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Ni-基渗层管的强化冷凝换热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渗层管壁面具有低表面能,能够形成珠状凝结。与普通管相比,渗层管的整体换热效果好,总换热系数提高40%以上,凝结换热系数提高约2倍,且随着管内流速的增大,渗层管强化换热的效果增强。  相似文献   

2.
高通量换热管是管壳式换热器强化传热技术深入研究下的产物。通过介绍汽化核心和汽泡形成阐释其强化传热原理。烧结型高通量换热管是多种高通量换热管型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在有相变的沸腾工况下,其提高传热效果已被证实,但强化程度说法不一。通过蒸发池沸腾测试试验,比较公司自行研发的烧结型高通量换热管和普通光管的测试结果,探究高通量换热管的真实传热性能,对高通量换热器设计及高通量换热管的研发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能源短缺问题的日益突出,节能环保受到人们的重视.工业上使用的换热设备,其性能的优化也受到各行业的重视.建立一套集沸腾和冷凝于一体的水平单管管外凝结换热试验装置,针对直径19.05 mm的强化管,对不同制冷剂管外凝结换热进行试验研究.通过试验分析可知:不同水流量,强化管的总体传热系数随着管入口冷却水温的上升而逐渐升高;在一定的冷却水温度下,强化管的总传热系数随着冷却水流量的增大而逐渐升高;相同工况下,R410A传热系数比R134a高出约1.28%~3.39%;凝结换热饱和温度越高,凝结传热系数越小.  相似文献   

4.
螺旋扁管强化传热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型强化传热元件螺旋扁管及其换热设备的结构特点与强化传热机理。对无相变及相变工况下螺旋扁管传热特性的理论、实验及数值模拟研究进行了综述与讨论,介绍了螺旋扁管换热设备的应用状况。在此基础上,指出螺旋扁管传热技术尚待开展的工作包括丰富传热介质种类、管内外流场可视化及加强相变传热特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缩放管流体流动与传热性能数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无源强化传热理论,提出一种新型缩放强化传热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扩张段跨度时管内流体的传热及阻力降性能,并与光管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强化管可促进核心流体与边界层流体的混合,减薄层流底层,强化对流传热,同时增大换热面积,流体的阻力降显著增加,较光管的综合性能有所提高.数值结果为强化管的理论分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烧结型高通量换热管是通过在普通换热管内表面烧结一定厚度的多孔金属层达到强化沸腾传热的效果,多孔层的烧结温度对基管性能不能有损伤,同时要求多孔层本身孔隙连通,与基管结合较好,且耐蚀性与基管相当。本文设计了一种适用于铁白铜基管(BFe10-1-1)的管内多孔层烧结合金粉末Cu-10% Ni-20% Zn-2% Sn(质量分数),该粉末成分耐蚀性优于基管。烧结实验结果表明,该合金粉末在940℃下烧结时对基管性能无损伤,烧结后与基管结合良好,同时粉末多孔层内部孔隙均匀联通;进一步的应用实验也证明,该多孔层合金粉末具有非常好的传热效果。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上分析了烟气余热回收装置螺旋扭曲扁管式换热管的机理。利用CFD软件,研究了螺旋扭曲扁管式换热管管程内流体流动及传热特性,并对换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相同操作工况下,螺旋扭曲扁管传热性能强于直椭圆管、普通圆管;扭曲比在影响螺旋扭曲扁管传热性能中有最佳值;螺旋扭曲扁管在不同扁度及流动状态下,扁度及雷诺数越大,强化传热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Ni—基钎焊渗层改性管冷凝换热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镍基渗层管表面的金相组织进行了研究,并对渗层组织促成珠状凝结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和讨论,为渗层管在强化冷凝换热领域中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新的流化床与浸入表面间传热的数学模型:表面-颗粒-乳化团传热模型。与此模型相配合,还建立了固体粒子在表面上的填充密度的随机统计模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并发展了流化床与水平浸入管间传热的数学模型。模型所给出的流化床与表面间的换热系数,特别是沿水平浸入圆管表面局部换热系数的变化规律能很好地与实验数据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张俊涛  周筠清 《冶金能源》1995,14(6):32-35,45
本文设计了原理性涡旋强化换热实验装置,测试了涡旋强化效果及典型工况的温度场,归纳出热准则关系式及关联式,应用单位传热面积的净可用能收益比对涡旋强化换热性能进行了合理评价。  相似文献   

