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成矿的复杂性,多样性是矿产资源的共性,其研究难点是成矿过程中的演化问题。地化元素的多元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地化元素在复杂的成矿过程中的演化特征,从而为预测找矿提供有用的微观信息。本文选取马关都龙锡锌矿区曼家寨矿段13号主矿体有关元素进行了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研究,揭示了矿区内成矿作用的复杂和多次矿化叠加改造的现象,Sn和Zn的富集是由于后期地质作用叠加改造的结果。指出了In和Cd可作为区内找Sn和Zn的近矿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2.
成矿的复杂性,多样性是矿产资源的共性,其研究难点是成矿过程中的演化问题。地化元素的多元统计分析可以推测地化元素在复杂的成矿过程中的演化特征,从而为预测找矿提供有用的微观信息。选取广西大厂矿田钻孔有关元素进行了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研究,揭示了矿区内成矿作用的复杂和多次矿化叠加改造的现象,Zn和Sn的富集与多金属硫化物密切相关,而与Au等元素表现出无直接关系。Sb、Pb、Ag和Cu可作为Zn和Sn的找矿指示元素。  相似文献   

3.
为查清云南个旧矿区高峰山矿段锡铜多金属矿的成矿作用,以及矿体内主要赋存元素Sn、Cu、Pb、Zn、W等是否能回收利用。对高峰山矿段的典型控矿地带——花岗岩体凹陷带内坑钻所揭露矿体取样,制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进行详细的矿物及结果观察,查明矿物的组成、共生关系、生成顺序和赋存形式。同时将全部样品进行矿石化学元素性质定量分析,分析元素及组成主要有Sn、Cu、Pb、Zn、WO3,然后采用SPSS统计软件作R型聚类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高峰山矿段锡铜多金属矿为多期多阶段热液同位叠加成矿作用结果,且Sn、Cu、Pb、Zn、W等元素主要以独立矿物形式产出,易于解离,有利于选矿回收。为今后生产勘探过程中综合评价工作、矿石的开采方案制定和综合回收选矿流程的制定提供基础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4.
华南扬子地块下寒武统黑色岩系与多种金属—非金属矿床的形成关系密切。近年来,滇东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黑色岩系矿床勘查已取得一定成效,仍有极大的潜力。从成矿元素富集系数(K)、后期叠加强度(D)和成矿元素变异系数(CV)等方面分析了其含矿性。结果表明, Zn、Pb、B、U、Sn、Li、Cs、Tl、Mo、Rb、Cu、V和Th强烈富集,Sr和Mo后期叠加作用强烈,Mo具有极强的变异。地层含矿性综合评价表明,Mo是该区最优势的矿种,其次为Cu、V、U、Sn和Tl,再次为Pb和Li,而Sr、Zn、B、Th和Rb也具有一定的成矿能力。根据R型聚类分析,可以将成矿元素划分为5组:Rb、Th、Li、B、Sn、U和Tl, Cu,Pb和Zn,V和Mo,以及Sr。其中,Rb、Th、Li、B和Sn可能来自于海水,且与黏土矿物的吸附有关;V和Mo受控于还原的沉积环境;Cu、Pb和Zn受控于热水沉积作用;Sr与方解石密切相关。该研究可能有助于指导滇东地区筇竹寺组黑色岩系的矿床勘查。  相似文献   

5.
广西融水县南刀坳锡多金属矿位于江南造山带南缘,三防岩体的西南外接触带上,先后发现了多个大中型锡多金属矿床。通过岩石地球化学、矿石元素分析和元素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讨锡矿的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过程。通过对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认为,该矿的Sn等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三防岩体,Pb和Zn等金属元素可能来自地层萃取。金属元素在岩浆演化过程中从熔浆中分离出来,通过隐伏岩体顶部分馏进入地层,提供了区域锡矿成矿的物质来源。成矿过程基本可以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高温Sn热液从三防岩体侵位过程中分离、结晶、富集;第二阶段是锡矿的剪切改造;第三阶段是含矿热液携带碎裂锡石就位及锡石重结晶;第四阶段为成矿后热液改造叠加。  相似文献   

