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鄂西利川清江源地区高海拔砾石层的发现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鄂西清江上游利川地区首次发现多处残留的高海拔河流相砾石层,砾石层均处于清江与长江分水岭地带,经对砾石层特征分析,得出结论:清江上游利川地区曾经发育与NNE向构造线近一致,总体流向南西方向的古水系,砾石层为NNE向古水系所残留的“高阶地”。清江中游建始、巴东地区砾石层的ESR年龄测定,指示现代清江形成于中更新世以来。高海拔砾石层的发现,对研究清江河谷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清江流域层状地貌面堆积物特征及地貌演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清江中游建始、巴东等地高海拔古宽谷中残留阶地堆积物的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堆积物的ESR测年获得了8组年龄数据,表明清江流域1 500~1 700 m高度剥蚀面可能形成于中更新世初(704±70~789±78 kaBP),与长江三峡第五级阶地,清江第五、六级阶地为同时期形成。这可能指示在三峡地区已不存在多级夷平面,目前三峡地区的层状地貌可能是早更新世以来地壳抬升的结果。对整个流域层状地貌面堆积物年龄与海拔高度关系的分析表明,在400~1 700 m海拔高度范围,地貌面堆积物形成时代与海拔高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即海拔越高,形成时代相对越老,海拔越低,形成时代越新,这反映了新构造的间歇性隆升。根据拟合直线计算出的平均抬升速率为162.14 cm/ka(100~800 kaBP),是整个三峡河段近十万年来平均深切速率(80.15 cm/ka)的两倍,说明十万年以来,三峡地区地壳抬升幅度明显减小,新构造活动性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3.
镇江地处长江与运河的交汇点,沿江自西向东蜿蜒伸展的宁镇山脉与贯穿南北的茅山山脉形成"丁"字型分水岭,将全市分为沿江、秦淮河、太湖湖西三大水系,在总面积3843km2中,山丘区占57.4%,平原区占17.3%,圩区占25.3%.  相似文献   

4.
(一)6000年前的长江三峡:一派原始森林。 葛洲坝原三江河底,有大片第四纪胶结砾石层。砾石层中含大量微碳化古树和部分成层的树叶,共挖出数万斤之多。经碳—14鉴定,其绝对年龄为6570±110年(即 6460—6680年)。 上述事实有力地证明:(1)这时的长江主河槽已不在三江(右移),因而江水无力将这些树木和枝叶冲走;此时三江已处于淤积阶段,因而古树被泥砂掩埋,得以碳化保存至今。(2)树干、树枝和树根基本完好,  相似文献   

5.
北江干流自北东向南西流经白石窑地区,形成宽阔的纵向岩溶河谷,两岸广泛发育着三级阶地,自分水岭到河谷,分别由非岩溶高山区、岩溶中山山地、岩溶低山谷地、岩溶缓丘平原组成.河谷位于北江复向斜轴部、官坪大断裂西侧,属新华系构造体系,北北东向构造是本区主导构造,未发现活动性断裂.坝址位于石岩系下统石磴子组灰岩构成的峰林谷地区,河床覆盖5~10m砂砾石层.纵向褶皱断裂发育,溶蚀强烈,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通过加强基础处理,做好防渗设施,建造低水头水工建筑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黄河上游若尔盖盆地黄河古河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尔盖盆地黄河古河道宽谷的平面地貌形态和卫片形迹呈反S形,古河道相当于现代黄河的Ⅱ级阶地,古河道上、中、下游段矿物组成、粒度分析与现代黄河阶地的矿物组成、粒度分布曲线一致,反映其蚀源区、沉积介质和沉积环境的一致性。古河道形成于晚更新世,是若尔盖盆地北部地壳出现短暂回升和白河左岸支流溯源侵蚀袭夺黄河发生水系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江北砾岩是河流砾石层在地表经胶结形成的沉积岩,长期以来地学界对其成因未有定论.本研究采用14C法对江津油溪剖面江北砾岩胶结年代进行测定以及填隙物的磁化率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下部松散砾石层磁化率较高,而上部胶结砾岩层则相反.研究结果表明,江北砾岩的胶结年代为距今2.43~1.34万a;晚更新世晚期末次冰期的干冷气候可能是江北砾岩胶结成岩的主要原因,但经历几次短暂的暖湿气候期.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11月20日)河南地处中原,既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也是我国唯一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个大流域的省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开工建设的长江三峡、黄河小浪底、南水北调三个特大型水利基础工程中,河南就有小浪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两大工程。目前,河南境内已经形成"一纵四横"(南水北调中线干渠与四大流域水系)、"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中原水系"。河南  相似文献   

