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纯度(质量分数)为99.95%的钨粉为原料,经冷等静压成形,1 800~2 300℃高温烧结制得钨烧坯,钨烧坯在1 250~1 500℃经过4道次轧制制得接近理论密度的钨板。采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退火过程中钨板织构的衍变过程,通过金相、维氏硬度和高温抗拉强度分析退火过程中钨板组织和性能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轧制态的钨板晶粒组织明显沿轧制方向拉长;1 150℃和1 250℃退火10 min后,织构类型没有发生明显变化,晶粒仍为拉长状态;1 350℃退火后,形变织构明显减弱,晶粒取向分布趋于随机。通过统计面积分数分析得到,1 350℃退火后钨板晶粒再结晶组织比例占65.8%。轧制钨板的显微硬度和高温抗拉强度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1 150℃退火后的显微硬度和高温抗拉强度分别为430 HV和485 MPa,1 350℃退火后的显微硬度和高温抗拉强度分别为410 HV和356 MPa。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等静压烧结法制备Mo–Na合金,研究了热等静压烧结温度对Mo–Na合金显微组织、硬度、密度及Na质量分数的影响,分析了Mo–Na合金热等静压烧结的致密化过程。结果表明:采用热等静压烧结法制备的Mo–Na合金显微组织细小均匀,平均晶粒尺寸在10 μm以下。随着热等静压烧结温度的升高,相对密度及硬度随之升高,在1100 ℃时达到最大,分别为99.58%和HRA 54.50,热等静压过程中液相的形成对Mo–Na合金的致密化起到了重要作用。热等静压过程很好地避免了低熔点Na金属高温烧结过程中的挥发,在1100 ℃烧结后Na质量分数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普通晶粒取向电工钢高温退火前的显微组织对二次再结晶的影响。在高温退火前 ,冷轧试样在 6 0 0~ 85 0℃ ,2 5 %H2 +75 % N2 气氛下退火 2 0 0 s,目的是获得回复和再结晶组织。为观察晶粒尺寸和沉淀析出物 ,在高温退火期间 ,分别在 70 0、80 0、90 0、95 0和 10 0 0℃提取试样。对于高温退火前再结晶的试样 ,经 95 0℃高温退火后其二次再结晶几乎已经完成。然而 ,在回复试样中 ,高于 95 0℃温度才出现二次再结晶。高温退火后 ,回复试样的磁性比再结晶试样好普通晶粒取向电工钢高温退火前的显微组织对二次再结晶的影响@茅益明…  相似文献   

4.
运用常规冷轧方法对2.0 mm厚的中碳钢进行轧制,并利用模拟机试验机对冷轧试样进行罩式模拟退火试验,再分别采用显微镜、硬度计及电子万能试验机,进一步分析试验用碳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变化。结果表明:退火后试样的铁素体内析出了大量的渗碳体,晶粒尺寸较均匀;随着退火均热时间的延长,显微组织尺寸稍有增加,显微硬度及抗拉强度逐渐下降。在压下量80%、退火温度700℃、保温15 min时,试验用碳钢的硬度值为216 HB,最大抗拉强度550 MPa,具有较好地强韧性组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对Mo-La2O3板材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了钼合金显微组织及断口形貌,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La2O3对位错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钼合金晶粒长大,拉伸性能、断裂韧性及显微硬度显著降低。对于退火后的试样,当La2O3粒径较大时,这种颗粒位于晶界处,在颗粒及晶界处形成位错塞积;在退火后的钼合金中,La2O3粒径较小时,绝大多数颗粒位于晶粒内部,位错越过这些颗粒,在晶界或亚晶界上形成位错塞积。  相似文献   

