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河龙区间近10年降水特点及其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分析了1986~1995年黄河中游河龙区间降水量分布及其变化的特点,并将降水量序列延长至1919年,而后采用周期分析和转移概率等统计方法对河口镇—吴堡区间1999~2020年盛夏降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三峡工程大江截流的顺利进行和二期围堰的安全渡汛提供三峡区间降水的基本情况,利用1965~1989年三峡区间34个雨量站逐日降水量资料,计算了单站和区间的年、月、日多年平均降水量和面雨量,分析了年降水和暴雨的地区分布及时间分布特点,初步揭示的三峡区间降水的基本特征是:三峡区间平均年面雨量为1250mm,是长江流域多雨区和多暴雨区之一;年降水量和暴雨的年内分配呈双峰型,前峰出现在7月,后峰出现在9月;秋季可出现量级大、持续时间长的暴雨;11月上旬,三峡区间多年平均旬面雨深为25.6mm,无面暴雨出现,三斗坪坝区多年平均日降水量≥10mm的天数很少,仅为1d。计算了4月、5月和6~9月的24h和3d三峡区间面暴雨频率,为三峡工程二期围堰安全渡汛和施工安排提供降水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详细分析了雷州半岛的水汽来源及主要降水天气系统,并对近50年来、22个降水量站的实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概括地反映出雷州半岛降水的地域分布、年际变化、年内分布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1951年以来黄河流域气温和降水变化特点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统计分析了1951年以来黄河流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①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黄河流域的气温比较稳定,80年代以后各区间气温均呈上升趋势,90年代升温明显加快,2000年以后的年平均气温比20世纪50年代普遍升高1 ℃以上;②冬季是黄河流域气温升幅最大的季节,2000年以后的冬季平均气温比20世纪60年代普遍升高2 ℃以上;③黄河流域降水没有统一的年代际变化规律,各区间特点不尽相同;④黄河流域各区间汛期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规律与年降水总量的变化规律大致相同;⑤未来两年黄河下游地区可能处在降水较多的时段,兰州-托克托区间降水仍然偏少,兰州以上和黄河中游地区降水大体接近常年.  相似文献   

5.
根据黄河中游河龙区间、龙三区间、三花区间1956~2000年的实测月平均降水资料,利用降水不均匀系数、距平分析法、5年滑动平均法、线性倾向估计法及水文统计学方法等对降水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黄河中游年均降水量为433~659mm,降水量时空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于6~9月,年降水量下游多于上游,年降水量Cv值为0.17~0.22,整体上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上游大于下游;②1956~2000年年降水量整体处于下降趋势,其中秋季下降趋势最为显著,其次是春、冬季,夏季的变化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陆上空可降水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利用全国100多个探空站1961—1975年的探空资料,分析了我国大陆上空可降水的时空分布;计算了我国大陆上空大气中的总水汽量,多年平均值为144.5公里~3;分析了可降水的逐年变化,指出其具有丰枯变化的性质;分析了可降水的年内变化,从大气的湿度特征反映了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分析了反映可降水多年变化的离差系数及其地理分布;最后指出可降水时空分布与我国多年平均的年、月雨量时空分布特征十分近似。全文比较系统地描述了我国大陆上空可降水时空分布的基本轮廓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1流域概况汾河二库以上流域面积为7616km’,其中上游汾河水库控制面积5268km’,汾河水库与二库区间面积2348km’,主河道长SOkm,河底比降O.29%,河道狭窄弯曲,两岸山高坡陡,坝址处河谷山顶高差400m.汾河二库地处大陆季风带,降水年际变化大,多年平均降水量49Omm,有的水文站年最大达942mm,最小172.lmm,降水年内分配很不均匀,冬春少、夏季多,7、8两月降水可占全年的47.7%,6、9月降水也颇多,山区常出现局部暴雨.据海洞沟站实测,1971年7月1日5min降水量竟达53.lmm,主要系气层不稳定云发展所致.从本区间除水分布来看,…  相似文献   

