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康家湾矿床八中段以上矿体勘探情况的总结、类比及借鉴其经验,对九中段以下体的勘探方法从探采结合、以钻代坑、勘探类型与网度几方面进行了搪塞。  相似文献   

2.
地下矿山中段高度的确定是一个影响矿山全局的关键问题。尹格庄金矿在矿山勘探程序较低的情况上,以小规模,低中段开始建设,并随着生产的发展,在提高生产能力的同时,大幅提高中段高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3.
缓倾斜薄矿体探矿的生产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庆浩  周俊 《现代矿业》2010,26(5):87-88
根据老鸦岭缓倾斜薄矿体的地质特征、采矿方式,采用钻探先行、探采结合的勘探手段来控制矿体的赋存形态,并阐述了对辅助中段实行探采结合的工作方法的实质;边探边采所取得的地质和经济效果。  相似文献   

4.
选取鸡冠咀铜金矿床具有代表性Ⅲ号矿体的10个中段,将地质勘探资料与生产后的资料所确定的矿体形态、矿体资源储量、开采技术条件等参数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比结果分析地质勘探期间对勘探类型划分及勘探方法手段、勘探工程间距选择的合理性,明确原地质勘探对矿体形态、规模认识和控制程度,计算资源量估算的误差率,为今后该矿床深部及类似矿床的勘查及开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周么明 《采矿技术》2003,3(3):53-53,69
对鸡茏山I号复杂矿体勘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多中段复合图、辅助剖面以及剖面加密3个解决方案,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对于常规地质工作方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白象山铁矿的水文地质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了白象山铁矿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依据相关规范、规程重新定义白象山铁矿属"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矿床".并且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水文地质问题:"富水带Fe-I2"存在水文地质勘探程度不足,矿床内有两个含水层的富水性级别存在"实高""低判"、主井至25勘探线约600m的间距内存在没有水文地质钻孔控制的"空白区",3个中段开拓巷道要穿过的断层共13处之多,但均无勘探钻孔控制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田广平—漳平赤水含煤区位于福建省中部含煤条带中段,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通过对该区含煤地层的岩性、层理、结核、古生物、含煤特征的分析,结合后期滑覆构造决定了煤系赋存条件、分布范围和变形特征,为寻找新的煤炭资源与勘探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了白象山铁矿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依据相关规范、规程重新定义白象山铁矿属“水文地质条件极复杂矿床”。并且提出了有待进一步解决的水文地质问题:“富水带Fe-I2”存在水文地质勘探程度不足,矿床内有两个含水层的富水性级别存在“实高”“低判”、主井至25勘探线约600m的间距内存在没有水文地质钻孔控制的“空白区,”3个中段开拓巷道要穿过的断层共13处之多,但均无勘探钻孔控制等问题,并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南京石膏矿矿山现行生产系统,是建矿时期“三边”(边勘探、边设计、边施工)的产物,其开拓系统不能适应生产发展之需。本文从矿山目前实际情况出发,并结合进一步生产发展之需,对下中段开拓延深方案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大厂锌铜矿地质特征及探矿工程设计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厂锌铜矿是近年来铜坑矿危机矿山找矿项目取得的新成果.对矿体地质特征进行详细研究后,在首采区探矿设计时,选择一个主要中段布置坑探工程,在勘探线巷道上布置坑内上下钻孔,这种设计可以控制矿体的空间形态,又大大减少了掘进量,相应地减少了土地的占用,降低了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经过两年来的勘探验证,这种设计思路在今后深部探矿中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铜矿峪810中段5号矿体、690中段5号、4号矿体探矿网度的研究,探讨确定既经济合理、符合地质规律,又能满足采矿设计、放矿管理要求的最佳探矿网度,从而达到节省探矿费用、缩短探矿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为正确研判我国探矿权市场化配置现状,本文对我国探矿权出让制度建设和各地实践情况进行了梳理总结,对2003~2013年我国探矿权出让数量、招拍挂及申请在先出让比例、财政项目占比等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探矿权市场化配置程度总体上逐步提高但近年来开始降低,且财政项目占比近年来大幅增长。结论是我国探矿权市场化配置水平总体上不断提高但总体偏低,且近年来财政资金挤压社会勘查投入的现象较明显。对此笔者从强化市场在探矿权出让中的决定性作用,及进一步规范财政勘查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章介绍了在“九五”国家攻关项目“铜录山复杂条件下露与地下联合开采技术研究”中,应用“工程岩林体分极标准”(GB50128-94),对-245米中段Ⅲ号矿体的工程岩体进行稳定性分类的方法和成果,并针对不同类型的荛岩体提出了相应的支护方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煤炭资源可持续性供给水平综合评价探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煤炭资源依旧是我国当前的主要能源,实现其可持续性供给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构建了包括煤炭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增长率、总量控制规划目标完成率、"三率"等八个维度相应的指标体系,在获取研究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熵值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并获得权重,通过指标加权评价法对煤炭资源可持续性供给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在煤炭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和进口量起主要作用的基础上,研究区间范围内可持续性供给水平呈现出在曲折中下降的态势。结合当前煤炭供需状况、煤炭经济发展国情,研究主要从影响可持续性供给的煤炭勘查新增查明资源储量、进口、"三率"和需求等四个方面提出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5.
