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乌尔逊凹陷识别出四个区域性构造层序界面即T5、T3、T04、T02,将控陷发育阶段按构造层划分成三期:断陷期、断-坳转换期、坳陷-萎缩期.本次三维地震资料的重新解释得出,断陷期乌西控陷断层并非是一条南北向断层,而是由多条呈雁列展布的北东向断层组成,整条雁列式断裂带呈南北向展布;断一坳期则由多条近南北向控陷断层链接构成一条断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黑龙江省嘉荫县乌拉嘎盆地内各地层单元的岩石组合、生物化石组合与时代和沉积环境的系统研究与厘定,并与孙吴-嘉荫盆地其他断陷以及松辽盆地进行对比.研究表明:乌拉嘎盆地中、新生代划分为3个构造层5个岩石地层单元,并对其空间展布与演化进行了恢复,填制区域地质图.乌拉嘎盆地表现为明显的3期不同性质的盆地叠合演化特点,其间由2个明显的不整合界面分隔,即上白垩统嘉荫群与下白垩统之间的不整合和上白垩统嘉荫群与新近系孙吴组之间的不整合,从而造就了乌拉嘎中、新生代盆地的3个不同性质盆地演化阶段:早白垩世大陆裂谷断陷盆地演化阶段、晚白垩世的大型内陆坳陷盆地演化阶段和新近纪内陆山间盆地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3.
济阳坳陷是中国东部渤海湾盆地内的一个大型断陷盆地,在印度板块、大西洋板块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当今"四凹六凸"的构造局面。济阳坳陷内断裂极为发育,根据前人对地震及钻井资料的统计分析,按其方向划分为三组,即NE向、NW向和近EW向,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伸展构造、走滑构造、滑脱构造的进行研究,总结出断裂机制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4.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由三坳、两隆5个一级构造单元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扎贲诺尔坳陷、嵯岗隆起、贝尔湖坳陷、巴彦山隆起和呼和湖坳陷,其中红旗凹陷是位于贝尔湖坳陷北部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研究表明,红旗凹陷在早白垩世经历了4个变形阶段:在早白垩世兴安岭群-南屯组沉积时期为NW-SE向伸展作用阶段,形成以大型犁式正断层为拉陷断层的NE向箕状半地堑;在大磨拐河组-伊敏组一段沉积时期为NW-SE向挤压作用阶段,使早期控陷正断层发生强烈的反转作用而转化为逆断层,靠近控陷断层的NW边界由于断层上盘的逆冲而隆升,凹陷的SE斜坡带由于控陷断层在反转作用过程中深部的逆冲滑移在浅部受阻而发生的旋转式隆升,使凹陷的规模发生明显萎缩,并在凹陷的中部形成大型NE向断层转折褶皱,构成了红旗凹陷的中部断隆带;在伊敏组二段下部沉积时期为近EW向伸展作用阶段,早期控陷断层表现出正断层的特征,新形成的NE向控陷断层具有左行离散型走滑的性质;在伊敏组二段上部沉积时期为近EW向挤压作用阶段,早期控陷断层再次表现为上盘逆冲的特征,在断层上盘、靠近断层的部位形成反转背斜,并在凹陷中形成断层转折褶皱.在每一变形阶段中,红旗凹陷的构造特征在空间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白山梁铜矿位于河西走廊西北部金塔县北山,属风化剥蚀、低山丘陵区。矿床大地构造位置属哈萨克斯坦板块马鬃山中间地块东南边缘,音凹峡-白山堂伸展断陷盆地内白山堂隆起带的南缘。矿区内网脉状裂隙和节理带发育为含矿热液体的上侵定位提供有利的空间条件。矿体的分布主要受东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主要矿体均呈东西向或近东西向展布,层间断裂破碎带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许多张性沉积盆地存在远大于McKenzie模型理论值的裂后异常沉降,南海北部陆缘的沉积盆地也是如此;确定裂后异常沉降的特征和分布是认识其成因机制和对油气成藏影响的前提.介绍了估算裂后异常沉降的3种方法:古水深比较法、应变速率反演法和沉降过程二维正反演法,并指出了各方法的应用前提和优缺点.