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陈翔  赵鑫  蔡炜凌 《煤炭工程》2013,(4):131-133
 为了克服采用灰色理论和多元线性回归预测原煤产量的不足,本论文采用统计抽样的方法,选取了35家煤炭企业为研究对象,釆用数据包络(DEA)和C-D生产函数,将预测原煤产量指标由掘进总进尺(A)、掘进工作面平均月进度(D)、原煤全员效率(F)修正为掘进总进尺(A)、回采工作面平均月产量(B)和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E),建立了“基于DEA回归的C-D生产函数原煤产能预测模型”。该模型的建立,可用于判断企业的原煤产能是否处于“相对有效”的生产前沿面上,也可用于“生产有效”企业原煤产量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依据Tapio脱钩指标和Kaya恒等式,运用LMDI分解法分别构建了二氧化碳(CO2)“脱钩”弹性指标和努力指标扩展分解模型,并对山西省CO2“脱钩”和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脱钩弹性指标和脱钩努力指标均显示山西省CO2的“脱钩”情况有所改善,已呈现出“弱脱钩”的低碳经济特征;能源强度降低是导致CO2“脱钩”的关键性因子,其脱钩努力指标从2001年的-0.239 2逐年增加到2008年的 0.542 4,这主要源自工业领域技术的进步和能源效率的提高,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等其他措施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减排效果;假定在以上条件均不变的情况下,CCS技术将成为实现CO2减排和“强脱钩”的关键性因素。该研究尝试将脱钩指标和CO2排放因素分解模型进行结合,考虑了CCS因素在减排和“脱钩”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计算2006-2016年我国 “一带一路”沿线各省(市、自治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从空间维度和时间维度讨论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域差异和动态规律,并对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分解,探究其变化的内在来源和驱动因素,以准确把握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和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呈 “U”形变化趋势,资源配置效率得到有效改善;“一带一路”区域内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区域异质性,东南沿海省(市)高,其次是东北、西南,最低的是西北地区;技术进步是驱动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重要因素,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量、新产品销售收入和“一带一路”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协同开采”是我国学者独立提出的一项采矿技术理念,该理念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争议。通过对“协同开采”的内涵进行析理,对相关争议进行了回应,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首先,回顾了“协同开采”理念的提出背景与发展过程,概述了我国学者在协同开采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其次,对与该理念密切相关的“开采”与“采矿”、“协调”与“协同”两组基础词汇进行了内涵辨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协同开采”定义做了修订,并划分了“协同开采”的类型;然后,对“协同开采”与“协调开采”、“参数优化”之间的区别及对有关“协同采矿”、“适用领域”等方面的争议给出了明确观点;最后,从理论研究、采矿设计代次、领域横断发展、横向分支技术、特殊环境下资源开采、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如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相结合等方面,对“协同开采”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分析结果对于准确理解“协同开采”内涵及推进相关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海外铁矿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明贵 《金属矿山》2012,41(9):32-36
我国企业“走出去”到海外开发矿产资源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必然面临许多困难,而做好选区规划则是首要任务。在分析海外铁矿资源开发战略选区原则的基础上,首先,利用专家调查法对海外铁矿资源开发战略选区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进行了识别,进而建立了一套包括15个二级风险指标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Delphi法确定了指标权重;其次,对海外铁矿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指标进行了分级,建立了海外铁矿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模型;第三,对8个铁矿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分别进行了风险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风险评价模型可以用于海外铁矿资源开发战略选区的识别,可以为我国矿山企业和政府部门进行海外铁矿资源开发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建立稀土的PSR安全评价模型,以因果分析为逻辑切入点,对稀土安全的压力、状态和响应3项指标内的各个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对我国稀土资源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通过分析进口、出口、产量和消费量等压力指标,对未来稀土资源的趋势做出预测;然后通过计算储量、储采比与稀缺程度,对我国稀土资源的状态进行分析与评价;最后,对我国稀土资源储备、综合利用和保护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稀土储量丰富,稀土资源的稀缺性大于1,并且未来几年中不仅能够满足自身需要,而且可以大量出口。提出应从源头控制开采形式与规模,制定完善的出口政策,并提高我国稀土产品生产的技术水平,落实稀土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7.
