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20年8月上中旬大汶河流域连降暴雨、大暴雨,导致大汶河出现连续性洪水。本文根据实测水文资料,对大汶口水文站的降雨、雨强、前期影响雨量、洪峰、径流系数进行了分析,对比了4场洪水产流的差异,与历史洪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4场洪水的径流系数依次增大,前期影响雨量和降雨强度是两场洪水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明晰了暴雨洪水时空演变规律,对指导防汛抗洪减灾、提高雨洪资源的利用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内地同香港在现行设计洪峰流量方面,两地的计算方法均以推理公式的原型为基础。但设计暴雨计算的方法不同,流域汇流历时的考虑不同,采用的径流系数不同,设计净雨的计算方法也不同。国内方法在处理一些特征因素和过程时,侧重考虑对流域地貌信息的利用;而香港方法对产流过程的处理比较简单,比较适合以城市化下垫面为主的小流域的洪峰估算。  相似文献   

3.
流域植被对减缓土壤侵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山区两个小流域实验站的水文泥沙监测资料,对不同流域在不同植被情况下,流域植被对减缓土壤侵蚀的作用进行分析,阐明流域植被对年输沙模数、地表径流含沙量以及次暴雨对输沙模数的影响等,结果表明,较好的流域植被对涵养水源、控制土壤侵蚀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动力水文过程测定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测度方法,分析了黄土丘陵沟壑区罗玉沟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径流调节效应。结果表明:由森林植被增加与坡改梯的耕作措施调整共同引起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无论场暴雨、雨季及年尺度,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及森林植被覆盖增加,均使流域产流能力降低。罗玉沟流域土地利用后期在丰、平和枯水年径流系数比前期分别减少约51%、85%和84%;在剔除降水量的影响,通过相同降水条件径流系数的预测,后期较前期在丰、平、枯水年均减少约63%。土地利用覆被对流域径流的影响表现为季节性,且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场暴雨洪峰流量呈减小的规律。相对于森林植被增加和坡改梯耕作措施调整,前者对流域产流能力的影响大于后者,但对于山区土地整理与生态修复政策,二者共同实施才可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
受降雨和地形影响,吉林省温德河流域季节性洪灾频繁。为了解温德河流域暴雨洪水规律,利用2017年7—8月3次山洪灾害的暴雨洪水监测资料,采用自主研发模块化小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了流域的洪水过程,取得较高的模拟精度。并结合研究区春登河、西阳河及五里河等三个主要河段的模拟流量和暴雨时空分布特征,分析三场暴雨时空分布对洪水造成的影响,总结了该流域2017年山洪灾害产生原因。结果表明:①温德河流域三场超标准洪水由短历时强降雨引起,"雨洪同向"的降雨锋面移动特点使洪峰呈现陡涨陡落之势;②"7·13"和"7·19"洪水的降雨时空集中程度和暴雨中心分布的差异影响两场洪水洪峰峰型、流量和各河段的洪量贡献比,造成温德河流域不同程度的灾害。  相似文献   

6.
根据我国安徽省5个试验流域的实测资料,分析了各流域场次洪水的特性,并利用TOPMODEL模型对各流域进行次洪模拟,进一步探讨该模型在我国东部季风区洪水预报方面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安徽省各试验流域场次洪水的降雨量-径流深散点均呈现较好的正相关性,降雨量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大,山区的径流系数大于平原丘陵区;面积最小的瓦屋刘流域对暴雨的响应最为敏感,孙村流域场次洪水的洪峰模数差异最小、起涨时间最长,黄山流域场次洪水的历时最久;随着海拔的升高,流域地形指数的平均值逐渐增大,同时各流域面积占比最大所对应的地形指数逐渐减小;地形指数标准差越大的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也越丰富;TOPMODEL模型总体上可以较好地模拟安徽省各试验流域场次洪水过程,且对大流量的捕捉效果优于小流量,对天然流域的模拟效果优于人类活动扰动的流域。  相似文献   

7.
利用暴雨雨水管理模型(storm water management model,SWMM)中的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模块模拟了西安理工大学金花校区现状下以及下沉式绿地、透水路面和2种LID措施组合的布设情况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管道出口径流过程,并评估了该区域排水管网的有效性和内涝状况。结果显示LID措施的布设对于推迟洪峰出现时间、减小洪峰流量、减小洪流总量和削减径流系数方面有着明显的效果,同时,其雨洪控制效果在低重现期降雨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矿山开采过程中废弃矿渣堆积对流域水文过程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建立了基于水动力方法的二维雨洪过程数值模型,分析5种不同重现期暴雨下矿渣堆积引起的地形改变对于大西岔流域行洪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矿渣堆积对于流域出口断面具有一定滞洪效果;5种不同降雨重现期中,10年一遇降雨时洪峰削减效果最为显著,当降雨重现期小于10年一遇时,地形对洪峰大小、到达时间起主要影响作用,反之,降雨成为主要影响因素;洪峰削减率随着断面向下游移动而逐渐增大。研究成果对于降低矿渣堆积流域下游洪水风险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针对自然状态下降雨时空异质性如何影响流域洪峰的难题,提出了基于RainyDay模型和SWAT模型的洪水频率分析方法。以东江流域为例,利用RainyDay模型构建不同重现期下的设计降雨,并将其重构为6种不同降雨时空异质性的降雨情景,将上述情景作为SWAT模型前端输入,定量模拟自然状态下流域洪峰对降雨时空异质性的响应。结果表明:当情景间的时间异质性差值趋于0时,随着情景间的空间异质性差值的增加,洪峰差值随之增大,最大洪峰差值超过700 m3/s,平均洪峰差值超过300 m3/s;当情景间的空间异质性差值趋于0时,随着情景间的时间异质性差值的增加,洪峰差值随之增大,最大洪峰差值接近700 m3/s,平均洪峰差值超过200 m3/s;在同一重现期下,降雨时空异质性均较高的情景所产生的洪峰高于其他情景,最大洪峰差值超过1 000 m3/s;降雨空间异质性对洪峰的影响较时间异质性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利用SWMM中的低影响开发模块,根据汇流时间将研究区的子汇水区划分为上游和下游,生物滞留池按照不同位置(上游和下游)和不同规模布设,研究其遭遇不同重现期降雨下的水文时空效应。结果表明:在低降雨重现期下,生物滞留池的雨洪控制效果较好;相同重现期时,规模较大的生物滞留池效果较好,而布设的越分散,其降低径流系数的效果越好,但削减洪峰的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1.
随机性是地震荷载重要的特征因素之一,在抗震设计中不容忽视.本文选取金安桥重力坝作为研究对象,对大坝处于不同地震波荷载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差异展开研究,探讨不同类型地震荷载作用下重力坝的失效特征及动力响应,可以为重力坝抗震设计提供依据.研究结果显示,不同地震波荷载作用下重力坝的破坏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大坝位移变化幅值、损伤演化速度与输入的地震动荷载参数关系紧密.因此受地震荷载随机性影响,结构潜在的易损区域并不能仅通过某条单一地震波分析确定,需加强地震荷载频谱特性与结构动力响应相关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朱伯荣 《水利学报》1995,(7):23-27,15
本文提出在弹性徐变体有限元分析中采用分区异步长算法,即在局部范围内采用小步长,而在其余广大范围内,采用大步长,从而使计算得到简化。  相似文献   

