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元结构边坡是由上部土体和下部岩体构成的坡体结构类型,由于其潜在滑动剪出口位置较 高,一般采用三种类型锚杆进行加固。分别建立此三种锚杆加固边坡模型,采用动力有限元法模拟分析 地震过程中边坡动力变形特性及锚杆结构的内力变化规律,并对三种锚杆加固后边坡在震前及震后的 稳定性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此三种锚杆加固二元结构边坡的支护效果差异。结果表明:地震作用下,拉 力型或压力型预应力锚杆结构对边坡整体变形控制效果无显著区别,而采用通长粘结的非预应力锚杆 能更好控制边坡潜在变形范围;地震作用下锚固边坡对坡面PGA放大系数具有抑制作用,预应力锚杆 支护对坡面加速度放大作用的抑制效果优于全粘结非预应力锚杆支护;经历地震作用之后的应力重分 布,锚杆的轴力显著增大,锚杆轴力调整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2.
为了确定某滑坡的治理方案,在分析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分析了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框架联合支护3种方案,结果表明,在滑体中上部采用预应力锚索框架梁支护,在滑体中下部采用抗滑桩支护的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框架联合支护方案为最优方案,抗滑桩与锚索框架梁的合理距离宜在10 m左右。对最优方案进行优化设计,确定了该滑坡的支护结构形式。施工1 a后的边坡变形监测结果符合工程要求,与数值模拟结果也比较吻合,表明该滑坡的优化支护方案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猴子岩库区复建公路部分明线路基边坡出现三级拉裂缝,影响路基稳定。为查明滑坡的形成机制、滑坡规模,为治理滑坡提供资料,在前期地质勘察的基础上进行了补充地质勘探,查明了滑坡体覆盖层厚度及滑移面形态,并对其稳定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天然条件下,滑坡体处于欠稳定状态,局部处于欠稳定-不稳定状态,需进行治理。经研究,提出了采用框架+锚索(锚杆)加固的优化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4.
梁良  苏宏宽 《陕西水利》2016,(6):108-109
柬埔寨王国斯登沃代水电站工程二级电站厂房为引水式地面厂房,厂房后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发生了局部滑坡。为了保证边坡及其下方厂房的施工进度及施工安全,本文通过对滑坡原因进行分析,并综合比较各种处理方案,选择了将滑坡体全部挖除并重新削坡至坡顶,同时加强坡面支护的方案进行处理。该方案施工艺简单,施工机械为常规机械且种类少,工期快,费用省,施工安全易于保障,对东南亚雨林地区高边坡开挖及支护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边坡支护工程多采用现浇框架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但是该结构面对快速应急的滑坡加固和边坡支护工程项目时仍存在工期长、机械施工不便等不足。对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等截面装配式框架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通过数值模拟、现场监测试验、理论研究等手段,深入研究了该结构的承载特性、关键施工技术。结果表明:新型装配式框架结构主要由等截面的预制梁和钢节点组成,该结构具有承载能力好、变形小、耐久性好等优点,对于边(滑)坡具有显著加固作用;虽然装配式框架结构与现浇框架结构都是主要是竖向受力,但是其相比于现浇结构,在面对快速应急的滑坡加固和边坡支护工程具有施工便利、工期短等优势;十字型和 T型预制钢节点主要由竖向的锚索位置和连接点受力,预制梁也是竖向受力,同时装配式框架连接处变形较大、较薄弱;给出装配式框架结构的施工流程和施工关键技术,该结构施工方便、工期短。以上研究为装配式框架预应力锚索支护结构应用施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持取料开挖时以及开挖完成后边坡的稳定,根据三滩料场边坡的岩性组成与地质结构特征,选取正面坡的剖面,对3种开挖方案进行了二维有限元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并结合现场实际地质条件,有针对性地在坡外设置截水沟;边坡表面进行混凝土喷护并设置排水孔;浅层采用不同长度锚杆加固;深层采用锚索及锚杆束加固等支护手段对边坡进行了加固。