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几种螯合树脂在模拟的钴电解液中吸附铜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俊杰 《湖南有色金属》2011,27(6):37-39,74
对比研究了三种亚胺二乙酸螯合树脂D850、D463、D751、一种氨膦酸基螯合树脂D860及一种氨甲基吡啶树脂CuWRAM在模拟的钴电解液的硫酸盐体系、氯盐体系及硫酸盐-氯盐混合体系中吸附铜的性能.结果表明:五种树脂均在料液pH较高的条件下对铜的吸附容量最大,其中以D860的对铜的交换容量最大,以CuWRAM对铜的交换...  相似文献   

2.
研究D860阳离子交换树脂对V(Ⅳ)的吸附性能,进行pH、平衡吸附时间、温度和V(Ⅳ)初始浓度试验,分析了吸附过程的热力学、动力学特征以及等温吸附模型,同时研究了共存杂质离子对D860树脂吸附V(Ⅳ)的影响。结果表明,D860树脂吸附V(Ⅳ)的最佳pH为2.5,吸附平衡时间为8h,吸附量随温度、V(Ⅳ)初始浓度的升高而增大;吸附过程的ΔH=3.78kJ/mol、ΔS=49.44J/(mol·K)、ΔG298K=-10.95kJ/mol;拟一级、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均可以较好地解释吸附过程,吸附过程速率主要受颗粒扩散控制,表观吸附活化能为23.76kJ/mol;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V/Al、V/P、V/Fe的分离因数均大于1。  相似文献   

