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洞庭湖洪水及其出路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洞庭湖的洪水成因、湖区防洪能力、长江与洞庭湖关系的变化等问题,提出以抬高洞庭湖分洪控制水位和使用蓄洪区方式增加洞庭湖区蓄洪能力,解决洞庭湖洪水问题.  相似文献   

2.
洞庭湖是我国重要的淡水湖,对长江中游防洪以及生态安全,对和谐湖南、生态湖南的构建以及维系长江的健康都非常重要.洞庭湖区的治水堤防是长江流域综合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及科技的发展,一方面洞庭湖面临着严重的治理问题,另一方面对其的综合治理也在不断的加强及发展.近几年来加大洞庭湖的科研经费投入,加强关键基础领域研究,出台一大批科研成果并积极推广而用于实际,为推进洞庭湖治理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持,逐渐让“平安洞庭”转变为“生态洞庭、民生洞庭”.  相似文献   

3.
长江中游洞庭湖区的防洪问题日趋严重,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在于兴建三峡工程对干流洪水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文简要介绍洞庭湖水系湘、资、沅、澧四水流域自然条件,分析四水已建和规划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洪能力,论述四水建库对其尾闾地区及洞庭湖区的防洪作用.  相似文献   

4.
洞庭湖为长江四口和湘、资、沅、澧四水洪水的重要调蓄场所,在长江中下游防洪总体布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受泥沙淤积、洞庭湖围垦和江湖关系的变化等影响,洞庭湖的调蓄作用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1954-2010年洞庭湖对不同时段洪水的调蓄作用和1954、1998年特大洪水的调蓄过程计算,分析研究了洞庭湖的调蓄特性和变化规律,对编制长江中下游特别是洞庭湖区防洪总体规划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工程建设     
《中国水利》2004,(14):63-64
湖北投资14亿元进行堤防加固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日前完成了湖北省洞庭湖区四河堤防一期加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估。湖北省洞庭湖区四河堤防也称荆南四河堤防,包括紧邻荆江大堤的松滋河、虎渡河、藕池河和调弦河,堤防总长1086km,是长江流域防洪和洞庭湖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  相似文献   

6.
洞庭湖水患灾害分析及其治理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是我国一颗璀璨的明珠,维系着长江中游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大局;洞庭湖区又是一块险地,频繁发生的洪涝灾害,长期威胁湖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困扰经济社会发展。首先从地质学角度研究了洞庭湖的形成及演变过程,进而以地质学为基础并综合多学科视角分析了洞庭湖洪涝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最后在地学背景启示的基础上,对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提出了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7.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住专家: 这农各位领导和专家在百忙之中对我省洞庭瑚区进行科学考察.对洞庭湖治理和湖区的发展进行研究,我们相信这次考察必将对洞庭湖区的防洪建设起到重大的推动作用。借此机会.我谨代表湖南省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对一直关心和支持我省洞庭湖区水利工作的领导、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按照会议安排.在这里.我就洞庭湖综合治理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洞庭湖区北以长江中游河段南岸为界,而四水尾闾和直接入湖支流区域的洞庭湖区范围则因确定的原则和方法各不相同,致使不同单位提出的洞庭湖区范围、面积等成果存在较大差异。基于四水尾闾地区水位流量变化特性,以洞庭湖洪水位对四水尾闾洪水位不带来顶托影响为条件,确定了四水尾闾地区洞庭湖的边界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洞庭湖区范围。研究成果对编制洞庭湖区综合治理、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等规划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徐明华 《人民长江》2009,40(14):1-2
洞庭湖治理取得了重大成果,提高了防洪减灾能力,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增强了生态安全保障能力。面对水资源短缺和水生态环境问题,提出建设生态洞庭的基本思路应是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坚持综合治理,合理开发;坚持维护健康,有效保护。指出采取的措施主要是进一步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加快实现洞庭湖区水资源统一管理,积极改善洞庭湖区水环境。  相似文献   

10.
荆江-洞庭湖水沙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荆江-洞庭湖关系研究是长江中游防洪调度决策的重要内容,亦是荆江干流河道整治和洞庭湖区综合治理关系密切的现实课题.荆江-洞庭湖水沙数学模型足研究上述课题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荆江-洞庭湖水沙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指出由于江湖关系的复杂性,阻碍了水沙数学模型的发展.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就今后的荆江-洞庭湖水沙数学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湿地资源利用中的环境地球化学问题及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洞庭湖湿地作为中国重要的湖泊湿地,受区域和流域内地质、地球化学背景、地理条件、工农业生产及人类生活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区内环境地球化学问题非常突出,主要表现在:洪涝灾害频繁、水体污染严重、土壤退化明显、酸雨危害加剧等方面.这些一方面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另一方面对人类的生存造成了很大的威胁.为了保护洞庭湖区的湿地资源并加以合理利用,必须进行有效的湿地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调查,作出合理的分类评价,治理湿地污染,在此基础上进行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相似文献   