13.
中水回灌可增加地下水资源储量,其回灌地下的方法主要有地表回灌和井灌2种.回灌用中水水质要求较高,依据不同回灌方式和水质要求,可选择和组合不同处理工艺.国外回灌用中水水质多以饮用水为标准,而我国中水回灌存在水质标准和监测要求偏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尹炜  叶闽  雷阿林 《人民长江》2008,39(2):60-62
以三处类型不同、处理对象不同、地理位置不同的武汉桃花岛人工湿地、山东荣城人工湿地、辽宁沈阳浑南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从地理气候、工程概况、污水处理效果、效益分析等方面对三者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的适用范围及在运行时应注意的问题,为人工湿地技术更广泛更科学地推广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不同水量分配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水资源公共配置、市场配置和基于用水户配置进行分析,揭示了不同分配机制的优缺点。结合我国目前水量分配主要是政府主导的现状,提出了要积极发挥政府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将水市场配置作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战略措施,要让利益相关者参与水资源的分配。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温度场数值分析的分区异步长解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提出分区异步长解法以求解不稳定温度场,即在温度变化剧烈的区域采用较小的时间步长,而在温度变化速率很小的区域,采用较大的时间步长,从而可大大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福建标准砂,进行了系列真三轴排水剪切试验,重点探讨了应力路径、中主应力系数对砂土应力-应变关系、广义剪应力比-应变关系及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并利用试验实测的三轴拉伸和压缩条件下的内摩擦角及不同中应力系数条件下的强度实测值,验证了岩土材料非线性统一强度模型在π平面上的强度包线。试验结果表明,应力路径完全相同的情况下,砂土的抗剪强度q和广义剪应力比q/p随中主应力系数的增大而减小,强度指标?随中主应力系数的增大而增加;中主应力系数越大,砂土的剪胀特性越明显;不同应力路径对砂土应力-应变关系影响很大,但对应力比-应变关系及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相对较小;岩土材料非线性统一强度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砂土的非线性强度特性。  相似文献   

18.
The use of reclaimed wastewater for irrigation of horticultural crops is commonplace in many parts of the world and is likely to increase. Concerns about risks to human health arising from such practice,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infection with microbial pathogens, are common. Several factors need to be considered when attempting to quantify the risk posed to a population, such as the concentration of pathogens in the source water, water treatment efficiency, the volume of water coming into contact with the crop, and the die-off rate of pathogens in the environment. Another factor, which has received relatively less attention, is the amount of food consumed. Plainly, higher consumption rates place one at greater risk of becoming infected. The amount of vegetables consumed is known to vary among ethic groups. We use Quantitative Microbial Risk Assessment Modelling (QMRA) to see if certain ethnic groups are exposed to higher risks by virtue of their consumption behaviour.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despite the disparities in consumption rates by different ethnic groups they generally all faced comparable levels of risks. We conclude by suggesting that QMRA should be used to assess the relative levels of risk faced by groups based on divisions other than ethnicity, such as those with compromised immune systems.  相似文献   

19.
分别采用一维方形丁坝、二维梯形丁坝和三维堆积体概化模型,在同一水流条件下进行水槽试验,研究不同维度绕流结构体对河道水面线和三维时均流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1)在进占宽度比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梯形丁坝由于存在第一回流区,导致实际阻流面积最大,对上游阻流最强烈,方形丁坝次之,堆积体最小;(2)当阻流面积比(阻流流量比)相同时,方形丁坝在断面束窄河段的纵向流速加速能力比梯形丁坝强,水流横向偏转的幅度也更大,但梯形丁坝垂向流速比方形丁坝更大一些;(3)当沿水流方向长度相同时,堆积体由于最大截面面积较小,纵向、横向和垂向流速均小于丁坝。由此可见,常用于区分绕流结构体阻流特性的指标,如进占宽度比、阻流面积比和阻流流量比等,并不能全面表达结构体对流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混凝土施工中,根据不同的工况,选择不同的设备组合进行混凝土运输,可满足混凝土浇筑进度要求,降低混凝土水泥用量,提高设备利用率.该文总结了几种工况下混凝土运输方法的优缺点及运输能力,可为同行在混凝土施工设计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