6.
对退火态工业纯锆试样分别进行了5,15,30和45 min的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试样的微观组织,对其表层晶粒尺寸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采用维氏显微硬度仪测量了沿层厚方向的硬度,并进行了室温拉伸性能测试。实验表明,经过表面机械研磨处理,在强烈塑性变形作用下试样表层晶粒尺寸能够细化到纳米尺度,而且随处理时间增加而进一步降低,经过45 min处理后试样表层晶粒尺寸可以达到25 nm左右;处理后在试样的次表层形成了一定深度的变形层,具有较高的孪晶密度,并且变形层厚度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提高。试样表层形成的纳米结构使其显微硬度获得了显著提高,并随处理时间增加而进一步提高;沿层厚方向试样显微硬度逐渐降低,与微观组织的变化一致。拉伸试验表明,表面机械研磨能够使试样得到强化。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试样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能够得到明显改善,而试样的延伸率则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对经过45 min处理的试样,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分别为324和414 MPa,相对于原始试样分别提高了11.7%和8.7%,延伸率为23%,降低了30.9%,拉伸断口主要形貌特征为韧窝,处理层和中心层呈现不同的组织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水韧处理和时效处理对高锰钢组织和硬度的影响,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其组织进行分析,采用显微硬度计测试其维氏硬度值。研究结果表明:水韧处理后的组织为奥氏体和少量的碳化物,当保温时间较短时,碳化物固溶不完全,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碳化物完全溶解,奥氏体晶粒发生长大;相较于铸态组织硬度HV 461.6,水韧处理后组织硬度降到HV 229.9。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首先会在奥氏体晶界处析出针状碳化物,然后这些针状碳化物会向晶粒内部长大,同时会在晶界处析出点状碳化物;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显微硬度值逐渐增大,且在显微组织发生明显改变时,试样的显微硬度发生突增;当保温时间由1 h增至3 h时,试样的显微硬度值大都有所增加,但当时效温度为300℃和350℃时,试样的显微硬度值相差不大。  相似文献   

8.
采用机械合金化结合热等静压的方法制备分别含有微量元素Ti和Al的2种14Cr-ODS合金,该合金经锻造加工后,分别于1 000、1 150、1 350℃下进行退火处理,测试其抗拉强度和维氏显微硬度,并利用扫描电镜(SEM)与X射线衍射仪(XRD)等进行结构和物相分析,研究退火温度与Ti、Al元素对14Cr-ODS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合金体系,在1 150℃下退火后的抗拉强度最高;相同退火温度下,含Ti的14Cr-ODS合金抗拉强度较高,而含Al的14Cr-ODS合金伸长率较大,最高达20%以上。14Cr-Al-ODS合金拉伸断口的韧窝较深,14Cr-Ti-ODS合金的韧窝相对较浅。2种合金的显微硬度随退火温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当退火温度从1 000℃升高到1 150℃时,显微硬度基本不变,退火温度达到1 350℃时显微硬度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退火温度对Fe13CrWTiY高温合金显微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雾化?热挤压工艺制备Fe13CrWTiY高温合金,通过显微观测和XRD分析研究750~1 250℃温度范围内真空退火后的合金显微硬度与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该合金在1 100℃以上的高温下退火后,显微硬度急剧上升。退火温度达到1 250℃时组织结构出现显著的等轴化和粗化,并发生α→γ相变;在高温下可能有铁铬金属间化合物相σ析出,这种高硬度的析出相使合金硬度增大,而新相的生成会消耗基体中的大量Cr元素,使Cr含量降低,从而使α→γ相变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离式Hopkinson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简称SHPB)技术对T6时效态2195铝锂合金帽型试样进行动态加载获得绝热剪切带(adiabatic shear band,ASB),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光学显微镜(OM)观察动态加载前后剪切带的微观结构特征,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合金在100~400℃温度下退火后绝热剪切带微观结构的变化,研究剪切带内纳米结构的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在动态加载过程中,帽型试样的剪切区域形成绝热剪切带,剪切带内的晶粒为50~100 nm左右的纳米等轴晶,在绝热剪切形变过程中析出相已完全溶解于基体中,纳米晶内部和晶界不存在析出相。在不同温度下退火时,剪切带内的晶粒随温度升高而长大,100~200℃温度下退火后晶粒未发生显著长大,在300℃退火后晶粒急剧长大到0.22μm,400℃退火后晶粒尺寸为1.77μm;在300℃左右温度下剪切带的硬度显著下降,此温度正是剪切带内纳米晶粒急剧长大的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