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常森 《铁合金》1991,(2):24-26
高速冲击粉碎、气料旋流分级、高频滚振筛分、封闭管流输送、自动料流启闭和重量粒谱可调是冲旋制粉工艺的主要技术内容。它用于工业硅(金属硅)粉末生产,硅粉质量符合要求,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均胜过传统制粉法。该制粉工艺具有投资少、能耗低、效率高、操作方便、实用可靠、劳动环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钢铁》1959,(24)
我厂在技术革命运劝中,车间领导、技术人员和工人共同研究,将干碾机料粉篩网改成4~5层,使料按粒度区分开来,不仅保证了料粉颗粒符合要求,而且也提高了产量。在此基础上又改装了用干碾机生产熟料细粉(<0.088毫米)及一定颗粒组成的料粒,使产量提高一倍,充分发挥了设备的潜力;同时也解决了没有球磨机的困难。由于颗粒组成达到规程要求,产品的理化指标都有提高。现将9号及3号碾机改装情况简述于下。(1)9号碾机:9号碾机砣重7吨(两个砣),砣宽500毫米,砣直径为1200毫米,盘直径2600毫米,转速为28.5转/分,原来用来粉碎山东洪山灼山细粉生产能力为2吨/班。改进后(图1)篩(?)安装角度为45度左右,篩网共有5层,第4层上装有木挡板(300毫米长),第一层篩网为4目,保护篩使大块料不落在第2层篩网上,而使他重新返回碾内粉碎,第2层为60目篩  相似文献   

3.
配煤选择粉碎的合理细度在下塔吉尔冶金联合企业研究了煤料选择粉碎时的合理粉碎度问题。选择粉碎是在沸腾床风选分离器中进行的。通常粉碎及选择粉碎煤料中<3mm级含量为73,79及81%。测定了两种备煤方法所得煤料各粒级的灰分,挥发分、膨胀度,并用哈尔科夫工学院法(在离心场中分出液态流动产物测定方法)测定了液相产率。  相似文献   

4.
文中闸述了料层粉碎对实行“多碎少磨”,推动粉碎设备的改进和创新的意义。依据料层粉碎的特征对其进行了分类。着重讨论了料层压力粉碎和冲击粉碎研究的成果,包括粉碎阶段的划分、应力-应变曲线、比能耗、应力分布、密度分布、次及冲击能量、冲击速度、料层厚度等与粉碎概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种废电路板母板粉碎料(边框料、锡板、覆铜板)进行了热分解研究,确定了其整个热解过程的失重机制。结果表明,边框料、锡板、覆铜板的热解都分为三个阶段:热解失重前段、热解失重阶段、热解失重后段。锡框和覆铜板有机组分接近,在~300 ℃开始失重,在~400 ℃最快失重阶段完成,失重为热解失重,活化能分别为23.30和12.36 kJ/mol;边框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树脂组成,在305 ℃才开始失重,有两个最快失重阶段,305~325 ℃和325~385 ℃,热解失重活化能为25.92 kJ/mol。经450 ℃热解后,三种物料热解产物中Cu富集增加8个百分点左右。得到了废电路板母板粉碎料在不同热解反应阶段下的反应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试验已经证实,抽一鼓风烧结(通过加压强制抽出气体产物的烧结法)对于料层高度为200~800毫米,料层上方空气压力为0.01~2.0标准大气压的普通混合料的烧结,以及对料层较薄(300~355毫米),空气压力为0.05~2.5的高碱度混合料  相似文献   

7.
正专利号:201510082283.3专利类型:发明专利发明了焦化行业炼焦技术领域的一种入炉炼焦煤机选与风选结合的分级粉碎、调湿工艺。工艺步骤:煤料初除杂、机械分级与除杂、风选分级、分级后粗颗粒粉碎、分级后细颗粒调湿、系统除尘、粉碎后煤料与调湿后煤料混合及防过度湿煤影响生产稳定的返混共8个步骤。煤料初除杂采用不定型物料自清扫回转钩齿式除杂机;粒度采用高辐机械筛和风选筛分机结合的二级分级  相似文献   

8.
料流调节阀是高炉无料钟炉顶关键设备之一,其控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高炉的稳定运行。由于料流调节阀运行速度快、控制精度要求高,加之传统料流调节阀的驱动和控制系统存在一定问题等诸多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实现对料流调节阀的精确、可靠控制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对传统的料流调节阀的控制原理、策略、控制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作为改进和创新,介绍一种新型由液压伺服阀驱动的料流阀调节系统,简述该料流调节阀系统的构成和控制原理。最后对两种控制系统的性能进行了比较,说明了新型料流调节阀的优点和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在四罐干式小型振动球磨机中的系统工艺实验,确定了该机在于式球磨时的各项工艺参数。其最佳值为:装填系数70%(体积),球料比2:1(体积),最大球径φ14.3,大小球体积之比4:1,球磨时间2小时。采用上述工艺参数可以保证该机在粉碎脆性物料时,具有最大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0.
高炉无料钟炉顶布料料流轨迹检测与三维图像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高炉无料钟炉顶布料时无法直接观察炉内料流轨迹、获得料面形状等信息的问题,对料流轨迹进行检测和重建.首先根据高炉工况确定激光发生器合理的光谱范围,建立极坐标光学栅格,确定料流轨迹的特征点,然后采用三角法原理,引入模式识别中的立体视觉技术进行轨迹检测后,采用专业图像处理模块对料流轨迹图像进行分析,对料流轨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直观地获得布料过程中料流轨迹的三维信息.实际应用表明,极坐标栅格技术和立体视觉技术能够保证料流轨迹的准确获得.  相似文献   

