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洱海流域地处大理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大理市,是大理市的主要水源地,具有调节气候、供水等多种功能,对大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收集到的洱海流域水文气象资料,对洱海流域的水资源量进行分析计算,分析总结洱海水资源量的变化趋势。根据分析结果,洱海流域一方面受大尺度的气候因素影响,天然水资源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影响日趋严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当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加强洱海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洱海水资源,加强水资源管理,形成有序而高效的水资源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2.
浅谈洱海地表水资源监测信息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人民珠江》2009,30(6):69-72
洱海为云南九大高原淡水湖泊之一,具有发电、航运和水产养殖等多种功能,是大理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基于目前洱海流域所面临的水帐计算精度低、水量调度难度大等问题,提出建设洱海水资源监测信息系统。针对洱海流域现有水资源监测站网以及水资源管理现状,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水文特性、水资源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进行洱海地表水资源监测信息系统建设总体设计,并论述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洱海是大理白族人民的集中饮用水水源地,具有湖泊水质演变过程复杂、面源污染治理难度大、流域水资源短缺程度逐步加重、湖滨带水生植物自然恢复缓慢等环境问题。分析了近年来洱海水质演变情况。按照新时代治水思路的要求,研究提出了高效节水生态农业、生态调蓄带末端拦截、外流域补水、优化洱海4~7月水位调度等措施,以加快洱海水生态系统的修复与水质的持续性改善。为此,构建了洱海水环境数学模型用于开展相关水质改善措施效果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1)高效节水农业可从源头上削减负荷30%以上;(2)生态调蓄带汇流区旱季和降雨初期的雨污水可被全部拦截并回用农田;(3)外流域补水可补齐流域水资源短板,使洱海年度水质改善1.29%~5.15%,并为洱海水位优化调度与湖泊水生态修复提供良好的水资源条件支撑。  相似文献   

4.
洱海作为“新三湖”重点保护湖泊之一,其水资源禀赋及污染源构成在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中极具代表性。经革命性保护治理举措的实施,洱海湖泊水质相比10年前有明显好转,但湖泊水质波动、蓝藻水华防控压力大、入湖河流水质不稳定、流域高质量发展格局尚未形成等新问题已然初现。文章研判洱海保护治理新形势,提出通过深化藻群结构变化机理研究、强化农业面源精准施策、加强流域水环境整治、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策略,推动洱海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为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乃至国内其他类似湖泊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洱海水质评价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洱海流域水环境状况进行了系统全面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洱海污染源以面源为主,湖面降水和内源释放次之,工业和城镇生活的污染贡献率相对较低。洱海的主要超标污染物是总磷和汞,其中总磷污染最为严重。洱海从1992~2001年富营养化水平保持在中营养水平,现正处于中营养向富营养湖泊的过渡阶段。洱海在1993~2000年之间,总硬度和总氮上升趋势明显。洱海运行水位对洱海水体总磷的变化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6.
云南高原湖泊洱海流域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更好地保护洱海生态环境、高效利用水资源和实现湖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采用数理统计、趋势法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对洱海流域年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和时空变化,以及年内、年际、多年变化趋势和丰枯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洱海流域年降水量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递减,在流域西部和北部,降水量受地形影响较为明显,随高程升高而增大,垂直变化较为显著;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5—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4.9%~93.2%,说明该时段降水量较大程度地决定了年降水量,每年11月至次年4月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6.8%~15.1%,最大月降水量出现在7月或8月,最小月降水量出现于12月;洱海流域年降水量年际变化相对较稳定,但呈逐年减少趋势;并存在丰→枯→丰等多个循环交替。  相似文献   

7.
利用DEM、土地利用、土壤、气象等时空数据并结合GIS和RS技术,建立洱海流域SWAT模型,分析了2000年和2010年不同土地利用情景对径流的影响,其结果为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径流的变化率为2.46%。以《云南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2006—2020)》为依据,结合洱海流域土地利用分布的实际情况,设置3种土地利用情景,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情景对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情景1中,66.06 km2的耕地转林地和89.16 km2的耕地转草地,模拟的年均径流值增加75.73 mm;情景2中,100.13 km2的裸地和105.74 km2的草地转为耕地,年均径流增加39.89 mm;情景3中,138.72 km2的草地和292.86 km2林地转耕地,年均径流减少20.36 mm。模拟表明在坡度15°以上,洱海流域森林和草地面积的增加将会增加径流量;在坡度15°以下,耕地的增加会一定程度上减少径流量。研究成果为洱海流域水资源空间合理调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引洱入宾灌溉工程竣工通水1994年4月25日,引洱入宾灌溉工程经过7年的艰苦施工,胜利竣工通水,澜沧江流域的高原明珠—洱海的玉液琼浆开始注入金沙江河谷,滋润万顷沃土。引洱入宾是国家计委和水利部批准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将澜沧江流域的洱海水引至地处金沙江干...  相似文献   