3.
本文合成了Dy、Nd的甲苯磺丁脲(D860)配合物,测定了它们的降血糖作用和对小鼠的口服半数致死量(LD  相似文献   

4.
以硬脂酸为络合、分散剂,与无机锆、钇盐络合,制备了ZrO2-Y2O3纳米粉。用TG、DTA、XRD、TEM等方法对制备过程进行了表征。600℃煅烧后可得到粒径约为40nm的ZrO2-Y2O3纳米粉,粒子呈球形,粒度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表明采用该法可获得ZrO2-Y2O3纳米粉,且能够有效地减少团聚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ZrB2具有许多优异性能,应用非常广泛。采用共沉淀法成功合成包裹型A1(OH)3-Y(OH)3/ZrB2复合粉体,再通过600℃煅烧得到了包裹型Al2O3-Y2O3/ZrB2复合粉体。包裹型Al2O3-Y2O3-ZrB2粉体在1 700℃、20MPa、4min的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条件下烧结致密化制备包裹型ZrB2-YAG-Al2 O3陶瓷。复相陶瓷的氧化增重随着氧化温度升高而增大,随着YAG-Al2O3含量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6.
稀土钨电极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近年对TIG(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和PLASMA(等离子体)焊接、切割用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情况 ,着重对稀土钨电极材料及稀土氧化物作用等有关研究问题进行了讨论。对W -La2O3、W -CeO2、W -Y2O3 电极材料的热电子发射能力和稳定性研究表明 :在中小电流时2.2-wt%La2O3-W电极具有较好的电子发射能力和稳定性 ,钇钨和铈钨次之 ;在大电流工作时 ,钇钨电极热电子发射能力和稳定性最好。对制备的二元复合稀土钨电极(W -La2O3-Y2O3、W -La2O3-CeO2、W -Y2O3-CeO2)和三元稀土钨电极(W -La2O3-Y2O3-CeO2)的性能与单元稀土钨电极材料(W -La2O3、W -CeO2、W -Y2O3)和钍钨电极材料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复合稀土钨电极材料的焊接电弧性能优于单元稀土钨电极和钍钨电极。但它们的性能又各不相同 ,可适应交流焊、薄板和中厚板不同焊接工作的需求。研究表明、电极的使用性能强烈依赖于稀土金属氧化物。燃弧过程中它们的行为是影响电极使用性能、电极温度、逸出功和电极稳定性的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Yb2O3-Y2O3-Ta2O5-ZrO2体系相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Yb2O3-Y2O3-Ta2O5-ZrO2陶瓷材料的相稳定性。采用X射线衍射来表征材料从200℃至1 500℃的相稳定性。结果表明:经200℃至1 500℃等温热处理后,Yb2O3-Y2O3-Ta2O5-ZrO2陶瓷材料仍由单一的四方相组成,说明Yb2O3-Y2O3-Ta2O5-ZrO2陶瓷材料在低于1 500℃以下温度热处理具有良好的相稳定性。另外,该体系表现出与成分无关的高四方度,这可能是具有良好四方相相稳定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LiF-YF3-Y2O3体系的密度和表面张力直接影响熔盐电解法制备钇合金的整个过程,在1 273~1 373 K使用阿基米德法和脱离法测定不同配比LiF-YF3、LiF-YF3-Y2O3的密度和表面张力。结果表明,随着熔盐温度的升高,LiF-YF3的密度和表面张力呈线性降低,同时,随着熔盐中YF3含量的升高,其密度和表面张力随之增大。对于LiF-YF3-Y2O3(0~5%)体系,随着Y2O3质量百分含量的增加,熔盐的密度和表面张力会先逐渐增大,当Y2O3含量超过2%后,熔盐的密度和表面张力逐渐下降。最后通过拟合获得合理的经验公式,确定熔盐密度和表面张力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
采用粉末注射成形技术制备碳化硼陶瓷微结构零件,用SiC-Al2O3-Y2O3和SiC-ZrO2两种助烧体系进行烧结。分析助烧体系(SiC-Al2O3-Y2O3和SiC-ZrO2)对零件的致密度、相组成、微观组织和断裂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助烧剂可有效提高碳化硼制品的烧结性能。采用SiC-Al2O3-Y2O3助烧体系烧结的零件由B4C、SiC、B2YC2和YAG等4种相组成,随烧结温度升高,其致密度先增加后减小,在1 950℃烧结时达到最大值,为97.1%。而采用SiC-ZrO2助烧体系时致密度随烧结温度升高而增加,在2 240℃达到最大值,为95.1%,相组成为B4C、SiC和ZrB2相。零件的断裂形式都以穿晶断裂为主,含有一定的沿晶断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含有十三醇的Mextral860H有机溶剂萃取铜的性能。结果表明:Mextral860H有机相中含有一定体积分数的十三醇时,其对铜的萃取容量会有所下降,十三醇会降低Mextral860H对铜的萃取能力,而负载铜的Mextral860H有机相的反萃取性能有大幅提升,净铜转移量提升;十三醇对抑制铁的萃取很明显,从而改善了Cu/Fe的萃取选择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络合交换液膜分离稀土的机理,并将其应用于稀土元素的相互分离。实验结果表明,在适当的条件下,采用络合交换液膜分离性质相似的稀土元素镝和铥,可以显著地改善稀土分离效果,达到有效分离稀土镝和铥的目的,实验结果和理论预测相符合。  相似文献   

12.
王文才  黄万抚  蔡嗣经 《黄金》2006,27(3):44-47
在乳化液膜提取Cu2 传质过程合理假设的条件下,以Cu2 络合物的扩散以及Cu2 与载体的络合反应共同控制传质过程为特征,综合考虑了膜相阻力、络合反应以及释放反应等因素对传质的影响,并根据传质学理论和Fick第一扩散定律,提出了乳化液膜提取Cu2 的扩散—反应传质模型。分析和实验表明,对于膜相组成和操作条件一定的乳化液膜体系而言,在提取时间不是很长时,该模型的萃取反应常数z0具有常数性,z0的常数性使得该模型更加简单、适用。在提取时间为5~20m in时,该模型计算的M6401-L113B-煤油-H2SO4乳化液膜体系Cu2 的提取率与实验测定值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分析了乳化剂质量分数、油性剂种类和乳化液体积分数对板带钢乳化液润湿性的影响,研究了不同阴离子和非离子乳化剂的复合比例对乳化液动态接触角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影响乳化液在普碳钢Q235表面接触角和铺展系数的因素的大小顺序为乳化液体积分数>乳化剂质量分数>油性剂种类;阴离子和非离子组成的复合乳化剂改善乳化液润湿性的效果优于单一非离子或阴离子乳化剂.最后,运用Y-G-G经验方程计算普碳钢Q235基板的表面张力和乳化液与基板的界面张力.计算结果表明:普碳钢Q235基板的表面张力约为43 mN·m-1,当阴离子乳化剂的质量分数为50%时,复合乳化液与基板的界面张力最小,较单独添加阴离子乳化剂时的界面张力降低了10.78%.   相似文献   

