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介绍了宝钢不锈钢冷轧厂ANDRITZ酸再生生产工艺.结合酸再生机组生产氧化铁粉的过程,分析了影响氧化铁粉质量的因素,通过探索和改进,氧化铁粉质量得以有效提升,达到了生产软磁用铁粉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乔梁  李霸宇  徐敏 《中国冶金》2008,18(1):55-55
介绍了邯钢冷轧厂所引进的ANDRITZ酸再生生产工艺;结合该厂酸再生运行情况,分析了影响酸再生副产氧化铁粉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氧化铁粉质量的方法且加以实施,使氧化铁粉质量达到生产软磁用粉标准。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氧化铁二次资源深加工最新技术,如钢铁企业含铁尘泥集中资源化利用技术、冷轧副产铁红和钢材酸洗废液制备三氯化铁技术、钢材酸洗废液制备墨粉级氧化铁技术、转炉泥制备颜料级氧化铁红技术、环保工艺资源化利用轧钢油泥技术.这些新技术对钢铁企业提高氧化铁二次资源的附加值具有重要意义,可为企业带来很大的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莱钢酸再生影响氧化铁粉质量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通过设备维护来有效控制和提高氧化铁粉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并应用到实施生产中进行检验。实践表明:氧化铁粉的质量及生产效率得到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5.
影响攀钢冷轧厂氧化铁粉质量的因素及保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清波  任海 《钢铁钒钛》1997,18(4):14-16,49
针对攀钢冷轧厂用盐酸酸洗液,生产氧化铁粉的过程,探讨了温度、浓缩酸密度、煤气热值及成分等对氧化铁粉质量的影响。认为当温度为630 ̄670℃,浓缩酸密度为1.3 ̄1.4kg/m^3,煤气热值1900kJ/Nm^3,空煤比0.9 ̄2.0情况下,能够保证氧化铁粉的质量。指出了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在降低硅含量。  相似文献   

6.
酸再生工艺参数对氧化铁粉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酸再生工艺参数,例如反应温度、浓度酸密度、空煤比、水质等,对副产品氧化铁粉(Fe2O3)质量的影响。提出了合理的可以保证氧化铁粉质量的工艺参数。进行了用攀钢冷轧厂氧化铁粉试制磁性材料的试验,结果表明,用这种氧化铁粉生产的永磁体的质量达到或超过了SJ/T10410-93标准中的Y30H-1牌号。  相似文献   

7.
对难处理金精矿两段焙烧提金流程中的氰化尾渣进行强化酸浸,酸浸过程中氧化铁矿物的溶解而使其中包裹的金得到解离并裸露,在氰化浸出过程中容易被浸出。研究表明,随着焙砂中氧化铁相包裹体的逐步酸溶,其酸浸渣中的金、银的氰化浸出率也随之显著提高。该预处理方法为提高难处理金精矿中金、银的浸出回收率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酸再生炉内温度及空气系数对氧化铁粉质量的影响,确定了最佳的温度范围,找出了空气量控制模型中人工操作参数与燃烧发热量的关系,提出了适应燃烧发热量变化的空气供入量控制模型。运行结果表明:在设定的温度范围内,采用提出的空气系数控制模型后,生产过程稳定,氧化铁粉质量合格率由原来的60%提高90%,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钢板酸洗后产生的大量酸洗废液需要进行再生,利用酸再生工艺可生产高品质的氧化铁粉,而比表面积是氧化铁粉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大部分钢厂都采用Ruthner法喷雾焙烧技术来处理废酸,喷雾焙烧法所生产氧化铁粉其比表面积的指标主要依赖于喷雾焙烧法的工艺参数,包括废酸纯度(依赖于脱硅工艺)、焙烧炉温度、浓缩酸密度、喷洒量和压力、喷嘴喷雾效果、空煤比、氧含量以及炉内负压,其中焙烧炉工作状况和喷嘴喷雾效果是影响Ruthner法氧化铁粉质量的核心参数。试验得到最佳工艺参数,以提升比表面积,制取高品质氧化铁粉。  相似文献   

10.
综合利用冶金粉尘是钢铁企业值得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为此邯钢进行了球团中配加炼钢污泥、炼钢细灰、氧化铁粉的试验研究,并优化出了配加的最佳比例及合理的配加方法,为更好的实现工业废弃物的综合回收利用,降低铁前原料成本,提高公司效益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1.
钢板酸洗后产生的大量酸洗废液需要进行再生,利用酸再生工艺可生产高品质的氧化铁粉.目前国内大型钢铁公司大部分都引进了Ruthner公司的喷雾焙烧废酸处理技术,该方法由于废酸由喷嘴以喷雾的形式喷入焙烧炉进行反应,故生产出来的氧化铁粉粒径小、品质高.该系统除硅是酸再生的前道工序,用以去除废酸中的二氧化硅等杂质、提高氧化铁粉的化学纯度.文章介绍了通过试验得到的最佳除硅工艺、除锰试剂,降低了锰含量,制取了高品质氧化铁粉.  相似文献   