8.
牡丹江市辖区水资源具有降水年内不均,年际变化大,地域分布不均,和水资源现状利用率低特点及问题,针对以上,文章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北江枯季降水径流的空间变化、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规律以及降水径流相关关系等分析,探索了北江枯水期降水径流分布特点及地区差异,以及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和影响枯季径流的因素,为实现枯季水资源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阳泉市降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拥军 《山西水利》2005,21(3):30-31
充分认识阳泉市降水特性,对有效利用水资源和防汛抗旱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介绍了阳泉市流域概况、气候特点,从气象角度阐述了阳泉市降水形成的原因。依据阳泉市38年降水资料,分析了阳泉市降水地域分布、年际变化和年内分配。  相似文献   

11.
贵州成灾洪水的暴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近20年来贵州省有关暴雨洪水分析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成灾洪水暴雨的时空分布、分类暴雨的特点、高原夜雨及暴雨引发的其他灾害等主要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2.
A study was performed using a settling column to remove mercury (Hg) from road runoff. The emphasis was place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g removal and critical settling velocities, as well as the distribution of total suspended solids (TSS). The impact of rainfall characteristics and temperature on Hg removal was also discussed. Results indicated that Hg removal was significant within the initial 30 min of the settling process. The Hg removal rate increased with the decrease of critical settling velocity, and this trend became gradually significant, which could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the optimization of sedimentation basin design. Hg removal at different settling times wa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initial distribution of TSS. The impact of rainfall intensity on Hg removal was greater than other parameters of precipitation features, followed by rainfall. In addition, Hg removal was moderately related to temperature. The effect of antecedent dry periods on Hg removal was restricted by rainfall and rainfall intensity.  相似文献   

13.
Rainfall and grain yield are two closely related random variables to be worthy of studying. The meteorological yield explains the influences of weather changes on grain yield. Based on the data series from 1980 to 2006 in Jinghuiqu irrigation district of Shaanxi Province in China, the meteorological yield is achieved from grain yield. Then,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method is applied to analyze fluctuating periods and local features of rainfall and meteorological yield. Meanwhile, the copula method is introduced into describe the joint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rainfall and meteorological yield. The studied results show that rainfall and meteorological yield exist vary fluctuation periods with multi-time scales, including 2 to 4 years of short period level, 4 to 6 (or 7) years of middle period level and 19 (or 10 to 11) years of long period level. Using the frank copula method, the bivariate distribution and return period of rainfall and meteorological yield was successfully developed to reveal the encounter risk of their different magnitudes. Finally, similarly with rainfall and meteorological yield, the complex changes and fluctuation periods are also proven to be existed in their joint probability.  相似文献   

14.
詹青文  刘仁德 《人民长江》2011,42(11):103-106
根据区域降雨时空分布特征、自然边坡的岩土结构组成及其物理力学特性,引入降雨入渗条件下饱和-非饱和渗流数值模拟技术,以江西省德兴市双溪电站某滑坡体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降雨过程的饱和-非饱和渗流场稳定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采用刚体极限平衡分析方法中的Morgenstern-Price法,模拟计算了各降雨过程边坡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降雨特征(雨强、雨型)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不容忽视;边坡最小安全系数在雨后8~12 h达到最低值。  相似文献   

