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贫砼是由集料与一定水泥和水拌和而成的砼,其水泥用量较普通砼低,也称经济砼.与水泥稳定级配碎石、二灰碎石等常用半刚性基层材料相比,贫砼具有较高的强度,刚度、抗冲刷性和耐久性能.本文结合白音花至霍林河一级公路贫混凝土基层施工的经验,谈了贫砼基层施工质量控制的要点.  相似文献   

2.
混凝土质量是影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详细介绍了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中水胶比、最优砂率的确定,通过调整不同粒级粗骨料掺配比例实现紧密密度最大、孔隙率最小,最终实现最优推荐配合比,保证坝坡混凝土抗冲刷、抗冻融等性能,并结合实际给出施工配合比调整方法及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过去,在受到钢水强烈冲刷的钢包底部,一般都使用耐火砖。但由于砌缝的先行熔损而降低了砖的耐用性。据一些文献报道,近年来在钢包底部受由转炉倒入的钢水流冲击严重的部位,使用不定形耐火材料制成的大型衬块(以下称为抗冲刷衬块),大大提高了钢包的耐用性。导致抗冲刷衬块损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由急热急冷造成的破裂(抗热冲击破坏系数R的偏低); (2)由于热循环而导致裂纹扩展(抗热冲击损坏系数R''''的偏低); (3)由于渣浸透,使工作面过烧结,从而引起结构性剥落; (4)由渣造成的熔损; (5)由钢流冲刷带来的磨损(高温强度低); (6)衬块与钢包底部衬砖相连的接缝开裂,导致钢水侵入。根据笔者的经验,决定抗冲刷衬块使用寿命的原因虽多,但其中的(2)(由于热循环而导致裂纹扩展)和(3)(与钢包底部衬砖的  相似文献   

4.
机制砂混凝土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由于天然砂资源匮乏,机制砂作为天然砂的替代材料得到广泛应用。通过机制砂混凝土试块的高温后力学性能试验,分析了不同受热温度对机制砂混凝土抗压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天然砂混凝土高温性能相似,随着经历温度的升高,机制砂混凝土高温后残余力学强度逐渐降低,且在同配比条件下具有稍高的残余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不同优化目标钢纤维混凝土的制备方法,并提高其力学性能,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混凝土的砂率、钢纤维掺量、钢纤维长度及骨胶比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提出不同优化目标下钢纤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建议值,对不同掺量的钢纤维混凝土分别进行工作性能、轴心抗压强度及三点弯抗折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的骨胶比和砂率对混凝土坍落度及扩展度影响...  相似文献   

6.
钢管混凝土柱是多用于建筑工程中的一种结构形式。通常的施工顺序是先架设钢管结构,然后采用“顶升法”灌注其内部混凝土。因为是外壳密封状态下灌注流态混凝土,无法透视施工工况及混凝土内部结构,亦无法进行补修。因而空壁、塌陷、钢管胀裂、偏心、扭曲等质量通病时有发生。通过阐述缺陷形成机理和若干工程质量原因剖析,提出了预防及治理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延长MgO-C砖在提钒转炉上的使用寿命,本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MgO-Fe-C砖,通过与传统的MgO-C砖进行对比研究,考察这种新型耐火材料的使用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1400℃的使用温度下,导致提钒转炉用MgO-C砖使用寿命短的原因是脱碳层的烧结性差,抗冲刷性不理想;而对于本研究所开发的MgO-Fe-C砖,铁粉在氧化层氧化及使用条件下原位形成MgO-FeOss,有效地改善脱碳层的烧结性能,并形成致密且高结合强度的脱碳层,显著地提高了耐火材料的抗熔渣侵蚀性和抗氧化性,有利于耐火材料寿命的提高,因此MgO-Fe-C砖是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提钒转炉用MgO-C砖的替代品.   相似文献   

8.
在工程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比较复杂的地质环境问题,特别是水文地质问题,其往往会对工程施工造成严重的影响。影响工程施工的水文地质问题包括水的运动、侵蚀、冲刷等对岩土体的不良地质作用,导致岩土体的结构、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例如流沙、掏蚀土洞、侵蚀裂隙、暗河等。对建(构)筑物的地基基础及其持力层带来危害,从而引起基础不均匀沉降、塌陷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建(构)筑物的安全和质量。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水文地质问题的研究,确保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李世厚  赵静 《黄金》2007,28(4):35-38
针对我国砂金矿"小而分散,贫而细"的实际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便携式选金机组.经试验表明,该设备运行可靠、操作简单、能耗低、投资少、选别效率高,特别适合小规模砂金矿开采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PS-PVD热障涂层的抗沙尘冲刷性能,采用等离子喷涂-物理气相沉积技术(PS-PVD)在粘结层表面制备7YSZ热障涂层,在大气环境下进行了抗沙尘冲刷试验,研究了PS-PVD热障涂层的冲刷行为及失效机制。通过等离子喷涂技术(APS)在PS-PVD热障涂层表面制备了一层致密层状涂层,重点研究了致密层厚度对PSPVD热障涂层抗冲刷失效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S-PVD热障涂层冲刷过程经历了快速、中速、慢速冲刷三个阶段。随着致密层厚度的增加,对PS-PVD热障涂层抗冲刷性能的提升愈加明显。当致密层厚度为5μm时,对PS-PVD热障涂层抗冲刷性能无明显影响;当致密层厚度为10μm时,PS-PVD热障涂层抗冲刷性能提高了约30%;当致密层厚度为20μm时,PS-PVD热障涂层抗冲刷性能约提高了4倍。  相似文献   

