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王有保 《煤》2005,14(5):14-15,31
采区三维地震勘探是煤炭生产高产高效矿井地质保障系统中最成熟、最经济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通过对王庄煤矿62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地震地质条件分析和勘探结果对比,阐明了三维地震勘探所需的地震地质条件以及对小断层、小褶曲的控制效果,对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矿中的推广应用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
《煤矿开采》2016,(6):68-70
为了查明复杂地质条件下采区内断层以及主采煤层的断裂构造,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勘探区内断层地质构造及断层位置进行探测。结果表明:应用三维地震勘探所获得的反射波效果较好,可以连续追踪,且能较好地反映出煤系地层的起伏形态;资料处理选用合理的处理模块,处理中坚持高信噪比、高保真和高分辨率的原则,尽量提高分辨率,资料解释使用全三维解释系统,对采区内的构造发育情况、主采煤层赋存状态以及小断层的展布规律做出了符合实际的解释,为煤矿的开采和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查明薛湖煤矿采区内小断层发育状况及主要煤层赋存形态,以满足矿井设计和开拓的要求,为采区布置提供地质依据。2018年对本采区进行了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全面阐述了本次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野外采集、资料处理、解释、勘探成果等方面的应用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曾龙 《西部探矿工程》2013,25(1):141-142,144
近年来,以三维地震勘探为基础的采区三维地震勘探为煤矿采区的开发决策、巷道布置与开拓提供了可靠依据,解决断层、褶曲、火成岩分布、采空区等问题。针对宁武煤矿地形和地质的特殊性,从处理、解释等方面阐述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宁武煤矿采区的应用过程,指出该技术有较高的准确率而广泛用于煤矿采区。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王庄煤矿 540水平北部及62上山采区三维地震勘探的地震地质条件分析和勘探结果对比,阐明了三维地震勘探所需的地震地质条件以及对小断层、小褶曲的控制效果,对采区三维地震勘探在煤矿中的推广应用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刘河煤矿为例,从三维地震勘探设计、技术措施及取得地质效果方面,介绍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矿生产中的应用,指出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所具有的优势:能够更有效地查清5m以上落差断层,为采区、采面设计提供可靠依据,在煤矿生产和建设中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有效提高矿井安全生产和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7.
煤田三维地震采区小断层解释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煤田三维地震采区,现代机械化综采系统的生产能力和效益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小断层的精确解释.介绍了煤田三维采区小断层的3种解释方法:彩色变密度剖面识别法、连续的多线对比识别法、断层立体解释法.以山西省寺河煤矿为例,对这3种解释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解剖.研究表明,彩色剖面显示技术、倾角控制下的相干体技术,配合断层立体解释技术和连续多线对比识别技术,可以较精确地解决煤田三维采区小断层的预测问题,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进步,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煤田勘探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探测煤矿采区构造和其它地质异常方面取了较大的进步,以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鄂尔多斯盆地煤田勘探中的应用为例,说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对于煤矿采区工作面的合理布置和煤矿的安全生产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维地震动态解释技术在防治煤矿突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矿三维地震动态解释技术实现了三维地震信息随煤矿生产进行全程动态解释,改变了传统的三维地震解释模式,能够查明煤层中的断层或其它构造分布.利用该项技术对邱集煤矿三维地震数据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了导水陷落柱的空间位置、边界和大小,为封堵导水通道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研究表明:利用三维地震信息可以从平面和立体角度研究地层的构造和岩性变化,从而对水文地质异常做出判断,为防治水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三维地震勘探在复杂逆掩断层地区的应用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宿州龙王庙煤矿位于西寺坡逆断层的下盘,区内构造极为复杂,大多为缓倾角的逆断层,且断距较大.由于断层面的屏蔽和煤岩层受力后的物性和煤层厚度的横向变化,给三维地震勘探工作带来极大困难,简述了复杂逆掩断层条件下煤矿首采区的三维地震工作方法与效果.  相似文献   

11.
长治盆地霍尔辛赫煤矿位于长治盆地西侧,井田内断层和褶曲较发育,岩溶引起的陷落柱较多,需对其进行查明。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常用于井下勘探中,基于岩石的波阻抗差异,对地下地质构造进行推断、解释的物探方法。通过在此区开展此方法,详细查明区内新生界厚度、煤层底板起伏形态、断层、陷落柱的分布及其性质。研究得出,3号煤层达到查明程度,15号煤层为控制程度,共发现波幅≥10 m的褶曲7个;发现的6条断层中落差≥5 m的3条为逆断层,<5 m的3条为正断层;长轴直径>25 m的陷落柱6个,其中3个为控制可靠陷落柱,另3个为控制较可靠陷落柱;并圈定异常区3处。研究为后续煤矿开采设计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地球物理资料。  相似文献   

