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结剩余油分布规律,确定油井措施挖潜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胜坨油田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期,开发层系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零散。以胜二区1—2单元为例,论述利用精细油藏研究成果和油藏工程方法,搞清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确定潜力韵律层及潜力井区的措施挖潜方向。分析方法将对特高含水开发单元的措施挖潜具有一定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特高含水期油田剩余油评价方法在某单元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严重的油藏非均质情况下,特高含水开发期坨21断块沙二1—7单元地下剩余油潜力具有“厚度薄、分布零散、面积小、油层物性差、驱替能量低”的特点,利用三次加密、层系细分等传统井网调整技术来挖掘这部分潜力,经济效益变差。围绕高含水期井网综合调整这一核心,通过系统的开发地质及油藏工程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和认识。  相似文献   

3.
剩余油饱和度测井在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监测工作是油田勘探、开发生产中的不可缺少的一项技术.胜坨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油水井的井况日趋复杂,剩余油分布日趋零散.就注硼-中子寿命测井、PND-S以及RPN等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在胜坨油田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剩余油饱和度测井今后的攻关方向.对于科学寻找剩余油,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胜坨油田是全国比较大型的整装油田,历经四十年的勘探开发,目前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油田始终以提高采收率为目的,不断创新开发调整思路,特别是进入特高含水期以来,通过精细油藏研究,深化剩余油潜力的认识,创新韵律层挖潜配套技术,老油田稳产基础得到加强,采收率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5.
当前世界石油开发过程中注水开发仍处于主导地位,低油价下特高含水油田的经济高效开发成为各大油公司所面临的难题。美国东威明顿油田与胜利油田整装水驱砂岩油藏在埋藏深度、储量规模、储层物性、砂岩疏松程度、原油性质、含水程度等方面的相似性最高,但开发效果远远好于胜利油田。该油田通过精细油藏描述,聚焦低渗微相等措施,提高了剩余油的采收程度;通过大规模使用水平井技术和中渗储层水力压裂提高了单井经济产量;调整注采井网,优化注采系统等措施也大大提高了水驱开发效果。此外,通过压裂处理油田固体废弃物,注蒸汽固结砂层完井减少防砂费用等一系列措施大大降低了开发成本。东威明顿油田特高含水期经济开发技术为低油价下胜利油田特高含水主力油田的高效经济开发提供了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特高含水开发后期油田挖潜难度犬、风险高的问题,系统分析总结了胜坨油田“十五”前期所实施的综合调整方案的效果,研究了特高含水阶段油田综合调整对开发规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依据大量的开发取芯资料、动态监测资料、岩芯实验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从宏观上开展对稠油油藏在开发中后期油层剩余油分布状态的研究。定量地分析了稠油油藏在开发中后期剩余油的分布规律。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油田后期开发指明了方向,并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设计、增产挖潜,提高采收率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8.
荧光图像分析法是将油层岩芯(未经洗油)制成岩石薄片,在荧光显微镜下借助软件进行可视化定量分析后,得到储集层中油、水的含量及分布特征等资料。该方法的优势在于根据荧光下不同沥青组分发出不同颜色的荧光,可以区分薄片中褐色及黑色物质是不是油,是哪种组分的剩余油,可以有效地剔除炭质沥青(伪剩余油)。该方法的难点在于一些不是油的物质也会发荧光,矿物类如云母、方解石等,造成在荧光图上分析剩余油时需要谨慎,需要结合单偏光、正交光排除这些物质。另外,尽管油质沥青和水都会发出蓝色荧光,但是仔细观察能够发现深浅明暗程度有所不同。通过对河南油田新近取芯井的荧光薄片观察发现:虽为特高含水开发后期,但薄片中荧光面积较大,储层微观孔喉中油含量较多,多呈簇状和斑块状等形态分布于孔隙和喉道中,剩余油主要存在于小层顶部及物性差的部位;橙色荧光少见,而褐色荧光面积较大。随着采出程度的增加,岩芯中剩余油中的胶质、沥青质含量逐步升高,所以遭受水洗后薄片中的荧光颜色由浅变深,荧光发光面积由大变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直观科学地指导大庆外围葡萄花油层低丰度、超薄油层水平井注水开发,以及高含水水平井剩余油分布,开展了水平井区数值模拟研究及剩余油分布分析.本文论述了利用薄差层三维地质建模数据开展水平井区数值模拟及剩余油分析.采用Mepo软件对油藏敏感性参数进行分析,应用局部网格加密技术模拟水平井开发情况提高模拟精度,根据数值模拟及剩余油研究成果制定措施方案,指导水平井高效注水开发.  相似文献   

10.
