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滩海地区大斜度充填防砂井易砂堵,后期打捞困难以及注蒸汽热采井挡砂难度大等问题,经过室内研究,改进了大斜度稠油热采井高压充填防砂技术及其配套装置,同时推广了水平井绕丝滤砂管防砂及冲洗技术.在现场应用后,减小了后期处理的难度,并且取得了很好的防砂效果.  相似文献   

2.
孙家祥 《西部探矿工程》2005,17(11):262-264
在防砂井产能预测的基础上,对所有技术上可行的防砂方法进行经济效果评价和经济指标对比,综合优选出技术上合理、经济上可行的最佳防砂方法。通过对胜利油田GD27—3井现场实验和算例分析,建立的经济对比模型是合理的,对现场实际作业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砾石充填实际作业中的已知的工艺进行机理研究和分析,利用一维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对井筒附近的压降进行了模拟,验证了射孔孔眼内的压降是井筒附近压降的主要部分;同时模拟了射孔孔眼中砾石填充层被地层砂侵入、破坏,形成砂-砾混合带的过程进行了模拟,测量了不同地层砂粒度、不同砾石填充度下射孔孔眼内的压降、渗透率的变化数据,分析了地层砂侵入射孔孔眼内的砾石层后,造成砾石充填井产能降低的机理。  相似文献   

4.
泉241断块是典型的高孔中高渗强水敏疏松砂岩油藏,随着大规模的开发,油田出砂严重影响正常开采,通过对泉241断块地质情况的分析,结合目前的生产状态,分析了造成泉241断块出砂严重的几大主要因素,根据不同井别提出了出砂防治措施。研究得出:造成泉241断块出砂主要原因是地层埋藏浅、胶结物含量低、地层水敏性严重,同时不合理的生产参数加剧出砂;提出生产老井可采用高压砾石充填的防砂工艺技术,注水井根据井况合理使用分层注水防砂技术,先期防砂井应合理选择不同防砂方式及其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5,(10):17-20
依据煤层气排采实际,基于煤岩破坏出煤粉机理,建立了煤层气井产气通道较近井地带、近井和远井地带破坏出煤粉模型。分析得出较近井地带主要是降压程度大引起的压实破坏,而近井和远井地带主要是流体拖拽引起的拉伸破坏,由此给出了产气通道破坏出煤粉的临界排采参数。结合井筒压力分布模型,建立了煤层气单井多层合采的井底压力和产水量模型,分析了单井多层合采井底压力和排水量,优选多层合采时排采参数。  相似文献   

6.
在综合考虑井眼偏心距、储层各向异性、地层损害以及完井方式等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理论研究的方法,对目前水平井不同完井方式的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完井方式表皮系数的确定是水平井产能预测的前提。一般来讲,裸眼完井产能比最高,砾石充填完井方式其次,预充填筛管完井方式产能比最低。本研究对于水平井完井方式的优选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鄂西页岩气勘查区域地层层序、地质参数,揭示地层含油气性特征,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湖北省建始县部署了一口大口径页岩气地质调查井——鄂建地4井,完钻井深2026 m。针对卵砾石层、承压水层、致斜地层等复杂地层难钻进和坍塌掉块等井下复杂频现难题,通过钻头优选、钻具组合优化、多类型钻井液体系配制等措施,形成了卵砾石层优快钻进和防斜复合钻进技术;针对涌漏并存,从通井、下套管、固井施工工艺等方面细化技术措施,实现了“穿鞋戴帽”固井,为后续油气开发、井筒完整性等创造了有利条件。该井形成的系列技术方法可为鄂西地区未来油气钻井施工提供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8.
砾石充填完井作为现在油气井的主要完井方式,其对油气井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针对砾石充填完井的表皮系数模型建立了水平气井砾石充填完井的产能预测数学模型,并对影响其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通过实例计算,证实这些数学模型及计算方法是可行的,对于水平井砾石充填完井的产能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树脂防砂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油田砂岩地层出砂问题,通过室内实验开发研究了一种新型树脂防砂荆,并对其进行了定性评价实验和室内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该防砂荆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固结砂抗压强度高、对地层的渗透率影响小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
在第四系粉细砂地层中施工水文水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出砂多问题。水井出砂将缩短其使用寿命,加剧抽水设备的磨损,出砂严重时致使水井报废。我们在近20年的生产实践中,通过观察、分析,不断改进成井工艺,在挡砂滤水方面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果。1 地层施工区在喀什葛尔河、叶尔羌河、阿克苏河等河流的中下游流域,属冲积平原。粉细砂地层多,即使是砾石地层中也充填了大量细砂。含水层为明显的冲积层,呈条带状分布,具水平层理,颗粒较细,成井地层砂粒径0.1~0.5mm,有些粉细砂粒径0.005~0.05mm。2 成井工艺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我国第一轮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试采地质模型,利用Tough+Hydrate对近井储层改造后的水合物藏进行降压开采模拟研究。探究了多孔骨架渗流通道对气/水输送、压降传播、水合物分解等的影响机制,评估了近井储层改造在不同开采层位和整个开采过程中对产能提高的贡献大小。模拟结果表明:多孔骨架渗流通道内气/水流速高,可以起到导流、防砂的作用;近井储层改造可促进压降传播,加快水合物分解,但骨架通道的增产作用随开采时间增加逐渐减弱;近井储层改造在不同开采层位起到的增产效果不同,三相层中的增产效果最明显,但由于模拟改造范围较小、形成的多孔骨架渗流通道渗透性较低,增产效果不明显,多孔骨架渗流通道高度为50 cm时,2年产气量仅提高11.7%。  相似文献   

