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煤炭地下气化选址决策及地下水污染防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煤炭地下气化污染过程并对其实现最终控制,介绍了煤炭地下气化的选址决策依据,分析了煤炭地下气化过程地下水污染的途径及特征污染物,并提出了地下水污染防控的主要措施.地下气化科学选址是地下气化过程稳定控制及污染防控的重要基础,在选址决策中需要评价的因素包括煤田储量、煤层条件、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地下水污染风险来自于气化过程中污染物随煤气的逸散,以及气化后污染物随地下水运移而发生的渗透迁移.有机污染物主要包括酚类、苯、少量的多环芳烃及杂环化合物;无机污染物则主要包括各种有害元素.煤层和围岩的吸附作用限制了污染物的迁移,地下水污染防控的措施包括:识别永久不适合地下水区域,控制气化时的操作压力,设置地下水屏障,将煤层污水抽提至地面净化处理,也可以进行原位污染修复.  相似文献   

2.
可溶性污染物是地下水污染的主要原因.根据渗流理论,考虑地下水中水头变化的影响,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可溶性物质在地下水中的运移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地下水压力水头和可溶性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变化规律,为可溶性污染物对地下水的污染研究和预测提供重要的分析数据.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下水的有机污染已引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重视。该文主要论述了地下水有机污染的状况,并对地下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影响地下水有机污染物迁移转化的作用与因素、地下水有机污染自然衰减和主动修复技术等进行了讨论。最后提出了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是找出污染物迁移规律、确定污染范围及污染物浓度分布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垃圾填埋场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地下水污染修复提供定量依据。通过对垃圾填埋场场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运用GMS中的MODFLOW和MT3D模块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数值模拟,研究事故工况下污染物在地下水环境中的浓度变化情况,分析和预测一定时间内地下水可能受到污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通过调查研究区历史资料、现场检测与监测、相关性分析等地下水污染现状评价,查明地下水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土壤中污染物的分布特征,以及地下水和土壤之间的污染物组分关系,分析污染物的来源,其主要来自上游受到污染的地下水、填埋坑大气降水淋滤和现有西侧坑内地表水入渗,为"北京西郊砂石坑蓄洪工程"成功立项提供关键支撑。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垃圾填埋场周边地下水环境污染状况,以长沙市固体废弃物处理场周边土壤、地下水及下游水库水质为研究对象,对研究区进行采样分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污染综合指数法对该垃圾填埋场周边环境重金属含量特征进行分析与风险评价。结果表明:As、Cr(Ⅵ)、Ni、Pb、Zn、Cu重金属是填埋场周边环境中的主要污染物,区域采样点及下游水库中重金属含量均值低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填埋场区污染状况良好;Cr(Ⅵ)含量在ZK1与R1样品中均高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是填埋场周边地下水的主要风险污染物;ZK1~ZK4中土壤重金属元素以Pb、Cr(Ⅵ)富集为主,其达中度污染程度,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某研究区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的调查与预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吕华  马振民 《有色金属》2005,57(2):145-149
通过试验和数学模型办法,对某研究区地下水油类污染进行调查和趋势预测。地下水中主要污染物有硫化物、氨氮类、油、碱性污染物等,以油类有机污染为主。地下水油类污染预测结果为2008年枯水期地下水油类污染面积4.08km2,丰水期地下水油类污染面积4.56km2,2013年枯水期地下水油类污染面积6.37km2,丰水期地下水油类污染面积7.17km2。计算结果与实际污染情况比较一致,相关系数为0.9969,预测总误差为3.75%。  相似文献   