结合施工监测资料,按照动态设计原则,不断优化与调整支护措施。既保证了施工期的边坡安全,也满足了经济可靠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埋入式抗滑桩支护边坡可能出现的滑坡“越顶破坏”问题,提出一种埋入式抗滑桩锚拉竖向植筋带加固边坡的技术,开展了仅有透水挡墙、埋入式抗滑桩协同透水挡墙、埋入式抗滑桩协同植筋带联合透水挡墙加固的边坡模型降雨滑坡试验来探究该技术的可行性。通过对比分析三组边坡模型试验的坡面侵蚀破坏特征、坡体土水特征、坡面线演化特征等,得到以下结论:埋入式抗滑桩协同植筋带联合透水挡墙加固边坡的效果最佳,其加固位置的坡面沉陷是埋入式抗滑桩协同透水挡墙加固边坡的30%左右,仅有透水挡墙加固边坡的15%左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松动岩层的形成机制和工程特性深入分析,显示松动岩层和原岩层有本质区别,由于松动岩层孔隙张开、泥质充填等不利因素,其抗剪强度和原岩层相比差异显著;通过极限平衡方法对工程实例中的松动岩层滑坡进行反分析,结果表明松动岩层充分泥化后强度大幅下降,不能简单通过原岩强度折减得到。勘察阶段应将其作为特殊岩体对待,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进行现场槽探,弄清松动岩层具体情况。边坡开挖后,松动岩层易于软化而导致大面积滑动,因此建议在边坡开挖前采用抗滑桩预先加固、开挖坡面后采用锚杆(锚索)框架加固坡面、并做辅以坡体截排水的综合工程处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导流洞进口渐变段塌方处理方案设计情况进行了介绍:首先对现有坡面进行防排水处理,在导流洞进口边坡外周圈设置截水沟以排除坡面积水,尽量减少雨水侵入岩缝造成继续塌方,然后及时在洞内对塌方段顶拱以上岩体进行木垛临时支护,并采用锚索对导流洞进口段周边岩体进行加固,待锚索加固施工结束后再拆除洞内临时木垛支护,进行后续的拉底和混凝土衬砌施工,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相应复核并加强了导流洞进口结构。  相似文献   

10.
右岸出线场边坡位于白鹤滩水电站右岸坝肩顶部,出线场北侧边坡两侧临空,坡体内发育有多条缓倾角错动带,边坡表层岩体受风化卸荷影响随机长大裂隙较发育,与缓倾错动带组合可能形成不稳定块体;在开挖过程中错动带出露部位附近坡面出现多条竖向裂缝,可见坡面残留炮孔沿错动带错位明显,局部稳定问题突出,需对受缓倾错动带影响区域的局部稳定性进行重点分析。建立了右岸出线场区域的精细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强度折减法分析了无支护条件下人工边坡的稳定性,着重分析了出线场北侧边坡的局部稳定特征;针对缓倾错动带影响区域提出了"长锚索+框格梁"的局部支护方案并对支护效果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右岸出线场人工边坡整体稳定性较好,但受缓倾错动带和随机长大裂隙影响区域在开挖扰动和临空条件改变的状况下可能会出现局部失稳破坏;"长锚索+框格梁"的局部支护方案对缓倾错动带影响区域岩体变形抑制效果明显,有效地改善了出线场北侧边坡的局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地震作用下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边坡防护的滑坡推力计算方法,通过找出作用在潜在滑坡面抗滑桩结构上的受力荷载,测算出作用于锚索抗滑桩上的滑坡推力,提出以锚索抗滑桩正负弯矩相等的控制方法和K法来设计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边坡防护结构。通过对比不同方法说明所提出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边坡加固的设计方法符合工程实际。以汶川地震中某滑坡工程为对象,研究其稳定性问题。结果表明,采用桩身相等的正负弯矩控制法时,锚索抗滑桩的受力更合理,桩顶位移变化量最小,其抗震加固能力最好,在具体工程中,更有利于锚索抗滑桩桩身配筋设置。实践证明,利用预应力锚索结构原理进行边坡抗滑桩设计,可以保证设计的预应力锚索抗滑桩结构的安全经济性。  相似文献   

12.