12.
单向阀式流入控制装置设计新颖,可完全代替冲管,克服传统防砂筛管+流入控制装置+冲管组合的不足。单向阀可以直接安装在现有的筛管中代替常规流入控制装置的喷嘴,而不需要对筛管进行任何加工,具有足够的冲洗能力。与下入冲管相比,单向阀式流入控制装置可极大缩短钻机运行时间,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介绍了单向阀式流入控制装置的设计、技术原理和性能测试,分析了其现场应用情况,并针对其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建议将其引入到砾石充填防砂完井作业中;建议将单向阀式流入控制装置的承压极限提高至34.5MPa以上,并开发一种永久式单向阀式流入控制装置,以防止储层之间横流污染。  相似文献   

13.
机械防砂技术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机械防砂技术的新工艺、新方法,并展望了机械防砂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利用油井防砂前后的IPR曲线的对油井进行了产能预测,提出了合理的生产压差以及合理的提液量,以一口单井为例进行了计算,并以八口井进行了拟合。拟合结果表明,提出的单井合理提液量的计算方法与实际提液量是基本吻合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针对该类井探索试验了井眼重入技术,通过分析易垮塌部位,运用四维向量监测手段与数值模拟技术进行垮塌点识别,采取主井眼重钻与分支侧钻两种改造方式,重建稳定渗流通道,恢复单井产能。试验后单井产量大幅上升,恢复了单井产气能力,实现了效益开发。因此,该技术可有效解除堵塞,重建气水渗流通道,并为今后裸眼多分支水平井的改造提供了技术方向。  相似文献   

16.
出砂管理可以认为是定义和扩大实际许可出砂量安全极限的综合协调技术。采用该方法,避免或推迟了先前过于保守的防砂方法所需要的费用支出,同时,由于不断的井眼净化,也提高了油井产能。它是一个作业概念,并不一定按常规方法应用传统的防砂工艺,而是通过控制油气井压力、液流速度和地层砂流入来管理生产。通过对国内外出砂管理技术研究成果和现场实例的总结分析,介绍了这项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外置式复合射孔技术是将射孔工艺与高压气体压裂相结合的一种增产技术,利用产生大量的高温高压燃烧气体,以脉冲方式通过炮眼进入地层,使近井带形成多条不受地应力影响的径向裂缝,沟通地层天然裂缝。现场应用表明,在低渗油藏中采用外置式复合射孔技术,增产效果显著,有效提高了井筒与地层之间的渗流能力,成为海上低渗油田一种有效的增产措施。  相似文献   

18.
几种防斜技术在宣页1井的试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宣页1井是一口评价页岩气资源潜力的探井,设计垂深2570 m,该井主要钻遇中古生界地层,岩性致密,可钻性极值达8~10级,地层倾角45°左右。在分析塔式钻具、偏心钻具、复合钻进、垂直钻井等防斜技术防斜机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各种防斜技术在该井试验应用试验情况,并针对各种防斜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煤层气井在排采过程中煤粉等固体颗粒进入井筒后容易造成卡泵、砂埋管柱等问题。煤层气井产气后气体也会对排采设备有影响,导致排采效率下降、气锁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减少固体颗粒对排采设备的影响,研制了沉砂防气泵,该泵具有防煤粉与防气体影响的双重作用,可以防止停抽时煤粉卡泵现象的发生,同时还可以通过环形阀进行气液置换,减少气体的影响,提高排采效率。经过现场实际应用结果表明,使用该泵能够有效的降低煤粉及气体影响,减少检泵作业和捞砂工作量,提高排采效率,降低综合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20.
李红 《西部探矿工程》2013,25(5):43-44,48
辽河油田曙3区地层主要为泥质砂岩,胶结疏松,成岩作用差,砂粒度小,泥质含量高,直接采取防砂措施效果不佳。采取了强排-深防的技术路线,即:在油井射控完井后,采用反循环水力喷射泵技术实施短期强制排砂,然后再进行地层深部防砂。介绍与分析了对反循环水力喷射泵技术及其在曙3区的排砂试验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