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3 毫秒
1.
通过研究区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分析等手段,根据沉积学原理和方法对准噶尔盆地七中东区白碱滩组储层进行了研究,认为研究区碎屑岩储层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前缘亚相之中,碎屑岩储层以岩屑砂岩为主。碎屑成分表现出较强的特殊性,成分成熟度低,石英很少,而火山碎屑岩含量较高,十分罕见。储集空间主要为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溶蚀孔隙及裂缝孔隙结构以小孔、小喉型为主。研究区非均质性强,孔隙度为9.8%~32.68%,渗透率为0.02~603.77 mD,为中孔低渗致密型储层。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8、长6及长4+5油层组属于典型的低孔、低渗型砂岩储层,广泛发育的裂缝系统对储层物性改善和油气运聚成藏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综合应用野外剖面和钻井岩心,结合测井及镜下鉴定资料对该地区裂缝发育特征及其成因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姬塬地区各油层组发育早期东西向和北西-南东向共轭剪切裂缝为主,晚期南北向和北东-南西向共轭剪切裂缝次之的2组高角度裂缝,且多为未充填的有效裂缝;在特定沉积相带背景下的燕山期构造运动和盆地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形成过程的超压作用,是裂缝形成的重要因素;裂缝大量存在是研究区各油层组储层低孔却具备相对高渗带的主要原因,也为油气后期幕式快速充注成藏提供了通道条件,使低孔背景条件下的相对高渗带成为油气富集成藏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3.
注水开发是我国大多数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措施,渗透率是表示储层物性的重要标志.长期注水冲刷储层的渗透率与储层的物性紧密相关,对于高孔高渗的岩心,在长期注水冲刷的条件下其渗透率也会出现降低的情况,而质量却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4.
根据环江油田长6储层低孔隙度、渗透率的储层特征,用扫描电镜对铸体薄片进行了分析观察。影响储层产能主要有厚度、含油饱和度和孔隙度渗透率等。环江地区长6储层喉道类型以压实成岩的点状喉道和胶结混合成因的片状和弯片状压实喉道为主。管束软组分含量越高,压实力度越大,储层物性越差。为环江地区长6环江地区储层开发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裂缝油气藏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准确地预测储层中的裂缝发育程度等参数是勘探开发的难点。车排子地区裂缝发育,工区环境比较复杂,储层分布零散通过单一方法很难得出正确让人信服的结论,需要通过多种方法多角度多方面的研究论证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结果。主要采用叠后裂缝储层预测技术对车排子东翼石炭系裂缝进行了定量预测,确定了储层位置,先后使用了叠后相干体裂缝检测技术,蚂蚁追踪技术以及分形分维技术多种方法进行裂缝储层预测,实际成果表明多种方法和实际资料吻合良好,为该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长岭凹陷位于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南部,所图油田位于长岭凹陷中南部.所图地区岩心、测井、地震剖面研究结果表明:所图地区青山口组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不发育的粒间孔、部分粒内溶孔和毛细孔,在301井区主力含油层段总体为中低孔隙度、特低渗透储层;该区青山口组储层宏观非均质性较严重,为"泥包砂"类型,砂体的连通程度较差.正韵律和复合韵律导致单砂层内存在粒度非均质性,构造特征导致渗透率的各向异性;该区青山口组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表现为孔喉总体偏小,储层岩石的孔隙连通性不好,储层的孔隙分选较好,主要渗滤孔道集中程度居中,孔隙非均质性较弱.储层内不同方向颗粒大小等差异,导致了该区渗透率的各向异性.  相似文献   

7.
水力压裂过程中支撑剂的注入是为了防止地应力将已压裂出的裂缝重新闭合。为了研究复杂裂缝网络中支撑剂的运移分布规律,及支撑剂非均匀分布对开采动态规律的影响,基于作者之前提出的数个数学模型,建立了致密储层压裂注砂开发耦合计算模型。通过计算结果可以得知:裂缝网络中,支撑剂会在裂缝交汇处大量堆积,砂堤高度高于缝网其他部分。次级裂缝中的支撑剂更多的处于悬浮状态,且支撑剂沉降堆积高度相较于主裂缝小25%~50%,相互沟通的次级缝具有更高的支撑剂沉降程度。缝网中支撑剂非均匀分布对模拟计算结果具有较大影响,当储层渗透率为0.05 mD时,忽略支撑剂非均匀分布计算出的产量高出实际值41.7%,因此在进行低渗透率储层模拟时,支撑剂非均匀分布状态不可忽略;当基质渗透率为5 mD时,产量计算差异在5%以内,此时不考虑支撑剂非均匀分布相对合理。   相似文献   

