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江苏省68个雨量站61年(1954~2014年)梅雨期和梅雨量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了江淮之间和苏南地区梅雨特征规律。结果表明:(1)江淮之间和苏南地区的多年平均梅雨期为23 d,最长45 d,最短3 d,总体均呈延长趋势。(2)入梅时间南部地区早北部地区迟,总体相差不大。(3)入、出梅日期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近似不规则的正弦波变化,近60年入梅总体有先提前又推迟的趋势;出梅总体呈推迟趋势且1970年代中期以前出梅时间显著早于近30年。(4)两区多年平均梅雨量相当,5年和10年一遇重现期梅雨量基本一致,20年及以上重现期江淮之间梅雨量显著高于苏南。  相似文献   

2.
利用2003年6月21日至7月22日梅雨期安徽淮河流域31个气象台(站)逐日降水和ECMWF分析的格点气象资料,对安徽淮河流域梅雨及大气环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梅雨量660.1mm,占全年降水量的72%;日平均降水量存在准10d周期性变化。亚洲极涡偏强,位置偏北;鄂霍次克海和乌拉尔山阻塞高压长时期维持,大气环流稳定少变。西太平洋东西带状副热带高压偏强,位置偏北;淮河流域为南北气流交汇地带。海平面气压场上,江淮地区到日本列岛以东洋面为低压倒槽,梅雨锋位于低压倒槽中,梅雨期强降水就是在上述有利天气形势下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梅雨和台风是导致江苏省太湖地区洪涝灾害的主要气象原因,研究两者的遭遇规律对流域防洪排涝及水资源调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1954~2017年梅雨与台风的同步资料,研究两者的历年变化特征、影响时间、台风路径、雨量等,并统计分析64 a梅雨与台风遭遇的可能事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梅雨期长度及梅雨量年际分布不均,整体呈上升趋势,多年平均梅雨期长度和梅雨量分别为22.8 d和225.8 mm;百年一遇梅雨量为660.8 mm,50年一遇梅雨量为590.7 mm;梅雨遭遇的台风共有34场,遭遇的概率为14.1%,其中6场为"入梅"遭遇,20场为"正面"遭遇,8场为"出梅"遭遇。  相似文献   

4.
基于联合分布的太湖流域梅雨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太湖流域梅雨特征量中入梅时间和梅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利用3种拟合评价方法优选单变量的边缘分布,然后基于Copula函数理论构造两变量的联合分布,并用所建的联合分布分析不同情况下入梅时间与梅雨量的遭遇概率和条件概率。结果表明:太湖流域不同入梅时间遭遇不同梅雨量的概率有明显差异,总体上仍以入梅时间和梅雨量正常遭遇为主,不同入梅条件下仍是出现正常梅雨的概率较高,但入梅偏早时出现梅雨偏丰的概率达0.417,入梅偏晚时出现梅雨偏枯的概率也达到0.374。因此,在太湖流域入梅偏早的情况下要密切关注流域防洪情势的变化;而当入梅时间偏晚时,则应注意流域出现干旱的情况。研究可为流域相关部门尽早采取防汛抗旱及水资源调度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0引言梅雨入、出梅的迟早,梅雨期的长短,梅雨量的多少,梅雨空间分布直接关系到防汛、抗旱、城市防洪、工农业生产以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江苏省地处长江、淮河下游,梅汛期降水形成的洪涝、枯梅年产生的干旱已成为江苏防汛防旱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雨量代表站的选取,利用长系列代表性资料统计分析我省梅雨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为江苏省防汛防旱工作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李娜  郭生练  王俊  熊丰 《人民长江》2022,53(3):44-49
依据1951~2020年长江中下游梅雨特征,包括入出梅时间、梅雨量和梅雨强度指数等参数,分析了梅雨与三峡水库洪水的遭遇规律.结果表明:三峡水库洪水一般发生在7~8月上旬,当出梅时间偏晚时,与三峡水库主汛期发生重叠,梅雨有可能与长江上游来水发生遭遇,遭遇严重时形成流域性大洪水;8月中下旬,尽管三峡水库入库洪水仍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7.
盐城市今年6月20日入梅,7月25日出梅,梅雨期间先后遭遇了5次强降雨过程,面平均梅雨量442.8mm,是常年的1.97倍。强降雨主要集中在6月27日至7月9日,最大一  相似文献   

