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机器视觉主要研究用计算机模拟人的视觉功能,从客观事物的图像或图像序列中提取信息,进行处理并加以理解,最终对客观世界的三维景物和物体进行形态和运动识别。视觉信息的获取主要有单视觉方式和多视觉方式两种。单视觉方式结构简单,避免了视觉数据融合,易于实现实时监测等优点。本文介绍了轮式移动机器人单目视觉系统构成以及运动目标识别与跟踪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视成像探测技术,是一种较为形象直观的成像探测技术。主要是通过探头在钻孔中任意位置获得的图像信息,传输到计算机上,直接观测钻孔中的裂隙发育情况和破坏深度,实现两带观测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3.
袁娜  宋伟刚  姜涛 《煤矿机械》2007,28(12):58-60
散状物料实时称重系统依据计算机视觉理论,对摄像机模型进行标定,获得摄像机内外参数,利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得目标图像的边缘,根据获得的边缘数据和特征点的匹配推算出目标物体点距离参考面的深度;由深度数据求得所测物料的重量。通过采用照相图片处理实验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宋莹莹  王宏民 《煤矿机械》2012,33(11):45-47
主要研究面向人形机器人行走和爬行的立体视觉问题。障碍检测和物体识别广泛采用图像处理和物体识别技术,数据拟合技术也应用于人形机器人的路径规划。通过实时合成高精度的物体特征检测方法能够提供精准的视觉反馈。提出了基于这些方法和机器人导航系统的立体视觉系统,并且利用人形机器人进行了仿真实验。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CT)是通过对物体进行不同角度的射线投影测量而获取被测物体内部断层图像信息的成像技术。常用的二维CT成像尽管能够逐层地重建出检测物体的二维切片图像信息,最终恢复出物体的三维图像信息。但是,这种扫描方式存在非常突出的弊端:扫描时间长、切片内和切片问精度不一致、切片不连续和扫描成本高等。CBVCT(Cone Bearn Volume CT)正是当今国际上解决上述问题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高新技术。与二维CT相比,CBVCT具有一次扫描就可完成数百个断层重建的能力,并能获得各向同性、高精度的空间分辨率。CBVCT系统采用锥形射线束、面阵探测器的结构。  相似文献   

6.
电视成像探测技术,是一种较为形象直观的成像探测技术.主要是通过探头在钻孔中任意位置获得的图像信息,传输到计算机上,直接观测钻孔中的裂隙发育情况和破坏深度,实现两带观测的精确定位.  相似文献   

7.
传统矿山视频监控存在视频数据量大、视频图像之间关联性差、缺乏与三维空间位置信息的直接联动等问题,监管人员在面对多个碎片化的监控视频图像时难以有效复现场景及位置,这使得突发事件发生时不能及时解决相关问题,严重影响了应急救援工作及时有效开展。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维视频融合的矿山视频监控方法,利用三维视频融合技术,将实时监控视频作为纹理构建几何体,通过特征点选择、匹配与矿山三维模型进行融合,在此基础上为了使三维视频纹理融合效果更好,采用拉普拉斯网格形变算法对视频几何体纹理的畸变进行校正。试验结果表明:三维视频融合具有较强的视觉观感效果,视频与视频之间相互关联,整合了碎片化的视频;视频与三维模型融合,解决了三维空间数据与视频不联动的问题,弥补了传统视频监管技术的不足,丰富了矿山监测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8.
人类接受的信息中约有百分之八十来自视觉,而“听”和“说”是人类最方便的信息交流方式。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进行信息交流不可缺少的工具。然而目前的计算机则主要是通过键盘和显示器以字符形式与使用者交流信息,这种呆板的操作方式使计算机作为信息交流媒体无法达到最有效的利用。要完善地解决人与计算机之间信息交流问题,最好使计  相似文献   

9.
将采矿工程中的三线信息准确地、直观地表示出来,对杯矿井的生产调度、系统监控、安全管理、灾害处理、技术交流以及工人培训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提出采用体现图来描述矿井三维信息,不仅可使矿井中的三维信息以真三维的形式跃只图纸上,给人以直观的、清晰的空间关系,而且在计算机上可以建立出一个动态的矿井真三维系统。l作视投初与体视图以人的两眼瞳为视点,对同一物体在画面上所构成的一对左右透视投影,称为体视投影。这一对透视投影图对称为体现投影图(简称体现图)。若两眼同时观察画面,且在右眼分别观察左、右投影图…  相似文献   

