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井下漏泄通信理论分析及系统实现方案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井下漏泄移动通信系统的有效实现方案,研究了漏泄电磁场的分布规律,通过对井下无线电漏泄电磁场传播的理论分析,推断出影响漏泄电磁场的关键因素;讨论了漏泄通信的应用,探讨在井下不同场合应用漏泄电缆和中继放大器实现移动通信的3种方案。进行了井下漏泄通信系统应用模型的建立,并就系统组网提出见解。同时分析了井下漏泄电磁场传播环境与现状,提出系统应用设备选择与电磁场强分布的相关意见。探讨结果表明:具有漏泄电缆和双向中继放大器的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很好地实现井下移动通信。  相似文献   

2.
漏泄同轴电缆的性能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漏泄通信技术是解决无线电波在矿井巷道中传播的有效途径 ,是实现煤矿井下移动通信稳定可靠的重要手段。就漏泄电缆的综合性能和影响漏泄电缆指标的主要原因作了介绍 ,对漏泄电缆在井下巷道安装中的注意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涛 《矿业快报》2009,(3):57-61
针对目前矿山安全管理与生产调度现状,对矿山井下无线通信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对漏泄电缆的基础理论与分类进行了介绍,并就其特性进行了深入具体地分析,提出基于漏泄电缆用于井下安全管理的无线通信系统应用模型,对系统组成、功能与评价给出研究说明。探讨结果显示:结合双向中继放大器及其他设备基于漏泄电缆的井下安全管理通信系统的多项通信功能,可以很好地实现井下移动通信,对于矿山的安全管理与生产调度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矿山安全管理与生产调度现状,对矿山井下无线通信的重要性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对漏泄电缆的基础理论与分类进行了介绍,并就其特性进行了深入具体地分析,提出基于漏泄电缆用于井下安全管理的无线通信系统应用模型,对系统组成、功能与评价给出研究说明.探讨结果显示:结合双向中继放大器及其他设备基于漏泄电缆的井下安全管理通信系统的多项通信功能,可以很好地实现井下移动通信,对于矿山的安全管理与生产调度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5.
《中国矿山工程》2004,33(6):57-57
由武汉七环电气有限公司生产的一种新技术KDLT—IV型矿井无线通信设备——漏泄移动通信系统在辛置矿开始投入使用。该漏泄移动通信是利用一根特殊的同轴电缆——漏泄电缆及中继器、分配器等一系列传输设备将电磁波传输到井巷深处.同时将井下移动台发出的电磁波传到地面,从而实现井下和地面的无线移动通信。  相似文献   

6.
煤矿环境中,从井口到井底或井下部分巷道,一般不适合或不需要铺设漏泄电缆,传统的漏泄通信系统不能有效地实现矿井实时通信、生产调度以及现场的畅通指挥。为适应高新技术的发展,唐口煤矿采用光纤/漏泄通信系统,即漏泄通信系统与光纤通信系统的无缝衔接,能够拓展漏泄通信系统使用环境,有效解决煤矿井下高效、稳定的通信。该通信系统经矿井实际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魏子木 《煤炭技术》2004,23(5):33-34
介绍了煤矿井下的通信现状,详细阐述了漏泄通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漏泄通信在南山矿一、二水平 的安装,突出了移动通信在井下应用的优越性,具有很好的推广和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扩频通信在煤矿井下通信和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明捷  张克  张威 《煤炭学报》2002,27(1):88-91
总结了我国煤矿通信,尤其是井下通信多年存在的问题,指出扩频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强,易于实现码分多址,能够做到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兼容等优点,特别适合煤太通信,因此引进扩频通信新技术,能够推动煤矿通信的发展,达到现代化的要求,论述了扩频通信技术在煤矿中实现移动通信的应用前景,指出可行的具体方案,在主巷道使用漏泄电缆,而在其它巷道采用中频感应扩频通信,使全矿形成一个可靠灵活的新型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煤矿井下漏泄通信系统的形成、工作原理、系统设备配置、系统基本网络拓扑图及DTMF编码传输等。通过研究井下机车运输漏泄通信技术,提高了亭南煤业公司井下机车运输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介绍了协庄煤矿漏泄通讯系统的使用现状,针对使用中存在问题进行研究,采用单电缆多漏泄通信系统,实现共用语音传输模式,达到节能降耗安全可靠的目的。主要包括:漏泄通信系统的组网方法、漏泄通信天线共用器的研制和现场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现有矿井移动通信系统抗干扰和抗故障能力差,以及极易形成大量的信号场强盲区或死区等问题,基于电磁波理论研究了矿井无线通信盲区的成因机理,提出了一种双总线型网络结构和分布式天线+漏泄天线结构的矿井无盲区移动通信系统,给出了系统的工作原理。通过实验验证了系统结构的可靠性、漏泄天线的均匀覆盖能力和分布式天线的系统容量。结果表明,该系统抗故障和抗干扰能力强,网络覆盖范围广,能够消除矿井无线通信盲区,可承载目前矿井环境语音、视频和数据通信业务,能满足矿井生产调度、应急通信、抢险救灾和全矿井移动通信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王燕 《煤炭技术》2012,31(10):238-239
文章所探讨的移动通信系统是1种将Wi-Fi技术与井下开采相结合,利用光纤有线通信为主,无线通信为辅,利用设立分站的方式,实现井下无线局域覆盖的1种移动通信系统。希望能够对煤矿的安全调度生产及救灾救援工作起到一些微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钱彬  韩凌玲 《煤炭技术》2013,32(2):156-158
我国大部分煤矿生产企业中,通信都是以有线信息传输为主要的通信方式。这种通信手段对于移动的对象之间进行信息传输有很多弊端。通过对井下无线通信的特点分析,提出了矿井移动通信系统模块化建立的思路,最终保障了井下通信的畅通,提高了安全生产系数。  相似文献   