6.
以桂中盆地Mn、Sn元素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为研究对象,利用含量-面积模型(C-A)、能谱-面积模型(S-A)与奇异性指数等分形方法,研究了Mn、Sn元素富集规律和异常分布情况。其中,C-A模型提取了大部分矿致异常,S-A模型和奇异性指数识别了局部弱异常和高背景值下未叠加矿致异常的情况。奇异性指数能够进一步识别和区分局部矿致异常和非矿致异常,重点辅助判别元素高背景叠加高异常情况下的矿化作用,并圈定有利成矿区。  相似文献   

7.
云南都龙锡锌多金属矿床不但锡、锌等主要金属储量规模巨大,矿床伴生分散元素铟和镉的储量也非常可观。以矿区勘查形成的570组主量、微量元素分析数据为研究对象,在样品三维空间定位的基础上,进行了元素聚类分析和空间分带研究。聚类分析结果显示Ag-Cu-As聚为一类,为近矿的中低温元素组合;Zn-Cd-S-In-Sn聚为一类,为多金属硫化矿元素组合;Ga、Ge与其它元素相关性差。在倾向—垂向、走向—垂向方向对Sn、Zn、Cd、Ga、Ge和In元素分带指数进行了复合作图,结果显示,Zn元素在矿体及以上层位复合分带指数高,Sn元素在矿体及以下层位复合分带指数高,两元素成矿既有呈层分布的特征,又有垂向穿层的特征,推测是多期成矿作用叠加的结果。Cd空间富集规律与Zn一致,推测Cd主要赋存在铁闪锌矿的晶格中。Ga的富集与花岗岩空间位置关系密切。Ge和In富集层位稳定且与主矿体重合度高,推测Ge和In元素随多金属硫化物一起成矿。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西藏拉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元素地球化学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成矿元素在地质体内的分布不均匀;采用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矿床内的地球化学元素进行研究,认为矿区内的Cu、Pb、Zn、Ag、Bi、Au、Hg、Sb、As 9种元素呈正相关,与铜铅锌成矿作用有关的元素组合为Cu-Pb-Zn-Ag-Bi;利用异常下限圈定出了Cu、Pb、Zn、Ag、Bi元素异常区,确定了具有找矿潜力的叠加异常区3个:1#异常区Cu、Zn、Pb、Bi和Ag元素异常叠加显著,异常浓度集中,具有寻找矽卡岩型矿的潜力;2#异常区内土壤样化学分析中Pb元素的异常高达3 800×10-6,Zn元素的异常高者也有5 000×10-6,具有一定的寻找低温热液型铅锌矿的潜力;3#异常区受断裂叠加改造和后期岩浆侵入的影响,Cu异常浓度集中,土壤样化学分析中Cu元素品位值达到0.2%,具有一定寻找铜矿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青海德合龙洼铜金矿区次生晕特征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阐述了德合龙洼铜金矿的区域地质和区域地球化学概况,并分析了该区的成矿地质条件。采用1∶5 000次生晕普查方法,获得了Au、Cu、Ag、Pb、Zn等元素异常。次生晕异常反映了铜金矿化的存在,Au、Sn、Pb、Zn、Cu是重要的指示元素。异常与断裂构造控制的矿化形态及产状关系密切,进一步说明该区铜金矿是以断裂控矿为主。  相似文献   

