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西藏泥石流、滑坡的时空分布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石流、滑坡是最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它的危害性大,破坏性强,除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外,还对人类工程活动造成巨大的破坏,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然而,泥石流、滑坡过后可形成新的地貌景观,带来新的生机,对于科研和旅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根据西藏境内泥石流、滑坡分布的范围、发生的时间作些粗略的分析,供在该地区实施工程活动和科研、旅游作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对大宁河流域巫溪县幅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图幅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对巫溪县幅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表明:(1)巫溪县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与地层岩性、地形地貌、水系发育及人类工程活动等要素密切相关,尤其以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最为显著。(2)巫溪县幅地质灾害以滑坡发育数量最多,但近年来崩塌和泥石流发生的频率上升较快,其造成的危害也最为严重。(3)随着巫溪新县城的大力开发,巫溪县周边新增地质灾害将由滑坡向崩塌、泥石流转变。  相似文献   

3.
在深入分析地质灾害发育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兰州市地质灾害的类型和发育规律。兰州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类型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等四种类型。滑坡类型以混合式、中层、小型黄土滑坡为主,崩塌类型以人为黄土崩塌为主。区内滑坡、崩塌呈带(片)状分布,多在特定的岩土体中,集中分布于人为活动强烈的地段,而且分布因地貌而异。兰州市泥石流以小型、沟谷型泥石流为主,其沿河岸呈线状分布,与人类工程活动相关联。地面塌陷属于开采煤矿、人防工程、采砂洞和回填不当引发形成的,造成以点状分布的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4.
贵州处于我国地势第二台阶东部边缘的一部份,区内河谷发育,地质环境条件极其复杂,加之贵州充沛的大气降雨和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贵州地质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因素。主要的地质灾害种类有滑坡、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和泥石流等,具有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规模大、造成的灾害严重、危害性大的特点;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矿山集中地区,尤其是煤矿集中区和工程建设活动强烈的地区;从地貌及岩性条件来看,滑坡多发育于地形坡度较大的顺向坡碎屑岩分布区,崩塌则大多发生于地势陡峻的上陡下缓、上硬下软的地质结构基岩分布区,泥石流多分布在碎屑岩和工程建设集中地区,地裂缝和地面沉降则主要分布于地下开采的矿区。因此,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和诱发因素决定了地质灾害的分布。  相似文献   

5.
西南大通道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区南段,地形地貌复杂、峡谷深切、新构造运动强烈。该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6~9月份,降雨强度大且集中,复杂的地质环境加之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外部因素使该区成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常引起交通中断、毁坏房屋和人员伤亡事故,对该区规划建设的大瑞铁路、中缅油气管道、保瑞高速、中印公路等大型生命线工程产生重大影响。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研究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和发育分布规律,对于减少和预防重大工程规划建设遭受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地质灾害,严重威胁着山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受"5·12"和"4·20"地震的影响,汶川县境内产生了大量的滑坡和崩塌,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在降雨作用下,汶川县威州镇七盘沟于2013年7月11日爆发了大规模泥石流灾害,造成数千人流离失所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在遥感解译和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泥石流影响因素和危险因子进行定量综合评价,认为七盘沟今后在降雨和水动力充分的条件下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危险性高,一旦发生可造成重大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普洱市思茅区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发现,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其中滑坡灾害尤为突出。在完成了大量的实地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归纳总结了思茅区地质灾害类型、发育特征、灾害点的空间、时间分布规律,对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区域地质环境(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气候、水文)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关系,及成灾机制进行了系统分析,并因地制宜的提出了本地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对策,以期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隆德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是宁夏地质灾害的易发区。基于宁夏隆德县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 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了隆德县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隆德县 发育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其中滑坡59处、崩塌59处、泥石流17处、不稳 定斜坡170处。经分析,确立了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与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分布规律及形成条件之间的关系,为隆德县建立地质灾害信息数据库和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提供 依据。  相似文献   

