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通过小型试验探索,确定以大冶铁矿选矿车间现场流程为基础,在原生矿混合浮选作业用混合捕收剂SLS—1代替乙基黄药,试验获得理想的指标。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在混合精矿铜品位相近的情况下,铜回收率可提高2.12%,金回收率提高7.11%,银回收率提高9.21%,并对后续铜硫分离浮选作业不会产生不利影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较为可观。  相似文献   

2.
永平铜矿Ⅶ矿带高氧化率混合矿的浮选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永平铜矿Ⅶ矿带高氧化率混合矿约占露采总矿量的10%,是影响选矿指标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其开展工艺特征的研究和可选性试验、配矿浮选试验,再结合分析现场操作实践,从而概括出入选矿石中配有Ⅶ矿带高氧化率混合矿的浮选操作要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大冶铁矿选矿车间现场生产流程的基础上,结合原矿性质,介绍了原生矿和混合矿采用新型捕收剂SLS-1的工业试验结果,并对混合精矿分离浮选实验试验情况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对某难选氧化锑矿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试样为氧化锑矿物占60.31%,硫化锑矿占39.69%的混合锑矿,氧化率较高。通过开展活化剂、抑制剂和捕收剂种类和用量试验,获得了最佳的工艺参数,用混合浮选工艺可实现氧化锑矿和硫化锑矿同时回收。结果表明:以改性水玻璃-302为抑制剂,丁基黄药和EF105为捕收剂,硝酸铅为活化剂,松醇油为起泡剂,在最佳用量条件下,采用一粗两扫二精的浮选流程,可获得锑品位为16.01%、锑回收率为72.86%的锑精矿。  相似文献   

5.
歪头山铁矿通过矿石性质分析和选矿流程试验,根据混合矿性质,确定了合理的选别指标,为选厂近期组织生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混合矿分级通用数学模型,用磁铁矿和石英的混合矿在螺旋分级机中进行了一系列分级试验。所研究的影响螺旋分级机性能的操作变量和设计变量包括:给矿流量、矿浆浓度、给料粒度组成、溢流堰高度、分级机安装倾角及转速。模型包括四个基本参数与操作变量和设计变量之间的关系式以及单一矿物分级行为和混合矿分级行为之间的关系式。模型不仅能清晰地揭示影响分级机性能的主要变量及其相对重要性,而且能精确地预测混合矿和各单一矿物的分级行为。  相似文献   

7.
鞠义武  刘克俊 《矿冶》1997,6(2):25-28
利用武山铜矿南矿带含铜矽卡岩类型矿石做磨矿介质,成功地实现了南、北矿带混合矿的自磨生产和混合矿浮选,全面优化了选厂的碎磨浮选工艺,缩短了生产流程,流程畅通、生产稳定,并大幅度提高了铜、硫生产指标  相似文献   

8.
利用协同效应最佳点配制新捕收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A、B两种捕收剂混合使用时产生协同效应最佳点的重量比配成MOS新捕收剂,并用它浮选天然萤石矿,浮选指标比常用药剂731高;用来浮选天然磷矿,进行了小型试验和工业试验,经济效益比常用药剂OPS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山西太原水泥厂后山石灰石矿缓坡台阶采用药室、深孔混合爆破法的一般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1995年在斯托比矿进行凿岩自动化试验所取得的成果,这项试验已充分证明,从地表遥控Tamrock DataSolo 100 Sixty凿岩台车钻凿上向孔可在节省劳力和降低维修费用方面取得很大效益。  相似文献   

11.
李俊萌 《金属矿山》2015,44(12):58-64
江西某铜钨复杂多金属矿石铜品位为0.11%、硫品位为1.16%、WO3含量为0.22%。矿石中白钨矿、黄铜矿均以中细粒嵌布为主,白钨矿在0.01~0.3 mm粒级占79.55%,黄铜矿在0.01~0.3 mm粒级占81.83%。为给该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在矿石性质分析基础上,采用铜硫混合浮选-分离浮选、混浮尾矿浮钨的工艺流程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原矿磨细至-0.074 mm占65%,以水玻璃为抑制剂、SN-9为捕收剂、BK201为起泡剂经2粗3精2扫铜硫混合浮选,混合浮选精矿以石灰为抑制剂、Z-200为捕收剂经1粗4精2扫铜硫分离浮选,混合浮选尾矿以碳酸钠为调整剂、水玻璃为抑制剂、W-1205为捕收剂经1粗3精3扫常温钨浮选,常温浮选精矿经1粗5精2扫加温(90 ℃)钨浮选,获得的铜精矿铜品位为24.13%、回收率为68.90%,硫精矿硫品位为36.15%、回收率为60.77%,钨精矿WO3品位为62.24%、回收率为73.68%,试验指标较好,可以作为该铜钨多金属矿开发利用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2.
低品位铜矿选矿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某低品位铜矿石的选别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浮选条件试验,确定采用一段粗磨(细度-74μm含量占51%)丢尾、闪速浮铜、铜硫混浮再磨分选流程,得到了含铜品位31.17%、铜回收率93.53%、伴生金回收率52.17%的铜精矿和含硫43.2%、回收率44.31%的硫精矿。结果表明,此选别工艺可有效处理该低品位铜矿石。  相似文献   