8.
单雯 《中国锰业》2020,(2):25-29
由于碳酸盐岩储层存在严重的非均质性,常用的根据孔渗关系求取储层渗透率的方式得到的渗透率与实际相差较大,不适用于现实的生产。根据碳酸盐岩渗透率的大小主要受到孔隙结构的制约,而核磁共振(NMR)的T2分布情况、压汞的毛管压力曲线和储层孔隙结构关系密切的实情,给出了基于NMR与压汞资料的渗透率模型,该模型与经典的SDR模型和Timur-Coates模型相比精度较高。通过分析中东H油田M层组121块碳酸盐岩样品的NMR和压汞资料,可以看出Swanson参数、R35、R40与储层渗透率有较好的相关关系,同时在Swanson参数、R35、R40中Swanson参数与核磁共振T2LM之间的相关性最好。因此针对压汞资料较少的问题,给出了利用NMR的T2LM计算Swanson参数,从而获得储层渗透率的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中东H油田M井,计算获得的渗透率大小与储层的岩心渗透率大小相近,证明该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川东地区大猫坪构造长兴组钻测井资料,对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探讨控制储层发育的因素.研究认为.大猫坪构造长兴组生物礁储层主要由细-中晶白云岩与礁灰(云)岩构成,储集空间主要以晶间孔、晶间溶孔及蜂窝状溶孔、溶洞为主,储层物性较差,具低孔低渗的特征,但储层段裂缝发育,形成了裂缝-孔隙型储层.这些储层的形成与演化主要受沉积相、构造作用和成岩作用的共同控制.  相似文献   

10.
渗透率是一个表征流体在岩石内部流动难易程度的岩石物理参数,从勘探阶段的储层评价,一直到后期的油田开发都离不开渗透率的准确评价。X地区孔渗关系复杂,在相同孔隙度的情况下,渗透率变化范围大,造成测井的定性识别难度大,同时单一的孔渗模型不能满足本地区复杂储层渗透率的精度要求,所以识别储层类型非常重要。依靠流动单元指数将储层划分为两类,基于储层类型分别建立渗透率模型,并找到了两种识别储层类型的方法:GR-DEN图版法和POR-FFV图版法,依据储层类型自动识别完成渗透率的精细计算。对研究区块的实际资料应用,与岩心渗透率对比,两种方法计算渗透率精度都高于单一孔渗模型计算渗透率,对X地区渗透率的准确评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了有效预测宋站地区沙河子组有利储集层,依据岩心、测井、地震以及其他分析测试等资料,并结合前期沉积相研究的认识,对沙河子组储层岩石类型、物性、含气性以及地球物理响应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区沙河子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砂砾岩,孔隙度一般小于10%,渗透率普遍小于1×10-3μm2,认为沙河子组砂砾岩为低孔—低渗型储层。研究发现:区内主要发育的辫状河三角洲和扇三角洲两种沉积相带均可作为有利储集相带,其发育的砂砾岩体普遍含气,且砂砾岩厚度越大,其产气能力越强,表明沉积环境和砂砾岩厚度是影响储层发育的关键因素。并通过地震反演等技术对研究区砂体厚度和平面展布进行预测,提出研究区有利储层分级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12.
塔南凹陷东部构造带南屯组地层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局部发育三角洲沉积.复杂的沉积充填样式塑造了本区复杂的岩性油藏.在细分地层单元内对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优选多种储层非均质性分类方案,结合砂体成因、叠置样式、平面展布特征以及渗透率韵律性等方面的分析,按照层间、平面、层内3个层次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进行了解剖分析.结果表明:层序旋回对储层垂向岩性、物性的变化具有控制作用;凝灰质的发育对南屯组储层具有破坏作用,影响油气的运聚;水下分流沟道及河道砂是油气聚集的主要砂体类型;水下扇中扇是油气主要聚集区带.  相似文献   