11.
Helanshan 750 kV subst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grid structure of Ningxia 750 kV and the bridge of power transmission in Ningxia Dam Power Plant. In the years after its completion and operation, some common substation foundation diseases have appeared. The reason is not the early design or construction problem, but the traditional filling method can not be tamped, and the traditional backfill has poor scour resistance, which leads to uneven settlement and erosion induced collapse.  相似文献   

12.
“Underlying” Causes for Settlement of Bridge Approach Pavement Syste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comprehensive field study of 74 bridges in Iowa was conducted to characterize problems leading to poor performance of bridge approach pavement systems. Subsurface void development caused by water infiltration through unsealed expansion joints, collapse and erosion of the granular backfill, and poor construction practices were found to be the main contributing factors. To characterize the problem, International Roughness Index and profile measurements from several sites were used to show that approach pavement roughness is several times higher than the average roadway condition and are most severe at the abutment-to-approach pavement intersection and transverse expansion joints due to large (5–10?cm) joint widths. Further, a settlement time history was documented at one bridge site by measuring the approach slab pavement elevations periodically after completion of bridge construction, revealing a progressive settlement problem under the approach pavement.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void development under the approach pavement, laboratory compaction tests were performed on granular backfill materials from various bridge sites to quantify their saturated collapse potential in the postconstruction phase. These tests revealed collapse potential of backfill materials in the range of 5–18% (based on volume) with the high values for poorly graded sandy backfill materials, indicating significant settlement problems. 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some relatively simpl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modifications are suggested which could be used to alleviate field problems for similar bridge approach pavement systems.  相似文献   

13.
对分级细尾砂胶结充填体的早期水化反应及力学演化特性进行研究,对不同灰砂比充填体料浆进行水化放热及电阻特性测试,并根据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早期水化产物进行微观形貌特征分析,最后在单轴压缩力学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析早期水化反应进程及产物对充填体强度演化的影响。研究表明,灰砂比越大,水化放热速率及放热量越大,生成水化产物越多,体积电阻率越大。同时水化反应速率直接决定了充填体自身强度形成的快慢,生成的Ca(OH)2减小了料浆体积电阻率,加快充填体自身强度的增长;随后生成的钙矾石(Aft)导致颗粒间孔隙更加致密,抑制了离子的溶解,减缓放出热量速率,从而阻碍了充填体强度的增长;当水化反应进行14 d基本结束后,充填材料凝结固化成为一个整体,强度基本稳定。充填体强度的变化呈现先迅速增加随后增加趋势逐渐减小直至稳定的趋势,为矿山采用分级细尾砂进行井下采空区充填、控制深部采场温度提供理论支撑及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为了获取不同浓度的磷石膏充填料浆在管道输送过程中沿程阻力的变化趋势,采用剪切流变试验和环管试验对磷石膏充填料浆的流动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磷石膏充填料浆沿程阻力随浓度的增加呈梯度增长,且浓度越高阻力增长越快。在既有充填管网和充填配比情况下,当磷石膏充填料浆管输流量低于190 m3/h时,50%~54%质量浓度的充填料浆沿程阻力变化不大,充填料浆质量浓度可提高至54%进行管道输送。鉴于充填管网的复杂性、弯头和坡度等均会导致充填管道输送总阻力损失的增加,充填系统设计须留有余量。  相似文献   