对于由作者提出的后一种方法还结合在珠江口盆地的应用实例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表明这种方法能在考虑岩石圈挠曲强度的基础上正演模拟出单幕或多幕盆地沉降及相应的岩石圈伸展系数,从而计算出盆地理论热沉降,与通过回剥反演得到的实测构造沉降进行对比;还指出了该方法存在的问题和需进一步研究之处.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站-宝兴沟位于上黑龙江断陷盆地的东南部,近年来相继发现了宝兴沟大型岩金矿床,十五里桥中型岩金矿床以及二十一站小型铜金矿床。为提高找矿理论水平,进一步在该区找矿,本次对该区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究表明,矿床除受NE向断裂构造控制外,岩浆岩、地层对矿床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二十一站断陷内的二十二站组地层中,沿着NW向、EW向与NE向断裂构造交汇部位发生成矿作用,形成了一个"火山岩-断裂构造-侵入岩-地层"为一体的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系统内具有多处与已知矿床相似的成矿地质条件,且有Au、Ag、Cu化探异常存在,具备形成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及多金属矿床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砂岩型铀矿是我国最主要的铀矿开采类型,而巴音戈壁盆地则是中国最主要的砂岩型铀矿含铀盆地之一,但该盆地仍是中国北方古亚洲铀成矿域中沉积型铀矿研究最薄弱的地区,因此在该盆地进一步开展成矿预测,对推动该地区铀矿找矿勘查取得新突破和资源量的扩大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盆地内苏红图地区,通过构造演化、砂体分布规律和矿化信息等手段,对苏红图坳陷的部分区域进行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分析和潜力预测,研究发现:(1)苏红图坳陷有利的铀成矿条件为丰富的铀源、砂体、氧化作用和构造斜坡,不利条件为氧化面积过大,还原性物质明显不足和盆地埋深较大;(2)苏红图坳陷北部、毗邻路登北古隆起的艾特格凹陷南部斜坡、苏红图坳陷的西南部位恩格尔乌苏、NE部位的迈马乌苏一带均可纳入下一步铀矿勘探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研究区内的韧性剪切带呈NE向带状展布,糜棱面理走向为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较陡,具有走滑剪切的特征。岩石变形后发育较强的糜棱面理、碎斑旋转、拉伸线理等构造。研究表明,韧性剪切带形成与发展与蒙古—鄂霍次克造山带的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利用地震、钻井、岩心等资料,结合盆地区域构造演化特征,建立了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南屯组层序地层格架,将南屯组划分为1个超层序、4个三级层序、11个体系域.在层序格架内共识别出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湖泊4种主要沉积相类型及8种亚相类型.南屯组沉积时期区内经历了初始沉降一快速沉降一沉降减弱一萎缩的构造演化过程,并形成与其对应的4个三级层序:SQ1沉积时期,研究区为分割的断陷盆地,湖盆规模较小,主要发育扇(辫状河)三角洲;SQ2沉积时期,湖盆规模迅速增大,统一的湖盆基本形成,沉积格局与SQ1时期相似·但有所不同的是区内西南缘出现物源供给,形成扇三角洲沉积;SQ3沉积时期,湖盆规模最大,区内各个物源方向的扇(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规模明显减小,湖底扇及滑塌浊积体等重力流深水沉积相对发育;SQ4沉积时期,湖盆萎缩,湖盆规模迅速减小,同时东南部物源供给不足,造成东南部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几乎消失.生储盖组合及成藏条件综合分析表明:SQ2、SQ3低位体系域及高位体系域发育优质储层,并由于紧邻规模较大的烃源岩,在邻近断裂发育地区易形成断块圈闭及断背斜圈闭;在斜坡地区和缓坡带可形成不整合面作为遮挡的不整合-岩性圈闭及以各类砂体作为储集空间的地层超覆圈闭.  相似文献   

11.