8.
应用34S同位素分析阳泉市岩溶地下水硫酸盐污染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2003年监测资料,分析了阳泉市岩溶地下水的污染状况,结果显示娘子关泉域岩溶地下水受污染严重,主要污染物是硫酸盐。应用34^S环境同位素较好的揭示了硫酸盐的来源及其污染途径,显示出了此方法在环境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基于潜在危害指数的综合评分法是筛选地下水优控污染物常用方法。对于污染场地而言,现有的综合评分法指标体系中存在个别指标筛选作用失效、未考虑环境介质中污染物浓度超标等问题。本文从焦化场地污染特征出发,改进了综合评分法的指标体系,对山西省7个焦化场地地下水污染物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地下水优控污染物包括萘、苯、甲苯、1,2二氯乙烷、苯酚、铜、镍、铅、镉、汞等10种。改进之后的筛选方法能够识别出排放量大、污染程度高、亟需进行管控的污染物。由于焦化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成分复杂,目前开展的地下水调查所监测的污染物种类有限,导致筛选结果有所遗漏,建议开展地下水补充调查,进行地下水水质全分析,完善优控污染物清单,为焦化场地地下水污染防控提供更全面、更准确的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某电厂脱硫废水污染场地为例,开展污染场地水文地质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整个场地及周边一定范围内地下水和土壤,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污染物为氯化物、硫酸盐,最大超标倍数分别为47、63倍,地下水及土对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性较高.为有效降低腐蚀性,减少后续工程的防腐投资,尝试开展了土体排水方法加以预处理.经过长时间抽排水,上部饱和土层局部被疏干,地下水及土中污染物浓度有所下降,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井下铲运机排出的废气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特别是对井下作业人员身体健康的危害,以及为了消除和减轻污染所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文章针对目前我国地下水污染严重的现实,论述了地下水污染治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介绍了环境生物技术在治理地下水污染中的治理原理、作用、实用技术方法和实际应用效果;对如何发展我国环境生物技术治理地下水污染,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3.
一种新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工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工程技术的角度出发,结合纽约市和北京市的两个污染防治工程,介绍一种地下水污染防治的一种方法。讨论了采用导向钻进的非开挖铺管技术和地下连续墙技术,在水平方向上设置过滤管道,竖直方向上设置隔离墙,进行地下水污染治理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根据非恒定流中污染物扩散与迁移转化的基本特征, 采用灰色预测GM(1,1)模型, 对突发性污染事故排污点的河段的水位进行了预测; 并借鉴水污染物浓度迁移变化的基本方程, 建立了非恒定流河段突发性污染事故的环境污染预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 河段水位上升促进了污染物的扩散与迁移, 加剧了突发性污染事故危害的程度。  相似文献   

15.
于敬华 《煤炭技术》2008,27(5):13-15
工程机械液压系统的污染物包括固体颗粒污染、水污染和空气污染。文章对各种污染物的来源进行了分析,总结了污染物含量的测定方法,提出了从设计、制造到装配、使用、保养等多方面的污染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6.
尾气净化技术在煤矿防爆柴油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煤矿井下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防爆柴油机车辆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柴油机车辆的不断增加也导致煤矿井下空气污染的急速加重,降低污染物排放已经成为煤矿急需解决的问题。防爆柴油机主要污染物是CO、NOX及颗粒物,尾气净化技术可以有效地减少其排放量。主要介绍尾气净化技术在某型防爆柴油机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油库正常运行中可能出现的渗漏污染问题,以云南省某地下油库为研究对象,利用FE-FLOW软件,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内典型污染物在不同工况下的污染物迁移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在正常工况下,污染物的影响范围随时间增加而增大,但是影响范围未超出厂区,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在油库防渗层失效的非正常工况下,污染物的扩...  相似文献   

18.
露天煤矿排土场地下水环境质量影响的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阜新新邱露天煤矿排土场淋溶水对附近于家沟地区的地下水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为确定污染区域,对该区内的17眼水井分别采样,进行水质分析,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每个监测点的水质进行了评价,确定地下水质量水平分级。  相似文献   

19.
关于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在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中面临诸如供需矛盾严峻、超采现象普遍存在、污染和浪费等问题,不但严重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而且破坏了生态平衡。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我国地下水治理工作的对策,在统筹规划、运用经济政策、制定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重点控制地下水超采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20.
典型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地质环境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美国、日本和墨西哥作为世界上不同城市化发展模式代表,已进入城市化末期阶段(城市化率在70%以上)。这些国家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城市大规模建设、城市地下资源开发和城市生产生活废物排放等活动对地质环境产生了负面效应,引发了地下水资源衰减、地面沉降、突发性地质灾害、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海水入侵、水土流失等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借鉴这些国家地质环境保护和管理的成功经验,科学开展城市规划管理、坚持立法和行政强制、加强地质环境监测工作、重视防治技术研发和应用等是协调我国城市化发展与地质环境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