9.
基于大气数据驱动水文模型的输出结果开展水循环模拟研究是大气和水文学界的研究热点。利用中国大气同化驱动数据集CMADS驱动SWAT模型,模拟2009~2016年期间洱海流域关键水循环要素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①CMADS数据集可很好地驱动SWAT模型,在洱海流域适用性较好,可用于水循环模拟研究。②从时间上看,洱海流域年降水量、实际蒸散和年产水量均呈现出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分别以4.6,29.3,15.0 mm/a的速率递增,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实际蒸散发和多年平均产水量分别为792.8,565.5,286.1 mm。从空间上看,洱海西部降水最丰沛,东部地区次之,北部地区最低;实际蒸散发空间差异性相对较小,高值区主要分布于洱海湖区周围;产水量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大,洱海西部产水量最大,其次为洱海北部和东部山区。③湿润度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产水系数表现出减少的趋势,多年平均湿润度和产水系数分别为0.61和0.43;实际蒸散发与降水变化趋势一致,但与潜在蒸散发变化趋势相反,表明水分条件是限制洱海流域潜热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洱海流域水污染防治措施评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洱海流域水污染防治措施进行了回顾和总结,系统分析了洱海不同阶段治理措施的特点,对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洱海的水质保护历史及其措施对我国湖泊水质的保护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洱海流域综合治理任务艰巨,未能形成有效、完善的入湖河道综合治理体系,流域管理不能适应入湖河道治理及洱海保护的客观要求,入湖污染负荷尚未得到有效控制,流域水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尚未建立。为此,开展了洱海入湖河道综合整治规划研究,从建立流域管理机制、构建完整防洪体系、打造清水通道、增加入湖清水量以及削减入湖污染物总量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洱海流域管理体制、流域截污治污体系、入湖河道生态治理、流域生态建设以及灌区高效节水减排等五大类工程,规划治理河道长度201.32 km,同时还规划新建286.04 km堤防或护岸工程,对35.92 km的河道进行清淤,对15.66 km河道的已建堤防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2.
洱海是大理白族人民的母亲湖,具有浅水湖泊的水流特点。受风生湖流形态、环流结构及其空间分布差异性影响,洱海入湖污染物呈现水力停留时间长、输移扩散缓慢、北部湖湾藻类易出现富集等特点,并在自北向南、自西向东输移扩散过程中不断向湖底累积并形成内源污染,同时洱海水质受雨季降雨径流携带大量点面源负荷入湖及湖泊拦蓄雨季雨污水影响显著,从而形成目前洱海湖区水质北部高-中间低-南部稍高、西边高-东边略低及雨季水质快速变差的时空分布格局,因此加强流域面源污染治理、减少高浓度初期雨污水入湖,并尽快实施外流域引水以改变目前洱海因水资源短缺形势下的"蓄浑排清"调度运行方式,是近期快速推进洱海整体水质达标并减缓雨季水质快速变差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内陆河流域水循环的角度出发,分析了石羊河流域水资源的特征;通过流域供用水现状及特点分析,揭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了流域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水资源可再生性理论研究,是水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也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基础内容,本文针对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理论研究中几个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主要内容包括:①从水量和水质两方面探讨水资源可再生性的内涵,提出了水量可再生性和水质可再生性的概念及相互关系;②提出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的量化方法;③提出流域水资源可再生性理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水资源承载力与水资源合理配置的关系,建立了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7中突分析的完全非合作和合作博弈模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非合作和合作博弈情形下的流域水资源配置特点及其水资源承载能力。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探讨优化水资源配置,提高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6.
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立法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流域水资源管理的目的、原则进行分析,认为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统一管理是有效解决水资源问题的途径。构筑我国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的法律制度和规定,应从改革流域管理体制,完善流域管理机构的设置,完善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法律制度建设,建立水资源管理的经济制度,强化流域水资源规划的效力等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从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入手,分析了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重要性,以及民主协商在解决两者之间的冲突方面的有效性,强调了体制需要高效的动作机制做保护,而建立流域或行政大区水资源管理、利用和保护的协调和合作组织是当前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8.
三维图示模型在流域水资源地域冲突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永军  曾维华  路娴  李菲菲 《水利学报》2005,36(8):0966-0971
本文从流域水资源地域冲突问题的界定出发,引入解决冲突的三维图示模型,该模型使用不完备信息冲突分析方法,能够很好地结合所掌握的信息对流域水资源冲突结果做出预测,辅助流域水资源冲突局中人进行高效决策。最后以官厅水库为例将该模型应用于流域水资源地域冲突分析中,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讨赖河水资源短缺且时空分布不均,属资源性缺水流域。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异常突出。节水型社会建设将是解决流域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最有效的根本出路。从讨赖河流域实际出发,通过分析讨赖河流域面临的水资源形势、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流域管理机构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应以流域综合规划为基础,以明晰初始水权合理配置水资源为核心,以实施取水许可制度、强化水资源统一管理为重点,将流域控制性工程纳入流域统一管理为重要内容,建立流域新的管理体制和水法规体系,推行公众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流域管理机构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重点阐述了淮河区的水资源特点、现状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和缺水状况,从流域水资源特点出发,提出了淮河区以流域节水、开源为主,长远依靠跨流域调水“三纵一横多点’’的总体配置思路和主要区域的水资源配置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