14.
液膜分离富集、测定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乳状液膜体系对铟进行分离富集,并研究了乳状液膜的稳定性、温度、铟的浓度、外相pH值、乳水比(Rew)、油内比(Roi)等因素对富集铟的影响。实验表明,在适宜的条件下,铟的富集率可达99.5%-100.4%。在此情况下,常见共存离子都不迁移透过此乳状液膜。此法已用于富集测定烟尘、复杂多金属矿石中的铟,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mode of the emulsion odor of the cold rolling process, and introduces the relevant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and methods used to measure the emulsion odor.Studies were conducted with respect to these issues.The technical measures used to minimize the emulsion odor, particularly the adjustment of the chemical formula of the cold rolling emulsion, are illustrated in detail.The study results have been successfully applied in cold rolling production, an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in the emulsion odor is achieved.  相似文献   

16.
陈云鹏 《冶金设备》2010,(6):77-80,51
冷轧机乳化液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技术是冷轧轧制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对比分析现有的四套冷轧机乳化液系统的组成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对新建冷轧机乳化液系统的设计提出了建议,认为乳化液系统的设计要在优化冷却润滑需求的基础上,要兼顾获得高表面质量的带钢,强化乳化液的净化能力和循环系统的简化。对新建冷轧机乳化液系统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冷连轧过程乳化液流量综合优化设定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冷连轧机组机架之间乳化液流量分配固定且不能随着轧制速度变化而动态调整的问题,经过大量现场试验与理论研究,充分考虑到冷连轧机组的设备与工艺特点,在首次提出了一个乳化液冷却能力系数的基础上,以保证冷连轧机组整体冷却效果最佳、机架间冷却能力均匀作为控制目标,以机架所允许的乳化液流量许用最大值以及乳化液理论最佳流量作为约束条件,给出了乳化液流量动态综合优化设定方法,并将其推广应用到某1 220五机架冷连轧机组,取得了良好的使用效果,充分发挥了各机架乳化液的冷却能力,同时避免了因乳化液流量供给不足产生的轧制压力异常增大以及轧制压力“倒挂”等问题,为现场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根据亲水亲油平衡理论,通过选择合适的基础油、乳化剂、极压剂、抗磨剂、防锈剂等添加剂,研制了适用于冷轧铜带所需的CO-1冷轧乳化液,并成功地应用于冷轧铜带工业实验。研究了CO-1乳化液在铜带冷轧时对轧机主电机电流和轧后铜带表面质量的影响。与某国外商品级冷轧乳化液(SO-1)进行了对比轧制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采用了CO-1乳化液润滑,在实验中轧制压下率增加,主机工作电流降低;并且乳随着轧制力增大,CO-1乳化液润滑效果更加明显;同时稳定的改善了铜带轧后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addition of small quantities of minor lecithin components (phosphatidylinositol, phosphatidic acid, lysophosphatidylethanolamine, and cholesterol) and Pluronic F68 to lecithin could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lecithin-stabilized perfluorocarbon emulsions. Attempts were made to correlate emulsion stability with interfacial properties (tension and charge). Dynamic interfacial tension was determined using a Teflon Wilhelmy plate method [reported previously (1)]. Emulsions were prepared by microfluidization. Microelectrophoresis was used to measure emulsion droplet charge, and photon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 and Coulter analysi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emulsion stability as a function of droplet size. Thermal kinetic accelerated stability testing was conducted. Various droplet size parameters were used to compare emulsion stabilities, and an overall stability ranking, based on these parameters, was obtained for each emulsion. Small quantities of additives altered emulsion stability and these data were correlated with interfacial properties and initial droplet diameters. The addition of cholesterol to lecithin resulted in the most stable perfluorocarbon emulsion.  相似文献   

20.
乳状液膜技术从稀土浸出液中提取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煤油-Span80-P507-HC l组成的液膜体系,研究了自稀土浸出液中提取钍的基本原理,考查了制乳条件、油内比、水乳比、pH值和提取时间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