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硼对高强度弹簧钢脱碳敏感性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弹簧表面形成脱碳层将恶化其疲劳性能,因此要求弹簧钢具有低的脱碳敏感性。研究了不同硼含量(0.0006%~0.0027%)对中碳高强度弹簧钢脱碳敏感性的影响。采用等温处理和等时处理研究了含硼中碳弹簧钢和作为对比的60Si2Mn钢的脱碳层深度和氧化失重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实验钢的脱碳层深度和氧化失重量均随硼含量的增加而减少。这表明,钢中添加微量硼能够抑制弹簧钢的氧化和脱碳。硼的这种良好作用主要与其在原奥氏体晶界的偏聚有关。含硼中碳弹簧钢的氧化和脱碳敏感性明显低于所对比的60Si2Mn钢,这除了与硼抑制钢的氧化和脱碳的作用有关外,前者较低的碳含量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M2和M2Al高速钢的氧化和脱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杰  项长祥  李联生  陈冬  秦茶 《特殊钢》1999,20(4):19-27
研究了高速钢M2和M2Al在空气介质中加热时的氧化和脱碳特性。分析了铝对高速钢的氧化和脱碳的影响。结果得出铝对M2钢的氧化有保护作用,但增加钢的脱碳倾向。  相似文献   

3.
兼具高强度和高塑性的钢铁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提高钢铁材料强塑性,提出了一种利用固态脱碳制备具有梯度结构的钢铁材料的工艺策略,并以厚度为1 mm、碳质量分数为2.7%的中锰钢板为研究对象,在H2O-H2气氛下开展固态脱碳试验研究,利用碳硫仪测定脱碳后中锰钢平均碳含量,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脱碳后中锰钢显微组织和表面氧化情况,对脱碳后中锰钢进行一次热轧-回火处理,利用万能拉伸试验机测量中锰钢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脱碳温度升高,脱碳量逐渐增加;随着脱碳时间延长,中锰钢表面氧化层厚度逐渐增加。升高温度会增加固溶碳迁移速度,并非温度越高氧化层厚度生长越快,脱碳过程氧化层的调控应根据目标碳含量合理调节脱碳温度、气氛条件和脱碳时间。在1 383 K温度下50 min可将中锰钢碳质量分数由2.7%脱至0.5%以下,氧化层厚度可控制在15μm以下;采用固态脱碳处理后的中锰钢形成了从表面到内部逐渐变化的梯度结构,随脱碳时间延长梯度层逐渐向中心迁移,梯度层的演变是由固态脱碳过程中锰钢内固溶碳向表面迁移导致的,利用固态脱碳制备钢铁材料,有利于产生额外的应变硬化...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高炉铁水双辊连铸薄带十高温气固反应脱碳,生产钢带的全新工艺流程.实验以高碳铁碳合金板带为研究对象,在Ar-H2-H2O气氛下可控气氛管式炉内,利用高温气固反应脱碳机制,探索铁碳合金固态下脱碳而铁基不氧化的可行性,确定可控气氛下脱碳的温度和气氛条件范围.实验结果表明:气氛条件对铁的氧化有显著影响,当水浴温度不大于60℃或气体流量不大于300 mL/min时,脱碳后基体中不存在铁的氧化物;当水浴温度达到70℃或气体流量达到450mL/min时,脱碳后基体中出现铁的氧化物,此时由于铁氧化的出现降低了脱碳效果.  相似文献   

5.
M2和几种低合金高速钢的氧化和脱碳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瑞  邓玉昆 《钢铁》1994,29(3):58-62
对比研究了通用高速钢M2和四种低合金高速钢在空气介质中加热时的氧化和脱碳特性。并证明0.8%Si能防止含钼高速钢产生“灾难性氧化”,并能提高钢抗氧化性和抗脱碳性。钒明显增加高速钢脱碳倾向。  相似文献   

6.
镁碳砖在氧化气氛中的脱碳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采用热重分析技术(TGA)研究了STB复吹转炉工艺底枪保护砖——镁碳砖在氧化性气氛中的脱碳动力学,并建立了脱碳动力学模型。实验结果表明,在高温下镁碳砖的脱碳反应控制环节是脱碳层内的气相传质,因而,脱碳速率取决于脱碳层内的透气性。金属添加剂的氧化能降低脱碳层的透气性。在实验温度范围内(1100~1400℃),氧的脱碳速率约为二氧化碳的2.5~3.0倍。  相似文献   

7.
60Si2Mn弹簧钢加热温度对表面脱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表面脱碳是高速线材生产的重要问题之一.在考虑碳扩散和氧化因素后,理论计算了加热温度对60Si2Mn弹簧钢表面脱碳影响的规律,表明在900~1000℃加热温度下60Si2Mn弹簧钢脱碳层厚度存在最小值,此结果与60Si2Mn弹簧钢氧化脱碳试验结果一致.结合钢的相变进一步分析了不同加热温度下表面脱碳层形貌变化的规律,并简要介绍了脱碳控制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结合钢铁行业综合低碳减排研究现状,提出了电炉+固态脱碳制备硅钢的工艺构想。由于在固态脱碳过程中钢表面会形成氧化层,试验以1 mm Fe-Si-C(Si 1.5%~3.5%;C 0.18%~0.48%(质量分数))合金为研究对象,在H2O-H2气氛下开展固态脱碳研究,以此来揭示脱碳过程中表面氧化的规律。利用FactSage热力学软件绘制H2O-H2气氛下Fe-C-Si氧化热力学平衡相图,明确了各温度、气氛条件下Fe、Si选择性氧化的热力学规律。在1 423 K温度下开展固态脱碳试验,结果表明,脱碳效果良好,脱碳后碳质量分数可达到0.02%以下;气氛pH2O/pH2小于0.31时(pH2O、pH2分别为水蒸气和氢气的分压),固态脱碳后Fe-C-Si合金表面氧化物主要为SiO2,气氛pH2<...  相似文献   

