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前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不够合理,不仅直接破坏了地下水资源,而且诱发了一系列环境地质问题及次生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提出应当把地下水环境容量作为地质环境目标管理的基本依据和地质环境保护规划的主要约束条件,从而将容量概念引入到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中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资源的分布与开发利用,受自然地理条件、含水层空间结构、社会经济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明光市地处江淮分水岭北侧,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区内地下水资源严重匮乏,且水质也存在严重问题,为了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本文对明光市的地下水化学类型进行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3.
包头地区随着白云矿不断开发利用 ,原矿伴生的天然放射性钍核素随着工业废水排入环境 ,对本市地表水、地下水造成不同程度的放射性影响。报导了包头市重点稀土厂工业废水的排放总量、钍含量、放射性比活度以及对包头市地表水、地下水所产生的放射性影响 ,为水体放射性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矿区地下水是重要的矿山生产供水水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水资源问题日渐成为其制约因素之一。矿山水资源的超量开采,造成了研究区地下水水位下降、地面塌陷、地面沉降等问题。本文分析了矿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并给出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调查作为如今地下水科学领域热门研究内容之一,是地下水资源管理的前提.近年来.非正规填埋场、未按标准建设防渗设施等的填埋场以及封场后未经严格维护的填埋场的存在,对填埋场周边的大气、水、土壤等都造成了严重的污染隐患,本文通过对垃圾填埋场的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调查,评价了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的质量状况和地下...  相似文献   

6.
循环经济是一种先进的发展模式,是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必由之路.江西省是中国的矿产资源大省,但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江西省必须采用新技术,发展矿业循环经济,在开发利用矿产资源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加强矿产资源地方立法和行政管理,才能最终实现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7.
水文地质勘察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其复杂性一方面是由于地下水具有流动性,水质、水量随时空变化,另一方面是所使用的勘察方法种类较多。随着地下水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越来越多,因此水文地质勘察问题愈发明显。本文结合笔直过往工作经验,对水文地质勘察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为提高工程勘察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水文地质调查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可以指导矿山开采及排水系统的设计。本文以某金矿为研究对象,通过矿区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划分了矿区水文地质单元和地下水类型、含水岩组等。本文着重讨论了矿区内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的分布特征,简要的分析了矿坑充水因素及充水方式,为指导矿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
石嘴山市大武口区位于银川内陆断陷盆地西北边缘,贺兰山前缘沉降带上~([1])是一座煤炭工业城市,地下水是该城市居民和工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水的供需矛盾和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地处宁夏北部,属典型内陆干旱性气候,具有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的特点,区内无常年地表流水,仅有一些小型湖泊和贺兰山区季节性溪流,区内主要引水渠为第二农场渠。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水空间分布不均匀,查明该地区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对该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可靠性、扩辰干旱半干旱地区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对准噶尔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与生态环境关系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地下水具有重要的生态价 值.目前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中对地下水的生态价值考虑不够,是造成地下水资源评价可靠性不高的原因之一.因此,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生态价值的概念,围绕可持续利用的地下水资源量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目标,构建了面向生态的区域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体系.方法体系的基本思路是突出系统的观点和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水质水量并重、地下水资源与其相关生态环境统一评价的3个原则;通过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集中参数型模型、分布参数型模型和基于地下水变化的生态环境综合评价4个模型,加上引进水量、水位与水质3个约束条件,以及开发基于GIS的地下水资源评价信息系统的平台,对地下水资源、调蓄能力与生态环境效益进行整体评价与预警.方法体系注重了地下水的资源和生态的双重属性,强调地下水资源与相关生态环境整体评价和预警的一体化,突出了模型体系与GIS技水在区城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相关生态环境评价的有效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