9.
航运是三峡工程的主要效益之一。2003以后,随着三峡蓄水对通航条件的改善,长江2838公里干线航道按照"深下游、畅中游、延上游"思路加快整治,内河通航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进行,至目前,长江沿江已有一类水运口岸22个,4个亿吨和16个千万吨级港口,长江水系内河航道通航里程已达6.5万公里,长江运能相当于40条京广线。长江水系水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分别占流域全社会运量的16.4%和67.8%,沿江所需85%的铁矿石、83%的电煤和85%的外贸货物依托长江水运来保障,产业向沿江地区集聚的趋势十分明显。事实证明,三峡水库蓄水有力地促进了长江航运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北江、东江、梅江干流中下游规划建设的水电站均为低水头河槽型水电站,水库两岸存在大小、形态不同的一级阶地,阶地一般具有上部黏性土层,下部砂、砂卵砾石层的二元结构。早期勘察的项目地下水壅高多采用卡明斯基公式进行计算[1],据此预测的水库浸没范围与水库建成后的实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水系划分与河流分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推荐的水系划分与河流分级Horton法相结合,通过合理选取最小河流(流域)单元、科学制作河流树状图表,初步研究了长江流域(不含太湖水系)的河流分级。研究结果显示:①推荐将长江水系划分为干流水系与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洞庭湖、汉江、鄱阳湖、太湖8个支流水系;② 581条河流基本特性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表明长江流域河流的河长与流域面积约为0.5次方关系,选取流域面积不小于2 000 km2或河长不小于100 km的河流为最小河流(流域)单元,确定长江流域(不含太湖水系)河流总数为374条;③以岷江水系为例,精心制作了长江流域各水系的河流树状图表,树状图显示了河流隶属关系、分级数、河长、流域面积等特性;④长江流域(不含太湖水系)最高河流分级数为6级。按河流统计:6级1条(0.3%),5级3条(0.8%),4级6条(1.6%),3级14条(3.7%),2级71条(19.0%),1级279条(74.6%);按水系统计:岷江、嘉陵江、鄱阳湖为5级,干流、雅砻江、洞庭湖、汉江为4级,乌江为3级。  相似文献   

12.
隔河岩水库与长江洪水错峰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如发 《人民长江》2001,32(1):39-40
隔河岩是清江上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规划中该水库负有清江下游防洪和与长江洪水错峰的双重任务。隔河岩枢纽在规划设计阶段深入研究了水库防御清江洪水的调度方式 ,给出了明确的调度方案。结合实际 ,补充研究了隔河岩水库与长江荆江洪水错峰调度方式 ,提出了较为理想的补偿调节洪水调度方式 ,使为长江预留的防洪库容有效地发挥作用。这种错峰方式在 1998年长江、清江洪水调度中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13.
新安江流域安徽省地区水环境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计分析流域内点源污染、面源污染产生量与污染物入河量的调查监测数据,结果表明:安徽省辖新安江流域点源入河系数约为面源入河系数2~3倍,点源污染是流域内主要污染来源,但面源污染的作用不容忽视,尤其是总磷,有近2/3来自面源,相对省辖淮河、长江两流域来说,面源污染贡献率明显增大。指出流域污染防治必须综合考虑点、面源污染两个方面;在点源污染不太严重的情况下,对面源污染的治理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4.
杨旭  刘志武  武昊 《人民长江》2019,50(2):90-94
随着长江上游电站及清江流域电站开工、投产发电,其控制的流域成为重要敏感性区域。利用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于2014年研制的2000,2010 年两期30 m分辨率土地覆被数据产品GlobeLand30,对2000~2010年长江上游及清江流域土地覆被的空间分布格局、变化幅度、区域差异及主要土地覆被类型的变化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发现,总体上2010年较2000年,长江上游及清江流域耕地、森林变化率较低,分别为-0.09%,0.31%;冰川及永久积雪、人造地表、湿地、水体变化率较高,分别为-7.25%,22.9%,10.60%,2.87%。分析结果客观反映了气候变暖、城市扩张、水电站建设等活动对流域的影响,可为长江上游及清江流域调查、生态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中下游床沙组成垂直变化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晚更新世气候冷暖变化,分析长江河床演变,采用古地貌复原法,论证长江中下游床沙组成垂理变化成因。认为东中国海的海退和海浸,是形成长江中下游卵砾石潜伏于沙层之下,覆盖于基岩之上的原因;长江上游卵砾石推移质洲头,现在已运动到宜昌下游约110km的江口一带。三峡工程投产后,因坝下游清水冲刷,卵砾石仍将向下游运动一段距离。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令木  赵义 《人民长江》2006,37(10):19-20
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内的砂石是较好的建筑和填筑材料.为防止采砂对长江河势稳定、防洪安全、通航安全、水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沿江工农业设施的正常运行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长江河道采砂必须进行统一规划.长江中下游河道采砂规划研究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初逐步展开,到国务院颁布《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后,开始按水利部的部署对长江中下游河道进行统一规划,规划研究与探索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较系统地阐述了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研究过程、取得的主要成果以及成效,提出了进一步做好长江中下游干流河道采砂规划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河源头的确定历来存在争议。根据现代几次重要的科学考察成果,分析了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争议的原因,参照国际著名大河河源确定方法,探索江河源头确定原则和方法。分析结果表明:河流长度、走向、流量、流域面积和河势是确定河源的自然因素,目前争议的焦点是谁为主要因素。建议河流长度和走向为确定河源的主要因素,流量和河势作为次一级因素,而约定俗成等文化因素对于江河源头确定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徐勤勤  马水山 《中国水利》2010,(21):27-29,32
河道采砂现场监管工作是河道采砂管理的重要内容。《长江河道采砂管理条例》颁布施行9年来,长江河道采砂现场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提出采取强化合作、打防并举的措施,即要继续依法深化对涉砂船舶的整治管理,继续深入开展水打与陆治相结合工作,继续做好监督检查工作,积极探索流域中小河流河道采砂的规范管理办法和措施,切实维护流域河道采砂管理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