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湖南省宁乡县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较为突出,主要有矿山地质灾害、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本文基于湖南省宁乡县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数据,在对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布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现状,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野外勘察,着重对矿山环境现状进行了系统调查,查明了矿山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矿山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对地质灾害现状进行了评价,并分析预测采矿活动诱发和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对矿山开采、生产和矿山周围自然环境及人类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资源一号02C卫星数据为遥感数据源,在粤北地区开展了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在野外踏勘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进行人机交互解译,获取了研究区的矿山地质环境状况,并进行了野外实地验证,同时也对资源一号02C卫星数据在矿山地质环境监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方向。研究发现,利用资源一号02C卫星数据能较好的提取矿山土地资源占用、地质灾害、环境污染等地质环境信息和环境治理恢复情况,为矿山环境治理恢复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利用遥感监测技术对2015年广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状况进行监测,获取广东省最新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基础数据。通过研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总体情况,分矿种、分市县统计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情况,总结了广东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总体特征,研究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分布规律,并提出主要存在问题和有益的建议,为矿区生态环境整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抚顺市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抚顺市矿产开发历史长,规模大,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诱发的矿山地质灾害较为普遍的现状,探讨了抚顺市城区的特殊性及地质环境的特点,阐述了矿山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矿山环境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原则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包头市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繁荣发展,同时也产生了土地资源占用损毁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地质灾害、地下水系统影响破坏等一系列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本文以包头市矿山地质环境详细调查和矿集区生态修复支撑调查为基础数据,分析矿山地质环境现状,查明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分布特征及成因;结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措施与成效,提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以新丰铁帽顶铁矿为例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监测,获取矿山占地情况、矿山地质灾害、矿山环境污染、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础数据。利用Smart3D软件开展矿区实景三维建模,真实模拟矿区三维信息,为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以期更好地为矿山地质环境动态监测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8.
文章总结了我国矿山目前地质灾害信息管理模式上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对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全面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构建了矿山地质灾害数据库和地质灾害地理系统,开发了矿山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查询系统。该系统改进了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分析模式,对防治地质灾害既丰富了手段又可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灾害的类别,分析了矿山开采中的环境地质灾害问题和危害,在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灾害勘查中多采用地球信息技术综合方法、水文地质和岩土力学试验方法以及地球物理勘查方法等,以对矿山环境地质灾害进行有效的勘查。  相似文献   

10.
李阳春  杨胜元 《西部探矿工程》2012,24(10):133-134,137
矿山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一个重要分支。贵州省的矿产资源较丰富,地质环境脆弱,全省因矿产资源开发引起的矿山地质灾害近千起。贵州省矿山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种类多、危害大等几个重要特点。根据贵州省的矿山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及成因关系,对其进行论述。并针对贵州省主要的矿山地质灾害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为了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分区,采用综合判断法,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的选择原则和特点,构建了环境治理率、水环境影响、三废排放、资源损毁、矿山开采状况、地质灾害、地质环境条件7个指标与21个指标层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组合赋权法对指标权重值进行计算,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定量评价结果,分析分布位置、不同矿种及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将全区矿山进行划分。较轻区包括4个亚区,较严重区包括20个亚区,严重区包括10个亚区。研究对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及治理提了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矿区地质灾害信息管理及地理影响科学评价,实现资源开发后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协调发展,本文结合山西省矿区地质灾害现状,针对矿区地质灾害数据信息化建设、智能化查询及地理影响评估的需求,将矿区地质灾害信息管理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结合起来,保证信息的实时更新。基于web GIS,采用分布式数据库以及B/S 架构实现系统在线运行,对矿区地质灾害信息的查询检索、统计分析、核密度分析及地灾危险性分析等功能进行设计开发。本文基于系统处理结果分析了矿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地质灾害危险性,得到如下结论:(1)地形、植被覆盖度以及人类活动是影响地质灾害的发育重要因素,但其对不同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程度不同;(2)就灾害点危险性而言,崩塌灾害是山西省面临的主要地质灾害,地裂缝灾害虽然数量最多分布最广泛,但其平均危险性较低。  相似文献   

13.
