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鹿鸣钼矿生产勘探主要用于控制矿体端部、无矿夹核、工业矿、氧化矿、低品位及岩石之间的边界线,大体控制矿体形态及空间展布;其次是为了进一步探明采区矿体的变化形态,在原有勘探网度基础上进行加密,提高储量级别、准确控制111b级储量。生产勘探样品点参与样品点总体估值可提高样品点总体估值精度,为年、季、月采掘计划制定提供准确的地质依据。详细分析了该矿生产勘探以及生产勘探样品点参与样品点总体估值的过程,供类似矿山参考。  相似文献   

2.
Surpac Vision软件在某露天矿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志民  高艳磊  于正兴 《采矿技术》2009,9(1):113-114,123
运用Surpac建立了某钼矿的地质数据库,构建了矿体三维模型与块体模型,以距离幂次反比法完成了矿体的品位估值,运用估值结果计算出矿山的储量及平均品位,并与手工圈矿计算形成的勘探报告作了对比,结果显示估值可靠。在当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对矿山开采境界进行了优化并形成了露天境界坑。  相似文献   

3.
赵刚  黄明然  韩建  路兴 《中国矿山工程》2012,41(2):16-19,30
矿床赋存在高于庄组合锰白云岩与大红峪组陆源碎屑岩的接触破碎带中,断裂构造不仅是重要的容矿构造,而且是重要的导矿构造。通常情况下,矿体规模的大小决定于构造破碎带规模。矿体的形态主要呈透镜状、脉状、似层状以及不规则状等。通过对含矿岩系、构造及矿体的地质特征进行分析,确定了矿床成因,并指出了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4.
我国萤石资源储量丰富、用途广泛,是我国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前人对我国萤石矿的研究程度较多,主要从萤石矿的地质背景、矿床成因、成矿规律、找矿标志等方面进行研究。而关于贵州省六枝地区的萤石矿方面的研究较少,通过对区内的地层、构造、矿体特征、矿体质量等方面进行分析,推测区内萤石的找矿方向,为研究区及周边萤石矿找矿方向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上述分析,研究区萤石矿体主要产于断裂构造破碎带、层间滑脱构造带及碳酸盐岩与硅质岩接触部位,严格受到构造所控制。  相似文献   

5.
大水金矿床是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的新型矿床,通过对大水金矿床的构造控矿特征、围岩蚀变、矿石及矿体进行研究对比,发现断裂构造对导矿控矿具有重要作用,并为金矿床勘察开辟一条新的找矿方向,对进行金矿形成条件及构造控矿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结合矿床品位估值方案决策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基于邓氏关联度的矿床品位估值方案的决策分析方法及步骤,并用于对乌龙泉石灰石矿矿床品位估值方案的优化分析中。考虑矿床品位估值方法和块体单元尺寸、组合样长度、搜索距离和搜索策略等估值参数的变化对该矿矿床品位估值方案关联度的影响,以矿床品位估值方案关联度的变化率为准则,确定方案选择的关键因素是组合样长度和搜索策略。根据乌龙泉石灰石矿矿体赋存特征和配矿要求,最终确定方案X_(29)为最佳方案,该方案的属性分别为块体单元尺寸为10m、克里金法、组合样长度为3m、搜索距离为150m和各向异性的搜索策略。采用优化的参数对该矿品位估值的结果与品位化验数据吻合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上青矿6#矿组地质断裂构造控制矿体情况的分析,研究总结某工作区域逆向断层控矿特征及成矿规律,为矿体探查圈定、采掘回收提供地质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芮校龄 《采矿技术》2005,5(4):68-69
论述了锡铁山铅锌矿床地质构造的基本特征,分析了断裂构造、褶皱构造、节理等主要地质构造及本矿区的含矿岩系的构造地质特征,认为矿区断裂构造大多对矿体有错动作用,在探矿及圈定矿体时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对于构造复杂、形态变化大的矿体,地质体建模估值时椭球体的搜索方向一般予以简化处理,多采用矿体整体产状或者直接以水平方向定义搜索方向进行搜索样品。简化后的结果造成估值后金属品位的分布和矿体形态不符合矿体赋存的实际状态,也不利于下一步加密勘探和采矿工程的布置。为解决该问题,利用动态搜索椭球体技术,将矿体复杂的形态利用一定间距的离散点产状进行近似替代,点密度和控制精度可进行适当调整。通过利用点产状属性对椭球体的搜索方向进行动态控制,以达到较好的估值效果。本文以七宝山铅锌矿为例,介绍动态搜索技术的应用情况。该矿床褶皱十分发育,矿体受地层控制,呈现出扭曲形态。通过一般方法和动态搜索椭球体技术的比较,结果显示利用后者估值后矿体形态和品位分布更接近实际情况。该方法可在类似地质体的建模中推广,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青苔—封江口走滑构造带是桐柏山南麓一种重要的构造类型,与新城—黄陂断裂有着成生联系。走滑构造带内的次一级断裂构造对区内金(银)矿床(点)的分布起着控制作用。其中,叠加变形形成的"Z"字形的转折部位矿体聚集。含矿构造带内的矿体受双重剪切形成的派生断裂控制。含矿构造带之间、矿体聚集的"Z"字形构造之间以及含矿构造带内的矿体之间,都具有一定的等距性。  相似文献   

11.
拿若铜矿是较为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是多龙矿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上。该矿床成矿母岩为花岗闪长斑岩,矿体产于花岗闪长斑岩体及蚀变长石石英砂岩中,大部分铜矿体由蚀变长石石英砂岩组成。该铜矿床中含有大量隐爆角砾岩,角砾为蚀变长石石英砂岩和少量岩体。拿若矿床发生过大量岩浆热液作用,岩浆岩主要以岩株和岩脉的形式产出,具有有力的成矿条件。主要的控矿因素有地层、构造和岩浆岩,矿区内的找矿标志较为显著,例如岩石、化探和围岩蚀变等。  相似文献   