15.
以祁连山北麓肃南县牧区为研究区,选取周边7个气象站1961-2016年的日降水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Hurst指数、Mann-Kendall检验和反距离加权插值等方法,对肃南县植被生长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肃南县植被生长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距平百分率趋势显著增加,而降水日数增加趋势不显著;植被生长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在1998年发生显著突变,而降水日数无显著突变;植被生长季降水以小雨为主,中雨降水变异系数较大,但近年来趋于稳定上升状态;植被生长季降水日数和降水强度在空间上呈东南多西北少,小雨降水分布与其分布类似,而中雨强度呈南少北多的空间分布差异;小雨对肃南县植被生长季降水量贡献较大,但近年来中雨比小雨增加明显,降水时空分布呈不均衡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太湖流域降水不均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51—2011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信息熵分配紊乱指数、基尼系数和变差系数3种不均匀性指标,分析旬、月时间尺度上太湖流域及各分区降水分布的不均匀性。比较3种不均匀性指数的差异,并探讨指数与流域洪涝灾害的相关关系;同时采用基于预置白处理的Mann-Kendall方法和Hurst系数,诊断降水不均匀性指数的变化趋势及持续性,分析对流域旱涝灾害情势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3种不均匀性指数间的差异较小;当年或汛期降水总量和不均匀性指数值均较大时,太湖流域较容易遭遇洪涝灾害,而在降水总量较小且不均匀性指数值较大时,则容易遭遇干旱灾害。在月时间尺度上,太湖流域汛期降水的不均匀性将持续增加,降水分布具有更为集中的态势,发生洪涝灾害的风险将有所增加。因此,有必要继续分析降水在空间上的不均匀性,以揭示降水在空间尺度上的分布差异,继而为流域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2005年6月,西江上游普降暴雨,致使梧州发生了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仅次于1915年超100年一遇的第二特大暴雨洪水,为历史所罕见.通过对这次暴雨的成因、降雨过程及分布、暴雨特点、洪水形成以及洪水特性进行分析,掌握了该地区暴雨洪水特性,提出增加水文观测网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为了分析鄱阳湖区降雨量的变化特征,按照相关标准对年降雨日数和降雨量进行分级,深入研究各级雨日(量)的年际变化特征和年内分配规律。利用鄱阳湖区都昌站1953—2012年逐日降雨资料,采用趋势突变检验、Hurst指数、集中度和集中期等方法对鄱阳湖区年和季节分级雨日(量)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鄱阳湖区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34 d,其中,小雨日数、中雨日数、大雨日数和暴雨日数所占雨日的比例分别为70.9%,18.66%,8.2%,2.98%;过去几十年,年总雨日数、小雨日数和暴雨日数均呈现显著减少的趋势并可能持续减少,年总雨日数在1978年发生突变,突变后雨日数减少了14 d;季节性降雨中,春、夏2季以大雨暴雨为主,秋、冬2季以小雨、中雨为主。②鄱阳湖区年平均降雨量为1 335.66 mm,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占年降雨的比例分别为20.74%,29.50%,27.35%,22.41%;过去几十年,年降雨量呈显著减少趋势并可能继续减少,并在1976年发生突变,突变后年平均降雨量减少了301.26 mm。③鄱阳湖区降雨集中度平均为0.4,但受降雨年内分配的影响,降雨集中度年际差异较大;降雨集中期主要集中在3月中旬—6月中旬,其中,4月中旬—5月中旬占了71.43%。鄱阳湖区降雨日数的减少主要是由小雨日数减少引起的,降雨量的减少是各级雨量共同减少造成的;降雨集中度的大小与大雨和暴雨量所占年降雨量的比例密切相关,且与降雨不均匀系数显著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认识鄱阳湖湿地水文情势变化特征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湖北省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湖北省的21个测站和周边省市的14个辅助测站多年的逐月降雨量数据为基础,利用Arnoldus提出的简便算法计算多年年均降雨侵蚀力(R值),并在Arcview软件的支持下分析了其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湖北省多年年均降雨侵蚀力总体趋势是由北向南递增;降雨侵蚀力的月分布情况与降水量的月分布情况基本一致,月R值的年内动态变化显著;年R值的年际变化在空间分布上大致呈东北部高、西南部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由降雨时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带来的流域产流峰值的变化较大,在同一个流域,成灾流量及其它条件相同,但降雨过程不同,所需要的临界降雨量是不同的。因此,山洪灾害预警实践中,通常会因为实际的降雨过程与拟定山洪灾害预警指标所依据的雨型不一致而导致预警不准确。以云南省云县爱华镇田心村下轻木林和涌宝镇涌宝村岔河两个典型小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雨量时程分布不均匀程度计算模型,以介于[-1,1]的无量纲不均匀系数表示降雨的时程分布特性,分析降雨时程分布不均匀系数与临界雨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不均匀系数介于-0.8~0.8之间的14种雨量分布模式所引起的临界雨量变化在6.3%~29.6%之间,降雨时程分布越不均匀,临界雨量越小,其中主雨峰偏后的更为明显,说明流域降雨时程分布对山洪灾害预警影响显著。因此在山洪灾害预警实践中应根据实际的降雨过程对预警指标适当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