塔山废弃矿山位于徐淮陆表海盆地,属碳酸盐岩—陆缘碎屑岩建造区,矿山开采年代较早,且不规范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可能造成崩塌等地质灾害,矿山开采造成了原有山体生态景观和地貌形态的严重破坏。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依据地形、地质条件和治理措施的不同,将该矿区划分为不同的研究区块,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开展爆破挖削方、机械挖削方、场地平整、修筑挡土墙、修筑排水沟、边坡及平台植被复绿等治理措施,以达到改善研究区生态环境和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目的。经过废弃露采矿山经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消除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解决历史遗留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取得较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提高矿山环境问题的修复和治理,在以往矿山环境问题分类的基础上,提出针对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类型进行分类,按照矿山自然地质灾害并由采矿活动影响诱发的环境问题进行划分。详细介绍了一种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与灰色关联耦合的评价模型,用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地质灾害的各影响因素之间的权重,结合灰色关联理论计算灰色加权关联度进行评价。以岩溶塌陷为例,确定了岩溶塌陷的评价指标和分级标准;应用模型计算出研究区的危险性等级为Ⅲ级,属于危险性易发区。该实例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为矿山环境问题的分析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矿区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通过对矿区野外实地调查,现状条件下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类型少、危害小;采空区面积小,采动影响较轻;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预测评估,矿区地面塌陷、不稳定斜坡、泥石流对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较严重。综合分析预测矿山地质环境发展趋势,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将矿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和一般防治区,确定地质灾害及影响或破坏的土地资源作为治理防治对象,并提出具体的、针对性的防治工程措施。研究可为指导矿山开拓开采、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工作,为自然资源和环保主管部门矿政管理和日常监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杨帆  秦福锋  冯英明  张启慧 《中州煤炭》2021,(4):23-29,36
为了有效遏制矿山地质环境的恶性发展,研究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和土地损毁评估,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主要包括评估范围与评估级别、矿山地质灾害现状分析与预测、矿区含水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矿区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现状分析与预测等;矿山土地损毁预测与评估主要分析了已损毁各类土地现状、拟损毁土地预测与评估以及重复损毁情况。基于此,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进行了分区。研究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与土地复垦工作的部署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矿区地质环境,履行矿山业主主体责任,对研究范围内的21个图斑进行治理,分为10个治理区进行统一治理。分析了1号、2号治理的矿山环境问题,主要为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并对矿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进行治理修复,通过拆除工程、危岩清理工程、坑底整平及边坡修整工程、覆土工程、绿化工程、养护工程等工程手段,基本消除治理区内因采矿造成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与地质灾害隐患等地质环境问题,修复治理区内地形地貌景观,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研究最大限度地修复了因矿山建设和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破坏,实现了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分析某研究区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发育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地质灾害易发性,采用GIS的综合评价法对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了该区共发生地质灾害171处,其中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次数较多,并选定研究区降水量、地形坡度、断层、海拔高度、岩土体类型以及人工工程活动6项影响因子作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并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出各项权重,结合GIS空间分析功能,对地质灾害易发性划分。研究结果为:该研究区地质灾害划分为9个高易发区域,14个中度易发区域,1个低易发区域和13个不易发区域。研究为类似工程地质条件下地质灾害易发性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我国煤炭资源开采现状,为解决煤炭开采与生态环保、水资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实现绿色开采的多赢目标,在系统阐述“煤—水”双资源矿井开采概念与内涵的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比分析垮落法和充填开采两种不同开采方式对上覆岩层运移规律的影响程度,提出了以绿色充填开采实现“煤—水”双资源矿井资源属性正效应的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充填开采控制顶板,上覆岩层不出现“三带”变化,仅出现“两带”,降低了覆岩破坏高度,阻断岩层的破断,起到了抑制水害发生的作用;充填步距、充填率、充填体强度与上覆岩层下沉值呈线性关系。相关研究成果对类似条件下的“煤—水”双资源矿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煤矿开采区域如果不加以处理,特别容易发生地质灾害问题。结合某煤矿实际情况,分析了地质灾害的治理措施及其应用效果。对煤矿的自然地理、地质以及煤层等基本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基于现场勘查结果分析了各种地质灾害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针对性的地质灾害治理方案措施,并在工程实践中进行了应用。对开采区域存在明显安全隐患的位置进行连续监测发现,地质灾害治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这些危险区域的位移变形和沉降量均得到有效控制。研究为煤矿开采区域的后续开发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