9.
王泽荣  刘彬 《四川水利》2012,(1):54-55,60
通过对苏家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调查、访问,从地形条件、固体物源条件、降雨条件及滑坡——泥石流耦合作用关系等,分析苏家沟泥石流灾害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苏家沟泥石流易发程度、发生机率、活动规模、活动强度、溪沟堵塞程度、发生频率等方面进行泥石流活动危险性技术分析,判定该泥石流综合致灾能力强,并提出了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汾河是山西第一大河,流域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4,其中,汾河流域上游段地质条件复杂,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对汾河沿线的水利工程和城镇化建设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因此研究汾河流域上游段地质灾害具有一定的意义。在收集汾河流域上游段地质环境资料的基础上,调查分析了汾河主河道和一级支流两侧地质灾害发育情况:按照地质灾害类型划分,不稳定斜坡分布最多;按发育规模划分,小型地质灾害分布最多;按行政区划划分,娄烦县内地质灾害数量最多。在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该流域内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主要受到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环境和人类工程活动4个方面的影响。最后,根据该流域内地质灾害的成因特点,认为将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能够有效整体改善地质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11.
在野外调查之上,结合遥感影像,通过分析地质环境背景和泥石流活动历史,阐述鹅掌河泥石流的灾害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表明:泥石流形成过程表现为则木河断裂构造运动、地震活动-崩滑、面蚀-强降雨-山洪泥石流-滑坡坝堰塞体-洪积扇-浊流水下堤;灾害特征表现为1850年西昌7.5级地震后鹅掌河形成高频泥石流,且泥石流的活动受地震和强降雨耦合效应控制;泥石流的形成机理为流域内大量滑坡提供丰富物源,上缓下陡的凸形坡提供良好地势差,区域降雨集中且多暴雨提供充足水动力。因此建议加强雨季流域新增滑坡和水位的监测预警能有效防治泥石流造成灾害性损失。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三维颗粒离散元模拟方法,对4种由不同粒径碎屑颗粒组成的岩屑滑坡运动过程进行全程数值模拟,研究了碎屑粒径组成对于岩石碎屑滑坡的运动特性影响。结果表明:碎屑颗粒粒径组成对岩石碎屑滑坡的运动总时间和达到速度最大值的时刻没有影响;物源碎屑粒径的组成对滑坡运动速度、破坏力和滑动距离影响大。粒径组成越不均匀,滑坡运动速度和破坏力越大,滑动距离也越远;碎屑流物源前缘部分是滑坡-碎屑流灾害影响范围大小的控制性因素。成果可为岩石碎屑滑坡灾害的预测和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金斌  冯瑞 《水利水电技术》2016,47(5):145-148
为研究某碎石土滑坡复活机制及主要诱发因素,通过工程地质分析、监测和数值计算,分析了其成因机制与发育规律,利用监测数据分析了滑坡位移与降雨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揭示了碎石土滑坡变形机制以及诱发因素,分析了降雨对碎石土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该滑坡是多期复合型滑坡,具有牵引破坏特征,且监测数据结果分析表明,滑坡变形与降雨具有较好的对应性,降雨是滑坡的主要诱发因素。运用研究结果对滑坡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滑坡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通过略阳县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应用单沟泥石流风险评价方法的危害度计算模型,逐一分析其危险性、易损性并进行风险性评价,得出该县泥石流隐患中极低风险、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极高风险出现的概率分别为16.88%、28.44%、27.64%、19.78%、7.44%,其分析结果可为该县汛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今后治理次序提...  相似文献   