14.
张楠 《煤矿安全》2012,43(6):90-92
在煤矿井下移动目标定位系统中,设计可靠的、并发识别能力好的无线通信方案,可以有效减少定位系统的漏读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从而达到提高矿井移动目标定位系统性能。结合矿井定位系统性能的要求,围绕定位系统中标签漏读率展开研究,在分析矿井定位的无线通信技术及其对漏读率影响的基础上,设计了"时间片调度"算法以减小漏读率,随后根据数学建模和概率计算的方法计算出碰撞概率和漏读率。  相似文献   

15.
小灵通无线通信系统在煤矿井下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燕 《煤矿机械》2006,27(1):154-155
目前我国煤矿井下通讯基本上是有线装置,依靠电缆传输信息,一旦发生事故,通信马上中断。讨论了煤矿井下通信现状,提出了井下安装无线通信系统的可行性,并给出该系统的设计原则及组成。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在矿山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长波  韩洪杰 《煤炭技术》2012,31(6):172-173
研究对比了PHS技术、SCDMA技术和3G技术等移动通信技术优势劣势;分析了PHS、SCDMA、TD-SCDMA现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及其特点;设计了矿山PHS、矿山SCDMA、矿山TD-SCDMA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网络结构及其组成;比较了在煤矿安全生产中新兴起的PHS、SCDMA、TD-SCDMA,WLAN和WMAX等无线通信技术,并最终得出结论,3G技术在长远上更适合矿山多媒体移动通信。  相似文献   

17.
高顺先 《煤炭技术》2012,31(9):134-135
从煤矿井下无线监控及通信系统特点以及功能两方面对依托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煤矿井下监控与通信系统进行全面阐述,并介绍了此系统将会带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矿山现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动力线载波通信、漏泄无线通信和感应通信等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存在问题较多,没有在矿山普及。为了实现矿区地面与矿山井下之间的无线通信,研究了小灵通(PHS)、大灵通(SCDMA)和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G)等在矿山无线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分析了PHS,SCDMA,TD-SCDMA(为3G技术的标准之一)现代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及其特点,设计了矿山PHS、矿山SCDMA、矿山TD-SCDMA无线移动通信系统的典型网络结构及其组成。比较了近期可能在煤矿安全生产中采用的PHS,SCDMA,TD-SCDMA、WLAN(无线射频技术)和W IMAX(无线接入技术)等无线通信技术。从发展趋势看,3G技术更适合于矿山多媒体移动通信。  相似文献   

19.
矿井巷道时频编码协作MC-CDMA无线传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琳园  杨维 《煤炭学报》2014,39(6):1177-1183
相比于地面无线信道,矿井巷道无线信道多径衰落更加严重,严重影响了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高效综合地利用煤矿井下通信系统的空间、时间和频率等各种资源,可以使煤矿井下无线通信系统的无线覆盖性能、容量和速率等得到显著地提高。在煤矿井下无线传输信道与带状受限空间结构的条件下,提出了在上行链路中采用协作分集的多载波码分多址(MC-CDMA)无线传输方案。设计了方案的时频编码协作协议,推导了方案的信道容量公式,并对误比特率进行了蒙特卡洛仿真。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所提出的矿井巷道时频编码协作MC-CDMA无线传输方案和时频编码协作协议,通过信道状况较好与较差用户间的协作,显著提高了系统中信道状况较差用户的信道容量和误码率性能,从而增强了井下无线通信系统信道容量的鲁棒性和通信的可靠性,使井下无线通信系统的性能得到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