10.
观测采用电视成像探测技术。通过在靠近采空区的位置(包括利用原有巷道或新掘探巷)向采空区打若干垂直或近垂直钻孔,通过探头在钻孔中移动,获得任意位置的图像信息,传输到计算机上。  相似文献   

11.
纳米材料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纳米材料是8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功能材料。这一新材料及其科学技术涉及到几乎全部现有的科学和技术领域,因而引起世界各国科学界的极大关注。美国材料科学学会将其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材料”。目前世界各国都竞相将纳米技术列为面向21世纪的战略性基础研究的优先发展项目。本文着重介绍了纳米材料的主要性能,归纳了制备纳米材料的主要几种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并阐述了纳米材料的应用领域及研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粉体材料的定义和分类方法。论述了粉体工程学的研究内容、范围及学科建设背景和趋势。并阐述了粉体工程学的建设对非金属矿深加工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全面分析目前国内外建筑物改造加固市场情况的基础上,对各类型建筑物加固的新型材料、新技术进行了综述,对这一充满发展机遇而且有广阔发展前景的新型行业,认为需加大科研、生产及工程的开发、投入力度,使其尽早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利 《资源与产业》2013,15(3):132-138
地区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和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落脚点和切入口,而一个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人口、经济、社会、科技和资源环境的全面发展。因此,本文从这五个方面出发,构建一套地区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HP和PCA主客观相结合的指标赋权方法对新疆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找出新疆2001—2010年间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矿物材料及矿物材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矿物材料和矿物材料学的定义,论述了矿物材料的分类方法和矿物材料学的研究任务,并简述了我国非金属矿物材料学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6.
节约资源以谋求可持续发展,降低能消耗率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对研究污染物排放大户的铅锌冶炼企业走生态化低碳发展之路有着特别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研究背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先构建铅锌冶炼企业生态化低碳发展理论模型后,再通过对株洲冶炼集团的实证分析,进一步分析了铅锌冶炼企业存在的共性问题,最后提出了科学地设计、按设计进行改造、加强企业管理、依靠科技创新实现铅锌冶炼企业生态化低碳发展模式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完善循环经济的理论基础和产业结构是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迫切需要。本文从8个方面对此进行了论述: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的哲学基础:崇拜-征服-协调的哲学理论;循环经济的地球物质循环基础:非平衡热力学理论;循环经济资源评价体系的更新:自然资源价值论对循环经济形成内在机制的影响;循环经济对于经济发展目标的诠释:从生命演化规律到人类文明的转型;循环经济的宏观、微观、中观科技支撑体系:地球系统科学、资源综合应用技术及环境影响评价;当前循环经济产业环节的缺失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循环经济产业组织结构重建的迫切要求:建立以生产为目标的第零产业和以分解为目标的第四产业。  相似文献   

18.
类金刚石膜(DLC)的应用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类金刚石膜是一类性质类似于金刚石的具有多项优质性能的新型膜材料,它的面世是人类膜材料科学的一大进步。由于类金刚石膜的高耐磨性、低摩擦系数、热稳定性、红外透光性、高电阻、低介电常数及生物相容性,适合于多个领域的应用,同时类金刚石膜的制备方法简单,使其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在概述了类金刚石膜的发现、结构和制备方法后,着重描述了多层类金刚石膜在机械、光学、医疗、电子、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最后指出它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旅游地学是运用地质学、地理学、旅游学、规划学、美学等知识,为地质旅游资源的调查、评价、规划、开发与保护工作服务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旅游地学作为一个专门学科在中国已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历史,旅游地学的发展促进了地质遗迹的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中国地质公园的建立。旅游地学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其学科专业建设的同步乃至先行发展。对旅游地学发展意义,以及其学科专业建设对地学与旅游学发展的意义进行了探讨。在国内外旅游地学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从课程开设、教材内容与旅游地学教育层次等方面对目前我国旅游地学学科专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旅游地学及其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几点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探索一条适合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路径。研究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特征和必要性,并以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路径重构的掣肘因素作为切入点,从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社会区域结构转型、资源配置转型以及生态转型等多个角度探索了经济转型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路径,并提出了能够实现转型升级和路径重构的相应对策,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