8.
一、梅雨标准及划分 梅雨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南部、浙闽丘陵和广东北部地区特有的一种天气.划定梅雨期以大气环流季节性的转折、调整为主要依据.在分析环流调整时,以暖湿气流的稳定北上,即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120° E处脊线的北移位置为主,以西风带环流的调整为辅.根据以上原则,先确定人、出梅的环流调整日,然后再结合大范围降水现象的起始和终止日期,具体划分梅期.  相似文献   

9.
2008年6月8日入梅以来,湖州市共经历了5个阶段梅雨过程,截至7月1日8时,湖州市梅雨量达到396.1mm,超过全市多年平均梅雨量的70%以上。就6月份降雨量而言,已达到6月份多年平均雨量的1.96倍。由于降雨过程相对集中,造成该市10座大中型水库中的8座最高水位超过梅汛控制水位(其中大型水库对河口水库一度超过保证水位);东、西苕溪、平原河网代表站中德清闸上、港口、新市站最高水位超过保证水位,其余大部分河道、河网代表站超过警戒水位。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5月湖州市全市少雨,降水量比同期多年平均偏少50%以上,但6月初因受暖湿气流影响连续降雨且紧接梅雨的到来,故全市水情形势旱涝急转,形成典型的梅雨洪水。介绍以实测水文资料为依托,对对河口水库在2011年梅雨期间的降水、产流、水情等进行综合分析,为今后对该水库的洪水调度、安全度汛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The strongest change in Meiyu periods in the mid-lower Yangtze Basin (MLY) since 1885 occurred in the late 1970s: a stage of weak Meiyu from 1958 to 1978 abruptly transformed into a stage of plentiful Meiyu from 1979 to 1999. The average Meiyu amount of the latter 21 years increased by 66%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former 21 years, accompanied by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the occurrence of summer floods in the MLY. This change wa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frequent phenomenon of postponed Meiyu ending dates (MED) and later onset dates of high summer (ODHS) in the MLY. To a considerable degree, this reflects an abrupt change of the summer climate in East China. Furthe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receding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inter-annual changes in Meiyu in the two 21-year stages delimited above were also very different from each other. The causes of change were associated with the following: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has greatly accelerated since the 1970s,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 in atmospheric pollution and a reduction of the solar radiation reaching the ground. The sand area of North China has also expanded due to overgrazing. The enhanced greenhouse effect is manifested in warm winters (especially in February). Meanwhile, the January precipitation of the MLY has for the most part increased, and El Ni?o events have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since the late 1970s. A correlative scatter diagram consisting of these five factors mentioned above clearly shows that the two stages with opposite Meiyu characteristics are grouped in two contrasting locations with very different environmental (land-atmosphere) conditions. It is quite possible that we are now entering a new stage of lesser Meiyu, beginning in 2000.  相似文献   

12.
模式水平分辨率对梅雨锋降水定量预报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三维非静力平衡中尺度/云模式对1999年6月23日08时~24日08时江淮地区一次梅雨锋系统降水过程进行了五种不同水平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试验。模拟结果表明,提高模式水平分辨率,明显提高了大到暴雨的定量预报(大于25mm和大于50mm)的精度;但研究发现,这种精度的改进随着水平分辨率的进一步提高存在明显的阈界,即在水平分辨率提高到18公里以后,再提高水平分辨率,对暴雨预报成功率的改进幅度不大,因此,对于梅雨锋雨带中尺度强降水的业务预报,将模式水平分辨率提高到18公里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在克拉玛依市1957-2010年的年均降水量以及季节降水量资料的基础上,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以及R/S法和最小二乘法分析计算了年均降水量和各季节降水量的趋势性及Hurst指数,以统计计算结果估计未来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及其持续特征。结果表明:克拉玛依市年均降水量有显著增加的趋势,但其增加的持续性不强;春季和秋季降水量与年均降水量的趋势性与持续性相近,夏季降水量具有减少的趋势,且具有持续性;冬季降水量具有减少趋势,但减少趋势具有随机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1971-2010年上海市徐家汇站的日降雨资料,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上海市40年来的年代际降水、年降水、汛期与非汛期降水的变化和周期变化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降水的频率特征和典型台风期间的暴雨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海市年代际降水、年降水、汛期与非汛期降水均呈增加趋势;年降水和汛期降水的震荡周期吻合,主周期均为8a左右,汛期降水与年降水的变化趋势相似性很大,说明汛期降水量较大程度地决定年降水量;非汛期降水主周期为4a左右;小雨所占比例随年代逐渐减少,而暴雨所占比例随年代逐渐增多,台风期间的暴雨雨量高度集中,强度大。  相似文献   

