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软土地区定向钻工后地表沉降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SMP强度准则,采用弹脆塑性软化模型,分析了定向钻工后孔壁周围土体内的二次应力、应变场以及塑性区半径分布规律,推导出了最优缩孔泥浆压力和允许的最小泥浆压力的计算公式;对比基于M-C强度准则计算结果,可得考虑中间主应力影响的SMP强度准则计算结果更精确,能够更好地解释软土地区定向钻工后地表沉降机理并指导工程实践。同时通过改变内摩擦角、黏聚力及剪胀参数的大小,得到土体屈服后内摩擦角和黏聚力跌落越多,塑性区半径越大以及土的剪胀特性有助于抵抗缩孔。  相似文献   

2.
针对现有文献中关于朗肯土压力理论存在的2个问题,提出了土应力状态随位移变化的动态分析的观点,分析了朗肯理论基本假设、主动土压力强度、被动土压力强度和土的应力状态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震 《中州煤炭》2008,(3):51-52
分析了库仑、朗肯土压力理论,改进了黏性土主动土压力的计算方法,介绍了以抗滑移稳定为条件挡土墙截面尺寸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4.
关于土压力的计算,目前常用的方法有:朗肯土压力理论,库伦土压力理论及《规范》推荐方法等。对于均质土层的土压力可直接应用以上各理论计算,而对于成层土及有超载作用时的土压力,则须根据不同情况把成层土及超载处理为符合各计算理论的条件后,再应用各理论进行土压...  相似文献   

5.
弹性地基梁法与经典土压力法计算支护桩内力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学祥  张瑜 《工程建设》2010,42(2):36-39,44
对一个实际基坑支护结构分别按经典的朗肯土压力法和弹性地基梁法计算了支护桩的结构内力.由于弹性地基梁法考虑支护结构与土的变形协调,较好的模拟桩土之间的作用,比采用传统的经典土压力法更加符合实际情况,因此在同等条件下具有更好的经济效益.但按照弹性地基梁法进行基坑设计时,确定支护桩桩长等参数应当依托经典土压力法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极限分析法计算有限土体主动土侧压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典土压力理论均假定土体为半无限土体,而目前对于有限土体一般仍采用经典土压力理论,这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建立了一种有限土体主动土侧压力计算模式,运用极限分析法虚功原理推导出了计算公式,运用MATLAB软件优化计算程序对此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经典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深基坑边坡支护设计计算模式的课题,指出了朗肯、库伦土压力理论在深基坑边坡支护设计方面的局限性,阐述了岩石边坡支护设计的计算模式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基于主应力影响的黏性材料SMP屈服准则,分别考虑采空区侧和巷道围岩2种不同受力环境,得出了2种条件下的煤柱宽度的计算公式,同时采用极限平衡理论推出平面应变下煤柱塑性区宽度的理论公式,并通过改变煤体的内摩擦角和内聚力,与以Mohr-Coulomb准则计算所得煤柱塑性区宽度比较表明,采用传统方法未能充分考虑煤体的极限强度,使得煤柱尺寸的设计较为保守,而基于黏性材料的SMP准则下的煤柱宽度计算能很好地符合实际,对于提高矿山开采效率具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9.
有限土体主动土压力公式推导及计算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城市地下空间的快速发展,使得基坑与建筑物外墙距离比较近。而这块土体的主动土压力比按建立在无限土体基础上的朗肯土压力理论计算的要小,如果在设计中不计这部分土体压力则对工程而言偏于危险。通过对有限土体的主动土压力的推导及数值对比希望可以给工程设计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倾斜填土表面挡土结构土压力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提出把挡土墙后墙顶以上的倾斜填土看成是作用在墙顶上的外荷载 ,运用求解附加应力的布氏解答 ,结合朗肯土压力理论 ,来求解作用在墙背上的主动土压力。这种方法可以较准确地考虑挡土墙后填土的长度、宽度和厚度、填土表面的倾斜程度、墙背与填土之间的摩擦以及极限平衡状态的影响 ,得出的主动土压力小。  相似文献   

11.
厚煤层窄煤柱沿空掘巷中煤柱极限核区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厚煤层放顶煤开采中窄煤柱沿空掘巷煤柱所处的特殊环境,考虑煤体材料的应变软化特性,基于黏性材料的SMP(Spatially Mobilized Plane,简称SMP)破坏准则,并依据厚煤层窄煤柱沿空掘巷煤柱在开采过程中所受的支承压力的分布规律,推导出了基于SMP破坏准则的厚煤层开采时煤柱中部极限核区宽度计算公式,并将上述计算公式应用到潞安王庄矿厚煤层窄煤柱放顶煤开采中,实现了厚煤层放顶煤条件下区段窄煤柱沿空掘巷的成功开采,完善了厚煤层下区段窄煤柱稳定的理论,对我国厚煤层窄煤柱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破坏准则是把基于指定应力路径或试验条件下得到土的强度特性推广至一般应力条件,其是否具有广泛适用性值得探讨。基于数值分析,探讨了多种屈服准则反映一般情况下土体强度特性的能力,并依据反映中主应力影响的特性对屈服准则进行了分类。分析表明,广义Mises准则、形变能破坏准则和Bishop准则均不能合理地反映中主应力的放大效应和区间效应,而SMP准则和Lade-Duncan单参数破坏准则可有效地反映这种影响,故建议有限元软件中采用后者进行土工数值分析。  相似文献   