构造应力与地下水运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造应力是地下水运移、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通过哀牢山北段金矿带成矿期构造应力场与成矿流体(地下水)运移关系的研究发现,最大主压应力低值区和已知金矿床、金矿点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它们是成矿流体运移、成矿元素卸荷的有利场所;成矿流体的运移经三种因素联合控制,构造应力控制了其平面分布,流体上升的驱动力主要为温度梯度,其次为水力梯度.构造应力场与地下水运移、分布的关系研究不仅可以用于成矿理论研究、成矿预测,而且对于在新构造活动区寻找地下水、地下热水及矿泉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中的构造主指断裂构造,条块是指不同断裂构造发育的一定地质单元或由断裂构造切割形成的地质单元.通过对东坪金矿区构造条块体系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成矿观点,同时进行了较具体的成矿预测,这对地质找矿提出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13.
瑶岭-石人嶂钨成矿区属于华南钨矿成矿带,包括瑶岭、石人嶂和梅子窝三个矿床。这几个矿床具有相同的大地构造背景,与华南地区钨成矿动力背景一致。该区域主要在加里东期挤压作用下形成复式背斜和断裂构造雏形,在印支-燕山期构造作用下再次活动。构造作用在矿区地表形成4组主要断裂。在燕山后期-喜山期构造运动时,有6期改造和破坏矿脉作用存在,其中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断裂是矿脉充填的主要断裂,北东向的剪切作用是破坏矿脉的主要断裂。由于岩浆作用持续时间长,多次侵位,成矿流体分异充分,在构造裂隙中形成石英脉型黑钨矿,成矿流体在围岩孔隙中扩散形成浸染状白钨矿化,在花岗岩内外接触带形成矽卡岩型白钨矿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着重从古缝合带入手,结合地层、变质相、岩浆岩及矿产分布特征,将西秦岭划分为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中秦岭海西褶皱带、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又分为碌曲-成县逆冲推覆构造带、迭部-武都逆冲推覆构造带、玛曲-文县逆冲推覆构造带)及碧口地体等构造单元。该区几经秦岭造山带活动的影响和相邻褶皱系的干扰,形成七个成矿区,各区有着不同的地层结构,不同的构造特征,经受了多次不同的地质作用,从而也有着各自特殊的成矿专属性;就成矿而言各大断裂的低序次配套构造,往往是容矿场所,而印支期岩体的边部,成矿几率则更高。  相似文献   

15.
粤北石人嶂钨矿成矿机理及成矿构造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人嶂钨矿地处南岭钨锡成矿带中段,整个南岭地区原始地层的高钨含量为本区成矿作用提供了物质准备,多期次的花岗质岩浆活动使钨元素进一步富集。在燕山期,整个南岭地区构造应力环境转化为碰撞后的拉张松驰阶段,提供了一个开放的成矿体系,形成一系列导矿断裂和容矿构造,随着幔源物质的活动参与及陆壳重熔型花岗岩的分异演化,含矿热液流体沿导矿断裂上升运移,充填至各类容矿构造中,石人嶂地区在燕山中期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VHMS型、SEDEX型和VSHMS型3种块状硫化物矿床近年来成矿构造环境研究进展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其中,VHMS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重点对弧间裂谷及弧后盆地构造环境下矿床时空演化及分布规律、古代VHMS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全球对比认识及沟-弧-盆体系下现代海底块状硫化物研究热点地区的岩石类型、组合及岩浆演化规律进行了总结;SEDEX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重点对澳大利亚北部元古代SEDEX型块状硫化物矿床集中区近年来成矿动力学背景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指出该区巨大的SEDEX型矿床成矿构造环境不是以往认为的被动大陆边缘裂谷,而是汇聚板块地球动力学背景之下远离弧后的大陆拉张盆地.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不仅元古界SEDEX型矿床如此,而且那些古生代的典型SEDEX型矿床(如沙利文,红狗矿床)同样被认为具有相同的产出构造背景.同时认为此种构造背景形成的SEDEX型矿床具有更大的找矿价值;VSHMS型矿床是近十年来逐渐得到重视的一类块状硫化物矿床,矿化特征及成矿作用与以上两类矿床相似,但其成矿构造环境应当位于上述两类矿床的过渡部位,对构造环境判断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因此,在汇聚板块动力学背景下,上述3种块状硫化物矿床,自板块边缘岛弧一侧向远离板块边缘的大陆内部,构成了一个很好的矿床分带或成矿序列,即从VHMS型→VSHMS型→SEDEX型.  相似文献   

17.
