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面临着采矿用地退出进度缓慢且退出效果不佳的问题,据统计,采矿废弃地占工业废弃地的70%以上,采矿用地的顺利退出对于减缓建设用地指标压力、调节耕地占卜平衡矛盾、促进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采矿活动结束后,土地使用权面临收回的情况,政府与企业就采矿用地退出后的利益分配进行谈判、博弈,这成为阻碍采矿用地顺利退出的主要矛盾。为此,本研究通过运用Rubenstein-Starr“讨价还价”理论来建立政府—企业博弈模型,模拟分析政府与企业之间在采矿用地退出时的利益分配过程,运用逆向归纳的思路求解出双方所得利益。发现影响采矿用地退出进度的关键因素为双方在博弈过程中各自的贴现率,基于此提出了PPP模式、多样化供地以及复垦激励机制等采矿用地退出新途径。本研究可为指导采矿用地退出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洪 《煤炭工程》2023,55(1):23-26
目前露天开采的供地模式为“先征地、后出让”,缺乏行之有效的收回和退出机制,复垦后的采矿用地难以退出。根据煤炭露天开采的规律和用地周期性特点,提出了煤炭露天开采临时用地的新模式,有利于提升露天煤矿开采土地利用、复垦利用的质量和规模,且对于探索制定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合理的土地使用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尤梦雅 《中国矿业》2023,(3):27-33+40
采矿权的实现需要以取得矿业用地使用权为前提,一旦矿业用地使用权无法取得,采矿权人通常选择就采矿许可提起行政诉讼和行政赔偿诉讼,但是由于利益牵涉复杂,很难维权成功。《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三十条第四款赋予了采矿权人享有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从宏观层面支持了采矿权人获取土地使用权。但由于林地及草地的用途管制、农村集体土地的流转障碍,让采矿权人获得土地使用权变得十分困难。本文通过对采矿权与土地使用权之间的不和谐状态、矛盾状态进行具体论述发现,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忽视了矿业用地使用权的配置、采矿权与土地产权制度分离、矿产与土地资源管理“两张皮”、森林法体系内部法条之间不协调等因素,共同造成了采矿权取得矿业用地使用权困难。本文认为应在尊重我国土地制度改革方案的基础上,把取得相应的土地使用权作为采矿许可的前置条件,构建专门的自然资源冲突协调机制,完善动态的规划调整机制,积极推进净矿出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矿业用地的法律难题。  相似文献   

4.
广西是我国铝土矿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自治区政府认识到资源开发的重要性,非常重视铝土矿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出台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很好地规范了铝土矿资源的开发秩序,并且在采矿用地方式上,开创了"临时用地方式"的供地模式。中国铝业广西分公司作为"采矿用地模式"改革的试点,其对土地复垦的实施及完成效果,对我国铝土矿资源的开发管理,以及矿山企业土地复垦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杜雪明  郭琳琳 《中国矿业》2021,30(S1):54-55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积极开展多矿种的“净矿”出让工作,而净矿出让的核心就是矿业用地问题,不解决矿业用地问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净矿”出让。本文以山西省忻州市的露天采矿临时用地试点情况为例,从审批程序、用地年限、还地手续等方面提供了几点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矿区土地产权制度存在不少问题,矿权与地权的效力冲突、采矿供地方式的滞后、土地产权不清等,影响到矿区土地的高效利用.产权制度是解决矿区及其土地问题的关键,要解决矿权与地权矛盾,改革采矿用地的取得方式,分割与细划矿区土地产权,理顺矿区土地产权关系,推动矿地自由流转.  相似文献   

7.
矿业用地管理与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损毁、建设用地指标与耕地占补平衡矛盾等矿业用地问题的凸显已成为制约矿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矿业用地现实状况折射出了严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我国矿业用地开发管理的问题与特点,从方法模式、管理体制以及运行机制等方面,探索矿业用地科学化管理的思路与发展趋势;进行矿业用地改革是以土地复垦为基础的矿业用地利用过程,是创新采矿用地供地方式,拥有后期返还的复垦土地生产保障。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矿业用地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辽宁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总结矿业用地概念特征以及辽宁省矿业用地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矿业用地使用和管理中存在的政策法规不配套、相关规划不衔接、权利取得方式不同步、缺乏退出机制以及利用方式粗放等问题,提出矿业用地改革试点、创新体制机制、协调相关权利、做好规划衔接以及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9.
我国矿业用地现状及其节约集约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业用地属于土地管理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结合部”,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探索矿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对于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文献综合法,分析了矿业用地的范畴、采矿用地特征以及我国采矿用地供应规模和采矿损毁土地规模;基于采矿过程与土地产生的关系提出了矿业用地少占地、造好地、快复垦和利用好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内涵。并从探矿、可研、采矿、闭矿全程要通过规划、工程节地以及矿业用地改革等途径,实现矿业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2005年以来我国开展了露天矿供地临时用地改革试点,该政策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政策完善。研究方法:采用实地调查、文献资料、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等方法。研究结果:1)露天煤矿用地具有排他性占有、强烈扰动性以及时间的长期性、多样性特征;2)露天煤矿临时用地与地役权、土地租赁权、土地征用有密切关系,是一种为实现地役权有偿的、强制的与返还的土地征用行为。研究结论:从征地制到临时用地制,需要根据露天矿的资源禀赋和开采工艺确定合理用地周期、规范临时用地还地程序,政府和企业应适应制度变化调整各自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