15.
汶川地震是21世纪以来中国发生震级最大的地震。为了分析汶川震区震后地质灾害发育分布,根据三大数据库及新闻稿的数据,以滑坡和泥石流为例,从规模、烈度及时间3个方面对汶川震后9 a来地质灾害演化特征及差异性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并预测了2018—2025年滑坡和泥石流的演化趋势。结果表明:①滑坡数量与规模呈反比,与烈度也呈反比,且滑坡主要集中在7—9月份;②泥石流规模特征较均匀,高烈度区泥石流数量大于低烈度区,且主要集中在7—9月份;③滑坡在震后初期数量较少,泥石流则在震后初期数量较多;④初步分析汶川震后滑坡和泥石流演化特征差异的原因是这2种灾害的产生条件不同;⑤预测滑坡在短期内呈震荡式衰减趋势,高峰周期为3~5 a,泥石流呈水平波动趋势,高峰周期为3~5 a。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川藏高速公路雅康段喇叭嘴泥石流、滑坡、崩塌、弃渣、高填路堤的复杂地质灾害体的工程地质分析、灾害机理研究和综合处治方案优化得出:多类型复杂地质灾害体的处治,应充分掌握地质资料,在对各地质灾害体进行针对性处治的基础上,贯彻兼顾关联地质灾害体的综合处治理念;复杂地质环境下的高速公路通过形式应有利于提高地质灾害的安全防护等级,并综合考虑工程建设管理风险,适当提高安全冗余;喇叭嘴段泥石流的有效处治为合理采用“桥改路”反压滑坡,结合柔性明洞提高线路的崩塌落石抗灾能力,以及弃渣、高填的分隔治理奠定了基础;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工程建设应加强工程地质深度,有效控制工程风险和加强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7.
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环境条件多样且复杂,导致了地质灾害发育强烈,种类繁多、危害较大。地质灾害与工程建设活动密切相关,既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1]。电力工程项目遍布全国,特别是输电线路大多为人烟稀少的山区分布,线路长,跨越的地质地貌区域复杂,存在的地质灾害多种多样,或多或少面临着各种地质灾害的严重威胁[2]。通过电力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现状及评估工作流程的介绍,进一步分析电力工程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乔建平 《人民长江》2020,51(1):50-55
降雨型滑坡泥石流预警必须具有超前性。通过对前期研究成果的分析总结,可以将降雨型滑坡泥石流预警分为空间预警和时间预警两大类型。空间预警的目标是预测宏观区域内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趋势,划分不同时段的危险区范围;时间预警的目标是预报典型滑坡泥石流可能发生的时间阶段。根据预警分类原理,建立了实现两类灾害预警的技术方法体系,构建了降雨型滑坡泥石流预警的系统结构。  相似文献   

19.
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宜采用“情景-应对”模式,应急预案制定及应急决策离不开情景分析与推演。情景静态特性表现为地质灾害风险认知,可描述为灾害地质体特征、承灾体特征和地质环境条件等要素;情景动态特性可通过演变后果体现,即关键节点的应对需求变化。通过情景要素的应急响应特性分析,选择响应启动时间、灾害空间范围为一级标准,灾害地质特征和引发因素为二级标准,应对能力满足程度为辅助标准,初步提出了情景分类的框架。并针对单点滑坡、单体危岩(崩塌)、单沟泥石流、跨区地质灾害、区域强降雨、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和跨区地质灾害等常见情景,分别给出了应急调查处置方案要点。  相似文献   

20.
为了查明珠江-西江经济带梧州段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而分析其成因机制,为区内国土规划、重大工程建设、区域防灾减灾提供参考,在取得翔实面上调查数据资料的基础上,对其灾害类型、规模、发育特征和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表明:研究区共调查地质灾害点151处,以滑坡、崩塌(危岩)、不稳定斜坡为主,泥石流仅2处,地质灾害规模均以小型为主;空间上,地质灾害70%分布在高程50~150 m之间,75%以上分布在坡度为25°~55°的斜坡,55%以上发育在顺向、逆向结构斜坡中,并沿主要构造断裂呈条带状发育;时间上,地质灾害多集中发生在汛期降雨密集的5~8月份;岩性上,地质灾害80%以上发育在寒武系、震旦系碎屑岩中。研究区地质灾害点多、面广、规模小,区内地质灾害成因机制的内在控制因素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斜坡结构类型和地质构造;外在控制因素为降雨、江水位升降和人类工程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