12.
西藏尼木岗讲铜钼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重要的矿床之一。为寻求找矿突破,加快岗讲矿区探矿工作步伐,基于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分析工作总结,从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等方面分析该矿床地质特征,结合成岩成矿时代,探讨矿床成矿机理,总结直接间接找矿标志。研究结果表明,岗讲矿床属于斑岩型矿床,矿体多数由斑岩体内接触带细脉-浸染型板状铜钼矿(化)体构成,二长花岗斑岩是最主要的赋矿岩石。在中新世印度-亚洲大陆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下,两期含矿热液沿岩体裂隙叠加贯入是成矿关键。  相似文献   

13.
黄光球 《矿冶》1996,5(2):1-9
应用神经网络理论提出了水平面上矿体自动圈定的新方法。在该方法中建立了由输入层、中间处理层、输出层和训练层构成的,且具有很强映射、联想、推广和概括能力的多层式前向神经网络模型。从待估点附近控制点数据中收集与待估点有关信息,利用已知控制点数据反复对神经网络进行训练,以使神经网络对水平面上矿岩分布特征充分了解。最后利用该神经网络以较小点距逐点对水平面上矿岩分布进行估计,完成矿体自动圈定。  相似文献   

14.
大别山北麓千鹅冲铜钼矿是斑岩型矿床,矿体、控矿构造、岩浆岩、赋矿地层以及周围地质体之间存在某种物理性能差异,具有明显的地球物理异常特征。对此,在对矿床地球物理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区域的地球物理找矿模型,以期为正在进行中的大别山地区多金属成矿带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某铜矿薄矿体主要采用浅孔留矿嗣后充填法开采,开采效率低下,贫化及损失指标难以控制。针对薄矿体开采存在的技术难题,运用中深孔对矿岩界限进行预裂爆破形成预裂缝,对矿体和围岩进行预分离。利用矿体内布置的中深孔爆破,改变矿体内岩石的稳固性,从而实现采场矿体的自然崩落落矿并与围岩进行有效的分离。研究表明:薄矿体中深孔预裂爆破开采技术通过矿岩界限预裂爆破分离矿体及围岩,矿体内炮孔爆破贯通对矿体稳固性改性后实现自然崩落落矿,能够控制采场回采边界,为采场的大规模开采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开采技术适用于急倾斜薄矿体的地下高效开采,可大幅提高开采效率,有效控制矿体开采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16.
桦树沟矿区II中矿体为薄矿体,且矿体极不规则,回采近路垂直与矿体走向,沿用目前的放矿模式(截止品位)矿石回收率偏低,达不到计划值 ,主要由于放矿模式与回采工艺不相匹配。为探求这部分矿体的放矿模式,根据放矿学原理及矿石回收难易程度,提出“组合放矿”模式,其中下盘残留区按照“出矿总量控制”出矿,要求回采率≥85%,中间部位按照“截止品位”出矿,要求掌子面围岩比例控制在40%以内,该出矿模式在镜铁山矿其他矿体应用比较成熟,上盘穿口区域按照“松动出矿”,“截止品位”交替出矿模式,“松动出矿”达到爆破补偿空间便可。为进一步论证以上出矿模式的合理性,进行了实验室放矿研究,试验综合回采率达到81.48%,贫化率为10.00%。通过4 a时间的实施,在桦树沟矿区II中矿体2 865~2 835 m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小铁山矿西部矿体的特点,提出了脉内采准方式。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快速采掘技术和脉内采准通风的研究。试验的成功实施是该矿巷道式采矿方法面对不同矿岩条件的灵活应用。解决了矿山的局部难题,取得了较好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凤凰山铜矿床主要有矽卡岩型和斑岩型2种矿体类型,它们的产出均受岩体接触带与断裂构造复合控制,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其成矿流体为岩浆水和地层水混合而成的中低温流体;分形研究结果显示,本区与矿体密切相关的角砾状矿石和角砾状大理岩属于水力致裂角砾岩,角砾状花岗闪长岩在形成过程中亦有物理作用的参与。因此,本区矿体的定位主要受控于岩浆侵位的热动力以及由此引起的构造应力场变化所产生的压力差,它们驱使成矿流体在岩体边部聚集,并使围岩破裂形成角砾岩,使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而沉积成矿。  相似文献   

19.
红旗岭矿区1号岩体是矿区最早发现的含矿岩体,它由1上和1下岩体及两个很小的盲岩体组成。1下岩体也是一个盲岩体,经多期勘探,仅发现其边部低品位矿体,向深部施工了5个超过900m的钻孔,寻找底部矿体,其中有2个钻孔在约900m的深度见到了矿化体,当时认为是一条小的矿体。2017年在对1号岩体利用3DMine软件建模时,发现两个小盲岩体疑似1上岩体的岩浆通道,基于这一思想,对1下岩体施工的钻孔、岩体、岩相和矿体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的剖析,认为1下岩体应该是1上岩体的次级岩浆房,在1下岩体内部也应该存在类似于1上岩体的底部矿体和翼部矿体,1下岩体应该有进一步找矿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三维模拟技术的矿岩可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一种新的数据结构和方法重现三维工程岩体模型和块段模型,采用空间数据插值方法对三维地质块段模型中的各评价参数进行有效估值,最后应用可崩性评价方法对矿岩的可崩性进行评价.针对通过不同岩性区域实体模型和块段模型的建立及不同指标的插值,建立了金川Ⅲ矿区矿岩可崩性评价的三维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应用此种方法对金川Ⅲ矿区矿岩可崩性分级表明,矿岩可崩性属于中等偏上,与生产实际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