15.
遥感技术能够快速反应、实时监控,成为汛情监测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安徽省内多大江大河,且降水集中在汛期,防汛工作压力大。2020年汛期,安徽省出现全省范围的特大汛情,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流域接连告急。介绍了空天地一体化遥感技术在本次汛情监测中的应用:以国产高分系列卫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的航天遥感技术,以无人机拍摄为主要手段的航空遥感技术和以现场勘察为主的地面遥感技术一体化调度,为汛情监测提供了可靠的信息来源和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以漳卫河流域11个气象基准站1957-2011年降水日值资料为基础,基于标准化降水指数选取干旱发生频次、干旱影响范围、干旱强度与历时、干旱重心等指标,分析了流域降水突变前后气象干旱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流域降水在1976年发生突变,降水突变前后,年尺度干旱发生频次和影响范围显著增加,分别由20%、23.2%增加到40%、34.1%;在季尺度上,春旱发生频次和影响范围均有较大程度减少,夏旱和秋旱的发生频次和影响范围有所增大,冬旱的发生频次和影响范围分别有小幅度的增大和减少;年尺度和季尺度干旱的平均干旱历时和强度增加显著,而月尺度干旱的干旱历时和强度略有下降;流域干旱重心在降水突变前后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广西钦江流域水沙年际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河流水沙的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利用钦江陆屋流域1957—2016年的长时序年降水量、年径流量和年输沙率数据,采用5年滑动平均法、R/S检验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及复Morlet小波分析法分析以上序列的趋势性、突变性和周期性;运用双累积曲线法分析降水和径流输沙关系的变化;最后结合流域森林转型特征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降水量弱上升、径流量减少、输沙率显著减少,在α=0.05和β=0.01的显著水平下,降水量和径流量无变异,输沙率弱变异。降水量在1962年、1971年、1989年和2013年发生突变,径流量在1963年、1971年、1989年和2007年发生突变,输沙率在1967年、1971年、1981年和2001年发生突变。降水量存在4类时间尺度,23 a、13 a分别为第一、二主周期;径流量序列存在3类时间尺度,14 a、9 a分别为第一、二主周期;输沙率序列存在4类时间尺度,22 a、5 a分别为第一、二主周期。(2)降水量-径流量累积关系分为两个阶段,即1957—1988年和1989—2016年,斜率分别为0.006 8、0.005 8;降水量-输沙量累积关系分为四个阶段:1957—1962年、1963—1988年、1989—1998年和1999—2016年,斜率分别为0.014、0.019 4、0.016 4、0.009,造成水沙关系变化的原因是人类活动的影响。(3)广西林业建设和森林转型的发展过程是径流量和输沙量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旱涝年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07年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756站逐日降水资料,通过计算6—7月降水标准差,确定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降水变率最大的站点,分别计算各站与这两个流域降水变率最大的站点相关系数,把通过显著性检验的站点分别作为淮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流域的代表站。利用两流域代表站的标准化降水指数确定了1951—2007年的旱涝年份:淮河流域的旱年为1952年、1959年、1961年等共10 a,涝年为1954年、1956年、1957年等共9 a;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旱年为1952年、1958年、1961年等共11 a,涝年为1954年、1969年、1980年等共10 a。结合水文资料进行修订后,确定了1951—2007年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因梅雨季降水而导致的洪涝年份。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大伙房水库1961—2004年汛期各月降雨径流资料,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Pettitt突变检验法和降雨—径流深双累积曲线方法,分析了大伙房水库汛期降雨、汛期径流深、最大月降雨和最大月径流深四类序列的趋势和跳跃特性,并利用累积量斜率变化率定量评价了降雨和人类活动对汛期径流深和最大月径流深的影响。结果表明:(1)流域汛期降雨和径流深下降趋势不显著,最大月降雨和最大月径流深上升趋势不显著;(2)汛期降雨、径流深、最大月降雨和最大月径流深突变不显著,降雨径流关系变异年份分别为1975、1985和1995年,1975年后流域汛期产流能力减弱;(3)大伙房水库汛期径流变化经历了4个阶段,人类活动是导致水库汛期径流深减少的主要原因,降雨变化是导致最大月径流深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