李伟  张月忠 《黄金》2003,24(3):20-23
从构造成矿作用的角度,综合分析了构造对内蒙古乌拉山金矿床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构造一方面使区内前成矿期含金地质体中的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另一方面作为有利金成矿的地球化学屏,并提供有利的赋矿空间。  相似文献   

18.
Qualitative methods are presented as a candidate for a new paradigm in psychology. T. Kuhn's (1970) ideas about the role of paradigms and their stagnation and replacement in science are applied to 20th century events in psychology--principally the shifts from structuralist introspection to behaviourism and then to cognitive science. For heuristic purposes, I suggest that the quantitative emphasis, with its identified shortcomings, may have reached the replacement stage with so-called big-Q research as the new paradigm. Following Kuhn's analysis, I discuss the reasons why new paradigms are difficult to accept even though they may, in the end, answer questions left untouched by ossified approaches.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9.
王锦涛 《甘肃冶金》2007,29(3):27-29,48
石硐沟银多金属矿床位于北祁连造山带和中祁连隆起带的接合部位-中祁连北缘深大断裂的北分支断裂石硐沟顺层断裂破碎带中。银矿体的形状、产状及规模明显受以NW-SE向为主体的复合控矿断裂系统的控制;Ag、Pb、Zn异常群沿控矿构造带分布,并与断裂带银矿体具有很好的拟合度。主断面的形态明显控制矿体赋存部位,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产状变化部位及与NE向断裂相交部位。银矿化强度与含矿断裂带的破碎强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特提斯洋的形成与演化问题是青藏高原重大基础地质问题之一,通过多年的野外观察、分析测试和综合研究,结合覆盖全区及相邻地区的1:25万区域地质调查资料及其他前人研究成果,尤其是对巴颜喀拉构造带二叠-三叠纪地层、岩相特征及构造古地理环境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以期对提高青藏高原特提斯洋演化历史和潘吉亚大陆形成特征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有所裨益.巴颜喀拉构造带未出露前二叠纪地层,二叠一新近纪地层均有出露,尤以三叠纪地层广泛出露为其主要特征.其中,二叠-三叠系主要为海相沉积,比较连续,尤以海相三叠系最具特色,著名的巴颜喀拉山群横贯全区,分布广泛,厚度巨大,侏罗-第四系主要为陆相河湖沉积.二叠系黄羊岭群岩性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自下而上表现为浅海相-深海、半深海相-浅海相沉积演化特征;三叠系主要为巴颜喀拉山群,岩性单调,主要为砂泥质类复理石沉积,局部地区夹钙质及火山物质,沉积环境总体表现为浅海相-深海、半深海相-滨浅海相-陆相沉积演化序列.二叠-三叠纪构造古地理环境表现为拉张裂陷形成洋(海)盆-汇聚、部分碰撞形成残留洋(海)盆、前陆盆地-拉张裂陷形成洋(海)盆-汇聚、部分碰撞形成残留洋(海)盆、前陆盆地-完全碰撞造山,海水退出,进入陆相沉积演化的历史.巴颜喀拉地区是塔里木-中朝陆块与南方大陆(冈瓦纳陆块)之间古特提斯洋域的主洋盆所在地区之一,与其南部龙木错一双湖洋盆共同构成古特提斯洋域的双洋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