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秦岭金龙山金矿构造控矿作用及成矿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基础地质调查和化探方法,对金龙山金矿区成矿带构造、矿区构造、矿脉、矿体及矿石矿物特征进行研究,得出金龙山成矿带脉赋存规律为NE或NW向断裂构造角砾岩型矿化体与近EW向层间剪切带型矿化体交会,主矿脉呈NE向展布,矿脉延深大于延长,控矿构造以主断裂控矿为主、次级断裂控矿为辅。建立了NE向主构造控矿模式:左行走滑构造带在剖面上呈负花状构造,金矿脉及其上部的汞锑矿脉发育在断裂带中,形成断裂构造角砾岩型矿化体,控矿断裂旁侧层间剪切带中形成层间剪切带型金矿化体。锡铜沟—金龙山成矿带分布着4个应变中心,目前仅东坪—两河应变中心未发现任何矿床(仅有铅锌矿点),所以该应变中心将是下一步找矿的远景区。北侧的镇安—龙王沟和锡铜沟—铁厂构造变形带中同时存在强变形带及弱变形域,这2条变形带也是重点成矿区域,可作为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雪峰山中段控矿构造特征及其对金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建光  舒玲  符海华  宋维国 《黄金》2003,24(5):8-12
雪峰山中段处于扬子微板块与华南褶皱系过渡地带,是近年确立的湖南找金的重点区域。区内NE向深大断裂构造以导矿为主,局部容矿,并总体控制各成矿带分布,次级NW向构造则以容矿为主,并与NE向次级构造复合控制金矿床、矿体的产出,充分显示了构造控矿的层次性和规律性。本文认真分析了控矿构造与金矿化的关系,不同构造层次分别对矿带、矿床、矿体和富矿柱的控制作用,是控矿构造规律方面的一次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3.
金龙山金矿床处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区内上泥盆统南羊山组是金矿化体的赋矿地层,下石炭统袁家沟组是重要的锑矿化体赋矿层位。控矿构造主要由EW向剪切褶皱带、NE向左行走滑断裂和NW向右行走滑断裂组成,主断裂与次级断裂均起控矿作用。构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Au元素沿NE向呈串珠状分布,线状平行排列的特点也非常明显,与NWW向断裂带交会形成了元素富集区。构造地球物理(EH4)测量显示,金龙山矿段EW向构造为复式褶皱带,叠加后期NE、NW向断裂带。金龙山金矿NE向矿脉以106号脉体群为代表,106号脉体群呈带状展布,由几条近平行的脉体组合而成。通过总结该区赋矿规律,为下一步找矿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青海省谢坑金铜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坑金铜矿产于岗察岩体北接触带,矿体赋存于二叠系大关山群上岩组大理岩、砂板岩与中酸性岩体接触带部位,有3个含矿段,NW向断裂及NE向次级断裂为主要控岩、控矿构造,而NE向主断裂则是主要导矿构造,通过研究地质特征,初步认为矿床属矽卡岩型、热液型、构造蚀变岩型复合型金铜矿。  相似文献   