13.
某高铁铜矿选矿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涂玉国  汤优优  雷霆  张汉平 《矿冶》2011,20(3):42-46
针对某高铁铜矿考察了原矿性质,并根据原矿性质特点进行选矿试验研究,分别进行了优先浮选和混合浮选两种方案的试验,优先浮选试验得到铜精矿品位为22.21%,回收率为95.47%。混合浮选中考察了浮选和磁选两种铜硫分离方法,得到铜精矿品位分别为23.56%和22.87%,回收率分别为97.62%和97.34%。对试验的各个方案进行了比较说明,确定了混合浮选—铜硫磁选分离的最佳试验方案。  相似文献   

14.
西藏玉龙铜矿硫化矿选矿工艺流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吴熙群  李世伦  谢珉 《矿冶》2000,9(4):32-37
玉龙铜矿硫化矿氧化率较高 (13 2 6 % ) ,次生铜含量大 (73 4% ) ,黄铁矿含量高 ,高岭石和蒙脱石的含量也较多 (18 6 1% ) ,矿石性质复杂、难选。通过多种选矿工艺流程探讨 ,确定采用铜硫混合浮选 -混合精矿再磨后铜硫分离 -混选尾矿分级后矿砂浮选、矿泥酸浸工艺。在小型试验基础上 ,完成了扩大连选试验。连选试验所获铜精矿铜品位2 0 47%、铜回收率 73 6 6 % ,加上矿泥酸浸 ,总铜回收率为 78 49%。  相似文献   

15.
蒙古某铜钼矿选矿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蒙古某铜钼矿矿石进行选矿工艺试验研究.在条件试验的基础上,进行铜钼硫混合浮选和铜钼优先浮选工艺流程试验.通过流程方案对比,推荐采用铜钼优先浮选工艺流程.铜钼优先浮选工艺流程闭路试验获得铜品位24.32%、钼品位0.36%、含金8.65g/t、含银388 g/t,铜回收率96.77%、钼回收率81.04%、金回收率8...  相似文献   

16.
某低硫钼多金属矿伴生铋、钨矿物品位较低,为综合回收这部分资源,在深入分析原矿性质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确定了钼铋混浮-分离,混浮尾矿再选白钨的浮选流程。实验室小型闭路试验获得钼精矿钼品位52.42%,回收率95.11%;铋精矿铋品位15.16%,回收率53.06%;白钨精矿含WO330.5%,回收率36.60%的选别指标,研究结果为该矿山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某难选钼矿混合浮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某钼矿因矿石氧化率高、含矿泥多,碳酸盐脉石矿物含量高,造成选矿难度较大。选矿试验采用硫化钼和氧化钼混合浮选全浮选流程,粗精矿浓缩后在高碱度下加温精选,精选精矿酸处理除去碳酸盐及其它酸溶脉石矿物,得到合格的钼精矿,试验指标为原矿钼品位0.17%,钼精矿品位45.65%,钼回收率70.68%。  相似文献   

18.
曹玉川 《矿冶工程》2017,37(6):54-56
针对某硫化铜矿的特点, 在试样多元素分析和查明目的矿物成分的基础上, 进行了铜硫混浮和铜优先浮选两种工艺对比研究, 确定了最佳的工艺流程为铜优先浮选流程, 针对含铜0.82%的原矿, 最终可获得铜精矿铜品位24.54%、铜回收率91.95%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针对西藏某低品位铜矿石进行了浮选试验研究,采用铜硫混合浮选-混合精矿再磨-铜硫分离工艺流程,获得了铜精矿含铜23.39%、回收率82.17%,硫精矿含硫36.58%、回收率61.97%。  相似文献   

20.
福建某钨矿采用重选方法回收,所得重选毛砂采用混合浮选方法脱除伴生的硫化矿,产出合格钨精矿;而脱除出来的伴生硫化矿含Mo 2.20%、Cu 2.59%、Bi 1.22%、S 40.31%,有用组分多、性质复杂、药剂残留多,分离难度大。长期以来,该矿采用钼浮选-铜浮选-铋重选工艺回收其中的钼、铜和铋,金属互含高、品位和回收率低。为了充分利用该钨矿伴生硫化矿资源,进行了详细的选矿试验研究,最终采用钼浮选-铜浮选-铋浮选工艺流程,其中钼使用硫化钠抑制后加煤油选钼、铜采用石灰抑制后用TL-1捕收剂选铜、铋采用硫酸铝活化后用乙硫氮选铋,可大幅度提高钼、铜和铋的回收率,其闭路试验指标为:钼精矿含Mo 50.16%、回收率94.48%,铜精矿含Cu 20.49%、回收率90.08%,铋精矿含Bi 20.29%、回收率59.59%。该工艺可实现钨矿伴生硫化矿钼铜铋的高效分离,提高硫化矿资源综合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