13.
程坑煤矿采用沿空掘巷方法掘进22603回风巷,通过对沿空掘巷时煤柱的稳定性进行理论分析,并运用基于扩展SMP准则的煤柱弹性区极限宽度公式计算出程坑煤矿厚煤层窄煤柱的宽度为7 m,进而通过对掘进及回采过程中沿空巷道的顶底板及两帮位移进行监测分析,发现22603回风巷围岩在掘进及回采过程中保持了较好的完整性,进而证明了在厚煤层条件下基于扩展SMP准则留设的煤柱宽度具有一定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进一步研究硐室受开挖影响围岩的力学性质对塑性区位移的影响,考虑岩体剪胀特性和塑性区的弹性变形,基于SMP屈服准则得到的塑性区位移的解析公式。探讨了硐室受开挖影响下内摩擦角的变化以及岩体的剪胀对塑性区位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合理选择岩土强度准则,对竖井井壁的土压力计算和支护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Mogi-Coulomb强度准则,对竖井围岩主动极限平衡状态开展分析,推导出了竖井井壁结构主动土压力新解,并将所得结果进行比较验证,得到了中间主应力系数对井壁结构主动土压力分布规律的影响情况.分析表明:竖井井壁结构主动土压力随竖井深度的增加,呈幂函...  相似文献   

16.
韩帅  孙达  金珠鹏  秦涛 《煤矿安全》2018,(2):189-193
以某矿为背景,对该矿6-6~#煤层开采中S_1段与S_2段区段煤柱合理宽度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基于摩尔库伦准则、SMP准则对区段煤柱的合理宽度进行计算,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对6-6~#煤层S_1段采空后不同距离下S_2煤体中应力分布特征,及不同宽度的区段煤柱(6、8、10、12、14、16、18 m)下煤柱中的垂直应力、水平应力、煤柱中非塑性破坏宽度、以及S_2段巷道中围岩的位移情况进行分析;通过研究,最终确定该矿6-6~#煤层区段煤柱的合理宽度应为11~12m;通过将摩尔库伦准则、SMP准则计算所得煤柱宽度与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模拟结果与SMP准则所得结果更接近。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关于主动土压力的计算都是基于线性摩尔库仑准则.然而,实际上几乎所有的土体材料均遵循非线性关系,线性只是其中一个特例.根据非线性破坏准则,运用拟静态法考虑地震作用,利用极限分析上限定理求得主动土压力上限解.通过切线法原理引进中间变量,对墙后土体建立相容速度场,根据外力功率与内部能量耗散率相等的原理求出土压力的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最后采用序列二次规划算法对该问题进行优化,得出主动土压力的最大值.将结果与已有文献进行分析比较,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数值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水平地震系数的增加,主动土压力有非线性增大的趋势;非线性系数对主动土压力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 前言予测挡土墙侧向土压的发展进程不仅是一个最普遍的课题,而是工程实践中最重要的课题,因为它涉及到了包括挡土墙在内的许多土学力学工程结构的设计。用松散土充填的挡土墙是基于相对地基向外倾斜的趋势、以侧向主动土压力分布情况为基础的典型设计。古典的土压力理论如库仑、朗金理论已广泛地应用在本领域,证明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旧采区遗留煤柱稳定性,基于SMP屈服准则,对煤柱强度和临界宽度进行计算,得到煤柱弹性核区应力分布特征,推导出不同状态时煤柱稳定的极限宽度计算公式。研究表明:SMP屈服准则在旧采区遗留煤柱稳定性判定中是适用的,煤柱处于静置和回采时保持稳定的极限宽度差异较大,将上述结论运用到望田煤业旧采区煤柱稳定性分析中,结果与现场实际较为吻合,对于旧采区煤柱安全回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SMP强度准则的岩石残余应力与围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岩石的残余强度与围压的关系,本文通过选取适当的模拟函数模拟二者关系,建立基于SMP破坏准则的残余强度与围岩的关系,并通过矽卡岩和大理岩两种岩石的试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该方法较目前采用的Mohr-Coulomb和Hoek-Brown两个准则所建立的残余强度与围岩关系更能合理解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