5.
湖南高家坳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家坳微细粒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位于湖南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构造带中段。本文根据区域地质背景和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该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认为区域上元古界板溪群和震旦系地层是矿床的主要矿源层,泥盆系半山组浊流沉积的以泥质粉砂岩为主的岩性有利于金的吸附富集,基底断裂是矿床主要导矿断裂,NW向基底隆起顶部有利于矿液集中,次级NW、NE、EW向断裂破碎带为金矿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就位空间。并总结了湘中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找矿标志,指出了同类型金矿的找矿前景及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都兰县阿斯哈金矿位于东昆仑造山带东段,受区域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影响,区内构造极为发育,具有多期多阶段特征,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主要发育NW向、NE向、SN向、EW向四组。其中NE向、SN向断裂是区内主要的控矿、赋矿构造,EW向断裂与区域上深大断裂呈平行产出,主要为破矿构造。矿体主要形成于花岗岩体内构造蚀变岩带内,蚀变规模也直接影响着金矿床规模的大小。矿体在倾向及走向上可见明显的尖灭再现、分枝复合的特点,在收缩复合部位由于受到多期成矿流体物质叠加扰动,因此对成矿物质聚集极其有利。本文通过介绍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及成矿演化对阿斯哈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桦树沟金矿区处于华北地台北缘内蒙地轴中段南缘,太古宙集宁岩群构成区内褶皱变质基底,金矿化受NW、NE向断裂破碎带控制。在面积近15 km2的矿区范围内发现了木匠沟和桦树沟等6个金矿化点,金矿化主体为构造蚀变岩型,其次为石英脉型。根据本区金矿的赋矿地质条件和物化探异常特征,重点分析了桦树沟金矿区的成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并从构造和岩浆活动等方面论述了金矿的成矿地质条件与矿床成因,提出了近NW和NE向构造是本区的重点找矿地带,尤其要注意伴随断裂活动侵入的石英脉和石英斑岩脉,指出了金矿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金豆子山铅锌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天山-兴蒙巨型纬向构造带,是中低温热液矿床.区域构造格局控制了成矿带的分布,在不同的构造单元中具不同的控矿构造形式.该矿区主构造线呈北东向,金豆子山倒转背斜构成矿区主要构造格架,断裂构造亦较发育.成矿前走向NE的断层和成矿后的断层决定了矿床的展布.金豆子山铅锌矿床及该背斜南东翼的(馒头沟)铅锌矿点属一地堑构造控矿.今后找矿的主要方向是倒转背斜南东翼的断裂破碎带,且有望找到同特征、同成因的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9.
六林矿区位于云开台隆与博白拗陷的接合部位的西南段,属于博白~岑溪铅锌钨金银多金属成矿带西南段。矿区出露地层以泥盆系为主,其次为奥陶系沿断裂呈断块产出。矿区构造是以NE向断裂为主。矿区内金多金属矿体多产于NE向断裂中,受断层严格控制。矿区的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矿床。通过对该类矿床成因进行分析,以期对该区寻找此类型矿床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摘 要:安妥岭矿区位于河北省涞水县北部,地处华北地台北缘、燕辽钼(铜)成矿带西南端。该成矿带受区域NNE向上黄旗-乌龙沟深大断裂和紫荆关-灵山断裂的联合控制。在总结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区内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构造特征、岩体侵入位置与矿体分布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安妥岭钼矿床的控矿因素和矿床成因,认为安妥岭钼矿床属于中-低温热液型矿床。提出NNW、NW向断裂活动促进矿体的进一步富集,在岩体西部存在着大量与成矿有关的断裂,是下一步找矿重点;矿区东部岩体与地层接触部位的隐爆角砾岩也是矿体富集的有利部位。本研究为矿区深部及外围探矿提供了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1.
圆顶山金矿属于桂东-粤西金矿带的一部分,区内寒武系浅变质岩系地层,其金含量较高,认为是金矿成矿的初始矿源层。矿区内EW向及NW向构造发育,所发现的主矿体均受控于NW向断裂,呈脉状或复脉状产于构造破碎带中,属破碎带变质热液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在综合研究矿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总结矿床成矿规律,指出找矿标志及目标。  相似文献   

12.
石湖金矿田为中温热液型脉状矿床,构造裂隙的发育程度及产状是决定其矿床特征的主要因素。在进行构造解析的基础上,应用弹-塑性增量法对控矿构造进行了应力场数值模拟。综合分析表明:中侏罗世矿区主应力为NNW向,受NNE向边界断裂限制形成压剪性应力场,矿区处于应力高值区,岩石破裂形成了NW和近SN向共轭剪节理系,它们叠加于早期的复式背斜上,成为主要的容矿空间;晚侏罗世沿深断裂侵入的麻棚岩体使矿区围岩进一步变形,形成了不同位置的拉张区及挤压区,构造变形以对老构造的追踪和改造为主,新生裂隙较少;岩浆活动晚期成矿热液从深部沿深断裂由SE向NW运移,矿区内NW向节理走向与流体运移方向一致,且处于张性环境,成为首要的容矿空间及富集成矿区。  相似文献   