12.
冯琦  王强  彭锋 《中国冶金》2018,28(6):71-74
不锈钢生产会产生大量的不锈钢除尘灰和酸洗污泥等含镍、铬固体废弃物,如若处理不当,不仅会导致大量镍、铬等资源的浪费,而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含镍、铬不锈钢尘泥资源化利用途径虽然较多,但无论是回收其中有价金属元素,还是生产水泥、陶粒、化工颜料和肥料等资源化利用,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展望未来不锈钢尘泥的资源化利用应以直接返生产工序循环利用为重点研究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王玮  陈利兵  白玮 《山东冶金》2011,33(2):57-58
介绍了莱钢集团泰东实业有限公司钢渣处理工艺现状,主要包括节能环保型钢渣全粉化处理,高效可控的渣铁分离,循环提质的含铁渣粉精选,资源化利用的建材生产等工艺。该工艺应用后,实现了钢渣资源高效利用,达到了铁与尾渣有效分离,实现了固体废弃物的零排放,年创经济效益两千余万元。  相似文献   

14.
陈明 《中国冶金》2019,29(7):66-69
介绍了钢铁企业固废的发生及处理情况,针对钢铁企业固废处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熔融热解工艺进行固废处理。熔融热解炉采用竖式结构,将钢铁企业的渣钢、劣质金属化球团、部分社会劣质废钢、机加工废料及钢铁企业废油桶、废石棉、废布袋等危废及部分危废,在熔融热解炉中进行高温熔融处理及渣铁分离,实现固废的资源化回收,熔融热解炉铁水成本低于高炉,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熔融热解炉同时可协同处理社会固废,实现钢厂及城市协同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5.
刘胜涛  王凯  朱利 《中国冶金》2018,28(11):73-88
主要论述了在大力推广钢铁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首秦对厂内资源类固废回收利用的探索和实践。除小部分固废可直接回吃外,首秦通过厂内自建加工线进行加工回吃,实现了大部分固废的回收利用,提高了自消纳率,为企业创效的同时,也为环境作出了积极贡献。2013年以来资源类固废回吃比例达到72%,比2012年提高2.3%。高炉渣通过自建水渣超细磨工艺实现年产水渣微粉约60万t。钢渣通过自建钢渣处理生产线,对渣钢进行干磨深加工,精选出水磨豆钢及钢渣水磨粉两种产品分别返回炼钢和烧结回收利用。烧结和高炉无法自回收利用的烧结机头三电厂除尘灰、高炉布袋灰与炼钢OG泥、氧化铁皮等固废配加一定燃料和皂土烧成红泥砖,烧成砖后破碎成一定粒度,返回炼钢作为冷却剂使用,破碎后的粉末返回烧结使用,后期该工艺改? AЫ豪涔糖蛲殴ひ眨档图庸し?0元/t。  相似文献   

16.
电力是钢铁联合企业中消耗的重要能源,它在能源消耗结构中占20%。针对钢铁联合企业电力能量流动过程,建立了余热余能电力节点网络模型、分布式发电物理模型和集中式发电物理模型,提出了分布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发电模式,应用该模式发电能够实现钢铁企业余热余能就近回收、就近输送、就近使用,而且发电效率高,并通过实例说明其应用能够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企业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钢铁生产过程的各类含铁粉尘具有较高的再资源化利用价值,其回收利用工艺影响生产效率、资源消耗、产品质量等.综合比较认为,碳酸化球团-转炉工艺将含铁粉尘与CO2回收利用有机结合,有望成为钢铁工业含铁粉尘再资源化利用的"绿色"工艺.理论分析表明:含铁粉尘碳酸化球团工艺从热力学角度不仅是可行的,而且理论上可以通过工艺参数与装备设计优化,实现回收利用过程"零"能耗,甚至"负"能耗;从动力学角度,通过提高CO2分压、合理优化反应温度等措施,可加快碳酸化反应速率,提高Ca0转化率和成品球团强度;碳酸化冷固结球团用作转炉造渣剂,可降低转炉炼钢消耗,提高钢质量,是其理想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8.
罗晔  吴瑾  王超 《中国冶金》2017,27(10):76-80
韩国两大钢铁企业将炉渣、粉尘和污泥等副产物作为资源在厂内进行了处理,主要作为钢铁冶炼原料重新投入生产,作为施工建筑原材料得以广泛应用,或转化成高附加值产品,近年的副产物资源化率水平已经达到了98%以上。与此同时,通过与其他行业合作,开展创新实践,有效利用牛粪、石灰石污泥、报废汽车等城市固体废弃物,钢铁工业正努力实现与地方的共处共融,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合理利用钢铁流程中所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实现其无害化和资源高效利用,对节能减排、降低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为确定焦化固废在配煤中的应用效果,首钢京唐焦化公司进行了回配焦化除尘灰的300 kg半工业炼焦试验以及焦化除尘灰与生化污泥浆混配比例研究。试验表明,焦化除尘灰回配比例不应超过1.5%,生化污泥与除尘灰的适宜混合比例应控制在20%~25%。综合前期研究结果以及京唐焦化生产现状,设计并成功应用了焦化除尘灰回配工艺装置。在配煤以及焦炭质量保持稳定的前提下,成功解决了焦化除尘灰和生化污泥两大固废的处理难题,实现了焦化固废资源的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