12.
针对三峡工程承担的防洪任务,从长江流域与洞庭湖水系洪水特性,城陵矶附近地区防洪标准及防洪补偿调度方式,分析提出了三峡水库对城陵矶防洪补偿库容的释放条件。在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年份,因需要三峡水库长时间拦蓄洪水,动用较多防洪库容,水库将长期处于较高水位运行状态。如洞庭湖水系不发生大洪水,三峡水库对城陵矶地区防洪补偿库容就可释放。除发生流域型大洪水的年份外,7月中旬后,洞庭湖水系一般不会发生大洪水,加上洞庭湖自身具有较大的调节洪水能力,防洪安全有保障,8月1日之后有条件逐步抬升三峡水库水位至155 m运行,可提高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也可减轻三峡水库蓄水期间蓄水对湖区水位的影响,保障湖区供水安全。研究结果对三峡水库科学调度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松滋河分流演变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简要统计分析长江来水来沙变化、荆江三口分流分沙衰减过程的基础上,着重研究论证了松滋河在三口分流中的地位、作用和演变发展趋势.分析论证结果表明,三口中的藕池河与虎渡河已处于快速衰亡状态,惟有松滋河,尤其是松滋河西支能够在较长时期保持较大分流量.该结论对于长江中游防洪规划续编,江湖关系调整设计,以及江湖综合治理措施等,既具有积极意义,又是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4.
退田还湖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张光贵 《人民长江》2002,33(5):39-41
在分析退田还湖工程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就工程对洞庭湖区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预测,获得了退田还湖能扩大洞庭湖行蓄洪能力,改善湖区局部气候和水质,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血吸虫病流行控制的有利结论。工程实施以后,洞庭湖行洪能力将增加10%以上,在特大洪水年,蓄洪垸和单退垸高水还可扩大湖面面积1343km^2,加上现有天然湖泊面积2625km^2,可达3968km^2 ,接近新中国成立初期天然湖面积。同时指出了不仅工程和移民集镇建设占压部分土地,破坏地表植被,产生水土流失,而且可能会因环境基础设施的缺乏或建设滞后,乡镇工业“三废”,居民生活污水与垃圾得不到及时有效处理,带来安置区局部水质和土壤污染风险,并提出了湖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5.
洞庭湖湿地生态功能及其保护对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沈德贤 《人民长江》1999,30(12):23-24,35
洞庭湖区湿地的生态环境对调蓄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作用。洞庭湖区现在存在泥沙淤积、湖泊萎缩、水质污染等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大量实地调查和资料搜集。借助搜集的资料,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环境特点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MODIS的洞庭湖面积变化对洪水位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湖南省洞庭湖地区为例,结合传统的湖区面积测算和基于MODIS遥感数据的面积测算,对洞庭湖面积变化进行了分析,并测算出最新的洞庭湖水位面积曲线.指出利用MODIS数据,具有更新快、效果好、低成本等特点.通过定量的分析方法,利用1995年和2002年洞庭湖的面积曲线,以1996年洪水为例,计算并分析了面积变化对洪水位的影响.指出"退田还湖"方针的实施,对于洞庭湖调蓄面积和调蓄量的增加、高洪水位的降低,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洞庭湖洪水空间分布和运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目前仍缺少有关洪水涨落在湖泊中空间分布及其演进的运动特征研究,以1998年洞庭湖洪水事件为例,运用洞庭湖地区水系水动力学模型模拟成果,细致地分析了洞庭湖三大主要湖区的洪水分布形态和运动特征,并对江湖窜流形成进行了初步分析。模拟成果表明:洞庭湖具有“低水河相、高水湖相”的特征;其东、南两个湖区在高洪水位时期湖相特征突出,湖区流向单一,流速不大于0.2 m/s;西洞庭湖区由于各股水流交汇、不同的洪水组合以及出口的制约,致使湖区产生流态复杂、流向不一以及洪峰叠加等现象。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好地理解地形变化对湖泊洪水过程的影响,采用已构建的长江-洞庭湖二维水动力模型,在洞庭湖2003及2011年实测地形的基础上,以2003年型洪水为例,定量分析了湖泊地形变化对洞庭湖洪水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2003—2011年洞庭湖超过40%的区域地形下降值大于0.10 m,特别是湘江洪道,其深泓线地形高程平均下降了5.72 m。通过对2003年洪水过程模拟发现,相比于2003年,在2011年地形情况下,以“四水”来流为主导的洪水过程中,南洞庭湖内洪峰水位下降超过0.40 m,西洞庭湖内洪峰水位下降约0.20 m,东洞庭湖内仅在南部地形变化较大区域的水位变化明显;斗米咀-城陵矶河段水面坡降变缓,南洞庭湖内洪道水面坡降变陡。而对于以长江来流为主导的洪水过程,由于长江洪水位的顶托作用,洞庭湖内洪峰水位下降了0.15 m,斗米咀-城陵矶河段及南洞庭湖内水面坡降下降不明显。因此,2003—2011年洞庭湖地形变化对“四水”来流型洪水影响较大,湖盆下切导致湖容增大,可有效缓解洞庭湖内防洪形势,但对长江来流主导的洪水影响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洞庭湖内疏浚扩容等防洪工程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三峡水库蓄水期洞庭湖区水文情势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庭湖湖区的水文情势变化直接影响到区域洪水灾害防治、水资源利用、水环境保护和水生态安全维护,意义重大。基于实测资料分析了三峡水库运行前后洞庭湖区水文情势变化,受三口分流量减少和来水偏枯等综合因素影响,2003~2016年8~11月洞庭湖入、出湖水量较1981~2002年分别减少26%和23. 7%,湖区水位下降0. 76~1. 27 m。建立了长江与洞庭湖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模拟计算了三峡水库蓄水期初设调度方案、优化调度方案和规程调度方案下长江干流及洞庭湖区的水文过程,3种方案对应的城陵矶站蓄水期多年旬平均流量分别减少1 220,928,900 m~3/s,湖区鹿角站蓄水期多年旬平均水位分别降低1. 47,1. 23,1. 20 m。实际调度流量减小812 m~3/s,水位降低1. 14 m,表明实际调度最优。从不同调度方案比较来看,实际调度提前了起蓄时间,减缓了对洞庭湖区水文情势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是长江防汛的重点省份.湖北长江防洪形势严峻的主要原因是长江上游的洪水来量大于荆江河段允许通过的安全泄量,江湖关系变化,围湖、围滩造田减少洪水调蓄的面积,通过对湖北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1998年长江大洪水以来,长江防洪体系建设对社会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加强长江防洪体系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