成后的投产运营。三峡总公司在充分考虑了三峡工程的特点和国内外敌资环境后,制定了“三峡工程总体敌资方案”。该方案对三峡工程动态资金需求测算为2039亿人民币。按总体敌资方案确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峡工程建设基金、葛洲坝电厂发电效益、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和三峡电厂建设期逐年投产发电收入。通过开工以来8年多的  相似文献   

19.
三峡工程地质勘察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全面系统地叙述了四十年来长江三峡工程地质勘察工作的概况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三峡工程的地质勘察研究涉及了地球科学中的10个学科,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及所采用的先进的科学方法,是当今其它大型水利工程无法比拟的。通过四十年来地质勘察与研究为三峡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大量翔实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20.
在回顾三峡水库长期使用问题已往研究成果和分析三峡水库初期蓄水运用以来库区泥沙淤积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关于三峡水库排沙调度的建议。排沙调度是三峡水库运行调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排沙调度的目的是保证三峡水库大部分有效库容能长期使用;排沙调度的主要要求是在水库泥沙淤积达到初步平衡之前,仍应控制水库有效库容的年损失率小于1 000万m~3/a,以及水库变动回水区上、中段无累积性泥沙淤积。汛期防洪限制水位的调整应符合上述要求。按三峡水库排沙调度方案,可以保持三峡水库大部分有效库容长期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