10.
排山搂金矿是绿岩带韧性剪切带中的一个大型金矿床,具有2期3阶段成矿叠加的特点。结合生产实际需要,采用构造叠加晕新方法,通过对排山楼金矿地质、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发现:矿体前缘晕特征指示元素是As,Ba,Sb;矿体晕指示元素是Pb,Au,Ag,Cu,Zn;尾晕指示元素是V,Bi,Mo,Co,Mn,Ti,W。结合地质-地球化学时空演化特点,建立了排山楼金矿盲矿预测的构造叠加模型,并总结出排山楼金矿盲矿预测的地质标志和构造叠加晕标志。利用此构造叠加晕模型和地质-构造叠加晕标志成功地预测了排山楼金矿东西向矿体深部的盲矿体。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南东庄地区属于低缓丘陵地带、第四系覆盖严重、厚度较大等问题,提出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进行金矿勘查工作。通过对测区的Au、Ag、Cu、Pb、Zn、W、Mo、Bi、As、Sb、Hg、Sn等12种元素测试结果的分析和数据处理,共圈定单元素异常231处。对AP3异常和AP6异常两个典型异常进行了分析解译和工程验证,显示出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南东庄地区具有良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以江西遂川金坑土壤化学采样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内土壤中十种金属元素Au、Ag、As、Sb、Cu、Pb、Zn、W、Bi、Sn的化探数据进行了分析,运用概率统计分析,剔除特高、特低含量值,形成数据正态分布,运用MAPGIS的空间分析能力,圈定十种金属元素的异常范围,得到土壤中十种金属元素分布状况及其特征.通过主成分分析,减少了综合异常圈定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Au、Ag、Cu、Pb、Zn等地球化学异常密集分布,这些发现将对进一步勘查提供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老挝巴乌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老挝巴乌地区开展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测试分析了Cu、Co、Ni、Fe、Au、Ag、Pb、Zn、As、Sb、Hg、Mo、W、Sn等元素。首先初步总结了区内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认为As、Sb、Hg、Au等元素富集、变异系数较大,在测区内地质、地球化学作用强烈,元素迁移、富集特征明显,是区内最重要的成矿(指示)元素;然后引入数理统计原理对元素测试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以及因子分析,阐述了区内元素的亲疏关系及分异趋势;最后根据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圈定元素综合异常23个,对区内主要异常HS-8、HS-15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详细评述,并据此优选出B.Houaysapeu、比佛艾-摩仲找、怀康-旺勒等3处最有利的金多金属找矿靶区。上述研究结果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峪耳崖金矿位于华北板块北缘,矿区基底地层为太古界迁西群麻粒岩相和角闪岩相,矿体受NNE—NE向断裂构造控制,赋矿围岩为花岗岩。在矿床地质特征基础上,利用矿区土壤地球化学数据,采取传统统计法和累计频率法圈定了金矿12个元素的异常范围;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划分出了Sb Hg Pb As元素组合、Au Ag Bi元素组合、Zn Cu Sn元素组合和W Mo元素组合;再对因子得分进行趋势面分析,较为有效地突出了深层次的找矿信息,更准确地圈出成矿靶区。结合研究区地质特征认为Au Ag Bi元素组合和Sb Hg Pb As元素组合为研究区最佳地球化学标志元素组合,下一步地质工作重点应放在矿区中矿带矿体深部及其南部异常高值区,同时布置少量工程在北矿带,以追索与唐杖子金矿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为了调查广西南丹某尾矿库矿物元素的纵向分布规律,参考相关标准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研究了尾矿库内不同深度尾矿的矿物元素特征。结果表明,尾矿中各元素含量随深度变化均存在一定分层,表现出"二次富集"现象,且富集层尾矿表现出较好的工业利用潜力。在矿物元素分布规律的研究中发现Zn、Sb、Cd、Pb、Sn和Cu元素可归为一类,S、Fe和As元素可归为另一类,同一类矿物元素的分布规律相似;各矿物元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且发现了较好的拟合模型;通径分析表明S主要受到Fe、Cu和Zn的影响,Fe主要受到S和As的影响,Pb主要受到Sb的影响,Zn主要受到Cd、Cu和Sb的影响,Sn主要受到Zn、Cd和Cu的影响,Sb主要受到Pb和Zn的影响,Cu主要受到Zn、S和Sn的影响,As主要受到Fe、Sn和Cu的影响。综上表明,铅锌尾矿库中矿物元素存在"二次富集"现象,具有较好的工业利用潜力,矿物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各矿物元素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