11.
串罐无料钟料流轨迹与宽度测定及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王平 《钢铁》2003,38(3):8-12
马钢2500m^3高炉在装开炉料过程中进行了料流轨迹与宽度、光圈式节流阀开口特性等测定,从测定中发现料流质心并非是料流中心。结合无料钟设备结构参数分段计算了料流运动轨迹,并从操作与设备两方面对影响料流轨迹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精煤水力旋流器分级处理能力,通过对洗煤一工段的精煤水力旋流器组的入料和产物(底流和溢流)的物料粒度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入料、底流、溢流粒度组成基本一致,主导粒度都为+0.250 mm,粗粒级含量大且灰分较小;底流中-0.025 mm粒度级的灰分较高,这是造成底流灰分较高的主要原因;入料一定量的情况下,底流和溢流的产率分别为61.30%、38.70%,底流中-0.250 mm的各粒级分配率都高达60%以上,说明入料中60%以上的细粒级物料进入底流,造成底流物料灰分较高。实验数据充分说明,此旋流器的分级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13.
《炼铁》2016,(1)
宝钢1号高炉(三代)主皮带与炉顶2个料罐中心线夹角为13°,加剧了并罐布料过程的偏析现象,造成边缘煤气流分布不均匀,操作炉型难控制。通过对1号高炉采用的几种装入模式进行分析,从提高赶料能力、减小偏析布料影响、改善煤气流分布、减少热负荷波动等方面来看,认为CCO装入模式总体优于COO、CO模式,CCO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小布料偏析(轨迹偏析与质量偏析),其中CCO模式下的OC_小C_大模式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炼铁》2014,(1)
济钢4号高炉开炉装料过程中,采用激光网格法测量料流轨迹,结合带有重量传感器的料流中心洲址装置,得到了不同溜槽倾角时的料流宽度、中心位置和料流轨迹的数据和曲线,通过激光扫描仪探测得到料面形状曲线,利用激光测量得到的数据指导高炉布料操作,为高炉顺利开炉、快速达产和稳定操作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5.
高炉无钟炉顶布料料流宽度数学模型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针对高炉实际操作过程中炉料的料流宽度与档位划分不一致,无钟炉顶布料后煤气流分布波动变化大,高炉顺行困难的问题,对布料操作中料流宽度计算的不足,重点考虑了炉料的受力变化对料流宽度的影响,分析了科氏力对料流宽度的影响,提出了分段考虑科氏力来计算料流宽度,修正计算了溜槽出口水平宽度的误差,建立了无钟炉顶布料的料流宽度数学模型。通过工业现场1∶10的模型试验,验证了该数学模型计算料流宽度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将料流宽度和溜槽倾角调整相一致的原则应用于2 500 m3高炉,达到了布料分布合理,气流稳定,高炉顺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布料过程中不同颗粒的运动过程,提出以多颗粒料流轨迹集合为基准,以料流宽度来划分布料挡位,确定高炉操作布料矩阵,提出料流宽度和挡位划分的相协同的原则,以及料层厚度和料流宽度相协同的原则,避免料流宽度与布料挡位宽度不一致造成的炉料分布误差。  相似文献   

17.
《炼铁》2015,(6)
永钢10号高炉的雷达料面成像装置,采用连续调频波测量(FMCw)原理,根据阵列式雷达重构算法实现了连续生产过程的料面可视化。在开炉初期,通过定义雷达料线时域的距离波动统计值(RMS),以及频域的谱图能量密度函数SEDF,发现风口煤气流调整与高炉雷达RMS值成线性比例关系。同时,通过多个雷达SEDF的可视化曲线对比,从频域谱能量分布特征中,也可以评价各个方向的煤气流分布是否均匀合理。结合炉顶摄像和水温差验证,进一步说明了依据该方法调整煤气流的可行性,为调整高炉送风制度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8.
料流调节阀是无料钟炉顶精确调节布料速度的唯一手段,它与布料溜槽共同控制和保持矿料合理、均匀的布向高炉内的料面。料流调节阀开度值的大小和开口形状直接影响高炉布料的合理性与均匀性。通过对国内大型无料钟炉顶设备中常见的四种形式料流调节阀的深入研究与分析,总结了每种形式料流调节阀的优缺点,并绘制了开启角度与开口面积的曲线,给出了驱动原理图和阀板开启角度精度曲线,对生产实践和高炉冶金设备选型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炉料流调节阀重量控制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德仁  李肇毅 《宝钢技术》1995,(2):25-28,41
本文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无钟炉顶高炉料流调节阀在卸料过程中,炉料批重、粒度等诸因素对料流速度的影响,并以此建立炉料流动特性的数学模型,开发料流调节阀的重量控制模式,实现料流均衡运行,这对高炉冶炼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比较研究了用于高炉无料钟炉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料流调节阀的控制模型 ,从理论上阐述了新型叶轮式料流调节阀控制料流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