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联网技术研究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继平 《煤炭学报》2009,34(11):1546-1549
提出了煤矿安全监控系统联网方法,解决了各种不同系统互通互联问题:(1)中心站应自动向监控中心传送模拟量馈电异常、模拟量断电、模拟量报警、模拟量统计值、开关量馈电异常、开关量报警(断电)、开关量动作、系统工作异常、初始化等信息;(2)采用TCP/IP协议和套接字(Socket)通信;(3)数据分批发送,每批发送1个数据文件;(4)数据文件为文本文件(TXT)格式,每个文件包括单条或多条数据记录;(5)数据文件的第1条记录应是数据头,数据头由数据库(或文件夹)名称和数据表(或数据文件)名称组成,数据库(或文件夹)名称与数据表(数据库文件)名称之间用“;”分隔,数据头用“|”结束,数据库(或文件夹)名称用2个字母表示:KJ表示煤矿监控,数据表(或数据文件)名称用4个字母表示;(6)每条数据记录用“~”结束;(7)每条数据记录中的字段用“;”分隔;(8)每批数据以“‖”结束等.  相似文献   

8.
张涛 《现代矿业》2013,29(5):1-4
结合中国矿产资源现状与需求,分析了中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迫切问题,以矿业全球化的角度,提出中国矿产资源的发展战略,应基于国际、国内的“两种资源”与“两个市场”,对内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对外强势实施“走出去,稳阵脚,重实效”战略,指出发展战略的必要性,深化“走出去”战略的发展方向,并从国家与企业层面进行系统规划、合理建设,积极拓展“国家建立国际资源开发战略及保障体系”与“企业积极参与境外风险勘探、深化‘以工程换资源’模式、开展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跨国管理水平、加大矿业技术创新与应用”等多项“稳阵脚,重实效”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9.
“十二五”规划对我国能源结构优化提出新目标,天然气的使用比例将由“十一五”末的4%提升到8%。煤层气作为一种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将在“十二五”期间加快产业化步伐。基于产业发展的视角,利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产业内竞争企业结构及竞争、政府作用以及机会和风险6个方面分析我国的煤层气资源产业,最后结合我国煤层气资源产业发展现状,总结我国煤层气资源产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0.
矿山技术经济指标动态优化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鲁矿集团的实际生产状况和复杂多变的外界市场环境为背景,通过调查集团积累的实际生产数据,对矿山内部各指标进行数据挖掘,构建了矿山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和多目标整体动态优化模型,基于“模式循环搜索算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建立了矿山技术经济指标综合优化理论,实现了对该矿的技术经济指标动态、实时的优化,为集团公司经营参数的调整和分配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新资源的开发与新矿物加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人类所面临的资源问题,用事实和数据说明我国矿物资源匮乏的危机,阐述了目前国际上的一些新的矿物加工技术,分析提出了矿业发展及矿物加工技术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五大新矿物资源及开发顺序,并强调指出开发与利用再生资源应该得到重视。本文为矿物加工企业的发展、矿物加工技术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 风险评价模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的风险进行识别的基础上,结合专家调查法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编程,构建基于云物元理论的海外铜矿产资源开发战略选区风险评价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12个铜矿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的国家进行风险分析。结果表明,智利、秘鲁、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赞比亚处于“较低”风险等级,这与企业现实中所选择的海外投资区域是一致的,说明构建的风险评价模型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矿产资源价格成因及市场比较法估价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讨论了矿产资源价格成因是由矿产资源的有用性,矿产资源的相对稀少性及矿产资源的有效需求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系统分析了影响矿产资源价格的因素,并根据替代原理建立了矿产资源估价的市场比较法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我国老矿区资源枯竭,优质稀缺煤种匮乏、矿井服务年限不足等问题,通过理论分析、实验、数值模拟等方法系统研究了我国遗煤储量及类型、复杂条件下遗煤资源开采矿山压力显现规律、岩层控制机理及判定方法、构造充填岩控技术及工艺装备。