11.
高军  李卫东  马光宇  陈新  袁玲 《鞍钢技术》2023,(2):37-41+46
对采用换热管簇及带烟气引射回流的U型辐射管换热器的性能进行了热态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换热管簇大幅增加了有效换热面积,提高换热系数,强化换热效果,换热器换热效率在77.5%~87.1%,回收率在50%左右;而烟气引射回流降低了NOX排放,烟气中NOX体积含量在77.3~123.4 mg/m3,相比于现有辐射管换热器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自制的多孔覆盖层表面的流动沸腾传热特性。试验采用单管沸腾装置,管内水沸腾汽化,管外电加热。在试验的温差下,多孔覆盖层表面的沸腾传热膜系数达光滑表面的2.22倍,泡核沸腾起始温差从3.9℃降至2.1℃。最后分析了多孔覆盖层表面强化沸腾传热的机理,提出了沸腾传热膜系数与温差的关联式。  相似文献   

13.
三角形涡发生器对流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质比拟萘升华技术对三角形涡流发生器的对流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平均和局部对流换热系数。实验结果表明:(1)在矩形通道内安装三角形涡发生器有利于强化传热,强化幅度为10%~30%;(2)在实验雷诺数范围内,冲击角对三角形涡发生器对流换热特性有显著影响,并且存在一个最佳迎流冲击角60;°(3)几何尺寸是重要影响因素,随高度的增加,对应的Nu数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4.
高温换热器烟气侧传热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伍成波 《工业炉》1997,19(3):16-20
本文通过计算和实验的方法,对高温换热器的烟气侧传热特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换热器中换热管合理的纵、横向间距是S1/d≥2.0,S2/d≥1.5的结论;提出了用金属辐射网强化高温烟气传热的有效方法;并用实验的方法讨论了烟气流速及温度等对换热器综合传热系数的影响。认为对流传热方式在烟气侧的传热中仍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提出并分析了一种新型的传热强化元件——旋流片作为管束间支撑物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应用周期性单元流道模型,数值模拟了空心环和旋流片支撑时的湍流流动和传热性能。结果表明,空心环和旋流片均增强了换热,但都产生一定的阻力损失,特别是旋流片可以产生较大的形体阻力。周期性间隔布置的旋流片能产生衰减性的自旋流,有效冲刷壁面和增强扰流,换热效果优于空心环,具有较好的综合强化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16.
黄卫星  帅剑云 《工业炉》1995,17(2):19-23
本文针对提高SiC管高温陶瓷换热器的结构紧凑性和传热效率,对SiC光管内插入强化元件进行了工业应用试验,获得提高传热系数24%的效果。同时对新研制的小直径、薄壁SiC内翅管进行了传热试验.并以SiC内翅管为核心元件开发设计了高效、紧凑的组合式高温换热器,其工业应用试验表明该装置传热敬率高,节能效果显著,与原有SiC光管换热相比单位传热面积其体积减小60%,重量下降50%,为小型工业炉高温烟气余热回收提供了有效的装备。  相似文献   

17.
李庆荣  孔庆云 《工业炉》1992,14(1):23-26
1 强化传热管的发展管状换热器是在冶金、机械、石油、化工、制冷、轻工等行业普遍采用的换热设备,其主要的换热元件是不同直径和材质的金属管,用于各种物料与介质的加热、冷却、冷冻等热交换过程。普通管状换热器尽管具有加工制造较容易、重量轻、气密性强、造价低等优点,但由于传热面的综合传热系数一般只有(75.4~83.8)千焦/米~2·时·℃,影响了热交换  相似文献   

18.
以多头螺旋管为研究对象,以水为传热介质,利用Pro/E建立不同结构参数的螺旋管实体模型,通过ANSYS中的流体传热分析模块FLOTRAN CFD对螺旋管对流换热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研究采用正交实验的方法,探究了换热过程中螺旋管各主要结构参数对其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综合换热性能评价指标PEC-1,随螺旋管头数的增加,其值有明显的提升,当螺旋角超过45°时,PEC-1的值急剧下降,而槽深的变化对其作用相对较小.通过对正交实验结果的直观及方差分析,完成了对多头螺旋管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9.
针对硫酸转化系统中气体换热器的特点,提出并分析了一种新型的传热强化元件——旋流片作为管束间支撑物的流动与传热特性。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应用周期性单元流道模型,数值模拟了空心环和旋流片支撑时的湍流流动和传热性能。结果表明,空心环和旋流片均增强了换热,旋流片能迫使流体做强烈的三维螺旋运动,增强湍流度,同时使流体冲刷壁面,减薄边界层,所以换热效果优于空心环。旋流片产生的自旋流具有低阻高效的优势,其传热强化因子大于空心环。  相似文献   

20.
采用离散元法(DEM)对封闭的管式太阳能集热器内颗粒与换热管的换热过程进行研究,模拟不同的管型和管间距对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管型的换热效果有较为明显的差距.菱形换热管在水平间距63.25 mm、垂直间距63 mm时有最好的换热性能;六边形换热管在不同的空间排布下均有较好的换热性能;组合圆形换热管在水平间距5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