13.
亓倩  朱维耀 《工程科学学报》2019,41(11):1387-1396
页岩气储层中存在大量的纳微米孔隙,且孔隙裂缝结构复杂,气体渗流阻力大,存在多尺度渗流的问题;页岩气储层压力扰动随时间向外传播并非瞬时到达无穷远,其渗流规律就是一个压力扰动边缘动边界的问题。基于对以上问题的研究,本文建立了渗透率分形分布和高斯分布的渗透率表征模型,对不同形态缝网压裂特征就渗流规律进行了描述,并利用稳态依次替换法,考虑页岩储层中扩散、滑移及解吸作用,进一步研究了多级压裂水平井不稳定渗流压力扰动的传播模型,得到不同压裂条件下压力扰动边界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并结合我国南方海相龙马溪组页岩气藏储层参数,应用MATLAB编程。研究表明:压力传播动边界随时间增加逐渐向外扩展,渗透率越小,压力传播越慢;未压裂储层压力传播速度<渗透率分形分布压裂储层传播速度<渗透率高斯分布压裂储层传播速度。对于渗透率极低的页岩气储层,压力传播慢,气井自然产能低,必须对页岩气储层进行大规模的储层压裂改造,并控制压裂程度,以提高页岩气开发效果;基于压力传播动边界的扩展优化页岩储层压裂井段间距90 m,优化渗透率分形分布压裂井井间距318 m,渗透率高斯分布压裂井井间距252 m。因此应合理控制页岩储层压裂改造规模,实现优产高产。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拟合较好,验证了本研究理论模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绝大部分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阶段,部分油田已经进入特高含水阶段。在长期水驱过程中,储层内的孔隙结构会有较大变化,在油水井之间渗透率高处会出现储层大孔道,会导致注入水沿着此通道长期做无效循环,油井产量会明显下降。针对国内外大孔道技术以及识别方法进行综述,为以后我国油田开发调整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5.
注水开发是我国大多数油田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措施.注水冲刷对储层的物性参数有较大的影响.从室内实验出发,通过长时间的注水驱替和白油驱替,从对驱替前后所测岩心的渗透率、孔隙度和质量分析可知,对于砂岩岩心,在注水或注白油驱替后,渗透率降低、孔隙度和质量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依据古蔺县石宝矿段煤层气地质调查评价中实施的7口参数井,本文通过分析C17和C25煤层的煤岩特征、含气性、吸附性、储层压力、渗透率等储层特征,研究了石宝矿段煤层气的开发地质条件,为该区的煤层气开发提供了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7.
岩石渗透率是衡量孔隙介质允许流体流动和产出能力的重要参数,反映了油、气、水被采出的难易程度,是控制储层质量和油气井产能的决定性因素,是确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储层非均质性分析、产能的确定以及开发方案设计和调整,合理的储层评价必须以渗透率为基础。对南海东部海域纯油气藏进行研究,根据取心分析和常规测井资料,采用交会图、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测井曲线的物性响应特征。采用流动单元分类方法对储层分类及其划分。建立绝对渗透率与测井资料的多元回归模型,基于流动单元划分的渗透率计算方法,利用核磁共振谱的渗透率计算方法。并将这3种渗透率计算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吉林油田乾146区块经多年开采,已经进入高含水、高采出阶段.通过储层流动单元研究,运用多参数模糊聚类方法将该区高台子油层由好至差划分为A、B、C、D、E 5类储层流动单元.查明了区内主要目的层系各含油小层的储层流动单元发育特征:40、39小层主要发育A、B类优质储层流动单元,42、41、38小层则以C、D、E类储层流动单元为主,各小层储层流动单元类型及展布与初始产能吻合度较高,表明储层流动单元类型的差异是控制本区油气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综合油藏地质特征及油田开发动态数据,对各储层流动单元的注采渗流体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归纳总结出乾146区块高台子油层XII砂组中剩余油分布的5条规律,据此在剩余油分布预测区部署了1口扩边井和2口老区加密井,投产后分别获得了11,2 t/d、5,5 t/d和8.6 t/d的初始产能.  相似文献   

19.
根据薄片鉴定、压汞资料、物性分析和测井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马岭地区长3储层特征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马岭地区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储层发育良好,渗透率和孔隙度分别为1.48 m D、10.2%。根据储层评价标准,将研究区储层分为3类,主要以Ⅰ类、Ⅱ类为主。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页岩气田属于非常规气藏,采用体积压裂工程技术才可以实现有效开采。不过,页岩储层与一般储层的性质不同,纳米级孔隙大量分布,其孔隙和渗透率十分微小,同时还分布有微裂缝,气体在其中的流动具有解吸、扩散、滑脱和渗流等多种微观机理,并且呈现出基质?微裂缝?人工裂缝的跨尺度多流态流动。常规的油气开发理论与技术并不适用于页岩气藏,因此需要有针对性的研究,并建立页岩气开发的理论与技术,才能实现我国页岩气藏的高效地开发。从页岩气流动的基本规律出发,总结了页岩气流动的多流态?多尺度?多场耦合输运机理和渗流规律,归纳了考虑解吸?扩散?滑移?渗流的多尺度非线性渗流统一方程,给出了多尺度全流态图版。通过页岩气多级压裂水平井多区耦合非线性渗流理论、多场耦合非线性渗流理论,形成页岩气藏流场区域储量动用与开发动态变化规律,针对我国页岩气特点构建了页岩气产量递减模型。基于上述理论提出了开发设计方法,提出了我国储层分级评价及优选目标评价方法,并且建立了适合我国储层的分级评价及优选目标方法与指标,对中国页岩气压裂开发工艺适应性技术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未来页岩气高效开发理论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我国页岩气理论和技术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