9.
针对高速钢M2冷带热处理后硬度低的问题,对其淬回火态和退火态进行了成分、硬度、组织、脱碳、氧化等指标分析,认为退火态氧化层厚为主要原因。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增加砂带抛次数,控制退火态冷带氧化层≤0. 02 mm,有效改善了因氧化脱碳引起的热处理硬度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对现代电弧炉炼钢中的脱磷、脱碳等问题进行研究,对影响脱磷、脱碳的几个主要因素:熔池温度、炉渣碱度、炉渣氧化性及渣量等进行讨论,并且分析了脱磷与脱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对77MnA预应力钢丝的拉拔易断裂问题进行了分析,主要分析轧制过程中影响质量缺陷的因素,并针对脱碳层的控制、通圈性能不稳定等问题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铁碳合金薄带气固反应脱碳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高炉铁水双辊连铸薄带+高温气固反应脱碳生产钢带的全新工艺流程。试验以Ar-H2-H2O为脱碳气氛,在可控气氛管式炉内对Fe-C合金薄带进行脱碳。通过正交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水浴温度(40~60 ℃)、脱碳时间(5~50 min)和脱碳温度(920~1 140 ℃)对脱碳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升高脱碳温度、水浴温度和延长脱碳时间均有利于合金薄带的脱碳,其中脱碳温度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脱碳时间,水浴温度对脱碳效果的影响最小。碳质量分数为4.05%,厚度分别为2.0、1.0、0.5 mm的薄带,在水浴温度为60 ℃时,1 140 ℃下固态脱碳25 min,薄带平均碳质量分数分别降至1.12%、0.41%和0.017%,证明了碳铁碳合金在可控气氛下通过气固反应脱碳生产中低碳钢带技术上可行。  相似文献   

13.
对H13钢进行了硫氮碳(SNC)共渗加氢化处理、稀土(RE)-SNC共渗及稀土(RE)-SNC共渗加氧化处理等表面处理工艺试验;并对处理试样分别进行了热疲劳性能和在合金铝液中的热熔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在空气氧化条件下,添加稀土的SNC共渗加氧化复合处理试验的渗层热疲劳性能比未添加稀土(RE)的SNC共渗加氧化复合处理及随后未经氧化处理的RE-SNC共渗的试样高;在本试验条件下,加稀土进行处理的试样比未加稀土进行处理的试样,在铝液中的热熔损性能略偏低。  相似文献   

14.
徐烈山 《工业炉》2004,26(5):19-20
从钢材加热时的脱碳机理出发,阐述了钢材加热期间对脱碳的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大生产实际分析了改善各影响因素的可行性,提出合理控制炉内气氛是减少脱碳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RH脱碳效果,缩短RH精炼周期,从热力学和动力学理论上对RH脱碳进行分析,从实践上对RH脱碳处理进行动态控制工艺优化。吹氧加铝升温工艺优化后,超低碳钢成品碳合格率从94%左右提高到100%,RH处理10 min即可把碳脱到0.002%左右,与工艺优化前对比,成品碳质量分数从0.001 5%~0.002%降低到0.001%~0.001 4%。研究了压降对脱碳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压降速度越快,脱碳速率越高,预抽真空可以提高脱碳效率和获得更低的终点碳含量。研究了脱碳结束时氧含量与脱碳终点碳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脱碳结束时氧质量分数在0.025%~0.035%范围内,能满足脱碳终点碳质量分数小于0.002%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邹勇 《炼钢》2011,27(1):54-56,65
针对不锈钢冶炼特点,通过脱碳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研究了VOD精炼工艺参数对超纯铁素体不锈钢脱碳速度和终点碳含量的影响,并进行了大量工业生产试验.结果表明,提高冶炼温度、增加吹氧流量和吹氩流量、降低氧枪的供氧压力和枪位有利于提高脱碳速度,获得更低的终点碳含量.  相似文献   

17.
碳化铬基自润滑耐磨涂层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碳化铬、镍铬合金、氟化物共晶体和银的复合粉末为原料,通过等离子体喷涂方法制备高温耐磨自润滑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粉末材料和涂层的微观组织结构进行分析,并对其摩擦性能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别采用镍铬合金润湿碳化铬、银包覆氟化物共晶体的方法有效的降低了等离子体喷涂过程中的脱碳、烧损问题。与国外相同材料组分的碳化铬基自润滑涂层相比,涂层具有孔隙率低、自润滑组分(氟化物、银)分布均匀、摩擦系数为0.18~0.20等特点。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影响RH脱碳的因素,在试验生产中采取了快速提高RH真空度、加快初期脱碳反应速率和增大驱动气体流量等强化中期脱碳的措施,大幅降低了RH处理结束时钢水中碳含量.分析表明,钢包顶渣氧化性强是钢水中Als损失和T[O]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利用RH-KTB工艺同时深脱碳和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理论上探讨了利用RH—KTB深脱碳时进行深脱氮的可能性,并结合武钢二炼钢RH—KTB脱氮工艺试验情况,分析了影响深脱氮的因素。虽然RH-KTB脱氮反应主要发生在吹氧快速脱碳阶段,但当脱碳减弱后,靠提高真空度、增大吹氩量和循环量等措施,还能继续深脱氮,至少可脱去脱氧合金化时合金带入的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