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距煤层群开采工作面间易相互作用,下部采场围岩力学环境复杂,巷道布置要求高,合理布置回采巷道是下部煤层高效开采的关键。为解决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布置难题,综合采用现场实测、数值计算、理论分析等手段,对下部煤层回采巷道松动圈范围、巷道布置影响因素、巷道布置参数等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距煤层群下部回采巷道布置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上部采场残余煤柱承载、上部采空区水及同煤层采动作用;残余煤柱承载形态呈现为马鞍状,煤柱承载会向底板岩层转移,并于煤柱附近底板岩层中发生应力集中,应力强度与距煤柱距离呈负相关性;下部煤层同煤层临近采场采动促使拟布置巷道围岩承压整体呈现出"升高-降低-升高-降低"的分布特征,且上下采场采动作用易叠加;近距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布置的关键是兼顾上、下煤层采动影响,合理设计工作面间煤柱宽度。  相似文献   

2.
西铭矿南六采区8~#、9~#煤层距离近,9~#煤层开采时易受上部8~#煤层开采的影响,增加了巷道布置以及支护难度。采用理论分析、计算以及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下部煤层回采巷道布置的因素有上部煤层的保护煤柱以及上部煤层开采后底板的破坏情况。为避开上部8~#煤层残留煤柱的影响,由理论计算可得8~#与9~#煤层回采巷道的内错距离不小于8 m;通过数值模拟可得当内错距离大于10 m时,残留煤柱对下部煤层的影响最小。现场观测围岩变形验证了研究结果的正确。  相似文献   

3.
近距煤层下分层回采巷道支护与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距煤层上层煤开采时,下部煤层工作面顶板受到上部煤层采动而产生变形甚至破坏,造成下部煤层开采过程中其顶板管理、巷道布置和支护、回采工艺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特殊性。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对平朔二矿下组煤层B1103首采面回采巷道进行了支护设计,通过现场监测分析验证了巷道支护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近距离煤层上部煤层开采所形成的应力集中,影响下部煤层布置回采巷道。该文运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煤柱内应力分布及传递规律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得出煤柱的宽度对下方底板应力传递及分布规律的影响,对近距离煤层回采巷道布置方式与支护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浅析近距离煤层采动后底板应力分布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距离煤层上部煤层开采所形成的应力集中会在底板中传递,对下部煤层回采巷道的布置造成一定影响。本文通过对煤柱内集中应力的分布状况及其在底板岩层中的传递规律进行理论计算,得到了不同宽度的煤柱下方底板应力传递及分布规律,对近距离下部煤层回采巷道位置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西曲矿煤层群遗留煤柱回采巷道布置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手段分别研究了上部煤层开采后对底板的最大破坏深度、遗留煤柱在中部煤层影响区域;下部煤层开采垮落煤柱影响区域,下沉变形裂隙区域;最后通过UDEC数值模拟分别研究了外错、重叠、内错6个巷道布置方案的围岩变形情况,最终通过多因素分析确定西曲矿14308工作面巷道内错11 m布置。  相似文献   

7.
极近距离煤层因两煤层的层间距离小,开采时相互间有明显影响。下部煤层开采顶板的完整性受到上部煤层开采的损伤和破坏,且因受上部煤层残留的区段煤柱在底板形成应力集中的影响,使得下部煤层回采巷道的支护成为生产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8.
某矿的具体地质条件表明近距离倾斜煤层下部回采巷道采用重叠式布置时,矿压显现剧烈。现场监测表明其松动圈大小约为3 m,两帮及顶底板相对移近量均超过50 cm,巷道维护困难。采用数值模拟表明上部煤层回采时所留煤柱对下部两侧倾斜煤层的影响范围是不一致的,上区段煤层的运输顺槽应至少内错2 m,下区段煤层的回风顺槽应至少内错8 m才能避开上部煤柱集中应力的影响,理论计算结果与之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针对平煤八矿深处下部煤层工作面开采导致的上部煤层邻近采区工作面回风巷道掘进困难、变形严重等现象,通过监测回风巷道表面的变形情况,总结出下部煤层开采对上部煤层邻近采区巷道的动态影响规律:己16,17-22020工作面的回采活动对回风巷道的影响范围约200 m,变形最为严重的区域在工作面前方20m和后方20 m范围内,从而确定顶、底板和两帮位移的平均速度,为巷道的合理布置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上行还是下行开采煤层群,为确保其上部采准巷道生产的安全使用,对此类巷道位置的选择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下部煤层的回采,在任何情况下都会对上部新布置的和已有的巷道的稳固性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布置巷道位置的不同,回采对巷道的影响也将不同。在一般情况下,在采动岩层中回采工作的影响区域具有如图所示的形式,图中数码Ⅰ为压力升高区,这种压力从煤壁向未采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