2012年以来全球金属矿产开采量增速明显趋缓,但仍然明显高于上世纪90年代,金属矿产消费由快速增长阶段转向稳定增长阶段。金属矿产消费增速决定了金属价格大的变化格局,2012年以来金属价格在经历大幅下滑和回升之后,目前在中位~中高位震荡。1990~2017年全球金属矿产勘查投入经历了低位波动、快速上升、持续下滑-回升的变化。随着勘查难度增大、深度增加、平均品位降低,全球重大发现和新增储量总体上在减少,金属矿产勘查找矿成效有降低的趋势。综合消费与价格变化趋势,支撑全球金属矿产勘查持续上升的动能明显不足,预计勘查投入将在一个中位平台上波动。近年来中国金属矿产勘查投入偏离全球“回升”走势,对全球贡献有所下降。既与中国矿产消费增速趋缓有关,也与近年出台的环境保护与矿产资源管理政策、财政投入下降等有关。与中国矿产消费占全球比例相比,勘查投入占全球比例明显偏低。随着全球金属矿产勘查回暖和金属价格在中位~中高位震荡,预计未来几年中国金属矿产勘查投入将触底回升,最终稳定在一个中位平台上。与全球趋势类似,中国金属矿产勘查找矿成效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罗园勘查区为例,分析了复杂地质条件区煤层赋存特征与构造特征、勘查方法及勘查模式,强调了区域构造格局和控煤构造样式研究在复杂地质条件区勘查中应用的重要性,并对勘查技术的选择、勘查工程的布置方式、开采地质条件的获取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系统总结。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罗园勘查区复杂地质条件区煤炭资源勘查模式,即充分利用已有资料,加强区域构造格局和控煤构造样式研究和开采地质条件的勘查和研究,采用普钻与定向钻相结合的钻探技术,辅助其他多种勘查手段的勘查模式,实现煤炭勘查开发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杨少坤 《陕西煤炭》2020,39(1):217-219
地质勘探行业单位多、分布多、勘探现场分布广,给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各级党组织是地质勘探行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领导者。地质勘探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强化行业各部门、各单位、各勘探现场的中层工作人员思想政治工作,高效开展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并注重高精尖人才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新课题,切实做好地质勘探行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我国煤炭勘查投入2006~2012年持续上涨,2013年开始快速下行,截至2015年底,勘查投入不足2012年峰值的1/3。本文分析了2006~2015年我国煤炭勘查投入变化背后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煤炭勘查形势研判奠定基础。以亚当·斯密《国富论》中关于超额利润的论述为基础,引入了"超额收益率"概念,用于衡量矿产勘查业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分析了煤炭价格、煤炭工业超额收益率、勘查资金结构以及矿业权政策与煤炭勘查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煤炭价格峰值领先矿产勘查投入峰值约4年时间;煤炭工业超额收益率直接影响煤炭勘查业投入预期;勘查资金结构和矿业权政策也是影响煤炭勘查投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徐建兵 《煤矿安全》2012,43(8):164-166
以华北矿区某薄煤层开采矿井为例,介绍了薄煤层大功率综采工艺的探索实践过程,并对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方案。对其他类似条件矿井创新开采工艺,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客观、科学评价地勘单位,尤其是公益一类地勘单位的发展能力,既是政府制定地勘行业宏观政策的重要依据,也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重要保障。本文在对公益一类地勘单位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公益一类地勘单位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从公益性地勘单位综合发展能力各方面选取6个一级指标及23个二级指标,以XX省三个单位为样本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结果与现实较相符,能够较客观地反映公益一类地勘单位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