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我国近现代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问题及趋势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资源型城市是在煤矿—矿区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我国早期形成的煤矿或矿区为我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能源,并且这些煤矿或矿区的建设为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由此陆续经历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萌芽、快速发展、预转型和转型时期,其间煤炭资源型城市不断更替,有些城市已不再属于此类范畴,有些地区形成新的煤炭资源型城市。目前我国的煤炭资源型城市有73个,占资源型城市的38.9%(不包括县和市辖区),主要分布于东北、中部和南部地区。在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煤炭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城市功能、矿城分离、生态环境等方面的问题日益成为城市转型的阻碍,因此对城市发展而言应以国家政策为指导,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质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化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春  李贤功  赵晶 《中国矿业》2006,15(11):20-23
煤炭资源型城市在我国工业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论文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阐述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形成原因和内涵;剖析了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基本特征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中国煤炭资源型城市研究思路和研究内容,是接续研究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化发展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海燕 《煤炭工程》2014,46(2):101-102
由于煤炭资源的长期开采,使煤炭资源型城市面临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严重威胁着煤炭资源型城市的生存与发展。文章以生态城市理论为指导,分析了煤炭资源型城市建设生态城市的必要性和措施。并以唐山市为例,分析其城市生态环境现状,针对性地提出建设生态城市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煤炭产业在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也给煤炭资源型城市的长远发展带来压力和挑战,使得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极其脆弱。该文分析了国内煤炭资源型城市所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战略思路,以期为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煤炭资源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煤炭城市的特性,从创新生物群落和创新环境群落两个方面构建了煤炭资源城市创新生态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模型测算了2015年—2019年山西省域内5座煤炭资源城市的创新生态健康度且进行了划分,之后运用M估计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不同类型的煤炭资源城市创新生态健康度对煤炭行业和煤炭装备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及煤炭企业的创新驱动效应。研究得出,5座煤炭资源城市分别为“创新多样型”、“创新专长型”和“创新追随型”,不同类型的煤炭资源城市对行业的协同集聚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煤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多样型”城市中所发挥的技术创新有正向显著性。建议,推动煤炭资源城市向“创新平衡型”城市变迁,缩小城市之间的差距;提升煤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稳固推进煤炭行业和煤炭装备制造业的协同集聚。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煤炭资源型城市正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区域煤炭产业结构升级,大力推进煤炭资源型城市转型,努力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在煤炭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把握好循环经济发展的本质,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实现对循环经济发展状态的系统分析和评价,对进一步规范和引导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从煤炭资源的利用现状谈起,阐述了循环经济的深刻涵义,重点分析发展循环经济的必要性,最后得到结论—发展循环经济是煤炭资源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文竹  张烨 《煤炭技术》2013,32(3):7-9
文章就我国煤炭资源型城市在线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做了分析,而后提出这些城市在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下的发展目标,并提出了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发展亟待转型,具体分析了转型目标和发展道路,最后以两个例子予以佐证。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及振兴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汝根 《中国矿业》2007,16(9):30-32
黑龙江省的鸡西、鹤岗、双鸭山、七台河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随着煤炭资源的枯竭,对煤炭资源具有很强依赖性的这四个资源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本文着重分析了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煤炭资源型工业基地的振兴策略。  相似文献   

9.
选择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是煤炭资源型城市实现成功转型的核心。以阜新和焦作这2个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它们选择和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实践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以及带给其他煤炭资源型城市的启示。要使煤炭资源型城市早日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同接续替代产业的选择和培育同步进行;把握好转型时机,及早谋划和开展新经济增长点的选择和培育工作;实施项目带动,依靠机制创新多渠道筹集资金。  相似文献   

10.
以投资环境评价为研究对象,着眼于转型期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实际情况,从区域投资环境对资源型城市的影响分析,以及转型期煤炭资源型城市投资环境评价分析这两个方面入手,围绕转型期煤炭资源型城市投资环境评价这一中心问题,展开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与阐述,并据此论证系统化投资环境评价作业,在为转型期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的过程中所占据的关键地位及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对金堆城百花岭选矿厂一段磨矿采用的分级设备—水力旋流器和螺旋分级机的分级指标和生产成本进行了比较 ,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建议。综合分析比较 ,结合选矿厂现实情况 ,一段磨矿分级采用螺旋分级机比采用水力旋流器更具优越性 ,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2.
侯茜李翠平  李仲学 《矿冶》2006,15(4):104-107
针对矿山企业库存管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采用库存ABC分类法将物料进行分类,从而分清物料的主次关系。对不同物料采用定量、定期储备等方法,实行ABC物料管理法。并结合矿山企业供应市场复杂度和物料价值将库存ABC方法进行改进,进一步合理划分物料。从而降低了库存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13.
瞬变电磁法勘察效果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介绍了瞬变电磁法的工作原理和方法技术特点,结合若干实例讨论,分析了该方法矿产勘查、地下水探测、岩溶勘查、高层建筑场地基岩风化程度探讨等领域的应用效果。对该方法应用吕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4.
河北采煤塌陷区的环境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河北省采煤塌陷现状的基础上来分析其引起的一系列环境问题,同时提出了不同采煤塌陷地的环境治理措施及治理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洗矸问题提出了制作型煤而利用的有效方法,具有较强的经济社会效益。对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有较大的实用价值。并对能源使用提出了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土地管理系统在同一层级中的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3个子系统以及土地行政公共服务体系、公共产品的数量质量、法制建设等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前 ,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向城市进行人力资源迁移 ,走城市化的道路。然而在城市中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工普遍存在被歧视现象 :讨工钱难 ;子女教育难 ;社会保障体系差等。这些因素大大地阻碍了农民工向城市迁移 ,妨碍了城镇化建设的进程。本文认为对农民工应予以人文关怀 ,培植新的人文精神 ,构建农民工人文关怀体系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采场“砌体梁”结构的关键块分析   总被引:57,自引:14,他引:57  
钱鸣高  缪协兴 《煤炭学报》1994,19(6):557-563
在“砌体梁”全结构力学分析基础上,将影响采场工作面安全生产的“砌体梁”关键块体部分简化为三铰拱式结构。此结构的基本失稳形式有两种,即滑落(S)失稳和回转(R)变形失稳。块体的回转角、长高比、岩性及负载岩层的高度是影响结构稳定的主要因素。在详细分析这些影响关键块体结构稳定性因素及范围基础上,初步建立起了采场围岩结构的S-R稳定理论。用此理论可就开采时上覆岩层对工作面的影响、压力变化及需控岩层范围等问  相似文献   

19.
土地整理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乃至整个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明确土地整理在中国现阶段的定义之后 ,文章从我国土地整理工作开展的现状、土地整理工作取得的成效和存在问题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的现状是 :政府网络管理体系逐渐形成 ,土地整理的理论体系不断完善 ,土地整理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总结我国土地整理在经济、社会和景观生态方面取得效益的同时指出了今后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 :土地整理配套法律法规的完善 ,编制合理的土地整理规划 ,加强土地整理基础建设 ,扩宽融资渠道 ,推进土地整理产业化 ,土地整理目标中质与量并重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当前,随着我国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采矿机械化装备水平的提高,已使我国矿产勘查与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但是,矿业目前存在问题仍然较多,文中针对制约矿业发展的问题做了全面分析,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