12.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能较好地解释煤矿采区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和主采煤层的厚度与顶底板岩性等。通过对鄂尔多斯地布尔台煤矿三盘区开展高精度三维地震测量,建立了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控制了4套主要可采煤层的宏观结构和厚度变化趋势,解释了2个宽缓褶曲构造、276条断层和3处煤层顶板异常区,并进行了勘探前后对比。研究为后期合理布置巷道及采掘工作面提供了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断层是导通含水层的主要通道,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采用物探、钻探等手段提前查明断层富水性是非常必要的工作。针对该问题,通过在探查钻孔中采用钻孔瞬变电磁法三分量探测技术,通过理论数值模拟和在济宁三号煤矿应用表明,钻孔瞬变电磁法三分量中的XY分量响应形态的“S”形态和反“S”形态以及Z分量的单峰形态,可以判断出异常在钻孔周围的空间展布范围,孔中噪声水平更低、探测半径可以达到32 m,探测结果对异常地质体的划分更加精细,通过三维空间成图判别了异常体主要来自煤层顶板,指导了矿方后续该区域的防治水工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为煤矿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回采前的地质预报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结合金凤煤矿二、四分区已有的地震勘探资料,通过踏勘和理论分析论证,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对本矿区三分区实施了三维地震试验方案,采用地震解释组合体软件(IESX)、可视化软件(GeoViz)以及地质绘图软件(CPS3)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认为T12、T15、T18波主要是由十二、十五、十八号煤层引起的复合反射波,连续性好,易连续对比追踪。通过三维地震异常解释断点160个,解释断层12条,其中正断层11条;异常显示煤系地层总体形态为背斜构造,轴部位于勘探区中部,背斜构造轴向NNE转近NS,东翼较陡,西翼稍缓。因此,通过对三维地震勘探可有效解释矿区褶皱、断层构造、煤层深度、起伏形态等特征,可为矿井开发建设提供较为可靠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15.
地质构造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为提前探明其赋存特征,避免工作面回采过程中无计划揭露构造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针对典型矿井的构造复杂工作面,利用槽波地震勘探和无线电波透视展开综合探测。结果表明: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对陷落柱、断层的反应效果良好,但纵向分辨率不高;槽波地震勘探技术,对主要地质异常(包括陷落柱、断层、煤体破碎区、应力集中区等)有明显反应,且横向和纵向分辨率均较高,但难以辨别异常性质;结合槽波地震勘探和无线电波透视,再综合地质资料分析,可对构造复杂工作面的不同地质异常进行合理的推断和解释,能够有效指导矿井的安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16.
魏家地煤矿位于甘肃省白银市,矿山采用立井开拓方式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生产能力为300万t/a,矿区内主要采煤区为西一采区1、2、3煤层,东一采区开采1煤层,西二采区开采1、2煤层,煤矿共有采空区1处,面积为5.03 km2,因采煤造成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魏家地煤矿矿区进行野外实地调查、资料收集与分析、综合研究等,评估矿山地质环境主要为崩塌、地面塌陷等,以及煤矿工程活动对土地造成的损毁,包括土地压占损毁、土地挖损、塌陷损毁等。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减轻矿业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对魏家地煤矿提出地质环境治理方案,实现了对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17.
尚宾 《中州煤炭》2021,(1):8-11,16
随着矿井开采强度增大、井工深度的延伸,煤与瓦斯突出现象在我国煤矿矿井建设和煤炭开采中频繁发生,严重制约着煤矿安全生产,突出矿井的瓦斯区域治理技术也在经历多层次的发展研究试验。鹤壁矿区为单一可采煤层,整体构造形态为单斜,走向近南北,向东倾斜。其中二1煤为主采煤层(唯一可采煤层),其他煤层都不可采,矿区没有解放层可采,采取区域治理措施困难。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断层褶曲发育;井田深部断层更多,给矿井开采和瓦斯综合治理带来很大困难。鹤煤八矿在瓦斯区域治理方面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步掌握了多种治理技术,取得了阶段性成绩;鹤煤八矿针对穿层钻孔瓦斯治理技术措施井下进行了现场探索与研究,通过在32集中巷多次进行技术方案论证、实践,并试验高压水力机械掏穴工艺,分析掌握了瓦斯涌出特征、有效影响半径、提高抽采纯量等多方面技术数据。  相似文献   

18.
滕娟  李金辉 《中州煤炭》2018,(6):139-142,147
在煤矿生产过程中,陷落柱的发育对煤矿的建设和生产安全有着严重的危害,它的存在直接影响了井巷工程的施工和布置,限制了采掘机械及采煤方法的选择,对井下巷道的支护和安全构成威胁。因此,有效对陷落柱进行探查是十分必要的。针对上述问题,阐述了陷落柱的成因及物理特征,以山西长平煤矿的地质资料为基础,展开了三维地震、瞬变电磁法等多种物探方法在陷落柱探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研究。利用三维地震勘探及地面瞬变电磁的资料,对勘探区陷落柱的分布范围、规模大小以及导水性进行了分析确定,提高了在探查陷落柱过程中的探查精度,为煤矿安全、高效生产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保障。  相似文献   

19.
地震CT技术在采煤工作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近年来在多个采煤工作面开展的实测研究结果,论述了地震CT技术在采煤工作面进行不同目的探测时的应用原理、方法及解释原则。研究表明:基于地震波波速异常率分布可以对工作面开展冲击危险性评价,确定冲击危险区域;根据地震波波速条带异常分布规律,并结合相关地质资料,可开展工作面内断层展布情况精探;利用工作面前方波速分区特征,可进行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划定。  相似文献   

20.
张军工 《煤炭工程》2005,(12):57-59
井田主期构造控制着采区次级构造,济宁二井田地质构造复杂,中小断层发育,严重影响矿井的机械化生产,因此研究大中小断层之间的发育规律,对指导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根据生产过程获取的地质资料和井田构造特征及体系演化,对井田三采区中小断层的展布规律与边界大断层构造形态进行了对比分析,表明了边界断裂对采区断层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