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拉伸和冲击试验以及OM和SEM的组织观察,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3.5Ni低温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3.5Ni钢正火(Normalizing)态及正火+回火(Normalizing+tempering)态的组织均为铁素体基体加珠光体。冲击韧性随正火温度的升高先增加后降低,正火温度为860℃时,低温韧性最佳;回火后3.5Ni钢塑性和低温韧性明显提高。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带状组织减弱,冲击功增加,当回火温度达到两相区的650℃时,冲击功降低,最佳的回火温度为590~630℃。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C-Mn-Mo-Cu-Nb-Ti-B系低碳微合金钢915℃淬火和490~640℃回火的调质工艺对钢的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对实验钢的组织、析出物形态和分布以及断口形貌进行观察,采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钢中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结果表明:调质后,实验钢获得贝氏体、少量马氏体及残余奥氏体复相组织,贝氏体板条宽度只有250 nm,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经淬火与520℃回火后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为2.1%.调质后析出物的数量激增,6~15 nm的析出物占70%以上.实验钢经过915℃淬火与520℃回火后,其屈服强度达到915 MPa,抗拉强度990 MPa,-40℃冲击功为95 J.细小的析出物及窄的板条提高了钢的强度.板条间有残余奥氏体存在,改善了实验钢的韧性.   相似文献   

3.
利用金相、扫描电子显微镜以及拉伸与冲击试验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对超高强钢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热处理参数为:淬火温度920℃,保温时间10 min;低温回火温度150℃、300℃,保温时间分别为60 min、30 min;高温回火温度500℃、550℃,保温时间15 min、10 min。淬火得到的组织为板条马氏体,低温回火得到的组织以回火马氏体为主,高温回火得到的组织为回火索氏体。经淬火+回火热处理后的钢板,力学性能可达到GB/T16270《高强度结构用调质钢板》标准中的890 MPa级别及更高级别牌号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结合新一代石油储罐用试验钢板奥氏体组织在连续冷却条件下的相转变行为,研究分析不同淬火和回火工艺对12MnNiVR钢板组织及性能的影响规律,以确定工业生产条件下便于实施的调质热处理工艺制度,试验证明采用940℃淬火加620~660℃回火工艺方案能够获得良好的力学性能匹配。  相似文献   

5.
冷艳  黄维刚 《四川冶金》2010,32(1):8-11
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淬火和回火工艺热处理对Cr12MoV钢组织、硬度和磨损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在1050~1100℃范围内淬火、520℃回火时,得隐针马氏体+少量残余奥氏体组织,材料硬度与耐磨性均较好;当在1100℃淬火,各温度二次回火硬度均较一次回火高,当在550℃回火时,试验钢实现二次硬化,且残余奥氏体大量转变,硬度和耐磨性达最大值,材料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6.
MC5钢冷轧工作辊热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MC5冷轧辊用钢进行了调质试验研究、模拟感应加热淬火的试验研究。研究了轧辊的预备热处理工艺对感应加热淬火组织的影响,感应加热温度和时间对组织和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调质工艺为:930℃淬火,690-720℃回火;最佳感应加热淬火温度为930-950℃,奥氏体化6分钟淬火即可达到或接近最高硬度。  相似文献   

7.
采用光学显微镜、拉伸试验机和低温冲击韧性试验机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80 kg水电站用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分析了试验钢在不同淬火温度和回火温度下微观组织的变化规律,讨论了试验钢在不同热处理状态下力学性能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在较低温度下淬火得到粒状贝氏体组织,随着淬火温度的提高,逐渐转变为板条贝氏体组织。试验钢淬火后采用不同温度高温回火,淬火时形成的位错出现合并、重组并消失,淬火内应力得到释放,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板条状组织出现了合并长大,铁素体数量增加,逐渐向多边形铁素体转变。同时,屈服强度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现象,在630℃达到最大值;抗拉强度则是单边下降,当回火温度达到650℃时,抗拉强度出现了不合格现象,延伸率和-40℃低温冲击韧性值在回火阶段显著提高,综合对比认为较好的淬火温度可以选择900~930℃,回火温度可以选择600~630℃。  相似文献   

8.
张越  曾云  郑锦峰  陈君  伍伟 《特殊钢》2020,41(5):68-70
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制度:800、820℃低温淬火+600℃回火,880℃+860℃两次淬火+600℃回火和860℃一次淬火+600℃回火,对40CrMnMo钢进行热处理试验,并研究了三种热处理工艺对40CrMnMo试验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热处理工艺的试验钢抗拉强度相近(936~951 MPa),组织为回火马氏体+铁素体,采用800、820℃低温淬火+600℃回火热处理工艺,试验钢的冲击功最高(65~69J)。  相似文献   

9.
采用试验对比分析法,对不同热处理条件下35CrMo钢组织与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热处理工艺对35CrMo钢组织及性能存在一定的影响:随着火温度的不断提升,35CrMo钢的强度降低,但韧性有所增强;不同热处理条件下,35CrMo钢呈现出两种组织形式,即火索氏体组织与贝氏体/马氏体复相组。在现场生产调质中,通过850℃×60min水冷淬火+620℃×100min回火进行热处理,可较好的提升35CrMo钢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显微硬度、SEM、拉伸、冲击以及微观组织分析等试验方法研究了热处理工艺对18CrNiMo7-6齿轮钢带状组织的影响,以及不同程度带状组织对淬回火后试验钢显微硬度的均匀性、成分偏析程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930℃奥氏体化保温后,采用强风冷却方式快速冷却到610℃后炉冷到400℃空冷的冷却方式可以将带状组织降低到1.0级,但若采用连续快速冷却的方式,则会导致大量贝氏体组织的生成;不同带状组织试验钢经过850℃淬火+180℃回火热处理,显微硬度极差值在30~35HB之间,硬度分布均匀,纵、横向力学性能结果表明试验钢各向异性程度相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