金河水电站厂房后边坡覆盖层深30m左右,岩石强风化,卸荷强烈,稳定性较差,为保证边坡在开挖及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设计采用2000kN级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处理。根据工程特点和对比分析,预应力锚索型式采用自由式拉压复合型预应力锚索,该类型锚索首次在西藏昌都地区使用,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预应力锚索的应力衰减和锚索失效对溢洪道右导墙结构稳定性的影响,以某工程中的实际情况为例,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溢洪道右导墙进行模拟计算,验证给定锚索加固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在锚索预应力不断衰减时对溢洪道右导墙稳定性和单排锚索失效对溢洪道右导墙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给出的锚索加固方案可行;随着锚索预应力的衰减,溢洪道右导墙稳定性不断降低,在锚索预应力由3 000 k N衰减至500 k N时,溢洪道右导墙的稳定性达到极限状态;最高层的锚索失效对溢洪道右导墙稳定性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4.
乐昌峡导流隧洞工程隧洞出口段在扩挖施工过程中,初期衬砌未能及时形成系统支护,使得在后续扩挖施工中由爆破震动引起了隧洞出口边坡开裂、洞内围岩位移、塌方等险情。在处理险情中提出了堆渣平压、削坡卸荷、后期加固等解决思路以及采用了预应力锚索施工技术。在处理措施实施后,有效的控制了裂缝发展,保证了后续的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5.
膨胀土地层具有深层裂隙发育的地质特征,导致膨胀土高边坡在开挖过程中出现边坡稳定问题。常用的加固或防护措施对膨胀土临时高边坡的变形适应能力较差,且经济性较低,新型预应力伞型锚加固技术是一种新的解决途径。针对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中膨胀土渠坡开挖过程中出现的工程问题,开展了预应力伞型锚加固膨胀土高边坡现场试验及应用推广评价。结果表明:预应力伞型锚施工快速且抗拔力大,可有效地控制边坡变形发展趋势、保证边坡临时稳定;结合推广应用段边坡的安全监测数据,验证了伞型锚在膨胀土临时边坡快速加固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唐河水电站改线公路滑坡治理工程的安全监测中采用锚索测力计对预应力锚索的张力进行长期观测,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检测和验证工程的施工效果,另一方面也可在工程运行期对边坡的动态稳定进行预测和预报,为保证公路、水库大坝和附近设施的安全起到指标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工程中因地梁锚索锚固角设计不合理而导致锚固失效的工程问题,该文以地梁锚索和坡面岩体间不发生相对滑动为初判条件,以锚索提供最大抗滑力为设计目标,对锚固角进行分析。得到了预应力地梁锚索的合理锚固角计算公式,进而提出了预应力的利用率这一概念,并以工程实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方便、可靠;以抗滑力和预应力的比值作为预应力利用率指标,并用其下限值作为是否采用预应力锚索地梁加固措施的判断标准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8.
传递系数法是我国常用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具有适用范围广、计算方法简便的特点,但此法计算结果偏于保守。为了充分发挥传递系数法的特点与优势,使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工程情况,在传统算法基础上,将锚索锚固力均匀分布在锚索所穿过的坡体单元上,即锚固力不视为集中力,而是锚墩处沿锚固方向以一定角度向滑动裂缝面扩散,进而得出基于改进传递系数法预应力锚索锚固力计算公式。结合某边坡工程与传统传递系数法进行对比分析,并运用MIDAS/GTS软件对加锚后的边坡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改进后传递系数法计算的抗滑力相对较大,剩余下滑力计算结果与传统算法比较相对较小。改进后的预应力锚索锚固力的分配情况较合理,不会出现应力集中,安全系数合理,更符合实际工程情况。  相似文献   

19.
国内岩土预应力锚固技术应用及锚固技术参数统计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岩土预应力锚固技术在国内已广泛应用,从土、软岩到硬岩均有使用。系统搜集了国内各类大型锚固工程的技术参数,总结了国内岩土预应力锚杆(索)在锚筋材料、锚夹具及张拉设备等方面技术状况,并系统总结了岩土预应力锚固技术在大坝加固、边坡及滑坡治理、地下洞室和深基坑支护等方面的成功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20.
预应力锚索测力计安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预应力锚索测力计的安装情况进行分析,将锚索千斤顶张拉施工与测力计监测成果进行对比,为评价预应力锚索施工质量及测力计监测成果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