15.
某新建矿山计划采用全尾砂膏体嗣后充填采矿法进行地下开采。为了提供经济合理、满足强度要求且有利于管道输送的全尾砂膏体充填最优配比方案,以料浆流动性能和充填体强度性能为考察指标进行正交组合配比试验。运用MATLAB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极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了灰砂比和料浆浓度对充填体强度影响的敏感性以及各力学参数预测模型。结果表明:(1)料浆质量浓度对塌落度的影响起主要作用,灰砂比次之;(2)充填体强度的敏感性随着灰砂比和料浆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充填体强度对灰砂比更敏感,而对料浆浓度的敏感性较弱;(3)确定了全尾砂膏体最优配比:水泥用量为13%,充填料浆质量浓度为77%,此时全尾砂、水泥和水的用量分别占制备全尾砂膏体质量的68.14%、8.86%和23.00%。在该配比条件下,经28 d养护龄期后的抗压强度为2.6279 MPa、弹性模量为205.2 MPa、塌落度为23.7 cm,以较少的水泥用量满足了矿山充填强度指标和自流输送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武山铜矿现有的分级尾砂水力充填工艺是先分级后转运,再经过非搅拌水力冲砂,工艺环节多,环境污染严重,充填浓度难以控制,也无法与胶结充填系统配套,如改成旋流分级与立式砂仓水力造浆给料联合工艺,可大大减少中间环节,杜绝污染,也可用现代技术控制充填浓度,同时为胶结充填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甘肃金川铜镍矿似膏体充填料浆水化凝结时间迟缓、粗骨料离析程度大,严重影响充填浆体的质量。本文以金川二矿区全尾砂、废石和棒磨砂为实验材料,采用全面实验设计法,研究不同质量分数、粗骨料及尾骨比(全尾砂与粗骨料质量比)对膏体充填凝结性能、抗压强度和流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全尾砂–粗骨料膏体中,粗骨料的比表面积和化学成分(活性MgO和CaO)是影响凝结时间的主要因素;凝结时间随尾骨比增加而缩短,屈服应力随尾骨比增加而增加,塑性黏度(全尾砂–废石、全尾砂–棒磨砂膏体)随尾骨比增加而增加;全尾砂–废石膏体抗压强度优于全尾砂–废石–棒磨砂膏体抗压强度;最短凝结时间及最佳抗压强度(全尾砂–废石膏体、尾骨比5∶5)比矿用凝结时间和抗压强度分别缩短2.1 h和增加33%以上。最后对凝结性能进行单目标及多目标回归优化,多目标回归优化表明:全尾砂–废石–棒磨砂膏体最佳凝结时间为270~300 min、尾骨比10∶6∶6~10∶7∶7、屈服应力为167.0~169.0 Pa;全尾砂–棒磨砂膏体最佳凝结时间为300~330 min、尾骨比10∶14~10∶16、屈服应力为164.0~167.0 Pa,满足矿山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王勇  王林奇  曹晨  刘伟 《工程科学学报》2023,45(8):1316-1323
充填料浆的管道输送是充填采矿法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充填料浆的流变参数是评价充填料浆管输特性的重要指标,目前主要采用流变仪进行测定,但矿山现场通常不具备流变实验条件,主要通过塌落度实验来评价充填料浆的流动性能。本文采用微型塌落筒进行不同质量分数、灰砂比的充填料浆塌落度实验,建立微型塌落筒扩展度与屈服应力之间的解析模型,根据料浆停止流动后的形态得到简化计算模型,基于简化模型理论计算料浆的屈服应力,并将理论值与流变仪测试同等配比条件下得到的屈服应力实验值进行对比分析,同时通过双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了不同质量分数、灰砂比对充填料浆扩展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扩展度主要受质量分数的影响,灰砂比对其影响不显著,充填料浆的屈服应力随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在质量分数较低时,理论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范围较大,二者的相对误差在25%以内,平均误差为16.79%;随着质量分数增大,误差逐渐减小至15%以内,平均误差为8.81%。综合考虑质量分数的影响,提出基于质量分数的修正系数,修正后的屈服应力理论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降至10%以内,平均误差为3.54%。本研究微型塌落筒实验较传统塌落度实验不仅节省实验用料和劳动强度,还可有效表征料浆屈服应力,对于矿山充填料的流动性能评价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新疆某铜矿充填溢流跑浑现象严重、充填尾砂利用率低等问题,对影响尾砂沉降速度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研究,包括尾砂粒级组成、表面形状和进砂浓度等。通过试验探究了进砂质量浓度分别为10%、15%和20%条件下尾砂沉降高度(H)与时间(T)之间的拟合关系式,其相关系数(R 2)均大于0.975,推导出最有利于该铜矿尾砂沉降的进砂浓度值为16%~17%。通过对比进砂浓度为16.5%条件下沉降试验实测值与预测值,证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尾砂的最佳沉降进砂浓度值。试验研究及分析为现场生产提供了实际指导,通过增加进砂浓度调节设施,并将各设施的相关参数在充填站控制系统中进行数据联锁,使进砂浓度始终保持在16%~17%之间,絮凝剂的添加量与进砂量匹配并维持在最佳添加量范围内,实现了砂仓顶溢流水澄清,提高了充填尾砂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0.
为了降低金川矿山充填采矿成本,针对下向分层进路胶结充填采矿法,开展了废石—尾砂混合骨料现场工业充填试验。对废石和尾砂进行了粒度分析与级配研究,选取合适的废石—尾砂配比混合骨料开展现场工业充填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6 mm废石粗骨料和选矿尾砂细骨料的配比在5∶5~7∶3范围内,此时混合骨料的堆积密实度达到或接近于最大;对于废石与尾砂配比为6∶4和5∶5的混合骨料,当水泥添加量为260 kg/m3时,2种配比的混合骨料的胶结充填体强度均满足金川矿山充填法采矿的胶结体强度要求;采用一段搅拌时废石—尾砂混合骨料充填料浆搅拌不均匀,水泥和尾砂存在结团现象,导致胶结充填体均质性较差,整体稳定性较低,因此,废石—尾砂混合骨料的充填料浆需要采取二段活化搅拌来提高胶结充填体整体质量;对混合骨料充填料浆配比的精确控制,是影响胶结充填体强度和整体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