13.
甘肃白马山金矿床成因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马山金矿床位于南秦岭南成矿亚带。矿体呈NE向"雁列式"展布,受地层(灰岩、板岩)和NE向次级断裂的复合制约,NE向次级断裂是矿区主要的控矿因素(构造),矿体赋存于灰岩与大理岩的接触部位以及板岩中。热液蚀变主要为黄铁矿化、大理岩化和绿泥石化。金以显微金为主,偶见自然金。通过对比白马山金矿与大桥和鹿儿坝卡林型金矿的特征发现,这些矿床在Au-Ag-As-Sb元素组合、矿石矿物组合和蚀变矿物组合等诸多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显示矿床具有"低温热液成矿"的特点,因此,白马山金矿床更接近于卡林型金矿,而与造山带金矿、岩浆热液型金矿区别较大。结合南秦岭区域地质背景和卡林型金矿的最新研究进展,推测白马山金矿床可能为断层型(类)卡林型矿床,建议下一步工作应重点围绕NE向次级断裂开展。  相似文献   

14.
湖南宁远银山咀铅锌矿区位于南岭成矿构造带中段,属于沉积改造型铅锌矿床。区内构造复杂,褶皱以银山咀向斜为主体;断裂构造主要以NNE、NNW为主,规模较大,次级的NE向断裂为后期构造,切割前期断裂。同时,次级的NW、近SN向断裂和层间硅化破碎带亦较发育,是区内岩脉、矿化体的主要赋存部位,矿体多呈脉状、层状、似层状产出。通过分析得知构造作用对矿体的空间分布,形态,产状以及矿化的发生与形式都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矿区位于沂沭断裂带西侧,地层以寒武纪朱砂洞组、馒头组、张夏组为主,少量的泰山岩群雁翎关组和第四纪沂河组;构造以NE向及NW向断裂构造为主;岩浆岩以铜汉庄单元石英闪长玢岩和孙家峪单元为主。简要叙述了矿区2个异常及其特征,矿体的分布、规模、厚度、矿石质量、矿石品位等矿体特征,分析了矿床成因,总结了找矿标志,浅析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甘肃省某金矿地质环境问题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石桥  徐恒军  赵荣  刘多林  宋雨 《黄金》2006,27(8):44-47
甘肃省某金矿区位于构造剥蚀高中山地貌区,第四系松散堆积物为黄土和残坡积物,岩石以千枚岩与灰岩为主,构造以NW向断裂为主,区内地下水不发育,矿床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工程地质条件中等。矿山开发和建设可能诱发和加剧矿区的不良地质环境问题,建议从加强地质环境调查与监测、坚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加强环境恢复与矿山“三废”治理等方面进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7.
马蹄沟铁矿区区域上构造形迹为燕山期构造体系,主要表现为北东向断裂构造发育,还有配套的北西向断裂构造。北东向断裂规模较大,倾角较大,北西向断裂一般规模较小,切割北东向断裂。本文对矿区地质特征与地球物理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对矿体地质与矿石质量进行了研究,最后对矿床成因与找矿标志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于大格勒沟脑金矿区开展基础地质工作,分析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探讨矿床成因和成矿作用。该金矿床矿(化)体赋存于NE向破碎蚀变带中,且受断裂构造控制明显;硅化、黄铁矿化和绢云母化等围岩蚀变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成矿机理为大规模构造活动及远程岩浆活动所产生的含矿热液沿区域性断裂带运移,并在断裂带内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9.
宝兴沟金矿床是位于上黑龙江成矿带上的大型岩金矿床。在充分收集矿区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矿区钻孔样品及地球化学剖面数据,对矿床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二十二站组地层成矿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克拉克值,且元素变异系数较大,有利于发生迁移,矿体两侧围岩中存在成矿元素向矿体迁移而产生的低值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是主要的控矿因素,二十二站组地层为矿源层,北东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控制了矿体的形态和产状,(石英)闪长岩脉、闪长玢岩脉与成矿关系密切,二十二站组地层、北东向构造及岩脉同时存在是寻找金矿体的理想部位。  相似文献   

20.
卢志文  刘大勇 《黄金》2013,(5):23-26
渣滓溪锑(钨)矿区位于区域性北东向主干断裂F1、F2及矿区南西侧北西向F3断裂所夹持的上升地块内。构造在矿床形成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区域性北东向主干断裂控制着次级F3断裂,起导矿作用;F3上盘的更次级断裂为容矿构造,是良好的储矿场所;F3断裂为配矿构造,起联通导矿和容矿构造的作用。研究矿区构造控矿特征,对矿区深边部找矿、勘探及采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