取得了以下创新性成果:①首次摸清了我国遗煤储量、分布及类型等,遗煤资源开采可增加我国30%的煤炭储量,其开采将增加主要产煤省的煤炭储采比,提出了遗煤资源开采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②揭示了复杂条件下遗煤开采的"应力场-结构场-变形场"时空演化与矿压显现规律,建立复杂条件下遗煤开采岩层移动预测模型;③发现复合残采区整层遗煤资源开采存在"主控岩层结构",建立了"扰动块体梁"结构模型和"上控制层+下承载层"结构模型,揭示复杂条件下遗煤开采岩层控制机理,构建了以"主控岩层结构稳定"为核心的复杂条件下遗煤开采可行性定量判定理论体系;④研发了综合柱旁充填、"梁-柱"式充填岩移控制技术、固体资源化充填材料和制备输送系统,充填效果监测技术,发明了复杂条件下遗煤开采构造充填岩控技术及工艺装备,形成了复杂条件下遗煤开采关键技术体系。该成果对延长服务年限、保证国家能源供给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一嘉 《矿冶》2018,27(2):53-56
我国磷矿资源丰富,储量大,但高品位磷矿资源少,易选磷矿少,难选磷矿多,整体开发利用水平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近年来,随着国家的重视,国内选矿专家学者不懈的攻关克难,我国磷矿的选矿技术及工业化应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磷矿资源的稀缺性促使我国加大了磷矿资源的整合开发力度,推行配额出口,以保护我国的磷矿资源。  相似文献   

16.
陈中山  杨彪 《煤炭与化工》2021,44(2):6-10,15
以河北省为例,在对河北省主要矿区关闭煤矿多要素综合调查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煤矿关闭退出后,残存着规模可观的剩余资源,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部分残存资源也易引发次生灾害。以“生态闭井”科学内涵为引点,详细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以变废为宝、化害为利为目标,提出了地表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煤层气(瓦斯)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煤炭地下气化技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技术、矿井水(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和地表生态修复技术等生态闭井关键技术和主要研究内容,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生态修复与重建、安全与环保等建议,以期推动关闭煤矿剩余资源高效开发利用与灾害科学预控防治等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将具有采矿权的矿山划分为建设矿山、生产矿山和残采矿山3种矿山类型。建设矿山矿权评估主要是可采储量的评估和投资核算;生产矿山矿权评估需要对剩余可采储量进行核实,对井巷建设和地面建设投资进行折旧核算;残采矿山评估需要进行储量核销、剩余可采储量核查、新资源类型的估算,井巷建设的核销、折旧,地面建设的核销、折旧等。其中残采矿山具有潜在的投资价值,包括残留具有经济价值的难采难选矿,残采矿山所处有利的成矿带具有区域找矿潜力,并且可以充分利用周遍中小矿山资源,具有较大的投资潜力。境外投资存在汇率风险、储量风险、安全风险和成本风险,需要进行认真论证分析和技术评价。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地质公园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璐  崔彬 《资源与产业》2017,19(1):66-72
构建合理的地质公园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地质公园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关键。创新性地运用广义地球系统理论明确地质公园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利用美国国家公园管理(NPS)使用的游客体验与资源保护VERP法筛选地质公园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不仅从宏观层面搭建地质公园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还从微观层面为指标筛选提供可行的原则,最终建立分层次的地质公园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有地球亚系统资源承载力、自然环境亚系统资源承载力和社会环境亚系统资源承载力;二级指标有水圈资源承载力、岩石圈资源承载力、大气圈资源承载力、生物圈资源承载力等12个指标;三级指标有水体面积、水资源可利用量、年均降雨量、大气含氧量、地质遗迹的稀有性和典型性等31个指标。地质公园资源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保护地质遗迹、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水资源短缺与浪费现象同时存在,水价不合理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中国水价长期与用水成本背离,水资源价值和紧缺程度不能用价格信号表达出来,难以形成对水资源集约利用的激励。确立合理的水价区间是进行水价改革的前提,合理的水价区间既要利于节水,又要保证社会公平。针对中国国情与水价状况,应在水权、水价结构、水价核算和水价管理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