针对升平油田储层精细地质研究,利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建立起单层剩余油识别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试验区各小层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总结出各类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成因类型,并分析了试验区剩余油潜力分布,从而为油田调整挖潜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产液结构调整改善砂砾岩油藏特高含水期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研究了多油层、厚度大、非均质严重的砂砾岩油田在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产液结构调整的理论依据,提出了调整思路和方法,并结合双河油田的实际,对砂砾岩油田在特高含水开发阶段产液结构的调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对类似油田产液结构的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应用动态监测技术提高胜坨油田坨七断块开发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总结了坨七断块综合应用饱和度测井资料、吸水剖面资料、水井注示踪剂资料,发掘剩余油潜力富集带、分析注水流线方向,指导油井措施挖潜、注采调整和堵水调剖工作所取得的明显效果。并指明了下步改进及发展方向,为进一步提高坨七断块的开发效果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海上礁灰岩油藏非均质性强,储层裂缝和孔隙发育,剩余油分布复杂,井间剩余油富集,开发调整挖潜难度大。MRC技术能够增大井眼与储层接触长度,在广义MRC技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海上油田平台、井槽受限的现状,通过修井等简单方法,利用老井眼侧钻成多分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钻井成本,提高单井产量,可作为海上油气藏的一项增产技术,海上砂岩油田的成功应用证明,采用MRC技术可以最大限度挖潜井间剩余油,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基于海上砂岩油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适合礁灰岩油藏MRC技术选井条件,根据M油田实施2口井的现场应用情况,MRC技术同样适用于海上礁灰岩油田,为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该项研究成果依据大量的开发取芯资料、动态监测资料、岩芯实验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着重研究储层注气开发前后物性的变化规律,从而为研究储层剩余油分布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这些研究成果将为油田后期开发指明了方向,并为油田开发方案的设计、增产挖潜,提高采收率提供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开窗侧钻技术是恢复停产井、事故井,进行老油田挖潜,提高油田开发水平的有效途径.桥口油田近几年充分应用动态监测资料,结合油藏精细地质研究技术,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落实长停井、事故井潜力,优选有利井点实施套管内开窗侧钻,有效恢复了停产井、事故井,同时使注采井网进一步得到完善,充分挖掘了剩余油潜力,提高了油田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黄沙坨裂缝性火山岩油藏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的分析,对裂缝性火山岩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油藏动态变化取得了全新的阶段性认识,进一步加深了火山岩油藏开发特征的认识。针对中高含水期注水开发中存在的矛盾,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措施,并进一步根据油藏地下油水分布的变化,及时进行动态调整,延缓底水锥进造成水淹,调整和缓解油田开发矛盾,对油田下步开发具有指导意义,也为同类型油田注水开发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庆油田已进入开发后期,剩余油分布零散,薄油层、低渗透性油层、稠油油层、垂直裂缝性油层气锥水锥严重,开采难度大,采收率低.为开发不经济的层状薄油藏,对大庆油田应用径向侧钻技术进行了探讨.首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径向水平井技术发展现状、原理、主要设备、应用情况及应用效果,然后对大庆油田应用该技术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表明:该技术适合于老井改造和作为一种新的完井方法,对于老油田的调整、挖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升平油田储层精细地质研究,利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方法建立起单层剩余油识别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试验区各小层剩余油分布进行研究,总结出各类油层剩余油分布特征及成因类型,并分析了试验区剩余油潜力分布,从而为油田调整挖潜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应用文留复杂断块油气藏静、动态数据,对该试验区的剩余油分布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综述了目前描述油气藏的数学模型,分析了此区块数学模拟的机理和有关问题,指出描述油气藏的相关参数和应用的关键,并给出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数学模型和一套取得相关参数的方法以及在含油气盆地勘探开芡中所具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桩 1 -支平 1分支水平井是为适应提高勘探开发总体效益 ,急开发老油田的剩余油资源及特殊油藏的需要 ,在国内首次试验完成的双分支水平井。本文重点讨论了双分支水平井工程设计、钻井工艺、钻井液及塑性水泥固井等。通过该井的钻井实践 ,探索了适合胜利油田钻井工艺技术特点和装备水平的双分支水平井钻井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